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复习练习题
展开一、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填空。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____________,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义市,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____________”,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____________”,他亦被称为“____________”,作品集有____________。
2、下列对《登高》一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颈联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身的状况,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对现实观照的结果。
二、语言表达
3、前人评此诗颈联有“片言明百意”之赞语,“百意”体现在哪里?
下列图表是对我国少儿电视节目有关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请仔细阅读,用简明的语言完成后面的题目。
4、由图表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针对结论提出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秋兴八首•其七①
杜甫
昆明池②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③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①此诗为杜甫在夔州北望长安时而作。②昆明池:当年汉武帝为拓疆训练水师而凿,池中有石刻的织女、牵牛和鲸鱼像。唐玄宗为攻打南诏,曾在昆明池演习水兵。③菰米:一种草本植物,生长在浅水中,叶似芦苇,根茎可食。秋天结实,皮黑褐色,状如米,故称菰米。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由昆明池想到汉武之功,由武功之盛又想到当今国势,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B.颔联写月夜下织女有机丝在杼,石鲸的鳞甲耀动于秋风之中,体现出一派太平安乐气象。
C.诗人远望长安却只见连天关塞,唯有鸟道可通,与“西当太白有鸟道”异曲同工。
D.本诗把夔州与长安、汉帝与唐皇聚拢于一处,形成包举宇内囊括千古的深邃境界。
7、全诗字面无一语及情而又无处不在写情,请结合颈联具体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别韦参军(节选)
高适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将世人和韦参军对诗人的态度对比,暗含自己对友人的感激和不被赏识的辛酸。
B.三四句既表达能和韦参军相交如此之久的欣喜,也写出自己因家贫而长期备受煎熬。
C.本诗七八句,写诗人与韦参军即将分别,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舍与惆怅。
D.结尾写离别而不显颓废,惜别仍发豪放之情,与《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联意义相近。
9、请结合全诗赏析“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四、改错题
10、下面是某课题组的一则招聘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我们课题组主要做的是肿瘤免疫的基础和临床转化研究,因规模越干越大,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研究助理1~2名。应聘条件:①男女不限,成绩和品行好;②会用英语说话和写作;③可以自己完成工作。热诚欢迎优秀科研人才与团队共同发展。
①“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子美;少陵野老;诗史;诗圣;《杜工部集》
解析:
2、答案:C
解析:“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错。
3、答案:“万里”写离家之远;“秋”写时之凄惨;“作客”写漂泊异地;“常”写常年漂泊;“百年”写一生;“多病”写身体之衰弱;“台”写高峻阔远之地;“独”写孤苦伶仃,愁苦难遣。
解析:
4、答案:动画节目成为少儿节目主流;动画片来源,日本一家独大
解析:
5、答案:要努力丰富少儿节目类型,提高中国动画片的制作水平
解析:
6、答案:B
解析:“体现出一派太平安乐气象”错。昆明池中有东西相望的织女、牵牛两石像,又有石刻鲸鱼,织女星夜出,故织女机丝沐于夜月之中,但一“虚”字见出昆明池之寥落荒凉,牵牛、织女之景无人玩赏而为徒然。秋风拂过石鲸,似乎石鲸有知,亦为乱离感慨而激动得鳞甲都在秋风中动起来。一种物是人非的意韵充塞诗句。
7、答案:①菰米不收而任其沉,莲房不采而任其坠,足见兵戈乱离之状。②菰米的黑色,给人以沉沉之感,暗写诗人心绪的沉重。③“漂”字,不仅写出菰米在水中漂浮,也暗示了诗人飘零蓬转的生涯。④“露冷莲房”一语,“冷”字不仅表现了秋天莲房之露冷,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寒之感。⑤粉红之坠象征着繁华落去,影射了国运的衰颓和自己人至暮年理想不得实现的无奈。总之,本联中虽无一字写情,却在具体意象的营造中,把自己对国事的忧虑、对盛世的缅怀、对个人身世的喟叹交汇在一起。
解析:
8、答案:B
解析:“体现出一派太平安乐气象”错。昆明池中有东西相望的织女、牵牛两石像,又有石刻鲸鱼,织女星夜出,故织女机丝沐于夜月之中,但一“虚”字见出昆明池之寥落荒凉,牵牛、织女之景无人玩赏而为徒然。秋风拂过石鲸,似乎石鲸有知,亦为乱离感慨而激动得鳞甲都在秋风中动起来。一种物是人非的意韵充塞诗句。
9、答案:①菰米不收而任其沉,莲房不采而任其坠,足见兵戈乱离之状。②菰米的黑色,给人以沉沉之感,暗写诗人心绪的沉重。③“漂”字,不仅写出菰米在水中漂浮,也暗示了诗人飘零蓬转的生涯。④“露冷莲房”一语,“冷”字不仅表现了秋天莲房之露冷,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寒之感。⑤粉红之坠象征着繁华落去,影射了国运的衰颓和自己人至暮年理想不得实现的无奈。总之,本联中虽无一字写情,却在具体意象的营造中,把自己对国事的忧虑、对盛世的缅怀、对个人身世的喟叹交汇在一起。
解析:
10、答案:①“做的是”改为“致力”“从事”;②“越干越大”改为“不断扩大”;③“成绩和品行好”改为“品学兼优”或“德才兼备”;④“会用英语说话和写作”改为“具有英文交流与写作能力”;⑤“可以自己完成工作”改为“具有独立工作能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要使用书面语,而不是口头语,“做的是”、“越干越大”、“成绩和品行好”、“会用英语说话和写作”、“可以自己完成工作”这几处都是口头语,需要修改。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5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8.2 登高课堂检测</a>,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小阅读-课内,情景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5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8.2 登高课时练习</a>,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检测,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优秀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优秀随堂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