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测评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分层作业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0 次下载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培优练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培优练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共14页。
第五单元 单元培优练创新应用练1. [2023江苏南通高三期末]对下图数据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占比情况(1995—2019)A.固定汇率制仍较稳定B.欧元、日元等货币的影响不断上升C.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D.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作用日益明显【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人民币从2016年以来在世界主要储备货币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故D项正确。√2. [2022江苏徐州高二期中]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唐律·户婚律》规定“父母在,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者是外出。我国历朝重视户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是( ) D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 B.保证为抵御外族袭扰提供足够兵源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D.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所述为古代中国户籍制度的发展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历代都比较重视户籍管理,户籍是征收赋税、征派徭役和兵役的依据,故D项正确。3. [2023福建泉州高三二模]清朝雍正时期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当时人称“自后丁徭和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此真旷古未有之善政也”。这一措施( ) BA.推动了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 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C.解除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D.保证了国家财政的持续增长【解析】根据材料“当时人称‘……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此真旷古未有之善政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摊丁入亩”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得到民众支持,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4. [2022江苏宜兴高二期末]赋税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定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一种粗绸)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摘编自《旧唐书·食货志上》材料二 清朝初年,由于刚刚经过连年战乱,逃荒的农民相当多,而剩下的农民要承担原有丁额的丁役,负担非常重。另外,官府与地方豪绅勾结,巧取豪夺,更加助长了“逃丁”现象。至此,延用明朝的一条鞭法便暴露出许多问题。康熙帝说:“致治之道,民为最要,凡是与民生有益,即益行之。”康熙五十一年,康熙下谕:“嗣后所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这拉开了摊丁入亩的序幕。此后“勿增勿减,永为定额”。雍正时,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成为清朝统一的赋税制度。——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意义。[答案] 内容:租庸调制。意义: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保证了农民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保障了国家赋税收入。(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推行摊丁入亩赋税制度的背景。[答案] 背景:“逃丁”现象严重;民众赋税负担过重;一条鞭法弊端的暴露;社会矛盾突出。真题实战练5. [2023浙江1月选考]明万历九年(1581),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这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下列项中,对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前所处的经济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 AA.白银已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B.通过清丈全国土地,土地兼并现象已经得到根本遏制C.美洲等地白银的大量流入,解决了明朝府库空虚问题D.商品经济已超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优势地位【解析】1581年张居正改革处于明后期,而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故A项正确。6. [2022湖北卷]唐玄宗针对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的现象,下诏曰“今天下泉货益少,币帛颇轻,欲使天下流通,焉可得也”,遂禁止私造铜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杜绝私自买卖。制定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BA.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 B.铸币材料严重短缺C.铜铅锡专卖措施失效 D.铜钱流通范围有限【解析】据材料可知,民间销毁铜钱铸造铜器导致严重钱荒,迫使政府禁止私造铜器、实行铜铅锡国有,即铸币材料严重短缺导致制定该政策,故B项正确。7. [2021山东卷]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 AA.&1& B.&2& C.&3& D.&4&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3—1921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所以从国际局势的影响角度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关税收额总体下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列强的经济侵略卷土重来,所以海关税收额大幅提高,这与A图相似,故A项正确。8. [2022北京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崇祯四年(1631)辽饷结构表注: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材料二 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1)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军费。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者增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答案] 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征收“辽饷”,主要是加派田赋。清代镇压太平天国时,原有的税收难以增加,新增商税厘金。(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答案] 趋势:19世纪60—70年代,厘金和关税收入超越田赋,成为清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来源。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等使得清政府财政支出剧增,需要另辟财源。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导致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同时中国原材料出口增加。洋务运动和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兴起,也推动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五单元 单元培优练创新应用练1. [2023江苏南通高三期末]对下图数据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占比情况(1995—2019)A.固定汇率制仍较稳定B.欧元、日元等货币的影响不断上升C.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D.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作用日益明显【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人民币从2016年以来在世界主要储备货币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故D项正确。√2. [2022江苏徐州高二期中]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唐律·户婚律》规定“父母在,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者是外出。我国历朝重视户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是( ) D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 B.保证为抵御外族袭扰提供足够兵源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D.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所述为古代中国户籍制度的发展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历代都比较重视户籍管理,户籍是征收赋税、征派徭役和兵役的依据,故D项正确。3. [2023福建泉州高三二模]清朝雍正时期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当时人称“自后丁徭和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此真旷古未有之善政也”。这一措施( ) BA.推动了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 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C.解除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D.保证了国家财政的持续增长【解析】根据材料“当时人称‘……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此真旷古未有之善政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摊丁入亩”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得到民众支持,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4. [2022江苏宜兴高二期末]赋税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定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一种粗绸)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摘编自《旧唐书·食货志上》材料二 清朝初年,由于刚刚经过连年战乱,逃荒的农民相当多,而剩下的农民要承担原有丁额的丁役,负担非常重。另外,官府与地方豪绅勾结,巧取豪夺,更加助长了“逃丁”现象。至此,延用明朝的一条鞭法便暴露出许多问题。康熙帝说:“致治之道,民为最要,凡是与民生有益,即益行之。”康熙五十一年,康熙下谕:“嗣后所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这拉开了摊丁入亩的序幕。此后“勿增勿减,永为定额”。雍正时,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成为清朝统一的赋税制度。——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意义。[答案] 内容:租庸调制。意义: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保证了农民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保障了国家赋税收入。(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推行摊丁入亩赋税制度的背景。[答案] 背景:“逃丁”现象严重;民众赋税负担过重;一条鞭法弊端的暴露;社会矛盾突出。真题实战练5. [2023浙江1月选考]明万历九年(1581),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这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下列项中,对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前所处的经济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 AA.白银已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B.通过清丈全国土地,土地兼并现象已经得到根本遏制C.美洲等地白银的大量流入,解决了明朝府库空虚问题D.商品经济已超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优势地位【解析】1581年张居正改革处于明后期,而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故A项正确。6. [2022湖北卷]唐玄宗针对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的现象,下诏曰“今天下泉货益少,币帛颇轻,欲使天下流通,焉可得也”,遂禁止私造铜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杜绝私自买卖。制定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BA.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 B.铸币材料严重短缺C.铜铅锡专卖措施失效 D.铜钱流通范围有限【解析】据材料可知,民间销毁铜钱铸造铜器导致严重钱荒,迫使政府禁止私造铜器、实行铜铅锡国有,即铸币材料严重短缺导致制定该政策,故B项正确。7. [2021山东卷]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 AA.&1& B.&2& C.&3& D.&4&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3—1921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所以从国际局势的影响角度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海关税收额总体下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列强的经济侵略卷土重来,所以海关税收额大幅提高,这与A图相似,故A项正确。8. [2022北京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崇祯四年(1631)辽饷结构表注: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材料二 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1)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军费。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者增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答案] 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征收“辽饷”,主要是加派田赋。清代镇压太平天国时,原有的税收难以增加,新增商税厘金。(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答案] 趋势:19世纪60—70年代,厘金和关税收入超越田赋,成为清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来源。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等使得清政府财政支出剧增,需要另辟财源。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导致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同时中国原材料出口增加。洋务运动和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兴起,也推动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