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展开声音的特性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声音的音调和响度
教学难点:声音的音调
三、教学分析
学生本学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学生的物理思维才刚起步,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是我们教师关注的重点。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影响它们的主要因素频率、振幅、发声体自身特点等,学生知道,但也容易混淆。引导学生先悟后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但必须渗透物理思维——深度思考、分析能力,渗透物理习惯——认真、细心,渗透物理情感——抗挫与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活动1【导入】声音的特性
一、导入新课
敲击“水瓶琴”发出音调不同和响度不同的声音。由此引出声音有不同的性质特点,而导入新课。
复习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活动2【讲授】声音的特性
由声音的高低得出音调的概念,并根据已有的经验对音调的高低会与振动的什么因素有关作出猜想。
音调
(1)、音调:声音的高低
观看小视频,引导学生归纳实验探究结果,判断实验结果是否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2)影响因素: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3)频率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快慢
定义: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Hz
观察小资料,分析听觉频率和发声频率
提出问题: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4)、次声波与超声波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低于20Hz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观看小视频,引导学生归纳实验探究结果
引导学生分析前阶段的探究实验中,是否也发现了能说明响度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一些现象和事实?交流实验现象和判断结果。
二、响度
(1)定义: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
(2)影响因素:声音的响度跟振幅有关
(3)实际中,响度还跟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原因: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
同学闭上眼睛,只用耳朵听,看能否辨别出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夸学生辨别准确。)把视频中的音叉、钢琴、长笛打乱顺序让同学们听并辨别出来。
提出问题:你是怎么辨别不同的发声体的。
教师归纳: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鼓励学生列举自己熟知的凭音色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事例。
三、音色
1.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2.影响因素: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
3.是辨别不同的发声体的重要依据。
初中第二章 声现象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第二章 声现象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授新课,音调,音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音调,响度,音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