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55讲 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
展开第55讲 中国地理分区
初中课标·内容要求
新课程·素养要求
初中教材·对应内容
2020年新高考·命题统计
地域差异;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中国地理]下册
海南卷第7、8~10题
一、地域差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0 ℃
>0 ℃
河流封冻状况
封冻
不封冻
年降水量
<800毫米
>800毫米
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耕地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
苹果、柿、枣
柑橘、茶叶、油桐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2.在地图上找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他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1)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地形
平原和高原
丘陵和山地
高原和盆地
高原和山地
气候
温度带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热带、亚热带
暖温带、中温带
高山高原气候
年降水量
400~800毫米
>800毫米
<400毫米
干湿状况
湿润、半湿润区
湿润区
干旱、半干旱区
植被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常绿林
草原、荒漠
高寒植被
3.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①北方地区的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是小麦、杂粮以及温带水果的主要产区。
②南方地区的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是水稻、棉花、茶叶以及亚热带和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
③青藏地区是高寒畜牧区,适宜放牧牦牛和藏绵羊等牲畜;在高原上水热条件较好的一些河谷和盆地,可以种植青稞和豌豆等农作物。
④西北地区有成片的草原,还有高山草场,适宜放牧马、牛和羊等牲畜;在有高山雪水和地下水灌溉的绿洲,可以种植粮食和瓜果。
(2)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传统民居
饮食习惯
传统交通
北方地区
以砖瓦和泥土为原料,防寒保暖
喜欢吃面食
出行多走旱路
南方地区
以竹木为原料,便于通风散热
喜欢吃米饭
出行可走水路
西北地区
有窑洞和蒙古包
喜欢吃手扒肉,喝奶茶
骑马、骑骆驼
青藏地区
有木房、碉房和帐房等
喜欢吃糌粑,喝酥油茶
山高路陡,交通不便
二、认识区域
(一)位置与分布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1)案例——东北三省
①位置:位于我国的东北部,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也是位置最东的地区,北部邻俄罗斯,东部邻朝鲜,南部临渤海和黄海。
②优点:东南部濒临海洋,地势低平,利于海洋上暖湿气流深入内地,带来丰沛的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国界线漫长,利于我国和俄罗斯、朝鲜等国家进行商贸活动,还可以通过东南部海域与韩国、日本等国家往来。
③缺点:纬度高,冬季寒冷,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且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2)案例——长江三角洲
①位置:位于长江下游,东临黄海、东海,包括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北部。
②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地处江海交汇之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该地区可以依托长江水运,沟通东西部地区;依靠沿海航运,联结南北方地区;通过远洋航线,加强对外经济交流。
(3)案例——黄土高原
①位置: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跨越山西、陕西北部、以及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河南等省区。
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气候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农业从农耕区向牧区过渡。
(4)案例——河西走廊
①位置:位于甘肃省境内,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祁连山和北山之间,长达1 000多千米,是呈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地带,因其位于黄河以西而得名。
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汉唐以来,河西走廊成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是一条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如今河西走廊仍是陆路联系亚欧大陆、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黄金走廊”。
(5)案例——香港和澳门
①位置:香港地处珠江口以东,北接广东省深圳市,南临南海。澳门位于珠江口的西岸,北连广东省珠海市。
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香港和澳门扼守珠江与南海交通的咽喉要道;具有背倚祖国内地和面向国际市场的优势;香港与纽约、伦敦“三分全球”,在时区上互相衔接,使得全球金融业保持24小时运作。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1)案例——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2)案例——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东靠长白山;内部则是广阔的东北平原。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3)案例——新疆:地形以高山和盆地为主,山脉与盆地南北相间排列,有“三山夹两盆”之称。北部为阿尔泰山脉,南部为昆仑山脉,天山山脉横亘于新疆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1)案例——东北三省: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东北地区的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雪较多的地区。
(2)案例——四川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降水丰富。盆地以北的秦岭、大巴山等山脉阻挡了冬季风南下,冬季很少受到寒潮影响,少霜雪,使得盆地内部冬季温度较纬度相当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这里全年多云雾、少日照、多夜雨。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的特点
(1)案例——东北三省工业结构特点:依托丰富的资源,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目前,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2)案例——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珠江三角洲区域总体上形成了以电子、家电、机械、汽车、服饰、食品等部门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商贸金融、交通、物流、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广州加速推动产业升级,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部门获得了很大发展。深圳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产业为支柱,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形成了较多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3)案例——香港的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金融业、房地产业、加工制造业和旅游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经济结构。香港回归以来,继续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被公认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和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
(4)案例——澳门的产业结构:澳门主要经济支柱有博彩、旅游、工业、房地产业以及服务业等。近些年来,澳门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博彩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部门以服装、玩具、电子、彩瓷和造船为主。
5.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1)案例——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匀。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相比之下,山区人口偏少,黑龙江省北部山区人口相对稀疏。
(2)案例——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城市密集,多沿河、沿海、沿交通线分布。
(3)案例——塔里木盆地城镇分布特点: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冲积扇和交通沿线,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4)案例——台湾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主要分布在西部。主要原因有西部多平原,有利于人口繁衍和农业生产等;西部与大陆隔海相望,自古以来就与大陆联系紧密,有利于经济发展。
(二)联系与差异
1.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1)案例——“干旱”的西北地区
(2)案例——“高寒”的青藏地区
(3)案例——“湿热”的台湾岛
2.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河流在区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在不同的河流、不同的河段其表现不同。上游通常落差大,适宜发展水电;中下游水流平稳,可以发展水产养殖。但能否航运,还要看水量等其他条件。
例如,长江为长三角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发展淡水渔业;为工业发展提供水源;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塑造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有利于旅游业发展;河水增加大气湿度,改善生态环境等。
3.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1)三大自然区的主要地理差异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
平原、丘陵为主
高原、盆地为主
高原、高山为主
气候
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河流
多外流河
多内流河
大河源头、多内流河
植被
森林、森林草原为主
沙漠、草原为主
高山草甸、高寒荒漠
农业
种植业
畜牧业、灌溉农业
畜牧业、河谷农业
人口
多
少
少
城市
主要分布在平原
主要分布在绿洲、工矿区
主要分布在河谷两岸
(2)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区域差异
温度带
干湿地区
植被类型
耕作制度
粮食作物
华北平原
暖温带
半湿润区
落叶阔叶林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冬小麦
东北平原
中温带、寒温带
湿润区、半湿润区
以针叶林为主
一年一熟
春小麦
(3)南方地区的内部差异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河湖密布
粮、棉、水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是我国最大的油菜产区
东南丘陵
以丘陵、山地为主,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是我国红壤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
适宜茶叶的生长,是我国最大的茶叶产区。此外,东南丘陵还是我国农、林、矿产等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的地区
云贵高原
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四季温差小,干湿季节分明。横断山区植被分布垂直变化显著
经济林木、药材、矿产资源丰富。云贵高原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地区
四川盆地
四周被山地和高原环绕,盆地内部多低山丘陵。全年多云雾、少日照、多夜雨
农业发达、物产丰富,被誉为“天府之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油料、生猪的生产基地
4.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1)案例——西气东输工程:加强西部地区资源的开发和跨区域调配,有利于发挥西部地区资源优势,提高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利用率,促进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于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局面,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结构等有重要意义。促进了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实现了合作共赢。
(2)案例——南水北调工程:①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缓解争水矛盾,利于社会安定。②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③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等。
5.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1)香港、澳门地狭人稠,资源匮乏,祖国内地提供的能源、水源、生活消费品以及劳动力和广阔市场等对港澳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2)祖国内地通过港澳地区加强了与世界各地的经贸往来,港澳地区为祖国内地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经验。
6.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1)有利于引进外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有利于加强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环境与发展
1.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1)案例——北方地区
分布地区
产生原因
治理措施
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
毁林开荒,使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降水侵蚀地表疏松土壤,造成水土流失
退耕还林还草,实行植树种草、兴修水土保持工程、推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雾霾
京津等城市及周边
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等
关闭高污染企业,控制机动车数量,推广清洁能源等
农田退化
北方地区部分农田
过度开垦、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不合理灌溉导致的土壤盐碱化
科学耕种,多施有机肥,多使用生物杀虫剂,完善灌溉和排水设施
主要灾害
涝灾
华北平原
夏季降水多,加上黄河、海河泥沙淤塞河道
疏通河道
旱灾
春季降水少
修建水利枢纽
(2)案例——南方地区
产生原因
治理措施
环境问题
酸雨
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矿石冶炼和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幅度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主要自然灾害
涝灾
随着雨带北移,珠江、长江、淮河流域先后出现集中降水,加上台风登陆带来的降水,洪涝灾害多发
当雨带北移后,长江中下游一带持续少雨,出现“伏旱”现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采取多种防洪涝和应对干旱灾害的措施
旱灾
(3)案例——西北地区
生态问题
荒漠化和草场退化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疏且风沙不断,使得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当脆弱
人为原因
过度开发和疏于保护,又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治理措施
沙漠
在沙漠边缘修建“草方格”,植树造林,有效地遏制了沙尘的扬起和沙漠的扩大
草场
建设“草库伦”,限定放牧范围,保持牧草的轮替生长;控制牲畜数量的过快增长,保证草场的恢复周期;牧民从游牧变为定居,大大减轻对草场的破坏
(4)案例——三江源地区
①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冰川、湿地萎缩、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野生动植物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
②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逐年萎缩,湖泊、沼泽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同时,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③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5)案例——台湾省
①生态环境问题:历史上人民开荒、伐树、狩猎等不合理的活动,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水土流失和干旱的困扰。
②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经验:为了更好地保护台湾的自然景观,设立了许多大型自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全面禁止天然林的采伐。目前,台湾省的森林覆盖率为59%,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案例——黄土高原
①过去:当地居民的主食是小麦和杂粮,传统民居是窑洞,常以马车、驴车作为交通工具。
②现在:居民的食物日趋丰富,鱼肉蔬菜四季不断;居民住进宽敞明亮的新窑洞,或搬到高楼房;多通过公路和铁路出行,与外界联系更密切;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2)案例——长江三角洲
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这里的人们就像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同城效应”。人们创业的机会更多、选择就业的空间更广阔,走出家门到其他城市创业就成为了可能。
3.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1)自然地理特点
位置
海陆位置
东南距渤海150千米
相对位置
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端,东与天津和河北毗邻,北、西、南与河北交界
地形
地势特征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地形类型
东南部是广阔的平原,西部是太行山脉余脉,北部是燕山山脉,山间有面积不大的盆地,平原和山地的过渡地带是起伏不大的丘陵
气候
气候类型
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四季分明:春季多风,气温回升快,昼夜温差较大;夏季高温多雨,常有大雨或暴雨;秋季冷暖适宜,晴朗少雨;冬季较漫长,且寒冷干燥,多风少雪
河流
主要河流
主要有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
水文特征
河流水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2)历史文化传统: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四合院、胡同、牌楼等能体现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名胜古迹众多,其中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城市职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4)城市建设成就:北京已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北京还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4.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1)神圣领土: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我国古书中称之为夷洲,到明代始称台湾。清末,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被日本侵占,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岛及其大部分附属岛屿才回归中国。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8%,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从广东、福建两省迁居台湾的居民的后代。
(2)位置和范围: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北回归线经过台湾中南部,地跨热带和亚热带。
(3)自然地理环境
要素
具体内容
地形
地形以山地为主,东中部是南北延伸的中央山脉,西部是沿海平原
地质
台湾地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地区
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
河流
河流众多,但一般较短,且水流湍急,多瀑布,水能资源丰富
植被
岛上多森林,大都四季常绿,植物种类繁多,有“天然植物园”之称
(4)经济发展特色
①经济发展历程
时间
主要产业
主要出口产品
经济特点
20世纪50年代
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初级产品
出口产品的经济技术水平提高;附加值增大
20世纪60~90年代
出口加工工业
普通工业产品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高新技术产业
高附加值产品
②经济特色:出口贸易一直是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属于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
5.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案例——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有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国家政策支持(西部大开发),塔克拉玛干沙漠两条公路的建设等。但是塔里木盆地环境恶劣、生态脆弱、距市场远、交通不便等。在开发利用油气资源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荒漠化加剧、河流和湖泊干涸、耕地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等方面。因此,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新疆采取休耕、轮牧、防治土地沙化等一系列措施,改善自然环境,促进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能力一 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例1] (2019·海南卷)有着“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某沿海小镇,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这里房屋、道路依地势而建。在方圆四、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右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镇位于( )
A.海南省 B.广东省
C.浙江省 D.山东省
(2)该镇石砌建筑主要是为了抵御( )
A.寒潮 B.台风
C.泥石流 D.冰雹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解题步骤]
第(1)题:
第(2)题:
答案 (1)C (2)B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
(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位置
范围
地形
特征
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
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而分散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主要气象灾害: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洪涝,冬季寒潮灾害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主要气象灾害:夏季洪涝,夏秋季节多台风,冬季寒潮、冻害
河流
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汛期短,含沙量大,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
径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水量丰富,河流中下游航运价值大
自然
资源
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区;水资源不足;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充足,铁矿丰富
林业: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南山区,茶树、油桐、毛竹、杉树、樟树繁多;水资源丰富;常规能源缺乏,水能丰富,有色金属矿丰富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特征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农业
生产
旱地农业;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至一年两熟;小麦、玉米、大豆、甜菜、花生、谷子及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地
水田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我国水稻、油菜、甘蔗、茶叶、天然橡胶、亚热带和热带水果的重要产区
工业
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山西能源基地;纺织业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西南地区
人们
生活
主食为面食,房屋墙厚防寒保暖,交通以公路和铁路为主,冬季溜冰
主食为大米,房屋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内河航运发达,龙舟竞赛,游泳
环境
问题
东北平原:黑土流失、湿地破坏;华北平原:旱涝、风沙、盐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洪涝灾害、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红壤改造
2.解答区域综合题的基本方法
(1)认真审题
①审题的层次性
区域综合题常以地图的形式呈现,只有先读懂地图才能根据问题所涉及的知识或技能要点去组织答案,所以审题要注重层次性。
第一层次:确定地理位置。
a.根据经纬度位置或海陆位置准确定位。
如某地的经度为110°E~112°E,纬度为35°N~37°N,可以确定位于黄土高原。
b.根据地理事物的特征推测,如山脉、河流、湖泊、交通线、城市、矿产地等。
第二层次:分析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属于哪方面的内容。在确定所属知识的基础上,从头脑中将其提取出来思考答题。
②审题的准确性
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细节,特别要对试题提供的所有信息进行细致和综合的分析,这样才能不失分或少失分。
(2)精准组织答案
①答案的方向性:就是实现“实践”问题与“理论”基础知识的对接,分析解决该问题所应用的地理原理,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②答案的逻辑性:就是将已知条件和所问问题,即事物的前因后果组成一条“知识链”,各知识点环环紧扣;“知识链”的起点是已知条件,终点是问题。
③答案的全面性:确定了答题的方向后,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考,确保答案全面、完整,避免失分。
(3)规范表述
①语言精练、专业:专业就是要用地理语言回答问题,精练就是不说废话,不离题。
②书写规范:一是要做到逻辑严密、顺畅;二是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1.(2020·海南卷)下图示意陕西省安康市区域,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限制和禁止开发面积超过90%。过去,有的区县因为缺乏集中连片、适宜发展工业的土地,只能劈山造城、填河造地。为此,安康在市域内进行统筹,在允许开发、土地平坦的区县建立经济园区,供发展空间受限的区县开发和经营。据此完成(1)~(3)题。
(1)安康地区的河流所属的水系是( )
A.渭河 B.汉江
C.淮河 D.岷江
(2)安康统筹发展经济园区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人才、资金、信息的流动
B.促使行政区划更加合理
C.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D.减少区县之间的无序竞争
(3)有利于该区域经济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县改区,提升区域城镇化水平
B.共建共管,协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C.调整行政区划,合并相关区县
D.增大发展空间受限区县的收益比例
答案 (1)B (2)C (3)B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可知,安康地区的河流所属的水系是长江水系,结合经纬网信息可知,安康地区应在陕西南部(秦岭的大致纬度约为34°N),汉江从此经过,所以安康地区的河流所属的水系是汉江,故选B。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区域限制和禁止开发面积超过90%,但又在允许开发、土地平坦的区县建立经济园区。所以安康统筹发展经济园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C正确;“促进人才、资金、信息的流动”以及“减少区县之间的无序竞争”均不是主要目的,A、D错;与促使行政区划更加合理无关,B错。第(3)题,区域城镇化水平提高关键在于区域经济水平的提升、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促使人口向城市转移,不是简单的通过“县改区”即可实现,A错;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充足且劳动力成本较低,可共建共管,协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园区可持续发展,B正确;根据材料“劈山造城、填河造地”以及“在允许开发、土地平坦的区县建立经济园区”等信息可知,该区域多山地,平地较少,且大部分区域限制和禁止开发,所以即便调整行政区划,合并相关区县,但适宜开发的土地并不会发生变化,对区域经济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较小,C错;增大发展空间受限区县的收益比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园区所在县区的收益,且这种收益比例的调整并不是促进该区域经济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D错。故选B。
能力二 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
[例2] (2020·海南卷)稻城县位于四川省西部,属于大香格里拉旅游核心区。稻城亚丁机场(海拔4 411米,下图)的兴建为旅客进出提供了便利的通道。据此完成下题。
符合川西地区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描述是( )
①阳光明媚,酥油哈达迎客 ②四季如春,寺庙钟声回落
③山高谷深,青稞美酒飘香 ④山川形胜,马头琴声悠扬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尝试自解] ________
[解题步骤]
答案 A
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特征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位置
范围
地形区
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贺兰山、阴山
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
主要气
候类型
及特征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降水少
高山气候:气候寒冷,降水稀少
农业
有利
条件
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日照时间长
不利
条件
降水不足;严重干旱,水源有限
热量不足
主要
农产
品
畜牧业基地:贺兰山以东的牧区、高山草场
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绿洲
高寒牧业: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青稞、小麦、豌豆)
工业
陇海—兰新工业带西段:钢铁、冶金、纺织、航天等工业部门
西宁(毛织);拉萨(皮革、毛毯);林芝(毛织)
环境
问题
荒漠化、沙尘暴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合理伐林、放牧、耕作,造成湿地退化
2.用整体性原理分析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
3.青藏高寒区的农业生产发展条件及其评价
(1)有利条件: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植物光合作用强,为农作物高产提供了自然前提;有大面积的高山草甸草原,是良好的牧场;东部及南部河谷地带热量和水分条件提供了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的可能性。
(2)不利条件: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无霜期极短,只能种植青稞、小麦、豌豆等耐寒作物和牧养牦牛、藏绵羊等高寒牲畜;绝大部分地区干旱,风暴多,土壤质粗层薄。
4.用差异性原理分析两地区的内部差异
西北
地区
畜牧业:贺兰山以东草场质量较好,为草原畜牧业;贺兰山以西气候干旱,牧区集中于山麓和山坡地带,为山地畜牧业
灌溉农业: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以黄河水灌溉为主;河西走廊、新疆地区以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为主,发展绿洲农业
人口和城市分布: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水源丰富地区和交通线两侧,呈点状、条带状分布
青藏
地区
青藏高原东南部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从东南向西北降水逐渐减少,自然景观变化明显,由森林到草原到荒漠;东南部山地垂直地带性明显
青藏高原海拔高,适宜高寒畜牧业;在河谷地区,海拔相对较低,气温较高,可以发展河谷农业
2.(2019·全国卷Ⅲ)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1)~(3)题。
(1)该公路位于( )
A.吉林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
(2)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
A.洪水频发 B.路面积雪严重
C.泥石流多发 D.路面冻融沉降
(3)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
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
答案 (1)D (2)B (3)D
解析 第(1)题,该公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且为山前洪积平原,可推知该公路位于高海拔地区,A、B错;该公路南端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故该公路应位于气候干旱的新疆,C错,D对。第(2)题,该公路山区段封路禁行的时间是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此时段纬度较高的新疆降水以降雪为主,不会出现洪水和泥石流,A、C错;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该公路山区段降雪量较大,气温低,路面积雪严重,加之该公路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道路急弯、陡坡较多,严重影响交通安全,故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B对;路面冻融沉降主要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半年,D错。第(3)题,分析材料可知,该公路南北贯穿的应是多冰川的天山山脉,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应位于山麓地带。天山北坡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依次是荒漠草原、山地草原、针叶林、高山草甸、高山垫状植被、积雪冰川,故该公路北端所处的自然带应是灌丛荒漠带,D正确。
[情境设置] “一颗印”是云南昆明附近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如下图),空间紧凑,方方正正,好似一颗印章。
[设问角度] “一颗印”的建筑特点如何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
[素养体现]
人地协调观
考查传统民居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体现因地制宜的思想观念
综合思维
从地理要素综合角度分析建筑特点与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性
区域认知
从区域角度认识云南昆明附近的气候特征
[我的答案]
[我的设问]
[参考答案] 昆明纬度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干热,天井可以通风;春季多大风天气,高墙小窗可以起到防风御寒的作用;夏季多暴雨,重檐屋顶可以及时排雨。
视角一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河流特征和自然景观特征
1.(2019·海南卷)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1)~(3)题。
(1)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冰川融水 D.冰雪融水
(2)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
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 B.生活用水量大
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 D.生产用水量大
(3)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 )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湿地
答案 (1)D (2)D (3)B
解析 第(1)题,依据锡林河的位置(内蒙古东部)、地形(高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降水少)特征,结合关键信息“春汛”,可推知冰雪融水是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第(2)题,依据材料“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与“春汛”,可知锡林河有春夏两个汛期,结合6~8月降水量,与内蒙古东部农业生产特点(有部分种植业,需引水灌溉),推知夏季生产用水量大(内蒙古东部地区地广人稀,生活用水量不大),故选项D正确。第(3)题,该河主要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蒸发旺盛,湿地资源不典型),并且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400毫米可发育森林,小于200毫米植被景观为荒漠),可推测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草原,故选项B正确。
视角二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我国降水量的变化
2.(2017·北京卷)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3)题。
(1)据图可知( )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2)该区域( )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3)芒种至小暑期间( )
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
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长
D.“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答案 (1)B (2)A (3)C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清明节之前并非各地都阴雨连绵,故A错;35°N以南地区秋分前后降水量较大,不符合秋高气爽的特征,故C错;由图可知,35°N以北地区夏秋季节降水较多,伏旱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故D错;5月起图中北部的降水量变大,说明雨带开始向北推移,故B正确。第(2)题,结合图中纬度和降水时空分布可知该区域主要位于我国南部季风区,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故A对;绝大部分属于外流区,故B错;东部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影响,故C错;结合降水分布,南部地区更适宜人类生存,故D错。第(3)题,芒种至小暑期间为夏至前后共一个月时间,在此期间,我国南北普遍高温,南北气温差异小,A错;塔里木河主要为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补给量大,不会出现断流,B错;此期间南极大陆大部分处于极夜,气候寒冷恶劣,不适宜科考,D错;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因此北京比上海白昼时间更长,故C正确。
视角三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角度考查气候与民居
3.(2016·海南卷)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1)~(2)题。
(1)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
A.降水多 B.风力大
C.日照强 D.气温高
(2)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
A.高大、屋顶尖、窗大 B.低矮、屋顶缓、窗大
C.高大、屋顶尖、窗小 D.低矮、屋顶缓、窗小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福建沿海,风力大。第(2)题,房子像碉堡主要是防风,所以房屋低矮、窗小。
视角四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降水分布和土地利用状况
4.(经典真题·四川卷)下图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 )
A.草地>荒地>林地 B.耕地>林地>荒地
C.荒地>草地>耕地 D.林地>耕地>草地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度及河流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天山山脉西部地区,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降水主要类型为地形雨。①地地形平坦开阔,降水相对较少,A项错误。③地地处西风的迎风坡,降水最多,故C项正确。②④地西面地势高,地处西风的背风地带,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开阔,降水少,B、D项错误。第(2)题,该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林地仅分布于降水较多的山坡地带,所占比重很小,该地农业主要是绿洲农业,耕地分布在水源相对丰富的河流沿岸及山麓冲积扇地带,所占比重也不是很大。
视角五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西北地区的城镇和经济特区的区位因素
5.(经典真题·福建卷)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N城及其西部口岸)。
(1)指出M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N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 (1)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
(2)毗邻中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边境口岸的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利于产业发展;国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解析 第(1)题,有利自然条件从地理位置、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气候因素是不利条件。第(2)题,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从地理位置、特殊的人文景观、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分析。
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读图回答1~2题。
1.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
A.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建造图中民居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
A.风沙大、光照弱
B.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C.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D.土壤垂直节理发育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从剪纸中可以看出有窑洞等地理景观,可以判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土高原。第2题,黄土高原为了抵御寒冷,建筑窑洞,由于窑洞深埋地下,泥土是热的不良导体,夏天气候相对凉爽,冬天起到了保温御寒的作用,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2020·广东肇庆统测)“胡焕庸线”是指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胡焕庸线”在地理学、人文科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均具有重要价值。下图示意“胡焕庸线”在东北局部地区的位置。据此完成3~4题。
3.呼伦贝尔高原人口密度较小,松嫩平原人口密度较大。影响两地人口密度差异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纬度
4.大兴安岭森林资源丰富,但松嫩平原少有森林。这主要是因为松嫩平原( )
A.地势低,气温高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答案 3.C 4.C
解析 第3题,据图可知,呼伦贝尔高原地处大兴安岭西侧,松嫩平原地处大兴安岭东侧,我国水汽主要来自东部的太平洋,松嫩平原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气候较湿润,适合人口居住;呼伦贝尔高原地处背风坡,降水少,气候较干燥,不适合人类居住。故选C。第4题,松嫩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发育,不利于植被生长,故选C。
(2020·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开学考试)北京房价高、落户难、限购严,给周边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城市群日益协同下,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周边城市的现象越来越常见。下表为北京人口统计数据,下图为北京及其周边人流轨迹图。据此完成5~7题。
年末人口数
城镇人口比重
2016年
2 173万人
86.50%
2017年
2 171万人
86.50%
5.与2016年相比,2017年( )
A.北京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
B.北京人口迁入等于迁出
C.北京人口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
D.北京城镇人口数量减少
6.北京东面、南面较西面、北面城市密集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更低平 B.气候更宜人
C.交通更发达 D.政策更优越
7.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周边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北京地价上涨
②北京产业转移到周边城市
③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④北京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5.D 6.A 7.B
解析 第5题,读表可知,北京城镇人口占比不变,所以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变,A错误。该图表无法获得人口迁移数量和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B、C错误。读表可知,北京城镇人口减少2万人,D正确。第6题,读图可知,东、南面以平原为主,城市建设用地大;西、北面多为山区,不利于城市发展,A正确。区域范围小,气候差异不大,B错误。题干信息没有指出周边区域交通、政策的差异,C、D错误。第7题,由题干信息“北京房价高、落户难、限购严”“周边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可知,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周边城市的主要原因是:北京地价上涨,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完善。而北京产业转移到周边城市、北京环境污染加剧并未在材料中得到体现。故选B。
(2021·成都上学期摸底)藏区碉房,称为“卡尔”或“宗卡尔”,原意为堡寨。主体多为石木结构,高有三至四层,外墙用块石或片石砌筑,墙厚近一米,墙上开孔少,门窗洞较小,因外观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大致有平地碉房和山地碉房两类,山地碉房多建于险峻的山石上。下图为山地碉房景观图。据此完成8~10题。
8.碉房墙上开孔少,门窗洞较小,主要目的可能是( )
A.遮挡阳光 B.防御野兽
C.稳固墙体 D.防风避寒
9.山地碉房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多向空中发展,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光照
C.气温 D.风向
10.受藏区气候影响,山地碉房一般选址在( )
A.迎风阳坡 B.迎风阴坡
C.背风阳坡 D.背风阴坡
答案 8.D 9.A 10.C
解析 第8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碉房位于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严寒,大风日数多,碉房上开孔少,门窗洞较小可以防风避寒,D正确;屋内需要采光,目的不可能是为了遮挡阳光,A错;防御野兽不是主要目的,B错;碉房为石木结构,外墙用块石头和片石砌筑,墙体本身较为稳固,所以不是为了稳固墙体,C错。第9题,山地碉房多建设在险峻的山石上,地形因素导致其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小,所以山地碉房占地面积较小,多向空中发展,A正确;这种发展模式与光照、气温、风向等关系不大。第10题,注意题干关键信息“受藏区气候影响”。藏区气候高寒,气温低,风力强劲,山地碉房应建设在背风(风力较小)阳坡(气温相对较高)处,故选C。
兰屿岛(图1)位于我国台湾省东南海域,岛上全年高温多雨,多大风,有“风岛”之称。地下屋(图2)是兰屿岛野银村传统民居,其主体位于地下,仅屋顶露出地表,且屋顶采用不对称设计,缓坡面多朝向海洋。据此,完成11~12题。
图1
图2
11.兰屿岛( )
A.北部地区的地势东高西低
B.纬度低,适于规模化太阳能发电
C.村落分布于海拔较高地区
D.保护生态环境,适当发展旅游业
12.兰屿岛地下屋屋顶不对称的设计是为了( )
①排水 ②抗震 ③纳凉 ④防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1.D 12.B
解析 第11题,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图可以看出,兰屿岛北部是西高东低;所处纬度低,但降水丰富,面积狭小,不适合大规模太阳能发电;村落是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应当保护当地环境,适当发展旅游业,故选D。第12题,兰屿岛地下屋屋顶不对称主要是因为该地区降水丰富,从东南海域吹来的风大,所以朝东南边的屋顶较长,与抗震、纳凉无关,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说中国有几万家兰州牛肉面馆,号称“中国肯德基”,但大部分不是兰州人开的,而是青海化隆人。青海省化隆县(见下图)共有12万人在全国271个大中城市开1.5万家拉面馆,化隆县仅有30.05万人,这意味着每5个化隆人就有2个是做拉面的。“拉面经济”为化隆带来了近百亿的经济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3%。走出去的化隆人在创造“拉面经济”的同时,也带活了家乡的拉面相关产业。
(1)描述化隆县的自然地理特征。
(2)说明化隆人外出开拉面馆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答案 (1)化隆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海拔高,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降水较少,冬季多风;地形崎岖,落差大,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黄河流经该县,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自然环境恶劣,环境原始状态保存较好,野生动植物众多,生物多样性丰富。
(2)带来巨大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强与外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利于当地居民改变思想观念;当地大量劳动力的流失,致使劳动力短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亟需解决。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门特别行政区由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组成。陆地面积为30.3平方千米,面积狭小,淡水资源奇缺,从1959年开始,珠海市调用西江水供应澳门。空间狭小,是制约澳门发展的普遍问题。2010年粤、澳合作,确立开发横琴产业协同发展等合作重点。如今,1 900多家澳门企业落地横琴。
(1)为减少冬季海洋对水质的影响,西江取水口多次向上游移动。分析西江冬季水质受海洋影响大的原因?
(2)概括1965年以来澳门陆地范围的变化。
(3)简述澳门企业落户珠海横琴新区的区位条件。
答案 (1)冬季是西江的枯水期,水位低;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冬季海水倒灌现象严重,咸潮造成水质下降。
(2)陆地范围扩大,路环岛和氹仔岛连为一体,路环岛和氹仔岛之间出现了路氹城。
(3)澳门空间小,用地紧张,横琴空间大;地价低;澳门和横琴距离近;国家政策支持。
解析 第(1)题,西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是西江的枯水期,水位低,海水水位相对高;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加大了海水面和西江水面的落差,冬季海水流入西江,倒灌现象严重,咸潮造成水质下降,西江冬季水质受海洋影响大。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65年澳门各岛并未相连,之后,澳门陆地范围扩大,路环岛和氹仔岛连为一体,路环岛和氹仔岛之间出现了路氹城。第(3)题,陆地面积为30.3平方千米,面积狭小,澳门发展空间小,用地紧张,横琴空间大;澳门经济发达,地价高,横琴地价低;澳门和横琴距离近,方便联系;我国优惠的国家政策支持。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54讲 中国地理概况(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54讲 中国地理概况(含解析),共3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疆域与人口,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53讲 世界地理分区(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53讲 世界地理分区(含解析),共3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认识大洲,认识地区,认识国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46讲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46讲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含解析),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