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54讲 中国地理概况(含解析)
展开第十七章 中国地理
第54讲 中国地理概况
初中课标·内容要求
新课程·素养要求
初中教材·对应内容
2020年新高考·命题统计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中国地理]上册
北京卷第1、2;11、12题;上海卷第1题
一、疆域与人口
(一)疆域与行政区划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性
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光热充足,气候类型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生产、发展旅游业等
海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东部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多良港,有利于海洋事业发展;陆上深入亚欧大陆内部,有利于对外交往与合作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1)领土面积:为1 045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2)邻国:我国有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下图:
(3)濒临的海洋: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二)人口与民族
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1)人口增长趋势
时期
增长特征
建国前
人口增长缓慢,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建国后
人口增长迅速,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70年代至今
人口增长速度下降,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2)我国的人口政策
①建国初期,没有专门的人口政策;
②1971~2013年: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③2013~2015年:单独两孩政策,即允许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
④2015至今:普遍二孩政策,即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以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3.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1)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2)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一)自然环境
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1)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1)主要气候特征
①气温: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②降水: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③气候: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主要影响因素
①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热量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
②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东南部深受来自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山脉阻隔,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燥。
③地形:高大的山脉阻挡暖湿气流的深入,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其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3.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1)主要的河流
(2)分布特征:外流河大多分布在气候较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冈底斯山,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相吻合。
4.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水文特征
流量
汛期
含沙量
结冰期
凌汛
长江
大
长(雨季长)
小(植被覆盖较好)
无(位于亚热带)
无
黄河
小
短(雨季短)
大(水土流失严重)
有(位于暖温带)
有
(2)水文特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长江:流量巨大,为长江沿岸的众多人口、众多城市提供了生活与生产需要的大量淡水资源。
上游
中游
下游
水文特征
落差大,流速快
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江阔水深,水流平缓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水能资源丰富,为沿江地区乃至全国提供了电力
易发生洪涝灾害
有利于内河航运
②黄河:黄河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水源,如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灌溉农业区,修建的许多引黄工程为沿岸地区提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上游
中游
下游
水文特征
落差大,水流急
河流含沙量大
河道变宽,流速减慢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水能资源丰富,实行梯级开发,促进流域的经济发展
使水库淤积,降低库容,使水库的防洪作用减弱
地上河易决堤改道,形成泛滥区;在入海口形成广阔的三角洲
5.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1)自然灾害的特点: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广、灾情重、损失大。
(2)常见的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最为常见。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东部季风区发生的频率高;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二)自然资源
1.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类型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特征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
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的资源
举例
土地、森林、风能等
煤炭、石油、铁矿等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情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1)主要特点:①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②地区分布不均: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的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地区;沙漠、戈壁等难利用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2)土地国情:①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受自然条件限制,我国可供开垦的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②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用地需求不断增加,我国耕地面积呈下降的趋势。因此,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分布的特点:空间上,东部多西部少,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例如,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更加剧了缺水的状况,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资源季节、年际变化大,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4.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重要性
可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有利于华北和西北地区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与文化
(一)经济发展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1)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类型
分布地区
种植业
北方旱地
秦岭—淮河以北的平原
南方水田
秦岭—淮河以南的平原和盆地
西部灌溉农业
地势较低、水源较充足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地区
畜牧业
牧区畜牧业
四大牧区: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
农耕区畜牧业
东部季风区的广大农村,喂养牲畜和家禽
渔业
海洋渔业
四大渔场:环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
淡水渔业
集中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流域
林业
天然林区
东北和西南山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和横断山
人工林区
东南林区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宜林则林
山地地形陡峭,易发生水土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宜粮则粮
平原、丘陵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
宜牧则牧
高原地段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
宜渔则渔
河湖、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渔业
(3)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培育出的优良品种,使农业增长方式向优质高产转变;机械化和专业化的普及,使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进步,使抗灾能力增强。目前,绿色、低碳、生态农业不断推广,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1)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从无到有,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
②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北京中关村。目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③今后,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促进我国工业的持续协调发展。
3.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其选择依据
交通方式
运输工具
特点
选择依据
运价
运速
运量
铁路
火车
较低
较快
较大
运距远、大宗笨重
公路
汽车
较高
较快
较小
运距较近、鲜活的或易变质的
水路
船舶
最低
最慢
最大
运距远、大宗笨重、不急需
航空
飞机
最高
最快
最小
运距远、贵重、急需、量小
管道
管道
连续性强,安全性高
主要运输液态和气态货物
(2)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
4.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稠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二)文化特色
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1)少数民族传统服饰与自然环境
民族服饰
服饰特点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傣族
筒裙和肥腿裤质地轻、薄
气温高、空气潮湿
蒙古族
蒙古袍宽大,厚重
冬季寒冷、风大
藏族
天热时袒肩,天冷时全穿
气候寒冷,温差大
维吾尔族
早穿棉袄午穿纱,戴头巾
日照强,昼夜温差大
(2)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
饮食习惯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南米北面
南方种植水稻,北方种植小麦
南甜北咸
南方四季水果丰富;北方多吃腌制蔬菜
四川喜辣
气候潮湿,食辣可袪湿
藏民吃糌粑
青稞是青藏高原上的主要作物
(3)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
民居
主要分布地区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合院
北京等地
庭院封闭,冬季御寒;大门朝南,夏季通风
窑洞
黄土高原
降水较少,黄土直立性好,窑洞冬暖夏凉
蒙古包
内蒙古、新疆等地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业,易于拆装,搬迁方便
竹楼
云南傣族居住区
气候炎热潮湿,利于通风散热
吊脚楼
湖南、贵州等地
多依山、临河而建,空气流通,利于防潮、防洪
骑楼
广东等地
高温多雨,可以方便行人避雨和遮阳
2.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推出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旅游项目,非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挖掘和开发当地的文化资源。这些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凝聚着深厚的地方文化内涵,使得旅游内容更加丰富,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能力一 分析主要地形区的特征
[例1] (2018·北京卷)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下图,回答下题。
图示区域( )
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
C.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 D.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尝试自解] ________
[解题步骤]
答案 D
1.我国重要地形区判断的方法
(1)根据经纬度判断:根据各大地形区的经纬度判断地形区,就要熟悉各地形区大致的经纬度位置。
(2)根据重要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判断:很多重要山脉是我国地形区的分界线,熟知这些山脉与地形区的相对位置,就可以进行地形区的判断。
(3)根据各地形区的重要特征判断:每一个地形区都具有其独有的特征,如气候特点、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民居特点、耕地类型等人文地理环境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可以进行地形区的判断。如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云贵高原地形崎岖;我国平原中东北平原海拔最高,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最低等。
2.中国主要地形单元
1.(2019·北京卷)下图是中国某机场空调耗能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该机场最可能位于( )
A.黑 B.青
C.港 D.黔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该机场空调4~10月以制冷耗能为主,说明该时段气温较高。11月~次年3月以制热耗能为主,说明该时段气温相对较低。黑龙江纬度较高,4月份气温仍较低,无需制冷。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夏季气温相对较低,4~10月不用制冷。香港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冬季无需制热。贵州纬度较低,夏季气温较高,需要制冷;冬季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多阴雨天气,气候冷湿,需要制热。能力二 分析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例2] (2020·上海卷)抗击疫情向武汉赠送物资,以下哪几个与地区对应正确( )
①黑龙江——大米 ②海南——苹果 ③陕西——香蕉 ④广西——蔬菜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尝试自解] ________
[解题步骤]
答案 C
1.我国的气温特征及影响因素
2.我国的降水特征及影响因素
3.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我国农业生产地区差异
我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如下图所示)。
(1)导致我国南方与北方农业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
(2)西北地区干旱少雨,但可利用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
(3)青藏高原可发展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
2.(2018·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攀枝花市所在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攀枝花市所在地区还能种植热带、温带作物,说明其自然原因。
答案 地表高差大,海拔较高的地区能种植温带作物;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山谷地区能种植热带作物。
解析 攀枝花地处高山峡谷地区,由于海拔差异,植被呈现垂直地域分异,海拔高的地区能种植温带作物,山谷地区由于高山对北方冷空气的阻挡,冬季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能种植热带作物。
能力三 说明中国工业与交通运输业的分布特点
[例3] (2020·北京卷)银西高铁(银川—西安北)途经陕甘宁三省区。经过7个月的铺轨作业,陕西段于2020年6月顺利完工。据此,完成(1)~(2)题。
(1)该段铁路( )
A.铺轨期间,西安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B.位于温带,地处地势第二级阶梯
C.穿越秦岭山地,容易受到滑坡影响
D.途经黄河流域下游,多桥梁隧道
(2)银西高铁开通后,将( )
A.用于陕甘宁三省区大宗货物运输
B.带动新建站点周边土地开发利用
C.丰富陇西地区自然旅游资源类型
D.改变沿线农产品生产的自然条件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解题步骤]
第(1)题:
第(2)题:
答案 (1)B (2)B
1.四大工业基地
四大工业基地因各自发展条件不同,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也不同,呈现的发展问题也有所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发展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辽中南工业基地(图甲)
①丰富的煤、铁和石油资源;②便利的海陆交通运输;③雄厚的工业基础
①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②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工业产品类型单一、技术落后
①加大科技投入,更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
②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高科技工业;
③适当限制某些能耗大、原料相对不足的工业发展
京津唐工业基地(图乙)
①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②统一的电网;③便利的海陆交通;④紧靠山西能源基地,并有输油管道连接东北、华北的油田;⑤有科技、人才优势
①能源、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②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
①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增加产品类型,加强技术改造;②重点放在钢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高档精纺和精细化工方面
沪宁杭工业基地(图丙)
①工业基础雄厚;②技术力量雄厚;③统一的电网;④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
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继续使结构轻型化,实行内联外引,加强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开拓国际市场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图丁)
①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多侨乡,可利用外资发展工业;②水、陆、空运输便利
①能源和矿产资源不足;②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
①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②加强区内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③加强规划与管理
2.中国五大经济圈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长三角经济圈
工业基础雄厚;投资环境完善,进出口发达;发达的水陆空交通,雄厚的技术力量;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农业基础好;腹地广,靠近市场
能源、矿产资源缺乏;环境污染;产业同构,缺乏核心技术
珠三角经济圈
靠近港澳,交通便利,多侨乡,利于引进外资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农业基础好;开放的市场观念,产业链、制造业和外贸发达
能源、矿产资源不足;用地紧张,腹地小;环境污染;缺乏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环渤海经济圈
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好;信息发达,高素质人力资源丰富
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市场化程度低
西三角经济圈
能源(水电)、矿产资源丰富;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和三峡等工程建设的拉动
交通不便,观念落后,外贸环境差
东北经济圈
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重工业基础好,农业发达;振兴东北政策
设备落后,产业结构单一
3.中国主要铁路干线
(1)南北铁路干线(五纵)
走向
意
义
加强了西南和西北地区的联系,促进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民族团结
改善铁路布局,提高晋煤南运的能力,分流京广线的运量
沟通了华北、华中与华南,是我国铁路网的中轴线,运量最大的南北大动脉
缓解京广线、京沪线的运输压力,加速老区脱贫致富,维持港澳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沟通了东北、华北和华东的联系,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南北大动脉
(2)东西铁路干线(三横)
走向
意义
加强了华北与西北的联系,分担陇海线的运量,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巩固边防
沟通东部和西部,促进西北、青藏地区的发展,巩固边防,横贯亚欧第二大陆桥,加速沿线工业的发展
横贯江南的东西干线,加强了华中、中南、西南之间的联系,与长江航线相辅相成
3.(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上图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的份额及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1)据上图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
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
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
(2)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运输 B.劳动力成本
C.技术水平 D.距市场远近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主要原因是三地作为中国的直辖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因产业升级,纺织服装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出京津沪地区。第(2)题,纺织服装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由于工资水平差异,导致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
[情境设置] 某校学生到我国某村落进行地理考察。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沟渠纵横的水田,前方高山耸立、左侧椰林成排(下图)。他们步行进入村落,但见民居间涌泉处处。村长带领他们参观该村的祠堂,提及当初祖先因受连年灾荒,不得不渡海来此。
[设问角度] 推测该村落所在地可能是哪种地形?该地可能位于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
[素养体现]
综合思维
从区域综合角度分析地理景观所在的区域
区域认知
根据区域景观特征,判断区域特点
地理实践力
结合地理考察,体现地理户外观察与思考
[我的答案]
[我的设问]
[参考答案] 冲积扇。台湾或海南。
视角一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中国粮食产区和山脉
1.(2020·北京卷)粮画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某同学选取各省级行政区主要作物为材料,创作《我的祖国》粮画。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序号代表省级行政区,其中大豆、玉米和水稻产量均位居前列且为粮食主产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③北部的山脉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该山脉南北坡( )
A.分别属于内流区和外流区
B.基带海拔在3 000米以上
C.河流补给以积雪融水为主
D.热量的差异冬季大于夏季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读出,①为黑龙江、②为西藏、③为广东、④为台湾。四个省区中,①黑龙江大豆、玉米和水稻产量均位居前列且为粮食主产区,A正确。第(2)题,③北部的山脉为南岭。南岭南北坡都属于外流区,A错。南岭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基带海拔小于1 000米,B错。南岭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C错。北坡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南坡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热量的差异冬季大于夏季,D正确。
视角二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我国土地利用状况
2.(2017·北京卷)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2)内蒙古( )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中国行政区划及土地利用类型。内蒙古土地利用结构中比重最大的应该是牧草地,故Ⅱ为牧草地;黔为贵州省简称,贵州土地利用结构中比重最大的是林地,居第二位的应该是耕地,故Ⅰ为耕地;甲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中的林地和水域比重很小,说明其气候干旱,最可能是新疆,故选A。第(2)题,本题考查中国气候、地形及自然资源。内蒙古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水资源少,水能缺乏,A项错误;内蒙古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东部森林覆盖率大于西部,B项正确;该地区降水少,水资源不足,区域的环境承载力较低,不适合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C项错误;图中显示的是土地利用结构(比重),不能说明具体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大小,D项错误。
视角三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我国省区及其地理特征
3.(2017·江苏卷)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下图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
A.京→冀 B.闽→川
C.桂→黔 D.粤→湘
(2)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
A.要素综合性 B.环境复杂性
C.空间邻近性 D.条件相似性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由图中图例红包流向及箭头粗细含义可知,流量最大的为图中箭头最粗的,故选D。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向前四位的都是发生在相邻省区间,反映了地理空间邻近性,故选C。
视角四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中国的气候
4.(经典真题·安徽卷)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 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1)~(2)题。
(1)我国亚热带在 34°N 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
(2)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亚热带地区最冷月气温介于0 ℃~15 ℃之间。我国34°N以南、104°E以西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所占面积比重大,受地形影响,亚热带分布范围小,故B项正确;由题目的文字材料中亚热带的纬度判断A项错误;温度带的形成主要受气温影响,季风和海陆位置的影响较小。第(2)题,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势力强,影响范围广,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季气温偏低,故亚热带总体偏南。
视角五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中国区域差异
5.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2)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地形对气温分布的影响。由图示信息可判断,甲城市大致位于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乙城市大致位于我国东部黄淮平原一带。两地纬度大致相当,但由于秦岭阻挡,冬季风对甲城市影响较小,故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7月份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根据图示信息,两地均温大小不易判定。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空间定位能力。根据图示经纬度采用排除法不难选出C项。
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著名山脉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网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最东,最西,最北,最南)。读图完成1~3题。
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
A.3° B.5°
C.8° D.10°
2.我国种植业与畜牧业分界线大致经过山脉( )
A.① B.②
C.③ D.④
3.青海和山东分别位于我国( )
A.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 B.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
C.第三阶梯和第二阶梯 D.第一阶梯和第三阶梯
答案 1.B 2.A 3.D
解析 第1题,根据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图示最南端最北端之间隔10格,故判断纬线的间隔约为5°,选B。第2题,我国种植业与畜牧业分界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古长城一带,据图①为大兴安岭,符合条件,②为秦岭,③为太行山,④为南岭,不符条件,所以选A。第3题,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的第一阶梯;山东位于太行山以东的第三阶梯。故选D。
中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受多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船型屋是我国某地区最古老的民居,有高架船型屋与低架(落地式)船型屋之分,其外形像船篷,拱形状,用红、白藤扎架,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芭草或葵叶,几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从远处看,犹如一艘倒扣的船。据此完成4~5题。
4.该民居最可能分布在( )
A.黑 B.贵
C.琼 D.赣
5.下列因素与船型屋的建筑形式形成无关的是( )
A.有利于抵御台风的侵袭
B.为了纪念渡海而来的祖先
C.有利于防潮、隔热
D.有利于就地取材,便于排除积雪
答案 4.C 5.D
解析 第4题,由材料“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芭草或葵叶”可推测出,该民居最可能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由材料“其外形像船篷”可推测出该民居应分布在沿海地区,最可能分布在海南,故C正确;船型屋的建造主要是就地取材,黑龙江省、贵州省、江西省地处内陆没有建造船屋的材料,故A、B、D错误。第5题,黎族同胞为纪念渡海而来的黎族祖先,以船型状建造住屋,通常称为船型屋,主要分布在海南,故B有关;海南省每年夏秋季节常受台风影响,船型屋有利于抵御台风的侵袭,故A有关;海南省气候湿热,船型屋有利于防潮、隔热,故C有关;海南省位于热带地区,没有积雪,故D正确。
2018年9月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开通,标志着香港并入全国高铁网。下图示意香港直达内地的首批17个城市位置及高铁线路分布。据此完成6~8题。
6.广深港高铁的开通,对香港最显著的影响是( )
A.提升服务质量 B.提高服务等级
C.扩大服务范围 D.增加服务种类
7.在选择香港直达内地的首批城市时,主要考虑( )
A.两地往来的货运量 B.内地城市的人口规模
C.两地往返的客流量 D.内地城市的经济水平
8.通过优化高铁线路网,里程有较大缩短空间的是( )
A.北京—香港 B.福州—香港
C.长沙—香港 D.上海—香港
答案 6.C 7.C 8.D
解析 第6题,由图中虚线可知,香港并入全国高铁网,使香港的服务范围大为扩大;交通运输不会使城市的等级和服务种类提高和增多,也不会提升服务质量。故选C。第7题,广深港高铁主要是运送旅客的,不运输货物,因此在选择香港直达内地的首批城市时,主要考虑两地往返的客流量,而不是考虑货物运量、内地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故选C。第8题,由图可知,北京、长沙、福州都有近似直线的交通线相连,未来交通的发展里程基本上不会再缩短了,但是目前上海与香港还没有近似直线的交通线相连,若未来修建上海直通香港的交通线,上海与香港交通距离将大为缩短。故选D。
(2020·海南模拟卷)范成大的《喜晴》中有这样一段诗句“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据此完成9~10题。
9.该“连雨”( )
A.与蒙古高压势力强盛有关
B.易引发农田盐渍化
C.主要发生于我国江淮地区
D.主要发生时间为7月中旬
10.该区域( )
A.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B.耕地类型多为旱地
C.降水量季节变化较小
D.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
答案 9.C 10.D
解析 第9题,这两句诗大概意思是整天下雨都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天一晴才发现原来已到深夏。梅雨主要发生在我国的江淮地区,“一晴”方觉夏深,此时锋面雨带已推进到华北地区,江淮地区梅雨结束,受副高影响,天气放晴,时间已到7月深夏。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北方干旱、 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第10题,江淮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田作业,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读下表资料,完成11~12题。
T165
列车时刻表
上海康辉旅行社“拉萨6日游”行程安排(发团时间:5月1日)
上海16:11→
南京19:00→
蚌埠20:50→
郑州01:56→
西安08:11→
兰州14:54→
西宁18:03→
格尔木05:20→
那曲15:47→
拉萨19:50
第一天
搭乘T165次专线列车前往拉萨,沿途观赏祖国风光
第二天
沿途观赏祖国风光
第三天
沿途观赏祖国风光,抵达拉萨火车站
第四天
游览布达拉宫、大昭寺。晚上藏餐,观赏藏族歌舞表演
第五天
拉萨出发赴圣湖纳木错,途经藏北草原、羊八井
第六天
下午乘飞机返回上海
11.T165次列车依次经过的铁路干线是( )
A.沪杭线、陇海线、兰青线、青藏线
B.京沪线、陇海线、兰新线、青藏线
C.京九线、陇海线、兰青线、青藏线
D.京沪线、陇海线、兰青线、青藏线
12.本次旅行,游客最不可能欣赏到的景观是( )
A.5月1日——青草池塘夜闻蛙
B.5月2日——黄土地上麦收忙
C.5月3日——牛羊似珠遍地撒
D.5月4日——佛家檀香处处飘
答案 11.D 12.B
解析 第11题,从表中可知,上海到—南京—蚌埠是京沪线;郑州—西安—兰州是陇海线;兰州—西宁是兰青线;西宁—拉萨是青藏线,D正确。第12题,5月2号,我国北方的小麦还没有成熟,看不到黄土地上麦收忙,B正确;上海—南京我国南方地区会看到青草池塘夜闻蛙;兰州—西宁—拉萨是高原牧场,会看到牛羊似珠遍地撒;拉萨是我国藏传佛教的圣地,会看到佛家檀香处处飘。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岭东西绵长,是中国南北方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自然带丰富多样。进入21世纪以来,秦岭北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无序开发。近年来,我国政府在秦岭北麓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植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下图示意秦岭(局部)及周围地理事物分布。
(1)从地形的角度分析秦岭自然带丰富多样的原因。
(2)分析秦岭北麓植被恢复对渭河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答案 (1)秦岭山脉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垂直方向自然带丰富多样;秦岭山脉对南北气流的屏障作用显著,山地南北水热差异大,南北方向自然带丰富多样;秦岭山区面积大,东西绵长,东西方向自然带丰富多样。
(2)地表植被覆盖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量增加,河流径流量减少;调节径流能力增强,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洪水期流量减小,枯水期流量增加),洪涝的频率降低;地表侵蚀减弱,河流含沙量减小。
解析 第(1)题,地形的角度可以从地形本身和气候的影响间接导致自然带丰富多样来分析。第(2)题,对渭河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主要从径流量、径流的季节变化、含沙量等方面来分析。
14.(2021·成都上学期摸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岭雪山,距成都95千米,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4A级旅游景区。区内最高峰海拔5 364米,终年积雪,杜甫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绝句。西岭雪山滑雪场建于1998年,以初级滑道为主,每年11月底至次年3月底为积雪期,积雪厚度达60厘米以上,雪质优良。下图为西岭雪山位置示意图。
(1)分析西岭雪山滑雪场吸引成都市民前往的原因。
(2)从气候角度说明游客冬季在西岭雪山滑雪场游玩需重点防范的问题。
(3)有人反对在西岭雪山大规模发展冰雪旅游项目,请说明反对的理由。
答案 (1)积雪厚度大、雪质优良,冰雪风光独特;景区内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旅游体验丰富;知名度高,对游客吸引力大;距离成都(主要客源地)近,便于往返;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2)海拔高,空气稀薄,含氧量低,需注意预防高原反应;冬季气候寒冷,且昼夜温差大,需注意防寒保暖;太阳辐射强,注意防晒;地表积雪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需注意防护眼睛。
(3)开展冰雪旅游项目的时间有限;建设投入大,使用时间短,维护费用高;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较远,客源市场有限;海拔高,生态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
解析 第(1)题,可从滑雪场本身的条件、交通、与成都的距离(客源市场距离)等角度分析作答。第(2)题,注意关键词“气候角度、冬季”,可从气压、气温、太阳辐射、昼夜温差等角度分析作答。第(3)题,注意该题并非开放性试题,需要阐述反对的理由,可从该地开展冰雪旅游项目的不利条件和不利影响等角度分析作答。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55讲 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55讲 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共3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域差异,认识区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52讲 世界地理概况(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52讲 世界地理概况(含解析),共3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海洋与陆地,气候,居民,地域发展差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7章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7章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