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环节单元写作指导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44867/0-169519948551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环节单元写作指导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44867/0-169519948552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环节单元写作指导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44867/0-16951994855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环节单元写作指导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44867/0-169519948555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环节单元写作指导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44867/0-1695199485566/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环节单元写作指导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44867/0-1695199485579/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环节单元写作指导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44867/0-1695199485594/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环节单元写作指导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844867/0-1695199485606/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写作指导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环节单元写作指导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环节单元写作指导课件,共29页。
第五单元第二环节 单元写作指导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1. 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能够在观察和比较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2. 围绕事物的特征,灵活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3. 养成仔细观察、善于辨别、勤于思考的习惯,努力提高写作说明文的水平。 说明是生活中常见且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一般用来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在语文学习领域,就叫说明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是事物说明文的特点之一。1. 什么是事物的特征呢? 就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特之处。事物的特征一般表现在其外部形态、内部构造、自然属性、形成原因、发展过程、使用方法、实用功能等方面。中学生学写事物说明文,对象大多为植物、动物、生活或学习用品、建筑等。不同类别的说明对象,其特征往往表现在不同方面。如动物、植物的主要特征往往表现在生物学特征上,生活或学习用品的特征则往往表现在使用方法或实用功能上,而建筑物的特征多半表现在其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上。 一般来说,事物的存在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特征也是多层面的。但在说明文中,表现事物的特征无须面面俱到,只要突出其主要特征或特征的主要方面即可。事物之间的主要差别,往往就体现在一到两个主要特征的不同上。比如,同样是建筑群,苏州园林与北京故宫就大不相同,苏州园林布局讲究自然之趣,北京故宫则庄严整齐、壮丽恢宏。2. 如何抓住特征说明事物呢? 第一步是把握事物的特征。可以直接观察,假如没有条件直接观察,也可以通过查找、分析资料,从中提炼、概括出事物的特征。明确了事物的特征后,便要准确、显明、集中地说明特征。首先,安排说明顺序。根据说明事物特征的不同要求,文章往往采取不同的说明顺序。说明某一个具体建筑物的特征,往往选用空间顺序;说明某种事物的演变,则常选用时间顺序;说明某一类事物的共性特征,又大多选用逻辑顺序。说明顺序用得好,往往能使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更突出。如介绍北京故宫,按中轴线的顺序展开说明,能更好地体现皇宫建筑作为“权力衍生物”的特点,这样的效果是其他说明顺序做不到的。其次,确定说明的主次和详略。要想集中显明地突现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就一定要把说明的重点放在主要方面。比如《中国石拱桥》中说明赵州桥的部分,尽管也介绍了它的历史与现状等,但重点却放在它的结构特点上,因为作者想借赵州桥的例子,集中说明中国石拱桥“结构巧”的特征。最后,合理有效地使用说明方法,能使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体现得更加突出。还以《中国石拱桥》为例,为了说明赵州桥“结构巧”的特点,作者分别运用列数字、引用、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将赵州桥的长、宽以及大拱长度、拱圈数等说得清清楚楚。 利用教材的材料,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出一篇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写作指导】1. 归纳坎儿井有哪些不同方面的特征。2. 坎儿井的各个特征既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又有联系,写作时需注意。3. 利用材料整理文章不等于节录、照抄,要根据自己的思路,整合、组织材料,还要对材料的表述方式做一定程度的调整。【例文赏析】何为坎儿井 我国新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强烈,水源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为主,十分珍贵。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水源,新疆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了“坎儿井”这种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 坎儿井,其实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道,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 山区地下水埋藏较深,而坎儿井通过竖井依山势开出的水平渠道将深水变为浅水,并且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地下地层过滤远行,井水清澈香甜,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口,沁人心脾。 然而,随着地面引水工程的建设和机井的普及,再加上坎儿井开挖极其困难,新疆坎儿井的数量由1 784条锐减至614条,出水量和灌溉面积也大幅减少。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不少人已经认识到,与现代引水技术相比,坎儿井有着保护、净化水资源和不消耗其他能源的优势,所以目前当地政府部门已全面启动坎儿井的抢救工作。让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曾经干涸的坎儿井能够流出汩汩清泉,继续在干旱地区发挥自己的优势,帮助新疆地区的人民建设美好家园。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要的意义,或有特殊的功能。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一建筑。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写作指导】1. 这一建筑可以是单体建筑,也可以是群体建筑。2. 要抓住建筑的特征,注意介绍建筑的位置、外观、用途等。3. 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可以先总写建筑的特征,然后再加以具体说明。【例文赏析】九龙桥 九龙桥是荆州的名胜之一,它位于东门风景区内,是入城的咽喉。它桥体优美,设计精巧,结构坚固,令中外游客驻足观望,流连忘返。它长98米,宽15.7米,全身呈弧形。远望九龙桥,仿佛雨后彩虹,又如蛟龙出水,静卧水面,神态安详。 九龙桥由九个半圆形、大小不一的石拱组成,和卢沟桥一样,属联拱石桥。中间一拱最大,直径约6米,两旁各有两个中拱,两个小拱,成对称排列,依次变小。大拱领小拱,小拱伴大拱,拱拱相连,不仅节省了石料,增大了桥身的过水量,而且九拱连环,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每个石拱的上面各有一个石雕龙头。探出身子的龙头,气宇轩昂,两耳高高翘起,似在倾听水声;两眼左顾右盼,仿佛在观花赏景。宽大的龙嘴里不时喷起缕缕水雾。在阳光的折射下,缕缕水雾编织成七彩的水帘。条条水帘交织变幻,在护城河上搭起道道彩虹。红、绿、青、蓝、紫,如梦如幻;彩虹飞悬,水珠飞溅,如诗如画。徜徉九龙桥,不知天上人间!顺着回廊旁的石阶走上去,桥上栏杆排列,桥面平坦宽阔,又是别样的景致。桥两旁为双层青石栏杆,宽约3.5米,像一个弧形走廊。栏板每隔1米有一根栏柱,栏柱间为一个长方形青石栏板。栏柱为“莲花宝座”形,柱头似花灯,亭亭玉立;栏基似莲花,含苞欲放。栏板上雕龙刻凤,凿花镌鸟,有“龙凤呈祥”,有“二龙戏珠”,有“喜鹊闹春”……刻龙若腾,刻凤若飞,刻鸟若啼,刻花若放,千姿百态,惟妙惟肖,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 站在城墙上俯视城下,九龙桥便像浓笔重书的“1”字,稳稳当当地直插城门。桥东,杨柳依依,群鸟腾飞;桥西,翠竹青青,台榭幽幽;桥上,游客悠悠,行车匆匆;桥下,波光粼粼,浮萍点点……好一幅优美和谐的图画。难怪到荆州旅游的中外游客说,到荆州,不看九龙桥,真乃平生一大憾事!点评:文章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介绍九龙桥的特点。先总说九龙桥“桥体优美,设计精巧,结构坚固”的特征,接着重点介绍了九龙桥的石拱、石拱上面的石雕龙头和桥两旁的石栏杆。作者观察细致,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机、手机、自行车等。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作为写作对象,查阅相关资料,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写作指导】1. 通过细致、反复、深刻的观察,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并深入思考,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对掌握的有关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出异同。2. 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如《中国石拱桥》中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点,引用了《水经注》里的资料,用的是引用的说明方法;再如《苏州园林》中为了说明苏州园林不讲求对称的特点,将苏州园林里的亭台轩榭与其他地方的建筑进行比较,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 语言要准确,也可以进行生动的描写。如《蝉》中为了突出蝉脱壳的特征,作者对蝉脱壳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这样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蝉脱壳的特点,而且避免了文章的枯燥乏味。【例文赏析】我的生活少不了它自行车对于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我的生活也因为自行车而多姿多彩。自行车至少分了两个种类:一类是普通自行车,它前后有两个较窄的中等轮胎,两个轮胎由一个支架支着,手柄在肚子下前方,支架上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另一类是山地自行车,它前后有两个较宽一点的轮胎,支架与普通自行车差不多,但它的前头与座位之间有一个杠,支架颜色大致有蓝色、红色、绿色、黑色等。 从材料上来说,普通自行车多用钢铁或铝合金制成,比较重;山地自行车多由碳纤维制成,能够被轻松举起。从性能上来说,普通自行车的时速可达每小时13千米,如果上一些陡坡,有可能感到十分吃力或上不去,但是山地自行车的时速可达每小时25千米或以上,一些较陡的坡也可以轻松上去。 从骑行感受来说,普通自行车的座位表面一般都是硬的皮革,如果骑行时间较长,有可能造成身体不适。而山地自行车的座位表面有一层比较柔软的网,坐上去十分舒适,就算骑行时间较长也不会感到难受。有一次我骑山地自行车从宝鸡到千湖湿地,仅用了一个半小时,除了被风刮得脸疼,其他一点感受也没有,如果骑普通自行车,骑上两个半小时都不一定能到,而且必定是全身劳累。事实证明,买山地自行车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山地自行车真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的生活少不了它。点评:文章从自行车的种类着手,对人们熟悉的普通自行车与山地自行车进行了对比,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从材料、性能、骑行感受这三个方面突出了山地自行车的优点,易于人们接受。
第五单元第二环节 单元写作指导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1. 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能够在观察和比较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2. 围绕事物的特征,灵活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3. 养成仔细观察、善于辨别、勤于思考的习惯,努力提高写作说明文的水平。 说明是生活中常见且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一般用来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在语文学习领域,就叫说明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是事物说明文的特点之一。1. 什么是事物的特征呢? 就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特之处。事物的特征一般表现在其外部形态、内部构造、自然属性、形成原因、发展过程、使用方法、实用功能等方面。中学生学写事物说明文,对象大多为植物、动物、生活或学习用品、建筑等。不同类别的说明对象,其特征往往表现在不同方面。如动物、植物的主要特征往往表现在生物学特征上,生活或学习用品的特征则往往表现在使用方法或实用功能上,而建筑物的特征多半表现在其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上。 一般来说,事物的存在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特征也是多层面的。但在说明文中,表现事物的特征无须面面俱到,只要突出其主要特征或特征的主要方面即可。事物之间的主要差别,往往就体现在一到两个主要特征的不同上。比如,同样是建筑群,苏州园林与北京故宫就大不相同,苏州园林布局讲究自然之趣,北京故宫则庄严整齐、壮丽恢宏。2. 如何抓住特征说明事物呢? 第一步是把握事物的特征。可以直接观察,假如没有条件直接观察,也可以通过查找、分析资料,从中提炼、概括出事物的特征。明确了事物的特征后,便要准确、显明、集中地说明特征。首先,安排说明顺序。根据说明事物特征的不同要求,文章往往采取不同的说明顺序。说明某一个具体建筑物的特征,往往选用空间顺序;说明某种事物的演变,则常选用时间顺序;说明某一类事物的共性特征,又大多选用逻辑顺序。说明顺序用得好,往往能使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更突出。如介绍北京故宫,按中轴线的顺序展开说明,能更好地体现皇宫建筑作为“权力衍生物”的特点,这样的效果是其他说明顺序做不到的。其次,确定说明的主次和详略。要想集中显明地突现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就一定要把说明的重点放在主要方面。比如《中国石拱桥》中说明赵州桥的部分,尽管也介绍了它的历史与现状等,但重点却放在它的结构特点上,因为作者想借赵州桥的例子,集中说明中国石拱桥“结构巧”的特征。最后,合理有效地使用说明方法,能使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体现得更加突出。还以《中国石拱桥》为例,为了说明赵州桥“结构巧”的特点,作者分别运用列数字、引用、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将赵州桥的长、宽以及大拱长度、拱圈数等说得清清楚楚。 利用教材的材料,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出一篇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写作指导】1. 归纳坎儿井有哪些不同方面的特征。2. 坎儿井的各个特征既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又有联系,写作时需注意。3. 利用材料整理文章不等于节录、照抄,要根据自己的思路,整合、组织材料,还要对材料的表述方式做一定程度的调整。【例文赏析】何为坎儿井 我国新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强烈,水源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为主,十分珍贵。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水源,新疆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了“坎儿井”这种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 坎儿井,其实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道,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 山区地下水埋藏较深,而坎儿井通过竖井依山势开出的水平渠道将深水变为浅水,并且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地下地层过滤远行,井水清澈香甜,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口,沁人心脾。 然而,随着地面引水工程的建设和机井的普及,再加上坎儿井开挖极其困难,新疆坎儿井的数量由1 784条锐减至614条,出水量和灌溉面积也大幅减少。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不少人已经认识到,与现代引水技术相比,坎儿井有着保护、净化水资源和不消耗其他能源的优势,所以目前当地政府部门已全面启动坎儿井的抢救工作。让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曾经干涸的坎儿井能够流出汩汩清泉,继续在干旱地区发挥自己的优势,帮助新疆地区的人民建设美好家园。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要的意义,或有特殊的功能。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一建筑。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写作指导】1. 这一建筑可以是单体建筑,也可以是群体建筑。2. 要抓住建筑的特征,注意介绍建筑的位置、外观、用途等。3. 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可以先总写建筑的特征,然后再加以具体说明。【例文赏析】九龙桥 九龙桥是荆州的名胜之一,它位于东门风景区内,是入城的咽喉。它桥体优美,设计精巧,结构坚固,令中外游客驻足观望,流连忘返。它长98米,宽15.7米,全身呈弧形。远望九龙桥,仿佛雨后彩虹,又如蛟龙出水,静卧水面,神态安详。 九龙桥由九个半圆形、大小不一的石拱组成,和卢沟桥一样,属联拱石桥。中间一拱最大,直径约6米,两旁各有两个中拱,两个小拱,成对称排列,依次变小。大拱领小拱,小拱伴大拱,拱拱相连,不仅节省了石料,增大了桥身的过水量,而且九拱连环,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每个石拱的上面各有一个石雕龙头。探出身子的龙头,气宇轩昂,两耳高高翘起,似在倾听水声;两眼左顾右盼,仿佛在观花赏景。宽大的龙嘴里不时喷起缕缕水雾。在阳光的折射下,缕缕水雾编织成七彩的水帘。条条水帘交织变幻,在护城河上搭起道道彩虹。红、绿、青、蓝、紫,如梦如幻;彩虹飞悬,水珠飞溅,如诗如画。徜徉九龙桥,不知天上人间!顺着回廊旁的石阶走上去,桥上栏杆排列,桥面平坦宽阔,又是别样的景致。桥两旁为双层青石栏杆,宽约3.5米,像一个弧形走廊。栏板每隔1米有一根栏柱,栏柱间为一个长方形青石栏板。栏柱为“莲花宝座”形,柱头似花灯,亭亭玉立;栏基似莲花,含苞欲放。栏板上雕龙刻凤,凿花镌鸟,有“龙凤呈祥”,有“二龙戏珠”,有“喜鹊闹春”……刻龙若腾,刻凤若飞,刻鸟若啼,刻花若放,千姿百态,惟妙惟肖,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 站在城墙上俯视城下,九龙桥便像浓笔重书的“1”字,稳稳当当地直插城门。桥东,杨柳依依,群鸟腾飞;桥西,翠竹青青,台榭幽幽;桥上,游客悠悠,行车匆匆;桥下,波光粼粼,浮萍点点……好一幅优美和谐的图画。难怪到荆州旅游的中外游客说,到荆州,不看九龙桥,真乃平生一大憾事!点评:文章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介绍九龙桥的特点。先总说九龙桥“桥体优美,设计精巧,结构坚固”的特征,接着重点介绍了九龙桥的石拱、石拱上面的石雕龙头和桥两旁的石栏杆。作者观察细致,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机、手机、自行车等。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作为写作对象,查阅相关资料,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写作指导】1. 通过细致、反复、深刻的观察,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并深入思考,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对掌握的有关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出异同。2. 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如《中国石拱桥》中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点,引用了《水经注》里的资料,用的是引用的说明方法;再如《苏州园林》中为了说明苏州园林不讲求对称的特点,将苏州园林里的亭台轩榭与其他地方的建筑进行比较,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 语言要准确,也可以进行生动的描写。如《蝉》中为了突出蝉脱壳的特征,作者对蝉脱壳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这样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蝉脱壳的特点,而且避免了文章的枯燥乏味。【例文赏析】我的生活少不了它自行车对于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我的生活也因为自行车而多姿多彩。自行车至少分了两个种类:一类是普通自行车,它前后有两个较窄的中等轮胎,两个轮胎由一个支架支着,手柄在肚子下前方,支架上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另一类是山地自行车,它前后有两个较宽一点的轮胎,支架与普通自行车差不多,但它的前头与座位之间有一个杠,支架颜色大致有蓝色、红色、绿色、黑色等。 从材料上来说,普通自行车多用钢铁或铝合金制成,比较重;山地自行车多由碳纤维制成,能够被轻松举起。从性能上来说,普通自行车的时速可达每小时13千米,如果上一些陡坡,有可能感到十分吃力或上不去,但是山地自行车的时速可达每小时25千米或以上,一些较陡的坡也可以轻松上去。 从骑行感受来说,普通自行车的座位表面一般都是硬的皮革,如果骑行时间较长,有可能造成身体不适。而山地自行车的座位表面有一层比较柔软的网,坐上去十分舒适,就算骑行时间较长也不会感到难受。有一次我骑山地自行车从宝鸡到千湖湿地,仅用了一个半小时,除了被风刮得脸疼,其他一点感受也没有,如果骑普通自行车,骑上两个半小时都不一定能到,而且必定是全身劳累。事实证明,买山地自行车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山地自行车真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的生活少不了它。点评:文章从自行车的种类着手,对人们熟悉的普通自行车与山地自行车进行了对比,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从材料、性能、骑行感受这三个方面突出了山地自行车的优点,易于人们接受。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