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配套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阅读目标,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难点涉及积累拓展五,写作目标,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三,品格素养,作者简介,预习资料速查,背景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回忆童年趣事,是温馨而甜蜜的。中年时的鲁迅为了追寻这种甜蜜,特意写了一组回忆散文,结集为《朝花夕拾》。单看书名,就洋溢着浓浓的诗意和情趣,今天我们学习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默读,养成一气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结合本单元后的“名著导读”栏目的相关内容,了解鲁迅,把握作者情感。
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
学习从不同角度、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重点,对接中考,涉及积累拓展四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美好的童年生活和难忘的学习生活。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人们誉为“民族魂”。1918 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这篇散文选自《朝花夕拾》,写于1926 年9 月18 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做斗争,被迫于 1926 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经常回忆往事,寻求慰藉。于是,他就写了这篇散文,并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称为叙事散文。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的不同,可将它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偏重于写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粗线条勾勒,偏重于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的《藤野先生》。
1. 窜( ):乱跑,乱逃(用于匪徒、敌军、兽类等)。2. 觅( ):寻找。3. 跪( ):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4. 拗( ):弯曲,弯转。5. 确凿( ):确实。6. 轻捷( ):轻快敏捷。7. 云霄( ):极高的天空。
8. 倘若( ):表示假设。9. 鉴赏( ):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10. 啄食( ):鸟类用嘴取食物吃。11. 和蔼( ):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12. 恭敬( ):对尊长或宾客尊重有礼貌。13. 质朴( ):朴实;不矫饰。14. 博学( ):学问广博精深。
15. 渊博( ):(学识)深而且广。16. 倜傥( ):洒脱; 不拘束。17. 淋漓( ):形容湿淋淋地往下滴;形容畅快。文中指第一个意思。18. 盔甲( ):古代军人打仗时穿戴的护身战衣。头上戴的叫作“盔”,身上穿的叫作“甲”。
19. 绅士( ):旧时地方上有地位、有势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20. 人迹罕至( ):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21. 人声鼎沸( ):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一般为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沸,水开。
rén jì hǎn zhì
rén shēng dǐng fèi
1. 桑椹( ):桑树的果实。现在多写作“桑葚”。2. 长吟( ):长声鸣叫。3. 油蛉( ):俗名“金钟儿”,也叫“铃虫”,形状像西瓜子,黑褐色,能发出好听的鸣声。4. 斑蝥( ):一种昆虫,能飞,翅上有黄黑色斑纹。文中是指类似斑蝥的“行夜虫”,俗称“放屁虫”。5. 后窍( ):文中指斑蝥的肛门。
6. 拥肿( ):文中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现在写作“臃肿”。7. 攒( ):凑在一块儿。8. 机关( ):文中是秘密的意思。9. 敛( ):收拢。10. 秕谷( ):籽粒不饱满的稻谷或谷子。11. 系( ):打结,拴。
12. 书塾( ):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13. 消释( ):溶解。14. 宿儒( ):老成博学的读书人。宿,长久从事某事的。15. 对课( ):即“对对子”,旧时学习词句和准备作诗的一种练习。一般先生出上联,学生对下联。16. 蝉蜕( ):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脱下的壳。
( )(拗断)( )(执拗)( )(拗口)
( )(人头攒动)( )(积攒)
( )(豁口)( )(豁达)
( )(折断)( )(折本)( )(折腾)
拗:语境记忆法。这首诗太拗(à)口了,但他执拗(niù)不改,气得我把笔杆都拗(ǎ)断了。
薄( )薄弱簿( )账簿
鉴( )鉴赏銮( )銮驾
藤( )枯藤腾( )奔腾
霄( )云霄宵( )元宵
蔼( )和蔼霭( )雾霭
椹( )桑椹堪( )难堪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儿时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让你印象深刻的有哪些画面?
课文前半部分写百草园,后半部分写三味书屋,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全文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① 正确使用默读的方法,纠正学生出声、动唇、动指的习惯,保证阅读速度,在默读中抓住关键语句和段落,迅速了解课文大意,从整体上梳理行文线索,把握课文结构。② 精读第②段、第③段和第④段,体会儿童的心理,体会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
第一部分(1—8):写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第二部分(9— 24):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本文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渴望获得知识的天性,以及天真单纯、活泼快乐的特点。
[讲]本文写景非常成功,从不同角度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与向往。多角度描写景物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多感官配合写出景物的多姿多彩,可从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声音、气味、神韵等方面进行描写。②要抓住景物特点来写,仔细观察,细致描写。
③描写景物时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描写生动形象,这样会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④若能适当、正确地引用前人的诗词歌赋,插入一些神话传说、典故名言、文史资料、民俗谚语等,会给景物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增强可读性。
[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朱自清《荷塘月色》)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示范课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助读资料,生字词语,少有人来,形容人声喧闹,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我的乐,百草园,何首乌,研读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内容ppt课件,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回顾,写作背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读写写,听读课文,赏读课文深入探究,百草园,何首乌,碧绿的菜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词语释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