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二年级下册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861831/0-169580678691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奥数二年级下册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 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861831/0-169580678695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奥数二年级下册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 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861831/0-169580678697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奥数二年级下册 第11讲:数数块数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奥数二年级下册 第12讲:认识万以内的数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奥数二年级下册 第13讲:百位数加减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奥数二年级下册 第14讲:填竖式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奥数二年级下册 第15讲:速算与巧算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奥数二年级下册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 教案
展开( 二年级 ) 备课教员:*** | ||||
第十六讲 生活中的数学 | ||||
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了解数学跟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 ||
能力目标 | 1.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将实际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 力。 3.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 |||
情感目标 | 1. 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 2. 培养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 |||
二、教学重点: | 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并且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 |||
三、教学难点: | 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感受知识的真正价值所在。 | |||
四、教学准备: | PPT | |||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0分钟) 一、导入(5分)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具体引出生活中存在着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是拿什么买东西? 生:钱。 师:没错,就是钱。如果老师在超市里买了5根1元的棒棒糖,你们知道是多 少钱吗? 生:5元。 师:是的,那么在付钱之前,你们是怎么知道要付多少钱的呢? 生:……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你们发现了没有,它们都离不开什么? 生:…… 师:是的,就是需要计算。其实在数学中我们需要计算,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 离不开计算。好,那么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小朋友们一起进入生活当中的数 学世界,一起去领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探究新知,引入新课: 在课堂中以及生活已经了解一些生活中有关数学的常识,学习过元角分,本堂课继续深入探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数学】 | ||||
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 (一)例题1:(10分) 阿派用了同样多的钱,分别买了3支铅笔和2本练习本。铅笔贵还是练习本贵? 讲解重点:用同样多的钱买不同的物品,买的数量越多,这件物品的价钱也就越便宜。 师:同学们,你们有自己去买过学习用品吗? 生:有(没有)。 师:一天,我们的好朋友阿派,他自己一个人去买学习用品了,用了同样多的 钱,分别买了3支铅笔和2本练习本,你们知道是铅笔贵还是练习本贵? 生:练习本贵(铅笔贵)。 师:老师听到了不同的意见。想一想你们平时买一支铅笔要多少钱? 生:1元。 师:如果你买了3支要多少钱呢? 生:3元钱。 师:根据我们题目,是不是可以说,这3元钱可以买2本练习本? 生:可以。 师:3元钱买2本练习本要多少钱呢? 生:1元5角。 师:我们比较一下,一支铅笔是1元,一本练习本是1元5角,谁比较贵? 生:练习本。 师:好,现在我们来看看,用的钱数一样,但是买的数量却不同,从这里你们 有发现什么吗? 生:不同物品,用同样多的钱,买的越多,说明价格越便宜。 师:没错,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用同样多的钱,买的越少,说明价格越贵。 板书: 3支铅笔的数量> 2本练习本的数量 答:练习本贵。 练习1:(5分) 卡尔用了同样多的钱,买了1件衣服和2条裤子,衣服和裤子哪个贵? 分析: 用同样多的钱买不同的物品,买的数量越多,这件物品的价钱也就越便宜。 板书: 答:衣服贵。 (二)例题2:(10分) 晚会上,阿派点了24支蜡烛,先被风吹灭了5支,后来又被风吹灭了3支,最后,还剩几支蜡烛? 讲解重点:最后剩下的蜡烛是没有燃烧完的蜡烛,也就是被风吹灭剩下的那几支蜡烛。 师:请位同学用你最响亮的声音读出题目。 师:同学们,最后还剩下几支蜡烛呢?老师给你们2分钟,同桌或者小组讨论 一下。 师:你们讨论出来了吗?最后还剩下几支蜡烛呢? 生:8支(16支)。 师:老师听到你们意见都不一样。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师:晚会上,阿派点了多少支蜡烛? 生:24支蜡烛。 师:其中被风吹灭的有多少支呢? 生:8支。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先被风吹灭了5支,后来又被风吹灭了3支,所以一共是8支。 师:很好,同学们已经注意到了。24支蜡烛,吹灭了8支,还有几支没有被吹 灭? 生:24-8=16(支)没有被吹灭。 师:没有被吹灭的蜡烛是不是会一直在燃烧? 生:是的。 师:这16支蜡烛什么时候会停止燃烧? 生:一直燃烧完,就不会燃烧了。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16支蜡烛会一直燃烧下去,只到烧完,最后剩下 的蜡烛是哪几支蜡烛呢? 生:被风吹灭的蜡烛8支蜡烛。 师:也就是说最后还剩下几支蜡烛? 生:8支蜡烛。 板书: 5+3=8(支) 答:最后还剩下8支。 练习2:(5分) 晚上停电,米德在家点了10支蜡烛,先被风吹灭了2支蜡烛,后来又被风吹灭了2支。最后还剩多少支蜡烛? 分析: 根据题意可以知道,米德点的10支蜡烛中共有4支被风吹灭了,其余的6支则会一直燃烧下去,直到燃尽为止,所以最后剩下的蜡烛就是被风吹灭的那4支。 板书: 2+2=4(支) 答:最后还剩4支蜡烛。 三、小结:(5分) 仔细读题,自由联想、区别不同的问题并找出彼此的关系。如果光凭计算,有时就会产生错误,一定要认真审题,全面考虑各种情况。 | ||||
第二课时(50分) 一、复习导入(3分) 【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进一步学习更加有难度的有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 生:……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对于同学们来说学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 最近老师却被一个问题弄得很烦躁,同学们,你们能帮帮老师吗? 生:能。 师:老师的朋友家来了一群小客人,为了好好招待这些小朋友,老师的朋友决 定自己做大餐。一共12个人,4个人一个菜碗,3个人一个汤碗,每人一 个饭碗。麻烦的事情来了,一共要多少个碗呢? 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解决了吗? 生:…… 师:如果有客人到你家,你们知道拿多少个碗吗?其实,这也是我们生活中的 数学问题,接下来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 ||||
二、探索发现授课(42分) (一)例题3:(10分) 一杯西瓜汁,阿派第一次喝去半杯,用水加满;第二次他又喝去半杯,再用水加满;然后全部喝完,阿派一共喝了多少杯西瓜汁和水? 讲解重点:不管阿派喝了多少次,加了多少次水,西瓜汁的总量是不变的。 师: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读下题。 师:读完题后,是不是看起来很复杂? 生:是。 师:我们一起做个试验。有没有学生愿意扮演一下阿派的角色? (使用透明的杯子,用明显的记号笔将半杯的线画出,考虑到学生,杯子不要太大。) 师:这里已经倒了一杯饮料,我们就当是西瓜汁,现在阿派要喝掉半杯。 (注意提醒学生不要急) 师:现在我们用水把杯子加满,同学们记住,这是老师第一次加水。好,阿派 又喝了半杯。 师:又喝了半杯后,这次我们要做什么? 生:加水。 师:是第几次加水呢? 生:第二次。 师:好,第二次加水,同样是加半杯。这次加完水后,要喝掉多少? 生:全部喝完。 师:没错,试验做完了,现在你们知道阿派一共喝了几杯吗? 生:2杯。 师:你们知道阿派一共喝了多少杯西瓜汁,多少杯水吗? 生:…… 师:同学们的意见都不太一样。这里有两个问题,我们一个一个解决。在开始 之前,老师给了几杯西瓜汁? 生:1杯。 师:我们加了水之后,西瓜汁还是一杯吗? 生:是(不是)。 师:同学们要分清水是水,西瓜汁是两样东西。不管他们之前是如何的,在我 们面前,他就是我们看到的。所以,不论加多少次水,西瓜汁都是1杯。 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解决了一个问题,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一共喝了2杯东西,1杯是西瓜 汁,那么另外一杯肯定就是? 生:水。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是不是水。同学还记得我们一共加了多少次水吗? 生:一共是2次水。 师:每次加水都是几杯? 生:半杯水。 师:所以,2次水合起来一共有几杯? 生:半杯+半杯是1杯。 师:因此,阿派是喝了一杯水和一杯西瓜汁,这里同学们要注意的是,无论阿 派喝了多少次,加了多少次水,西瓜汁的总量是不变的。 板书: 半杯水+半杯水=1杯水 答:阿派一共喝了1杯西瓜汁和1杯水。 练习3:(5分) 一杯苹果汁,欧拉第一次喝去半杯,用水加满;第二次他又喝去半杯,再用水加满;第三次他又喝去半杯,再用水加满;然后全部喝完。欧拉一共喝了多少杯苹果汁和水? 分析: 不管欧拉喝了多少次,苹果汁的总量是不变的,所以欧拉一共喝了1杯苹果汁。欧拉第一次喝苹果汁后加了半杯水,第二次喝苹果汁后又加了半杯水,第三次喝苹果汁后又加了半杯水,他一共加了3次半杯水,所以欧拉一共喝了一杯半的水。 板书: 半杯水+半杯水+半杯水=1杯半水 答:欧拉一共喝了1杯苹果汁和1杯半水。 (二)例题4:(12分) 卡尔家有20个鸡蛋,还养了一只一天能下一个蛋的老母鸡,如果她家一天吃两个鸡蛋,卡尔家的鸡蛋可以连续吃多少天? 讲解重点:此题注意让学生理解每天吃了两个蛋,实际上每天只减少了一个蛋。 师:我们一起先读题。 师:卡尔家有多少个鸡蛋? 生:20个。 师:卡尔家每天要吃几个鸡蛋? 生:两个鸡蛋。 师:所以卡尔家的鸡蛋每天少几个? 生:少2个。 师:同学们,还有一个条件,你们注意到了吗?是什么条件? 生:养了一只一天能下一个蛋的老母鸡。 师:还有一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实际上卡尔家每天吃几个鸡蛋? 生:2-1=1(个)鸡蛋。 师:一共20个蛋,每天吃1个,可以连续吃多少天,你们能求出来吗? 生:20÷1=20(天)。 师:非常好,同学们在审题的时候一定注意到各个条件,仔细思考。 板书: 20÷(2-1)=20(天) 答:卡尔家的鸡蛋可以连续吃20天。 练习4:(5分) 阿博士家有12个鸡蛋,还有一只每天下一个蛋的老母鸡,如果阿博士每天吃两个鸡蛋,那么他家的鸡蛋可以连续吃多少天? 分析: 每天吃两个鸡蛋,鸡蛋的减少量为2个。而一只老母鸡一天只下一个蛋,鸡蛋的增加量只有1个,所以12个鸡蛋每天只会减少1个,直到12个鸡蛋吃完为止,这个过程所经过的天数就是阿博士家可以连续吃的天数。 板书: 12÷(2-1)=12(天) 答:他家的鸡蛋可以连续吃12天。 例题5:(选讲) 4个人吃饭,每人一个饭碗,2个人一个菜碗,4个人一个汤碗,一共需要多少个碗? 讲解重点:理解不同的人数用同一个碗时,需要多少个碗。 师:看看这个问题,咱们先要读懂题目的意思,这是要我们回答什么问题呢? 生:4个人吃饭一共需要多少个碗? 师:没错,我们能随便回答这个问题吗? 生:不能! 师:嗯,我们不能随便回答,我们要先知道它告诉了我们什么,根据它们的提 示要求,我们才能准确的解答出来。题中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呢? 生:4个人吃饭,每人一个饭碗,2个人一个菜碗,4个人一个汤碗。 师:找得非常准确!那我们先来看看4人吃饭要多少个饭碗呢? 生:4个。 师:回答正确,为什么是4个呢? 生:因为每人一个饭碗,4个人就要4个饭碗。 师:菜碗呢?要几个? 生:要2个! 师: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个人一个菜碗,4人就是2个。 师:如果用算式怎么表示计算呢? 生:4÷2=2(个) 师:反应真快!饭碗,菜碗的数量我们都知道了,还有什么不知道? 生:汤碗。 师:汤碗,你们是怎么算的呢? 生:4个人一个汤碗,一共4人就是4÷4=1(个)。 师:也就是说4个人1个汤碗,4中有1个4,所以4人用了1个汤碗。这样子 我们就把所有需要的碗的个数求出来了,那么现在可以结束了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不可以啊? 生:还要算出总的碗的个数,要把它们相加! 师:你真棒!那我们赶紧算一算,最后一共用掉了多少只碗? 生:4+2+1=7(个)。 师:你们算到的数目是一样的吗? 生:是! 师:没错,这就是我们的最终答案了,接下来的这道题你们能顺利解决吗? 生:一定能。 师:我们一起来挑战。 板书: 饭碗:4个 菜碗:4÷2=2(个) 汤碗:4÷4=1(个) 4+2+1=7(个) 答:一共需要7个碗。 练习5:(选做) 8个人吃饭,每人一个饭碗,两人一个菜碗,4人一个汤碗,一共有多少个碗? 分析: 从三个方面考虑: 8个人吃饭,每人1个饭碗,需要8个饭碗; 8个人吃饭,两人1个菜碗,需要8÷2=4(个)菜碗; 8个人吃饭,4人1个汤碗,需要8÷4=2(个)汤碗。 所以一共要用8+8÷2+8÷4=14(个)碗。 板书: 8+8÷2+8÷4=14(个) 答:一共有14个碗。 三、总结:(5分)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平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在做这样的题时,我们一定要弄清题目中的条件,然后仔细地分析,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四、随堂练习:
板书: 茶杯:6÷3=2(元) 果盘:6÷2=3(元) 3元>2元 答:果盘贵。
熄了2支,这时主人把窗户关上了,吹熄的蜡烛没有再点燃。房间最后还有 几支蜡烛? 板书: 3+2=5(支) 答:房间最后还有5支蜡烛。
阿派又给他们各加了半杯水。第二次他们又喝去一半,阿派又给他们加满。 第三次三人一起喝往完。问三人中谁喝的桔子汁最多? 板书: 答:3人喝的桔子汁一样多。
吃四个鸡蛋,他家的蛋可以连续吃多少天? 板书: 20÷(4-2)=10(天) 答:连续吃10天。
个小西瓜。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吗? 板书: 12+12÷2+12÷3=22(个) 答:一共有22个水果。 | ||||
家庭作业 |
| |||
主管评价 |
| |||
主管评分 |
| |||
课后反思 (不少于60字) | 整体效果 |
| ||
设计不足之处 |
| |||
设计优秀之处 |
| |||
奥数五年级下册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 教案: 这是一份奥数五年级下册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 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奥数二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教案: 这是一份奥数二年级下册秋季课程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奥数五年级上册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 教案: 这是一份奥数五年级上册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 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