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同步教学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课件,共21页。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整合课程标准: 1、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 2、了解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3、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4、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临沭县实验中学高二历史备课组2022、10主题归纳•能力提升专题一 古代中国货币的演变及特点 1.演变: (1)夏朝以前, 人们用天然贝壳作为货币。 (2)商周时期人们使用人造贝币。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青铜为主要材料的形态各异的铸币。 (4)秦始皇统一全国后, 统一铸造圆形方孔钱, “圆形方孔”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铜钱的基本形制。 (5)汉武帝时铸造五铢钱。 (6)唐初发行开元通宝。 (7)宋代铜钱大量发行, 四川地区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8)元代将纸币作为主要货币推行, 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纸币流通的政权。 (9)明朝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2.特点: (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 (2)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演变: 战国时期, 我国的货币为布币、刀币、圜钱、 蚁鼻钱四大体系; 秦统一后全国范围内通行圆形方孔钱, 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 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 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唐初, 李渊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 铸行“开元通宝”钱。 (5)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 北宋时期的交子。 (6)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演变。 【跟踪练1】 (史料实证)在长期流通铁钱的四川地区,产生了北宋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纸币的流通遍及东南诸路、两淮荆湖及四川各地。这反映出 ( )A.南宋纸币推广和北宋一脉相承 B.南宋经济生活水平远高于北宋C.纸币在两宋的流通日益广泛 D.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货币变革【解析】选C。 由材料可知两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信用货币——纸币,并得到广泛的流通,故选C;“一脉相承”不符合史实,排除A;材料中没有南宋和北宋经济生活水平的比较信息,排除B;材料中并未提及社会发展与货币变革间的关系,排除D。 (唯物史观)阅读下面图表,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 )A.“放铸钱”的实施削弱了地方诸侯王的经济实力B.取消“放铸”政策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C.汉武帝收回铸币权标志着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推行D.发行货币取代增加租税成为财政开支的重要来源【跟踪练2】【解析】选B。 由材料“汉武帝时取消‘放铸’政策,铸币权收归国有”可知国家掌握铸币权,可以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故选B;实施“放铸钱”会增强地方诸侯王的经济实力,排除A;重农抑商的政策开始于商鞅变法时期,排除C;发行货币可以加强对经济的控制,两汉时期的租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排除D。 专题二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与演变1.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8 世纪中期至1944 年): (1)工业革命后确立:19 世纪中期,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成为世界霸主。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动摇: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英国由债权国变成债务国, 伦敦和纽约都是世界金融中心, 英镑与美元同为世界货币。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崩溃: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经济受到严重削弱, 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2.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44 年以后):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崛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伦敦和纽约都是世界金融中心。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弱, 同时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资本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 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 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3)1973年后解体:1973 年石油危机, 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历史解释)一位美国富翁说:“要想称霸世界需要两样东西:美元和银行。”为了达到用美元称霸世界的目的,在20世纪中期,美国 ( ) A.提出“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加入北大西洋公约 D.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解析】选B。 据材料“用美元称霸世界”,结合所学《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使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故选B;“马歇尔计划”主要是针对欧洲复兴而不是用美元称霸世界,排除A;北大西洋公约是军事组织不是用美元称霸世界所采取的方式,排除C;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使用的手段是冷战,排除D。【跟踪练3】 (历史解释)1934年1月,罗斯福政府决定废除金本位制,把美元与黄金的兑换价格从一盎司黄金兑换20.67美元提高到兑换35美元。这一措施对美国的主要作用是 ( ) A.成为新政最重要的措施 B.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奠基 C.促进了美国外贸的发展 D.刺激了其国内的消费和生产【跟踪练4】【解析】选C。 新政最重要的措施是颁布《工业复兴法》,故A错误;材料中举措主要是应对经济危机,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无关,故B错误;根据材料中美元和黄金的比价可以看出是实行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的商品进入别国市场,故C正确;实行美元贬值并不能刺激国内的消费和生产,故D错误。 专题三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1.古代赋役制度: (1)秦汉:赋税含田赋、人头税和徭役。 (2)隋唐:经历由租调役到租庸调再到两税法的过程。 (3)宋元:宋朝征收两税,后行募役法;元袭租庸调与两税法,另有“科差”。 (4)明清:明朝实行一条鞭法,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彻底废除人头税,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2.中国关税制度: (1)西周:关税最早出现。 (2)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宣告关税自主,自1928年起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虽取得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 (4)新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并逐步完善关税基本制度。3.个人所得税: (1)民国时期:起步阶段,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一个没有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条例。 (2)1936年:国民政府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3)1980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唯物史观)明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进出口商船的登记、纳税、收买舶船带来的货物,具体的商务则由“官设牙行与民贸易”。隆庆之后,牙行由纯粹的买卖中介成为包销外国进口商品和本国商品出口贸易的商业团体。牙行的出现 ( ) A.体现了明朝政府对中外贸易的管控 B.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 C.反映出传统闭关锁国政策逐渐松弛 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跟踪练5】【解析】选A。 由材料“官设牙行与民贸易”“成为包销外国进口商品和本国商品出口贸易的商业团体”可知政府设立的牙行主要负责管理对外贸易,故选A;政府对中外贸易的管控行为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政府控制对外贸易的发展,是闭关锁国的体现,排除C;政府的严格控制不利于海外市场的开拓,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排除D。 (2020·浙江选考真题)有学者在研究中注意到,唐朝立国后重铸新币(见下示拓图)。这种新币是唐近三百年间流通的主要货币,唐以后仍继续流通了七百多年。不唯如此,钱的大小与轻重都成为后来铸钱的范例,对后世货币的铸造影响很大。有趣的是,关于此钱的读法,名曰“开元通宝”抑或“开通元宝”,历来各执一词,成为一件历史的悬案。有学者认为,应读成“开通元宝”;有学者则认为,“开元通宝”是正确的称呼,但考虑到唐宋时社会上称呼“开通元宝”已约定俗成,故也不能说是绝对错误。这说明 ( )【跟踪练6】 A.钱货可议,应注意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避免各执一词 B.文献记载语焉不详,造成研究信息不对称,原本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 C.研究历史需要正本清源,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与辨伪 D.史料存在“记忆之殇”,需要采用新技术以“唤醒”,进而解释历史如何被表象的问题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提高商品关税税率;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这主要反映了 ( ) A.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收回关税自主权 B.中国海关关税自主化的努力与实现 C.关税自主极大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D.人民反帝爱国斗争取得了全面胜利【跟踪练7】【解析】选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到南京国民政府提高关税税率,再到新中国成立后规定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政府为实现海关关税自主化所作出的努力和结果,B正确。 (2019·全国·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 材料二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材料三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跟踪练】8 【答案】 (1)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 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 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 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 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2)特征:完全自主;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 意义:维护国家关税主权; 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 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材料一 从井田制、授田制、均田制到两税法,这就是古代中国的四种税制。皇帝根据亲疏远近来决定其分配土地的多少以及税收负担的多少,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和贵族要么拥有免税权,要么与官府勾结,逃避税收。最大的地主——皇帝却完全不用缴纳税收。皇室拥有自己的土地,但是皇家的私库与国库之间却并非完全封闭,皇帝经常会伸手进入国库花费财政税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列举了从唐朝租庸调到明朝一条鞭法的并税式改革的“积累莫返之害”,提出了并税式改革导致税上加税、愈演愈烈的著名命题,即历史上各种名目的税赋经并税式改革得以整编简化,但随后这些名目繁多的税种又重新出现,以致赋税持续攀升。从唐中后期两税法到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摘编自张学博《从宪制看中国古代税制改革及其启示》【跟踪练】9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财税体系趋于崩溃。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征收的各种报效、租课、津贴和杂捐不仅繁难苛重,而且缺乏透明和公平,厘金、盐税和关税被时人称为三大“暗税”。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就曾倡议仿行印花税。1909年,日本小林丑三郎所著《比较财政学》中文版面世,与此同时,《申报》《东方杂志》等媒体也刊登了一系列介绍税收知识的文章。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推行的财政举措,是继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之后又一重大体制改革,旨在根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配备相应的财权,以达到现代国家责、权、利相统一的治理目标,因而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清政府推行分税制的改革目标并未实现,却有利于规范和统一税收制度,清末税制改革遭遇重重阻力,许多新的税制在筹议、设计、立法甚至推行中纷纷流产。统治者尝试改革的出发点与民众期望相去甚远,彼此狐疑,导致方案冲突和搁浅。——摘编自龚汝富等《辛亥革命前后税制改革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税制的基本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税制改革的背景。【参考答案】(1)特征:以土地为核心,农民是税收主要承担者;呈现出家国不分的皇权专制特征;循环往复、不断累加;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渐趋松弛。(2)背景:列强的侵略及战乱造成财政危机,激化社会矛盾;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与税收理论广泛传播;民主革命不断发展,统治危机加深;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运动的推动。【单元知识结构】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整合课程标准: 1、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 2、了解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3、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4、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临沭县实验中学高二历史备课组2022、10主题归纳•能力提升专题一 古代中国货币的演变及特点 1.演变: (1)夏朝以前, 人们用天然贝壳作为货币。 (2)商周时期人们使用人造贝币。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青铜为主要材料的形态各异的铸币。 (4)秦始皇统一全国后, 统一铸造圆形方孔钱, “圆形方孔”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铜钱的基本形制。 (5)汉武帝时铸造五铢钱。 (6)唐初发行开元通宝。 (7)宋代铜钱大量发行, 四川地区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8)元代将纸币作为主要货币推行, 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纸币流通的政权。 (9)明朝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2.特点: (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 (2)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演变: 战国时期, 我国的货币为布币、刀币、圜钱、 蚁鼻钱四大体系; 秦统一后全国范围内通行圆形方孔钱, 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 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 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唐初, 李渊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 铸行“开元通宝”钱。 (5)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 北宋时期的交子。 (6)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演变。 【跟踪练1】 (史料实证)在长期流通铁钱的四川地区,产生了北宋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纸币的流通遍及东南诸路、两淮荆湖及四川各地。这反映出 ( )A.南宋纸币推广和北宋一脉相承 B.南宋经济生活水平远高于北宋C.纸币在两宋的流通日益广泛 D.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货币变革【解析】选C。 由材料可知两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信用货币——纸币,并得到广泛的流通,故选C;“一脉相承”不符合史实,排除A;材料中没有南宋和北宋经济生活水平的比较信息,排除B;材料中并未提及社会发展与货币变革间的关系,排除D。 (唯物史观)阅读下面图表,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 )A.“放铸钱”的实施削弱了地方诸侯王的经济实力B.取消“放铸”政策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C.汉武帝收回铸币权标志着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推行D.发行货币取代增加租税成为财政开支的重要来源【跟踪练2】【解析】选B。 由材料“汉武帝时取消‘放铸’政策,铸币权收归国有”可知国家掌握铸币权,可以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故选B;实施“放铸钱”会增强地方诸侯王的经济实力,排除A;重农抑商的政策开始于商鞅变法时期,排除C;发行货币可以加强对经济的控制,两汉时期的租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排除D。 专题二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与演变1.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8 世纪中期至1944 年): (1)工业革命后确立:19 世纪中期,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成为世界霸主。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动摇: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英国由债权国变成债务国, 伦敦和纽约都是世界金融中心, 英镑与美元同为世界货币。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崩溃: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经济受到严重削弱, 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2.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44 年以后):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崛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伦敦和纽约都是世界金融中心。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弱, 同时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资本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 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 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3)1973年后解体:1973 年石油危机, 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历史解释)一位美国富翁说:“要想称霸世界需要两样东西:美元和银行。”为了达到用美元称霸世界的目的,在20世纪中期,美国 ( ) A.提出“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加入北大西洋公约 D.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解析】选B。 据材料“用美元称霸世界”,结合所学《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使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故选B;“马歇尔计划”主要是针对欧洲复兴而不是用美元称霸世界,排除A;北大西洋公约是军事组织不是用美元称霸世界所采取的方式,排除C;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使用的手段是冷战,排除D。【跟踪练3】 (历史解释)1934年1月,罗斯福政府决定废除金本位制,把美元与黄金的兑换价格从一盎司黄金兑换20.67美元提高到兑换35美元。这一措施对美国的主要作用是 ( ) A.成为新政最重要的措施 B.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奠基 C.促进了美国外贸的发展 D.刺激了其国内的消费和生产【跟踪练4】【解析】选C。 新政最重要的措施是颁布《工业复兴法》,故A错误;材料中举措主要是应对经济危机,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无关,故B错误;根据材料中美元和黄金的比价可以看出是实行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的商品进入别国市场,故C正确;实行美元贬值并不能刺激国内的消费和生产,故D错误。 专题三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1.古代赋役制度: (1)秦汉:赋税含田赋、人头税和徭役。 (2)隋唐:经历由租调役到租庸调再到两税法的过程。 (3)宋元:宋朝征收两税,后行募役法;元袭租庸调与两税法,另有“科差”。 (4)明清:明朝实行一条鞭法,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彻底废除人头税,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2.中国关税制度: (1)西周:关税最早出现。 (2)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宣告关税自主,自1928年起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虽取得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 (4)新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并逐步完善关税基本制度。3.个人所得税: (1)民国时期:起步阶段,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一个没有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条例。 (2)1936年:国民政府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3)1980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唯物史观)明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进出口商船的登记、纳税、收买舶船带来的货物,具体的商务则由“官设牙行与民贸易”。隆庆之后,牙行由纯粹的买卖中介成为包销外国进口商品和本国商品出口贸易的商业团体。牙行的出现 ( ) A.体现了明朝政府对中外贸易的管控 B.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 C.反映出传统闭关锁国政策逐渐松弛 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跟踪练5】【解析】选A。 由材料“官设牙行与民贸易”“成为包销外国进口商品和本国商品出口贸易的商业团体”可知政府设立的牙行主要负责管理对外贸易,故选A;政府对中外贸易的管控行为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政府控制对外贸易的发展,是闭关锁国的体现,排除C;政府的严格控制不利于海外市场的开拓,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排除D。 (2020·浙江选考真题)有学者在研究中注意到,唐朝立国后重铸新币(见下示拓图)。这种新币是唐近三百年间流通的主要货币,唐以后仍继续流通了七百多年。不唯如此,钱的大小与轻重都成为后来铸钱的范例,对后世货币的铸造影响很大。有趣的是,关于此钱的读法,名曰“开元通宝”抑或“开通元宝”,历来各执一词,成为一件历史的悬案。有学者认为,应读成“开通元宝”;有学者则认为,“开元通宝”是正确的称呼,但考虑到唐宋时社会上称呼“开通元宝”已约定俗成,故也不能说是绝对错误。这说明 ( )【跟踪练6】 A.钱货可议,应注意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避免各执一词 B.文献记载语焉不详,造成研究信息不对称,原本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 C.研究历史需要正本清源,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与辨伪 D.史料存在“记忆之殇”,需要采用新技术以“唤醒”,进而解释历史如何被表象的问题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提高商品关税税率;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这主要反映了 ( ) A.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收回关税自主权 B.中国海关关税自主化的努力与实现 C.关税自主极大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D.人民反帝爱国斗争取得了全面胜利【跟踪练7】【解析】选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到南京国民政府提高关税税率,再到新中国成立后规定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政府为实现海关关税自主化所作出的努力和结果,B正确。 (2019·全国·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 材料二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材料三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跟踪练】8 【答案】 (1)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 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 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 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 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2)特征:完全自主;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 意义:维护国家关税主权; 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 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材料一 从井田制、授田制、均田制到两税法,这就是古代中国的四种税制。皇帝根据亲疏远近来决定其分配土地的多少以及税收负担的多少,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和贵族要么拥有免税权,要么与官府勾结,逃避税收。最大的地主——皇帝却完全不用缴纳税收。皇室拥有自己的土地,但是皇家的私库与国库之间却并非完全封闭,皇帝经常会伸手进入国库花费财政税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列举了从唐朝租庸调到明朝一条鞭法的并税式改革的“积累莫返之害”,提出了并税式改革导致税上加税、愈演愈烈的著名命题,即历史上各种名目的税赋经并税式改革得以整编简化,但随后这些名目繁多的税种又重新出现,以致赋税持续攀升。从唐中后期两税法到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摘编自张学博《从宪制看中国古代税制改革及其启示》【跟踪练】9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财税体系趋于崩溃。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征收的各种报效、租课、津贴和杂捐不仅繁难苛重,而且缺乏透明和公平,厘金、盐税和关税被时人称为三大“暗税”。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就曾倡议仿行印花税。1909年,日本小林丑三郎所著《比较财政学》中文版面世,与此同时,《申报》《东方杂志》等媒体也刊登了一系列介绍税收知识的文章。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推行的财政举措,是继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之后又一重大体制改革,旨在根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配备相应的财权,以达到现代国家责、权、利相统一的治理目标,因而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清政府推行分税制的改革目标并未实现,却有利于规范和统一税收制度,清末税制改革遭遇重重阻力,许多新的税制在筹议、设计、立法甚至推行中纷纷流产。统治者尝试改革的出发点与民众期望相去甚远,彼此狐疑,导致方案冲突和搁浅。——摘编自龚汝富等《辛亥革命前后税制改革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税制的基本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税制改革的背景。【参考答案】(1)特征:以土地为核心,农民是税收主要承担者;呈现出家国不分的皇权专制特征;循环往复、不断累加;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渐趋松弛。(2)背景:列强的侵略及战乱造成财政危机,激化社会矛盾;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与税收理论广泛传播;民主革命不断发展,统治危机加深;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运动的推动。【单元知识结构】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