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练习
展开1.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始于隋唐,盛于宋。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1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2.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江”指长江,词人由流逝的江水联想到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感慨万千。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
C.“小乔初嫁了”写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衬出词人年轻有为,风流倜傥。
D.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以大手笔描写了赤壁大战的恢弘场面。
3.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
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
4.对诗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虽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却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5.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党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B.“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继而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C.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人生如梦”的感伤色彩却透出一丝消极颓废思想、损害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D.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
6.词的上片写景,写出了赤壁景色的哪些特点?试结合原词分析。
7.词中作者塑造的周瑜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8.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哲曹瞒②,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长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这首词起势较为平淡,和苏词起篇气势雄浑有所不同。
B.这首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对赤壁大战场面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C.“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
D.“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由三国至今,改朝换代的事已经发生不只一次了,历史的往事已经随江潮而逝去。
10.此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郎故事,该故事在两词中的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
赤壁怀古
苏辙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①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②,意突成功所未闻。
【注】①觜(zuǐ)距:鸟类的嘴和爪,是争斗的工具。比喻战斗的武器。②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以便行动。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所写之事与苏轼《赤壁赋》“破荆州,下江陵”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基本相同。
B.“安知赤壁焚”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所未闻”形成呼应。
C.前两联以描写为主,后两联以议论为主,具体分析了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D.该诗为怀古诗,从赤壁之战中引出教训,隐含对统治者贸然出兵讨伐西夏的批判。
12.请从内容、表达方式、风格角度,简析本诗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不同。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作为士人的苏轼,为何要躬耕?倘若细究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因缘。
苏轼是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任黄州团练副使之职贬居黄州的。谪黄之初的经济状况,何忠礼先生做过专门的研究。何先生说,检校官为非正式任命的加官,而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实乃贬官的代名词。作为加官,是没有俸禄的,仅有一些额外收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这一虚衔没有现金收入,唯一福利就是可以得到一些官酒,喝完酒之后,卖掉酒囊可得些许现金。至于团练副使是否有收入,历来众说纷纭。困境的另一方面来源于家庭成员众多。苏轼到黄州后不久,一家老小在苏辙的护送下也来到黄州。其家庭人口数量,虽比不过富家巨室,然有二十余口。正因为收入锐减,加之食口又多,“平生未尝作活计”的苏轼,在以前阔绰的时候,“俸入所得,随手辄尽”,而今“禄廪相绝,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忧,不能不少念”。
苏轼内心一直存在着归隐躬耕的夙愿,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而已。早在熙宁年间倅杭时期,他就曾经萌生过此种念头。《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诗中有“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的表达。“五亩宅”即孟子笔下的“五亩之宅”,是古代农耕的一种理想模式。苏轼当时希望能够得到五亩宅地,表明他归隐躬耕的愿望早就存在,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被贬黄州之后,苏轼的处境变得艰难,他试图借助陶渊明来宽慰自己,经常口诵手抄渊明诗文。不过,陶渊明虽然归隐之后生活也较为艰难,但毕竟有自己的田产,而苏轼仅是一员迁客。后来,好友马梦得深知他处境的艰难及内心的夙愿,出手相助,给他谋得一大片荒地。苏轼苦盼的机会终于来临,他绝无推辞的理由。
苏轼所得之地,在离黄州府治东边不远的东坡。“东坡”这个名称,注定在苏轼的思想深处要撞击出悠远的历史回音,因为苏轼的偶像白居易被贬忠州后,曾在东坡经营,且东坡有文化美名。在古代士人中,苏轼极为仰慕陶渊明和白居易。若言志向及经历,苏轼更接近白居易,而非陶渊明。白居易本有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因政治而遭贬。在被贬忠州前,他已是声名远扬;被贬之后,能够随遇而安,抱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就此而言,白居易非常契合苏轼。在现实的操作层面上,学陶渊明难,学白乐天易。因为陶渊明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而白居易要容易学得多,毕竟他更有人间烟火味。苏轼正是将白居易作为小目标、将陶渊明作为大目标来对待的。苏公在黄州,正与白公在忠州相似。忠州东坡与黄州东坡,虽地隔千里,但文化机缘一线牵。苏轼追慕白居易,向往其东坡生活,爱屋及乌,黄州的东坡,也就成为他理想的栖居之所。文化机缘虽非苏轼躬耕东坡的决定性因素,倘若换成南坝西沟北陂之类,处境艰难且长期有躬耕心愿的苏轼也会前往耕种,但是否能像在东坡躬耕这样干劲十足、意兴盎然,还真得打个问号。因此,文化机缘给苏轼欣然前往东坡耕种,应该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加持。
(摘编自王兆鹏、陈朝鲜《论苏轼躬耕东坡的原因和意义》)
1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加官的团练副使没有现金收入,再加上食口众多,苏轼生存生活处境艰难。
B.归隐躬耕是苏轼被贬官黄州失去“阔绰”的生活后为缓解衣食之忧才产生的想法。
C.孟子农耕理想以及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归隐追求是苏轼躬耕夙愿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D.马梦得出手相助,给苏轼谋得东坡之地,为他归隐躬耕提供了必要条件。
1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借用何忠礼的相关研究,论证了苏轼被贬黄州时收入的微薄及处境的艰难。
B.文章引用《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中诗句的目的是阐明苏轼早有归隐夙愿。
C.文章借用陶渊明与白居易的对比,阐明了在苏轼心中白居易比陶渊明有着更高地位。
D.文章从苏轼的处境、追求以及与白居易的文化机缘等三个方面阐释其“躬耕”原因。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被贬黄州后处境艰难,所以他就随遇而安,过田园耕读生活,让自己乐观豁达。
B.苏轼口诵手抄陶渊明诗文,表明了他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要借之来宽慰自己。
C.在经世济民的追求与遭贬经历上,苏轼与白居易更接近,与陶渊明的距离稍远。
D.苏轼躬耕的地方叫“东坡”,和白居易曾经经营的地方同名,这促使他安心躬耕。
三.语言表达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苏东坡不求法度不循规矩,不求别人关注,只求自己舒服。所以为文写诗作画便如入( ),敢于用情放胆,( )皆不避。只为取悦自己的他,没想到却取悦了全中国。在经过仕途的起起落落后,苏东坡终于悟得——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是对生活的超逸,不为名权利所困,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我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人这一生,与其羁绊于名缰利锁,不如在心里( )。回头望望走过的路,虽然( ),但那又如何,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一位哲人说过:___________苏轼就在黄州迎来了另一个生日——他真正理解了自己。苏轼就此死了,而另一个苏东坡就此活了。这也是他的生活哲学:审美地生活。美学家张世英说:“人生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审美境界、道德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所谓审美境界,就是要活得美,活得有意思。“人活着的意义在于享受生活,如果活得太实用太没趣,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这就是苏东坡的生活哲学。
16.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无人之境 荤素雅俗 修篱种菊 风雨萧瑟
B.无人之地 雅俗共赏 安之若素 风雨萧瑟
C.无人之境 荤素雅俗 修篱种菊 风雨如晦
D.无人之地 雅俗共赏 安之若素 风雨如晦
17.下列在文中横线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的一生中有两个生日,一个是自己诞辰的日子,一个是自己真正理解的日子。
B.人的一生中有两个生日,一个是自己诞生的日子,一个是真正理解自己的日子
C.人的一生中有两个生日,一个是自己诞辰的日子,一个是真正理解自己的日子
D.人的一生中有两个生日,一个是自己诞生的日子,一个是自己真正理解的日子。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生四种境界:道德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审美境界
B.人生四种境界:审美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
C.人生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
D.人生四种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欲求境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① ,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王羲之有“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② ,却深藏着对生命的强烈欲求和留恋,是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慷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也有人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找寻人生慰藉。《古诗十九首》、建安风骨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③ ,相反,获得的恰好是一种具有一定深度的积极感情。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生命对人的意义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B.是人对生命意义的重新追求、把握、发现和思索
C.是人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D.是生命对人的意义的重新追求、把握、发现和思索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情景默写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 ”两句对赤壁雄奇的景象进行总结,并引出后面对周瑜的缅怀。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写词人借酒抒怀,寄情江月,排解心中的无限苦闷。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写周瑜从容不迫,指挥若定,谈笑之间,大败曹军。
(4)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通过两个场景来刻画周瑜的形象: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_”,以美女烘托英雄;再写“_________________”,以曹军惨败反衬周瑜的谈笑自若。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时训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1 念奴娇·赤壁怀古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1 念奴娇·赤壁怀古当堂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默写题,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精品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精品当堂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古代诗歌阅读,小阅读-课内,情景默写,语言表达,小阅读-课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