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能力)——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闯关双测卷
展开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能力)
(全卷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金刚石 B.氧气 C.氯化钠 D.铜
2.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游小洞庭》中写道“湖山上头别有湖,荷香气占仙都”。从微观角度对“荷香气占仙都”解释合理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体积很小
3. “农夫山泉”矿泉水里含有的下列成分中,指“元素”的是( )
A.偏硅酸 B.天然矿物盐 C.溶解性总固体 D.钾、钠、钙、镁
4.2021年4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的铀-214是目前已知质量最小的铀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14,质子数是92,则铀-214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92 B.122 C.214 D.306
5.下列是一些微粒的模型示意图(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B. C. D.
6.下列符号既可以表示一个原子,又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B.2N C.Au D.O
7.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 -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其中碳元素和铝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原子中中子数不同 B.原子中质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不同
8.中科院的全超导“人造太阳”——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B.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子
C.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元素的两种不同原子
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9.2020年6月23日我国的北斗导航“收官之星”在西昌发射成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铷属于金属元素
B.的值是37,的值是1
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D.在化学反应中,铷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
10.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对应性质的是( )
A.1滴水中约含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B.一块蔗糖溶于水中形成糖水——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C.搜救犬通过闻气味找到搜寻的目标——分子在不断运动
D.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均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11.如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各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④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C.④是一种阴离子 D.②容易得到电子
12.某化学兴趣小组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并运用如图1实验装置,借助氧气传感器探头采集数据,再经数据处理软件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来探究微粒的运动。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2中的MN段、NP段和PQ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N段能够说明氧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B.Q点氧气体积分数最小,说明氧分子静止不动
C.NP段和MN段相比,说明温度升高,氧分子运动加快
D.PQ段变化是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分子更快更多地从瓶口向下逸出
13. “宏观-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甲、乙是两个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是( )
A.两个过程发生的均是化学变化
B.图示中的所有物质均是由原子构成的
C.两个变化前后原子、分子数目均发生了改变
D.两个变化后的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分子
14.M元素的离子为,其核外电子数为,核内中子数为,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
A. B. C. D.
15.下图是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都由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该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D.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减少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6.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碳原子_______;
(2)2个硫离子_______;
(3)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
17.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
,②表示的是。水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过氧化氢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分子
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1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甲是_______。
②在铜、二氧化碳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
③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填具体粒子名称)。
(2)A是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C、D、E分别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A中_______。
②A、B、C、D、E中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_(填字母)。
③D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则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_______。
④与A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填字母)。
19.
如下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1~18号元素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有He、Ne、
(填元素符号)。
2.1~18号元素中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有(填元素符号)、Be、Mg。
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它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微粒符号为________。氯和氟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_______相同。
4.分析如表可发现:从第二周期起,每一周期元素从左向右排列所遵循的一条规律是,根据此规律,可知=。
5.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O和
B.CO和
C.和
D.和
20.“微粒运动实验”再探究。
【实验回顾】图甲为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该实验利用的浓氨水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填序号)。
A.烧杯A内溶液表面很快变红,液体内部由上而下缓慢变红
B.烧杯A内溶液表面和内部几乎同时很快变红
C.烧杯B内溶液表面很快变红,液体内部由上而下缓慢变红
D.烧杯B内溶液表面和内部几乎同时很快变红
【问题提出】酚酞微粒是否在运动?
【实验探究】如图乙所示,将一条用水湿透的滤纸条放入图甲实验已变红的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表达交流】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只利用图甲中药品,不用滤纸条,改用胶头滴管也能完成实验探究,则操作步骤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由本实验可以得出有关微粒运动的结论是______(不定项选择)。
A.有的微粒是运动的,有的微粒是静止的
B.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但运动速率可能不同
C.微粒的运动速率与微粒的种类有关
D.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所处介质有关
E.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故选B。
2.答案:B
解析:具有香味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
3.答案:D
解析:偏硅酸、矿物盐、溶解性总固体是具体的物质,钾、钠、钙、镁是指物质中含有的元素。故选D。
4.答案:A
解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5.答案:C
解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表示水分子的图像是C。
6.答案:C
解析:可以表示1个氢分子,还可以表示氢气这种物质;2N只能表示2个氮原子;Au可以表示1个金原子,又可以表示金元素,还可以表示金这种物质;O可以表示1个氧原子,还可以表示氧元素。故选C。
7.答案:B
解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碳元素和铝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同。
8.答案:C
解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核聚变是原子核的聚合,不是化学变化,A错误;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氘原子和氚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B错误;氘原子和氚原子都只含有一个质子,是氢元素的不同原子,C正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氘原子和氚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相对原子质量一定不同,D错误。
9.答案:C
解析: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A正确。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7,表示原子序数为3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37,的值是37;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7=2+8+18+8+,=1,B正确。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C错误。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D正确。
10.答案:B
解析:蔗糖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因此无法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B。
11.答案:C
解析:①和④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故A选项说法正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③④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B选项说法正确;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④的核内质子数为1l,核外电子数为10,为阳离子,故C选项说法错误;②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阴离子,故D选项说法正确。
12.答案:B
解析:敞口放置氧气体积分数不断减小,是由于氧分子不断运动,部分氧分子运动到瓶外,MN段能够说明氧分子是不断运动的;NP段,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瓶内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运动速率加快;PQ段是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部分氧气会由于重力作用而快速下降逸出;Q点氧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B。
13.答案:D
解析:甲图所示变化中分子种类没有改变,不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两个图示中物质均由分子构成,B错误;甲、乙图示中分子、原子数目都未改变,C错误;两个变化后的物质中均含有这种分子,D正确。
14.答案:A
解析:由的核外电子数为,可知M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由于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其质子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M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故选A。
15.答案:D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D错误。
16、
(1)答案:2C
解析: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碳原子表示为2C。
(2)答案:
解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当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或1个单位负电荷时,“1”要省略。硫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易得到2个电子变成硫离子,故2个硫离子表示为。
(3)答案:
解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小圆圈及里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电荷数,圈外弧线和弧线上的数字表示电子层及层上的电子数。氟原子的质子数为9,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故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4)答案:Al
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符号为Al。
17.答案:(1)原子;分子;水分子;钠离子和氯离子(2)A
解析:(2)过氧化氢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A正确;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B错误;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C错误。
18、
(1)答案:①原子;②铜;③二氧化碳分子
解析:①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故甲是原子。②铜由铜原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③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2)答案:①8;②C;③10;④E
解析:①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②原子失电子得到阳离子,C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为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属于阳离子。③中子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D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质子数为9,则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9-9=10。④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E与A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B的最外层电子数虽然也是2,但是只有一个电子层,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19.答案:(1)Ar
(2)He
(3)得到;;最外层电子数
(4)原子序数依次递增;20
(5)BCD
解析:(3)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4)分析题表可发现:从第二周期起,每一周期元素从左向右排列所遵循的一条规律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根据此规律,可知=20。
(5)A.NO和核外电子数分别是15、16,不是等电子体; B.CO和核外电子数和原子数都相同,分别都是14、2,是等电子体;C.和核外电子数和原子数都相同,分别都是32、4,是等电子体;D.和核外电子数和原子数都相同,分别都是50、5,是等电子体。
20.答案:【实验回顾】能使酚酞试液变红;C
【实验探究】滤纸条由下往上逐渐变红
【表达交流】用胶头滴管吸取变红的酚酞试液滴入浓氨水中,溶液逐渐全部变红
【实验结论】BCD
解析:【实验回顾】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该实验利用了氨水能使酚酞变红的化学性质。可以观察到的现象:烧杯B内溶液表面很快变红,液体内部由上而下缓慢变红。
【实验结论】此实验没有涉及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