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4.弹簧测力计教案及反思
展开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学本教学教学设计
课题 | 3.4弹簧测力计 | ||||||||||||||||||
设计者 |
| 审核者 |
| 执教者 |
| 使用时间 |
| ||||||||||||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弹簧的伸长特征与橡皮筋相似。 3.力的单位是牛顿。 科学探究目标 1.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 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力的兴趣。 2.树立细致、有步骤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 2.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 | |||||||||||||||||||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 |||||||||||||||||||
教学难点: 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 |||||||||||||||||||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1套、班级记录表、弹簧测力计刻度板的纸板模型、教学课件。 小组:弹簧测力计、钩码、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 | |||||||||||||||||||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本节课《弹簧测力计》位于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的第4课,本节课的前3课主要研究了小车动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也着重了解了重力、反冲力、弹力等类型的力。本节课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计量单位、刻度标识及如何读数,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第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一方面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先估测、后测量实际的物体,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研讨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得更为深刻,进一步认识弹力概念的内涵和实例。 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重要工具,它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小,本课安排用弹簧测力计去测量力的大小是符合他们对力的认识规律的,将为后续力的学习奠定基础。一、聚焦(教学导入) 你认识弹簧测力计吗?研究运动和力时,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一种工具。观看视频资料《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了解学生是否了解测量力。) 二、探索(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认识弹簧测力计 主问题1:观察弹簧测力计。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使用方法等内容。(观看视频)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有序交流各个步骤。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 (2)交流弹簧测力计。构造: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 (3)汇总意见。组内总结。 (4)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 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认识弹簧测力计的主要构造是弹簧,利用“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因此给学生的测力计建议使用能看见弹簧伸长变化的。 主问题1预设答案 1.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弹簧测力计(弹簧秤)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提环——当拉手用,方便提拉重物。 弹簧——受力时弹簧伸长,产生弹力。 指针——指示出力的大小。 刻度板——标明力的刻度值。 挂钩——挂被测量的物体。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用力慢慢拉弹簧,可以看到弹簧随着拉力的变大逐渐伸长;拉力慢慢减小弹簧逐渐缩短。由此可见,弹簧受力越大,伸长越长;受力越小,伸长越短。结论: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越大,伸长越长;受力越小,伸长越短”的原理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3.认识刻度板。(1)认识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它是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2)认识最大测量值。不同的弹簧测力计有不同的最大测量值,我们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时候,不能超过这个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就是它的量程。(3)认识分度值。弹簧测力计刻度板上一小格表示的力的数值,就是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①应该弄清刻度板上每一大格代表多大的力,每一小格代表多大的力。②读数时,注意弹簧测力计刻度板上的刻度每一小格代表0.1N的力。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主问题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复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有序观察。组长主持,组内互学。 (2)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汇总意见。组内总结。 (4)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通过估测一个,实测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主问题2预设答案 1.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的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2.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轻重的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 实验目的: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轻重的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 实验材料:一个量程为10N的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一个笔袋 ,个空水杯,一串钥匙,一张记录单。实验步骤:(1)用手拉一拉弹簧测力计,分别使指针指到1N、2N、5N等,感受不同大小的力。(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轻重的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先估测一个物体对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记录下来,然后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实验记录:
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可以较为准确地测量出一些物体对它拉力的大小,这个拉力也就是物体本身的重力。 三、研讨(教学总结) 1.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弹簧测力计能测量力的大小? 2.学生说出由于弹簧被拉伸产生了弹力,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力越大伸长越长。 3.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弹力?这些弹力是怎么产生的? 4.学生举例说明,要求明确是什么物体产生的弹力。 四、拓展 1.介绍制作方法: (1)用回形针把橡皮筋一端固定在硬纸板上,另一端用回形针当挂钩,用笔标出橡皮筋静止时最下端的刻度。 (2)用钩码等已知重量的物体作重物,在硬纸板上标出1N、2N、3N等一大格刻度,然后在每一大格间平均划分10份或5份,标出数值。注意刻度的划分应该在橡皮筋可承受的拉伸范围内。 2.要求学生回家制作一个橡皮筋测力计。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弹簧测力计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学以致用。)
| 备 注 (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 | ||||||||||||||||||
课后练习: 1.读出下面各弹簧测力计度数:
| |||||||||||||||||||
板书设计: 4.弹簧测力计
构造: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
使用注意:调零、平视、量程
原理:弹簧受力大,伸长长 | |||||||||||||||||||
教后反思:
|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学本教学导学单
课题 | 3.4弹簧测力计 | ||||||||||||||||
班级 |
| 姓名 |
| 时间 |
| ||||||||||||
学习目标: 1.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结构。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 |||||||||||||||||
课前准备: 弹簧测力计、钩码、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 | |||||||||||||||||
学习内容: 第一学程 观察弹簧测力计,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见右图) 第二学程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大小
| |||||||||||||||||
学习收获:
|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4.弹簧测力计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4.弹簧测力计公开课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判断题,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4.弹簧测力计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4.弹簧测力计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活动记录表使用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4.弹簧测力计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4.弹簧测力计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