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免费教案设计
展开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3、说出细胞分裂与生物生长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注细胞分裂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探知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难点:想象和理解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及结果。
三、教学方法:观察 讨论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播放视频(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一头小牛可以长成大牛,蝗虫由小长大……)试分析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
小组内相互交流,及时给予评价。
师: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那么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是如何进行的呢?从而引出课题
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结合课本文字及示意图,进行自主探究,并解决以下问题。
1.人或树为什么能由小长大?
2.你认为细胞是如何生长的?结果如何?它能否无限度地生长
3.看图示你能试着边绘图边描述出细胞分裂的过程吗?结果如何?
4.细胞核在分裂时,其中变化最明显的是什么?
(1) 分裂前细胞中的染色体是如何变化的? (2)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又是怎样变化的?
(3)这样分裂的结果如何? (4)这种变化有什么意义?
5.细胞分裂与生物生长有何关系?
三、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2.结合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外界摄取各种营养物质的事实,认识细胞的生长也需要营养,结果是使细胞的体积增大。
3.借助活动,共同分析细胞不能无限度的生长的原因。
四、学生活动
用刻度尺想办法测量篮球和乒乓球的大致直径,并以此来计算:篮球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乒乓球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并比较这两个比值的大小。
点拨:乒乓球好比小的细胞,篮球就是长大的细胞。细胞在不断生长,吸收能力增强,需要的物质也增多了,那么是吸收能力增强的快还是需要的营养增长的快,比值可以说明一切。通过计算二者的比值哪个大呢?(乒乓球。)对,是乒乓球的比值大,也就是说明,细胞在小的时候,吸收的营养物质比长大后相对较多,随着细胞的不断生长,体积不断增大,需要从外界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但是吸收物质的表面积的增加相对较少,满足不了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需要,因此细胞的生长就会受到限制,不能无限长大。
4.课件展示细胞分裂过程,描述出分裂过程为: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结果是使细胞的数目增多。
5.课件展示:细胞分裂各期的图示(或观察Ⅱ—14图解),观察分析得出: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为确保物种的稳定性(也就是染色体数目不变),染色体在分裂前已加倍,分裂过程中均分,从而使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及时总结规律:细胞分裂时,若连续分裂n次,产生的新细胞数为2n个,染色体数与原细胞的相同。)
五、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阅读 “科学•技术•社会”,我们平常所说的癌变是怎么回事?癌变如何导致的?如何来预防癌变?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细胞等方面有何价值?(小组内选派代表发言)不同小组之间可以补充并评价。
作业:
1、用恰当图表形式表现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之间的层次关系。
2、细胞分裂过程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细胞的分裂
1、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不变),再细胞质,最后是细胞膜、细胞壁。
2、结果:细胞的数目增多
3、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N→2N→N
二、细胞生长
六、教学反思
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精品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页。
生物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这是一份生物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出示自学指导,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训练,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引入,出示教学目标,讲授新课,总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