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7章 第2讲 中国地理分区
展开中国地理分区
一、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为秦岭一淮河一 一线,大致与1月0C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2)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和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3)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
二、北方地区
(1)位置范围: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2)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3)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从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大部分属
于半湿润地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4) 农业:多为旱地,以小麦、大豆为主,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5)资源: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图中d鞍山铁矿,e大同煤矿,f胜利油田,g大庆油田。
(6)工业: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城市工业石油工业、机械制造工业。
(7)交通:经过济南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沪线,经过石家庄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广线。
归纳
地形
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河流
水量小、季节变化大、汛期短、含沙量大,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
资源
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区;水资源不足;煤、石油、天然气常规能源充足,铁矿丰富
三、 南方地区
(1)位置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地形: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交错分布,图中a南岭(山脉),b武夷山(山脉)。
(3)气候:大部分为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4)农业: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一年两熟至三熟
(5)资源: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平果铝矿,铜仁汞矿,
攀枝花铁矿。
(6)工业:沪宁杭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7)交通:从上海到昆明的铁路干线是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昆明至南宁的铁路干线为南昆线。
归纳
地形
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小而分散
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河流
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水能丰富、中下游航运价值大
资源
林业: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南山区,茶、油桐、毛竹、杉树、樟树繁多;水资源丰富;常规能源缺乏,水能丰富,有色金属矿丰富
四、 西北地区
(1)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
(2)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
(3)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从东向西自然景观依次为草原、荒漠草
原、荒漠。
(4)农业: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发展了灌溉农业;该地区为我国主要牧区,内蒙古主要为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为山地牧场。
(5)资源:本区具有全国意义的资源有煤炭、石油、稀土等
归纳
地形
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贺兰山、阴山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降水少
河流
有利: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不利:降水不足;严重干旱,水源有限
资源
陇海—兰新工业带西段:钢铁、冶金、纺织、航天等工业部门
五、 青藏地区
(1)位置范围: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
(2)地形区:祁连山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唐古拉山脉,柴达木盆地。
(3)气候:典型特征是气温低(高寒)。
(4)河流:金沙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
(5)交通:①公路运输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②西宁至拉萨的铁路是青藏铁路。
(6)农业
①高寒牧业: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优良畜种。
②河谷农业
分布: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
归纳
地形
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
气候
高山气候,气候寒冷,降水稀少
河流
有利:日照时间长
不利:热量不足
资源
西宁(毛织);拉萨(皮革、毛毯);林芝(毛织)
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
(1)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其有利条件是热量。水分条件好。高原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畜牧业,若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是生态破坏。
(2)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太阳能。东南部水能资源丰富,其原因是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
(3)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
例题探究
例题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胡焕庸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其附近也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过渡带。读胡焕庸线位置图及我国东部沿海与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变化比较图。
(1)该线的东北段大致与中国哪些自然地理分界线基本吻合?
(2)高黎贡山素有“世界物种基因库”、“生命的避难所”等美称,简述其原因。
(3)分析2000年与1990年东西部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
【答案】(1)二三级阶梯分界线;400mm等降水量线;(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林地与草地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答4点)
(2)地处热带,物种丰富;地形复杂,垂直差异大,生物多样;人类破坏小;第四纪冰期退缩后物种大量遗存答3点)
(3)西部地区人口向外迁移,人口密度变小;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迁入,密度增加;东部地区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净增人口多(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两方面)(答2点)
【详解】
(1)从图中可读出该线的东北段大致与大兴安岭重合,与我国二三级阶梯分界线、400mm等降水量线、林地与草地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基本吻合。
(2)从图中可读出,高黎贡山地处我国西南,为热带季风气候,物种丰富;山地海拔高,垂直差异大,生物多样;该地区人口稀少,人类破坏小。
(3)从图中可读出,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减少。人口密度变化可从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个方面来分析。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人口多;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迁入多,因此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大。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人口向外迁移较多,因此人口密度变小。
例题2.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漆器是用生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器具,中国漆器生产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漆器生产大国之一。生漆是一种从漆树上割取的天然涂料,主要成分有漆酚、漆酶、胶质和水,漆膜是漆酚在漆酶的催化作用下聚合形成的。实践表明,当大气温度在20-30%C左右、湿度在60%-70%左右时,漆膜容易干燥,并且漆膜的硬度、亮度、黏着力达到最佳。湖北省西北部的竹溪县是著名的“中国生漆之乡”,每年春末夏初,是竹溪县制作漆器的最佳季节。下图为中国漆树分布示意图。
(1)描述中国漆树资源的分布特征。
(2)简述我国成为漆器生产大国的优势条件。
(3)分析春末夏初成为竹溪县制作漆器最佳季节的原因。
(4)推测漆树上割取的生漆还可能有什么功效和用处。
【答案】(1)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区;集中分布在贵州北部、四川东部和陕西南部地区。
(2)漆树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丰富;漆器加工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漆器市场需求量大。
(3)春末夏初,竹溪县气温可升高到20-30摄氏度,温度适中;降水增多,空气湿度适宜;春末夏初,漆膜干燥速度快,硬度亮度,黏着力佳。
(4)药用价值;电器设备绝缘材料;漆器良好涂料;防腐作用;防虫功效;防潮渗水等。(答对一个给一分)
【详解】
(1)从图中可看出我国漆树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区;集中分布在贵州北部、四川东部和陕西南部地区。
(2)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条件。可从原料、劳动力、市场、生产经验等方面进行分析。漆树资源主要在我国的中东部地区分布,漆树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丰富;从材料中“中国漆器生产历史悠久”,可知经验丰富;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漆器市场需求量大。
(3)生漆的主要成分有漆酚、漆酶、胶质和水,漆膜是漆酚在漆酶的催化作用下聚合形成的,而漆酶只有在合适的温度、湿度环境中,才能较快催化漆酚成膜,并使漆膜的硬度、亮度、黏着力达到最佳。这个适宜温度是20—30℃,湿度是60%—70%左右。湖北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正在这个适宜区间之内。特别是每年春末夏初,更是制作漆器的最佳季节,竹溪县气温可升高到20-30摄氏度,温度适中;除此之外,春末夏初,降水增多,空气湿度适宜;春末夏初,漆膜干燥速度快,硬度亮度黏着力佳。
(4)漆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三个方面。
经济价值(这个是最主要的):树干韧皮部割取生漆,漆是一种优良的防腐、防锈的涂料,有不易氧化、耐酸、耐醇和耐高温的性能,用于涂漆建筑物、家具、电线、广播器材等。种子油可制油墨,肥皂。果皮可取蜡,作蜡烛、蜡纸。叶可提栲胶。叶、根可作土农药。木材供建筑用。
药用价值:干漆在中药上有驱虫、镇咳的功效。
文化价值:能涂鸦、能粘连、能成膜、能装饰的生漆特性是漆工艺起源、发展的先决条件。
例题3.(题文)读“青海省地理简图”,完成下列要求。
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揭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1)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
(2)说出图示地区A、B两条大河参与的主要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过程。
(3)指出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为保护水资源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答案】(1)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地势(海拔)高;有冰川积雪融水、降水和地下水作为江河主要补给来源。
(2)海陆间水循环。 海洋上蒸发的水汽,随夏季风输送到该地区,形成降水,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河流,流回海洋。
(3)保护植被,涵养水源;防止污染,提高水质;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详解】
(1)“水塔”的特征是水源丰富、位置海拔高。青海省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处第一阶梯,海拔高,成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青藏高原因高而寒,冰川广布,沼泽湿地面积大,地下水及山地降水成为当地丰富的水源。
(2)图示地区A、B两条大河分别是黄河、长江,都是外流河,参与的主要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水循环。其过程是:海洋上蒸发的水汽,随夏季风输送到该地区,形成降水,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河流,流回海洋。
(3)青海省保护“中华水塔”,主要保护其水量和水质。所以要划定自然保护区;合理发展农牧业,保护草场、湿地,涵养水源;防止工矿业、农业的污染,保护水质;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例题4.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处珠江口西岸,是中国人均GDP最高的城市。根据材料,回答(1)~(4)题。
材料一 澳门及周边地区位置图
材料二 澳门劳动力就业分布情况
材料三 澳门陆地面积变化情况统计表
澳门陆地面积变化情况统计表(单位:平方千米)
年份
澳门
半岛
氹仔
岛
路环
岛
路氹
填海区
澳门大学珠海
横琴校区
总面积
1957
5.5
3.3
6.3
——
——
15.1
1986
5.8
3.7
7.1
——
——
16.6
2013
9.3
7.6
7.6
5.8
1.0
31.3
(1)2014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15周年纪念日。澳门回归纪念日及此后一个月内,汕头市某中学正午时分校内旗杆影子朝向是________,旗杆影长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澳门经济以第________产业为主,判断依据是________,简述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3)监测澳门陆地面积变化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根据材料,简述澳门陆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4)澳门地狭人稠、土地资源严重紧缺,请提出缓解其土地资源短缺的有效对策。
【答案】(1)正北 先变长,再变短
(2)三(2分);从事服务业的劳动力比重最大(2分);海空交通便利,对外联系紧密;资金雄厚;长期的殖民历史;自由港政策,经济开放程度高。(任答两点,4分)
(3)遥感(RS)(2分);一直增加;1986年以前增长慢,1986年以后增长快(4分);
原因:泥沙淤积;填海造陆。(4分)
(4)填海造陆;城市合理规划;向空中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向珠海市购买或租用土地。(任3点,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时间为12月20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而澳门为北半球的地区,因此太阳东南升,西南落,正午时太阳直射点运动到汕头市的正南方,所以澳门回归纪念日及此后一个月内,汕头市某中学正午时分校内旗杆影子朝向为正北。在澳门回归纪念日(12月20日)及此后的一个月内;汕头正午太阳高度经历了高—最低—高的变化,因此旗杆影长的变化为先变长,再变短(短—最长—短)。
(2)从图分析:服务业所占比重43.3%,表明从事服务业的劳动力比重最大,因此澳门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其发展的有利条件可以从:政策(自由港,开放程度高)、历史(殖民历史悠久)、交通(交通通达度较高)和资金(人均GDP全国最高)等方面来分析。
(3)根据地理信息技术知识,遥感是用来检测事物面积变化大小的技术。从表中可以看出:澳门陆地面积从1957年至2013年一直在增加,1986年前增速较慢(仅增0.3平方千米),之后增速较快(高达3.5平方千米)。面积增大的原因主要是填海造陆,其次是河流所携带的泥沙淤积。
(4)缓解澳门土地资源短缺可以从横向(对内:继续填海造陆、对外:向珠海购买或租用土地)、纵向(多建高楼大厦,节约土地)加上合理和科学进行土地规划等。
考点:杆影朝向和影长的变化推断;读图分析能力;地理信息技术的判断;澳门陆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和原因;缓解土地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
例题5.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水分资源状况表(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间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材料二:我国西北部分区域示意图
(1)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的分布规律。
(2)根据图表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甘肃省气候地区差异显著的表现。
(3)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被誉为“塞上江南”。试从自然地理角度解释其涵义。
(4)“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说明其所属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生产特点。
(5)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宁夏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至少两点)
(6)文化对环境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宁夏传统民居多坐北朝南,墙体较厚,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屋顶坡度较小。按照中国地域文化区的空间划分,说出宁夏所属的主要地域文化区并分析宁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地理原因。
【答案】(1)规律:东部由东南向西北递增,西部由西南向东北递增。(或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2)温度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暖温带,最南端为亚热带;
干湿区: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最南端为湿润和半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
气候类型: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南端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任答出其中2点即可)
(3)贺兰山减弱了冬季风对宁夏平原的影响;阻挡了风沙(沙漠)对宁夏平原的侵袭;夏季风遇到贺兰山抬升,形成地形雨;黄河为宁夏平原提供了便利的水源;黄河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形成平坦肥沃的平原。(从贺兰山和黄河的角度各答2点即可)
(4)旱作农业;耕地为旱地,农业对自然依赖较大,生产水平较低,机械化程度不高,商品率低.
(5)生态环境问题:农业生产中需要灌溉,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气候干旱,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导致土地荒漠化;农业用水量大,导致水资源短缺加剧,部分季节性河流出现断流;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任答出其中2点可)
(6)黄土高原文化区;宁夏地处西北内陆,降水少,所以屋顶坡度较小;冬季严寒且漫长,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故不设北窗;墙体较厚以防风、保暖;南面窗户较大,以便采光和冬天接受更多的阳光,提高屋内温度。(任答2点即可)
【详解】
(1)读图可以看到,该图为多条线的“线状”地理事物分布图,描述方法为:位置+疏密+渐变方向+走向(延伸方向)。具体分析如下:①总体分布及疏密状况:通过观察闭合线数值,说出最大区和最小区的位置在哪;通过观察等值线疏密,说出疏密分布位置。②变化趋势:由某方向往某方向逐渐变大(变小);③凸凹变化(等值线弯曲情况——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说出凸点沿线数值高低的情况。
读图可知:干燥度的分布规律东部等干燥度数值由东南向西北增加。西部等干燥度由西南向东北增加。
(2)气候地区差异首先应考虑气候类型的差异,然后再考虑热量和降水的差异。由左图可知,一月0℃等温线经过甘肃南部地区,一月0℃等温线以南属亚热带,以北属暖温带;由右侧放大图可知,400mm和200mm等降水量线分别从甘南和甘肃中部穿过,400mm等降水量线为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200mm等降水量线为半干旱和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因此甘肃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最南端为湿润和半湿润区;从气候类型来看,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南端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3)被誉为“塞上江南”是宁夏平原,宁夏被描述成“被贺兰山护着、被黄河爱着的地方”,从黄河角度看:黄河流经此处,黄河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形成平坦肥沃的平原,黄河提供灌溉水源;从贺兰山角度看:贺兰山南北走向,削弱了西北寒冷气流和来自西北的风沙,对夏季东南风形成阻挡,宁夏平原处于迎风坡,多地形雨。
(4)“塞上江南”指宁夏平原,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黄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农业地域类型为旱作农业(灌溉农业)。
生产特点:耕地为旱地,农业对自然依赖较大,生产水平较低,机械化程度不高,商品率低。
(5)由右侧等降水量线可知,宁夏大部分地区位于200mm与400mm等降水量线之间,属半干旱地区,当地降水少,但蒸发旺盛。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导致植被破坏,易引起土地荒漠化;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导致水资源短缺加剧,部分季节性河流出现断流,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发展农业生,产需引黄河水等灌溉,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
(6)黄土高原文化区依托于黄土高原,西起河西走廊,东抵太行山脉,北界万里长城,南界秦岭太白山,因此宁夏属于黄土高原文化区。
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冬季寒冷,盛行西北风。北朝南、南面窗户较大是为了采光;墙体较厚,一般不设北窗是为了防风沙和保暖;屋顶坡度大主要是利于排水,当地降水少,所以屋顶坡度较小。
同步练习
1.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分区的名称。A_________C__________。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山脉名称。F____________。
(3)B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C地区的耕地类型是________。
(4)B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作物的熟制是________。
(5)①②两地中,地形以平原为主的是________,以高原为主的是________。
(6)②③两地中,水土流失严重的是________,森林资源丰富的是________。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乌拉尔高压脊稳定,青海省东南部出现西风带南北糟、高原低压、孟加拉湾风暴等降水天气系统,黄河上将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4.6倍,青海南部牧区玉树州等地共有12次明显降雪过程,多次降雪接近历史极佳。图5示意青海省东南部区域。
(1)简述该时段青海省东南部地区降雪异常偏多的原因。
(2)推测地表大量积雪对牧草生长的有利影响。
(3)地表积雪过深对牲畜的不利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
材料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30年间,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冰川面积退缩幅度达15%,冰川融化强度在过去2500年间达到最强。
(1)推断青藏高原冰川加速消融初期和末期对当地环境各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材料三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藏王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遗产。
(2)布达拉宫属于旅游资源,其最突出的价值是。
材料四青稞是一种喜光照作物,最适温度为19~20℃。较为耐旱,但不同阶段对水分要求差别大。
(3)据材料四,说明青藏高原地区青稞多分布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的自然原因。
材料五黄河在青藏高原上曲折迂回,两岸多为湖泊、沼泽、草滩。长江穿过横断山区从第一阶梯进入第二阶梯,崩腾咆哮。
(4)据材料一和材料五,对应说出两河段水文和水系特征各一方面的差异。
黄河青藏高原河段
长江横断山区河段
水文
水系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某地区的干燥度分布示意图。
注: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内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材料二 酒泉、武威、兰州等地自古是重要的粮食、棉花及优质瓜果产区。近年来,酒泉等地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的产量和质量,这就是“压砂技术”。
(1)简述酒泉利用“压砂技术”能够提高瓜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原因。
(2)图中B湖日趋缩小,有专家提出“治湖的关键是治河,治河的关键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治理思路。试分析B湖面积缩小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黑龙江--阿穆尔河是流经中国东北北部的一条主要河流,它有两处源头--北源和南源,南北两源在中国漠河西洛古河村汇合后称黑龙江,东流至俄罗斯境内称阿穆尔河,最终注入鄂霍次克海。黑龙江“观开江”是难得的旅游体验。2018年4月11日,黑龙江省水利厅官方网宣布,黑龙江全线开江。开江分为“文开江”和“武开江”,“文开江”就是江面的冰慢慢融开,水面逐渐开阔,冰面逐渐向两岸收缩直至慢慢消失;而“武开江”则十分壮观,不知什么时候,突然间无数冰块顺江直下,称为“冰排” ,咆哮的江水夹带着冰排,前呼后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巨大的冰块撞在一起,形成冰山,冰块在江水中上下翻滚,场面轰轰烈烈。随着冰面解冻,憋屈了四、五个月的鱼儿也都被唤醒而“鱼贯而出”,这些鱼儿称为“开江鱼”,鱼儿肉质非常紧密、不肥不烂,鱼肉异常鲜美,与其他时节的鱼或海鱼有很大区别。“开江鱼”的产量小,纯正的“开江鱼”价格不菲,有的几乎卖到“天价”。
(1)分析形成“武开江”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2)说明黑龙江-阿穆尔河“开江鱼”肉质异常鲜美的理由。
(3)“开江鱼”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试说明其原因。
参考答案
1.西北地区 南方地区; 秦岭 温带季风气候 水田 小麦 一年一熟到两年三熟 ① ② ② ③
【详解】
(1)从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可以看出,A为西北地区,C为南方地区。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中间的一列E为昆仑山,F为秦岭。
(3)据图可知, B地区为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C地区为南方地区,降水丰富,以水田为主。
(4)据上题分析可知,B地区为北方地区,降水少,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影响我国熟制制度的因素主要是热量。北方地区主要是一年一熟到两年三熟。
(5)据图中区域位置可知,①为东北平原,②为黄土高原。地形以平原为主的是①,以高原为主的是②。
(6)据图可知,②为黄土高原地区,③为我国西南地区。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而西南地区是我国三大林区之一,因此森林资源丰富的是③。
2.(1)距南部(印度洋)水汽源地较近,多种降水天气系统的影响;入冬以来,乌拉尔高压脊长期维持少动,西北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在该地区交汇,造成暴雪天气;该区域地形、地势复杂;降雪次数多,时间长
(2)地表积雪对牧草越冬起到保温和防御作用;旱季融雪量大,可增加土壤水分;促进牧草返青生长期长,产草量多;牧草枯黄期可能会推迟。
(3)影响:较厚的积雪掩埋牧草,牲畜可采食草量减少(吃草困难),无法放牧;积雪厚会增加牲畜采食行走难度,加大体能消耗,消耗的体能超过进食补充的能量,出现大批牲畜死亡。措施: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情况;及时做好牲畜防寒保暖工作,在降雪来临前及时做好饲草料储备。
【详解】
(1)本题考查影响降雪(降水)因素,可以从大气环流、下垫面(地形、海陆位置)等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和图示进行分析,可知青海省东南部地区降雪次数多,时间长,降雪量大;青海省东南部地区距南部(印度洋)水汽源地较近,印度洋风暴带来丰富的水汽;入冬以来,青海省东南部地区出现西风带南北槽、高原低压、盂加拉湾风暴等降水天气系统,多种降水天气系统的影响,降雪量大;入冬以来,乌拉尔高压脊长期维持少动,西北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在该地区交汇,形成锋面,造成暴雪天气;该区域地形、地势复杂;
(2)推测地表大量积雪对牧草生长的有利影响,可以从保温和防寒、增加水分等方面分析,即地表积雪对牧草越冬起到保温和防御作用;积雪融化能改善土壤水分,促进牧草返青生长期长,产草量多;牧草枯黄期可能会推迟。
(3)分析地表积雪过深对牲畜的不利影响及其应对措施;较厚的积雪掩埋牧草,牲畜事物来源减少,越冬困难;积雪厚度增加会增加牲畜采食的空间范围和行走的难度及严寒的气候环境可能会出现死亡;可以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情况;及时做好牲畜防寒保暖工作,在降雪来临前及时做好饲草料储备。
【点睛】
影响气温与降水的因素
一、影响气温的因素
1、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1)纬度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2)海陆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小;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
(3)下垫面性质: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广的地区温差小,裸露地区温差大
2、大气:锋面活动、天气状况
(1)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过境时,大风降温;过境后,气温较低)
(2)天气状况:白天多云,气温较低;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全天多云,昼夜温差较小;全天晴天,昼夜温差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
3、地形
(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一0.6C/ 100米)
(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植被覆盖率高,温差较小(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蒸发量的影响)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温差较小(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
7、人类活动:城市热岛效应、大气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的影响
二、影响降水的因素
1、位置
海陆位置:近海地区(湿地),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2、大气
(1)风向:海风(湿地)降水多,陆风降水少
(2)风带: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容易凝结(西风带);反之干燥少雨(信风带)
(3)气压带:低压带控制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凝结致雨(赤道对流雨);高压带相反
(3)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锋面空气上升降温,水汽凝结致雨; 高压反气旋空气下沉,干燥少雨
3、地形
(1)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山腰处形成地形雨
(2)地形类型:平原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闭,高原地势高,水汽难进入
(3)山脉走向:与气流方向平行,有利于水汽深入;与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
4、洋流:暖流上空水汽充足,寒流上空水汽少
5、下垫面: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大气水汽充足;裸地水汽含量少
6、人类活动:凝结核(城市雨岛)
3.(1)初期:融水增加导致洪水、泥石流以及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末期:河流水补给减少,导致流域内水资源短缺;青藏高原植被减少,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加剧;自然环境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
(2)人文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价值
(3)河谷地带地势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热量较充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南部河谷地带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可沿河谷深入带来一定降水或近河流,有灌溉水源。
(4)水文、水系要对应写。
黄河青藏高原河段:
水文:水量小;流速慢;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水系:河道弯曲;流向自西向东。
长江横断山区河段:
水文:水量大,流速快,含沙量大,无结冰期。
水系:河道较直;流向自(西)北向(东)南。
【详解】
(1)冰川加速消融初期:融水增加导致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冰川加速消融末期可以从导致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恶化方面去分析。
(2)布达拉宫属于人文旅游资源,其突出的价值是流传已久的藏文化历史以及蕴含的建筑艺术。
(3)青藏高原,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地形相对平坦,气温较高,无霜期长,热量条件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降水较多,土壤肥沃,灌溉水源较为充足,此题需联想到青藏高原河谷农业相关知识。
(4)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主要受到气候和地形两大因素影响,需要结合不同河段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行分析。
4.(1)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肥力);增大瓜田日温差。
(2)A河水量减小,断流期延长;全球变暖,蒸发增强。措施:退耕还草(恢复天然植被);合理分配、利用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恢复下游供水;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推广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酒泉所在地区气候干旱,压砂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散失,保持水土,减少土壤侵蚀,保土保肥;同时压砂可以增大温差,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
(2)结合题干中“治湖的关键是治河,治河的关键是协调人地关系”可知关键在于河流治理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具体措施包括合理分配河流水资源、节约用水、退耕还草等。
5.(1)河流下游河段先于上游提前开江;冬季气温低(或冰层融化后突遭降温),致上游江面有大量的冰面囤积;短时间内气温迅速上升,江面的冰快速开裂;在河道狭窄或弯度较大的江面区域容易发生武开江。
(2)纬度高,水温低,生长速度慢,肉质紧密;冬天江面结冰,河中食物少,鱼儿体内的脂肪消耗多、体内废物排放较为干净;河流污染少,水质洁净。
(3)纬度高,水温低,影响鱼类生长繁殖;水生植物、微生物等生长速度慢,食物较为短缺;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渔民们为了利益而过度捕捞。
【详解】
(1)据材料“不知什么时候,突然间无数冰块顺江直下,称为“冰排””,可知下游江面先于上游提前开江、上游有足够的冰面囤积、天气突然升温可知是形成武开江的必备条件。
(2)“开江鱼”的肉质异常鲜美体现在它的纯天然和纯野生。区域内污染小。“开江鱼”的肉质异常鲜美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它的鲜活上。鱼在冬天是很少进食或基本不进食的,整个冬季的生存基本是靠消耗自身的脂肪来维系。由于黑龙江-阿穆尔河纬度高,水温低,生长速度慢,肉质紧密,这也是开江鱼异常鲜美的重要原因。
(3)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析。当地纬度高,水温低,影响鱼类生长繁殖;水生植物、微生物等生长速度慢,食物较为短缺;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渔民们为了利益而过度捕捞。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55讲 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55讲 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共3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域差异,认识区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8单元 第2讲 中国的地形: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8单元 第2讲 中国的地形,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特别提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7章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7章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