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 下册14.1 促织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14.1 促织课堂教学ppt课件,共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何为促织,整体感知,⑵成名人物塑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贞观初,太宗从容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乱,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国。其得天下不殊,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务弘仁义;秦既得志,专行诈力。非但取之有异,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兹乎!”
【译文】贞观初年,唐太宗从容地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周武王平定了商纣王之乱,取得了天下;秦始皇乘周王室的衰微,就吞并了六国。他们取得天下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国运长短如此悬殊呢?”尚书右仆射萧瑀回答说:“商纣王暴虐无道,天下的人都痛恨他,所以八百诸侯不约而同地来与周武王会师,讨伐纣王。周朝虽然衰微,六国无罪,秦国完全是倚仗智谋武力,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吞并诸侯的。虽然同是平定天下,人心却不一样。”太宗说:“这样的说法不对,周灭殷以后,努力推行仁义;秦国达到目的以后,却一味地施行欺诈和暴力,它们不仅在取得天下的方式上有差别,而且守护天下的方式也不相同。国运之所以有长有短,道理大概就在这里吧!”
部编教材 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
1.了解蒲松龄生平经历及《聊斋志异》的相关内容以知人论世。2.抓住叙事线索,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3.体会小说辛辣的讽刺意味,明确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小说家。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做过幕宾,做过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主要作品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他曾写了14种俚曲。
多数故事通过描写花妖狐媚和畸人异行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聊斋志异》在蒲松龄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共短篇小说491篇。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造奇设幻,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
集腋成裘,妄续幽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是悲矣。——《聊斋志异·自序》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老舍《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鲁迅
促织鸣东壁。——《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趋织鸣,懒妇惊。——幽州谚语 谓其声如急织也。——晋人崔豹《古今注》促织,就是蟋蟀。
预习: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积累重要文言词句;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促织:又名“蛐蛐”“斗鸡”和“蟋蟀”。古谚云:“蟋蟀鸣,懒妇惊”,是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秋日已到,离冬天不远了。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便是“促织”一名之由来。
以“促织”(“虫”)为核心展开故事,用含虫的词语概括小说情节步步高201页征虫——觅虫——求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
学生活动1:鲁迅曾评价《聊斋志异》“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阅读文章,梳理情节,并思考:文中写了几只促织?它们对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任务一:寻异处,赏情节
1、第一只促织2、三两头3、“青麻头”4、大佛阁后“巨身修尾,青项金翅”5、短小,黑赤色,形似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6、蟹青壳,庞然修伟7、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8、促织
1、交代缘起2、铺垫情节,突出成名遭遇之苦3、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4、照应前文,制造“传奇”,推动情节发展5、推动情节发展,欲扬先抑6、与“土狗”形成对比,对比衬托“土狗英勇且机敏7、侧面烘托“土狗”精悍,揭示主题8、反映君主玩物丧志
学生活动2:在《聊斋志异序》中这样写道:“志而曰异,明其不同于常也。”意思是记录的是怪异奇事,就是申明记事不同寻常。请分组讨论,说说文中这些情节中,哪些符合“志怪”?
⑴志社会现实之异:①无促织,杖至百--法律沦为鱼肉百姓、滥施淫威的工具;②因促织,儿丧命--人命如草芥,无辜者被扼杀;③献促织,获封赏--违背社会政治生活的一般事理,荒谬可笑。是为现实之荒谬。⑵志社会风俗之异:①神灵验,得促织--寄希望于求神问卜,实际已无生路,封建迷信活动荒谬之极;②失促织 ,化促织--把人折磨得走投无路,由人变为虫;③鸡虫斗,促织胜--战胜天敌增加传奇性,暗示非一般之虫市井游戏荒谬之极。 ⑶志荒诞手法之异:卜促织的神秘与得促织的果然,化促织的离奇与斗促织时的英勇,句句荒诞、超现实。
任务二:析“异”形,品人物
学生活动3: 人的“异化”是指人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人的本质的改变和扭曲,使人变得不像人,行为脱离人的需要,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失去人性。《促织》写了哪些异化的人?蒲松龄如何塑造异化的成名的?
①身份:读书人,未中秀才。里正②性格:为人拘谨,不善说话。想尽方法摆脱不掉里正的差事。③人物经历:(背景前提)无法按时完成上交任务,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在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只想自杀。求神问卜而得促织和儿子身化促织后入邑庠,发大财。4、赏析成名的心理描写步步高203页 一些动作描写
学习活动三:知“异”因,探深意
学生活动4:读下面一则与《促织》相关的《野史》,与课文作比较,有哪几处不同?作者为什么要给这种“异化”安排一个看似喜剧的结局呢?
补充材料:宣宗(宣德)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遣觅得一头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亦自经焉。(吕毖《明朝小史》)
⑴不同:①《野史》是一大悲剧,蒲松龄改写的《促织》却是“喜剧";②《野史》为骏马来换蟋蟀;③妻失促织,惧而自缢;④鸡啄食促织;⑤夫亦自经。
⑵原因:①这个结局是虚幻的,当时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其一,从全文看,作者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读者:成名因无法纳贡而“忧闷欲死”,继又“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甚至“转侧床头,唯思自尽”接着成名子因死一蟋蟀而吓得投井自尽,成名夫妇“抢呼欲绝",“茅含无烟,相对默然”,这正是统治者为一小虫而逼得成名家破人亡。其二,成子化蟋蟀,大家都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作者写此虚幻的事实,其意图在于证明,成子以自身性命化小虫去让皇帝玩赏,这正是鞭答皇帝视民命如玩小虫。这个“结局”非但没有削弱本文的批判力量,而是从更高的层次上强化了批判力量。②退一步讲,成名“因祸得福”即使是真,也是偶然的。结尾明明指出“独是”以促织富,“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这有力地说明,百姓的生死祸福,竞系之于区区小虫,封建统治的腐败已到何种程度!③"喜剧”的结局,实际上是嘲讽了一出剧,请看“成名装马扬扬”,连“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思泽”,这岂不荒唐可笑!本文结尾以及异史氏的评论,是在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和当时政治的腐败黑暗。
学生活动四:蒲松龄生活在清朝康乾时代,他讲这样一个明宣德间故事,目的是什么?
①从官贪吏虐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乎人命不可忽也”,寄予讽谏之旨。②成名的一贫一富说明是“天将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③针对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了“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生动地表明了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的苦难上的,在此作者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感。
假如你是明朝宣德时期坊间的晚报记者,在小吏成名家,发生了一桩奇事。请你依据《促织》原文,写一篇新闻报道这桩奇事。新闻稿形式不限,可以为消息、通讯、评论等。100字左右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14.1 促织获奖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本研习,虚幻的情节,结尾的喜剧结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1 促织课前预习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了解作品,情节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1 促织教学ppt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关于作者,关于《聊斋》,关于文言,关于文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