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学2020-2021学年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答案】
展开2020-2021学年北京156中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国古人把和谐平衡的精神之美,演变成了一种对称美.从古至今,人们将对称元素赋予建筑、器物、绘画、饰品等事物上,使对称之美惊艳了千年的时光.在下列我国建筑简图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明十三陵 B.布达拉宫
C.天坛 D.金銮殿
2.(3分)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x12÷x3=x4 B.a•a2=a2 C.(a3)2=a6 D.(3a)3=9a3
3.(3分)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当a≠0时,分式有意义
B.当a=1时,分式的值为1
C.当时,分式的值为0
D.当a=﹣3时,分式有意义
4.(3分)如图,在△ABC中,∠B=∠C=60°,点D在AB边上,DE⊥AB,并与AC边交于点E.如果AD=1,BC=6,那么CE等于( )
A.5 B.4 C.3 D.2
5.(3分)在△ABD与△ACD中,∠BAD=∠CAD,且B点,C点在AD边两侧,则不一定能使△ABD和△ACD全等的条件是( )
A.BD=CD B.∠B=∠C C.AB=AC D.∠BDA=∠CDA
6.(3分)下列各式中,计算正确的是( )
A.(15x2y﹣5xy2)÷5xy=3x﹣5y
B.98×102=(100﹣2)(100+2)=9996
C.
D.(3x+1)(x﹣2)=3x2+x﹣2
7.(3分)下列约分正确的是( )
A. B.
C. D.
8.(3分)如图,△ABC中,AB=AC=7,BC=5,分别以A,B为圆心,4为半径画弧交于两点,过这两点的直线交AC于点D,连接BD,则△BCD的周长为( )
A.10 B.12 C.14 D.19
9.(3分)如果把分式中的x,y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 )
A.扩大3倍 B.扩大2倍 C.缩小3倍 D.不变
10.(3分)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E分别是BC,AC的中点,点P是线段AD上的一个动点,当△PCE的周长最小时,P点的位置在( )
A.△ABC三条中线的交点处 B.AD的中点处
C.A点处 D.D点处
二、填空题:第11题至第18题每小题3分,第19题6分,共30分)
11.(3分)若分式的值是0,则x的值为 .
12.(3分)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7,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13.(3分)分解因式:x2y﹣4xy+4y= .
14.(3分)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
15.(3分)计算:﹣4(a2b3)2÷8ab2= .
16.(3分)计算:
①= ;
②= .
17.(3分)如图所示的“钻石”型网格(由边长都为1个单位长度的等边三角形组成),其中已经涂黑了3个小三角形(阴影部分表示),请你再只涂黑一个小三角形,使它与阴影部分合起来所构成的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轴对称图形可以做出 种.
18.(3分)若x2+2x+1+y2﹣8y+16=0,求= .
19.(6分)数学课上,王老师布置如下任务:
如图,△ABC中,BC>AB>AC,在BC边上取一点P,使∠APC=2∠ABC.
小路的作法如下:
①作AB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P,交AB于点Q;
②连结AP.
要求:1、请你根据小路同学的作图方法,利用直尺和圆规完成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2、完成以下推理,注明其中蕴含的数学依据:
∵PQ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P= ,(依据: )
∴∠ABC= ,(依据: )
∴∠APC=2∠ABC.
三、解答题:(20题至22题每小题6分,23题至25题每小题6分,26题7分)
20.(6分)计算:.
21.(5分)化简:(x﹣2y)(y﹣x)﹣2(2x﹣y)2+3xy.
22.(5分)如图,点C,D在线段BF上,AB∥DE,AB=DF,∠A=∠F,求证:BC=DE.
23.(6分)先化简,再求值:÷(a+1)÷,其中a=2.
24.(6分)已知:如图,△AOB的顶点O在直线l上,且AO=AB.
(1)画出△AOB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图形△COD,且使点A的对称点为点C;
(2)在(1)的条件下,AC与BD的位置关系是 ;
(3)在(1)、(2)的条件下,联结AD,如果∠ABD=2∠ADB,求∠AOC的度数.
25.(6分)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CE⊥AB于E,且∠B+∠D=180°.求证:2AE=AD+AB.
26.(6分)在等边△ABC中,点D在BC边上,点E在AC的延长线上,DE=DA(如图1)
(1)求证:∠BAD=∠EDC;
(2)点E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为M,连接DM,AM.
①依题意将图2补全;
②小姚通过观察,实验提出猜想:在点D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有DA=AM,小姚把这个猜想与同学们进行交流,通过讨论,形成了证明该猜想的几种想法:
想法1:要证明DA=AM,只需证△ADM是等边三角形;
想法2:连接CM,只需证明△ABD≌△ACM即可.
请你参考上面的想法,帮助小姚证明DA=AM(一种方法即可)
四、附加题:(共20分,第1题6分,第2题6分,第3题8分)
27.(6分)我们规定:f(n)=,例如f(1)=.
(1)计算:f(2)= ;f()= ;
(2)计算:f(3)= ;f()= ;
(3)计算:f(1)+f(2)+f()+f(3)+f()+…+f(n)+f()= .
28.(6分)(1)已知△ABC中,∠A=90°,∠B=67.5°,请画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请你选用下面给出的备用图,把所有不同的分割方法都画出来.只需画图,不必说明理由,但要在图中标出相等两角的度数)
(2)已知△ABC中,∠C是其最小的内角,过顶点B的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了两个等腰三角形,请探求∠ABC与∠C之间的关系.
29.(8分)如图,已知△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
(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
(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国古人把和谐平衡的精神之美,演变成了一种对称美.从古至今,人们将对称元素赋予建筑、器物、绘画、饰品等事物上,使对称之美惊艳了千年的时光.在下列我国建筑简图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明十三陵 B.布达拉宫
C.天坛 D.金銮殿
【分析】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对图中的图形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A、有1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有1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D、有1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B.
2.(3分)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x12÷x3=x4 B.a•a2=a2 C.(a3)2=a6 D.(3a)3=9a3
【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幂的乘方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乘.积的乘方法则:把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进行计算.
【解答】解:A、x12÷x3=x9,故原题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B、a•a2=a3,故原题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C、(a3)2=a6,故原题计算正确,符合题意;
D、(3a)3=27a3,故原题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3分)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当a≠0时,分式有意义
B.当a=1时,分式的值为1
C.当时,分式的值为0
D.当a=﹣3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是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据此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当a≠0时,分式有意义,故A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当a=1时,分式的值为1,故B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当时,分式的值为0,故C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当a=﹣3时,分式无意义,故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3分)如图,在△ABC中,∠B=∠C=60°,点D在AB边上,DE⊥AB,并与AC边交于点E.如果AD=1,BC=6,那么CE等于( )
A.5 B.4 C.3 D.2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
【解答】解:∵在△ABC中,∠B=∠C=60°,
∴∠A=60°,
∵DE⊥AB,
∴∠AED=30°,
∵AD=1,
∴AE=2,
∵BC=6,
∴AC=BC=6,
∴CE=AC﹣AE=6﹣2=4,
故选:B.
5.(3分)在△ABD与△ACD中,∠BAD=∠CAD,且B点,C点在AD边两侧,则不一定能使△ABD和△ACD全等的条件是( )
A.BD=CD B.∠B=∠C C.AB=AC D.∠BDA=∠CDA
【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SA,SAS,AAS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A、∵∠BAD=∠CAD,AD为公共边,若BD=CD,不符合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不能判定△ABD≌△ACD;
B、∵∠BAD=∠CAD,AD为公共边,若∠B=∠C,则△ABD≌△ACD(AAS);
C、∵∠BAD=∠CAD,AD为公共边,若AB=AC,则△ABD≌△ACD(SAS);
D、∵∠BAD=∠CAD,AD为公共边,若∠BDA=∠CDA,则△ABD≌△ACD(ASA);
故选:A.
6.(3分)下列各式中,计算正确的是( )
A.(15x2y﹣5xy2)÷5xy=3x﹣5y
B.98×102=(100﹣2)(100+2)=9996
C.
D.(3x+1)(x﹣2)=3x2+x﹣2
【分析】根据分式的加减法,整式的除法,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方法和平方差公式,逐项判断即可.
【解答】解:∵(15x2y﹣5xy2)÷5xy=3x﹣y,
∴选项A不正确;
∵98×102=(100﹣2)(100+2)=9996,
∴选项B正确;
∵﹣1=﹣,
∴选项C不正确;
∵(3x+1)(x﹣2)=3x2﹣5x﹣2,
∴选项D不正确.
故选:B.
7.(3分)下列约分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找出分子分母的公因式进行约分即可.
【解答】解:A、,错误;
B、,错误;
C、,正确;
D、,错误;
故选:C.
8.(3分)如图,△ABC中,AB=AC=7,BC=5,分别以A,B为圆心,4为半径画弧交于两点,过这两点的直线交AC于点D,连接BD,则△BCD的周长为( )
A.10 B.12 C.14 D.19
【分析】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得AD=BD,继而可得△BCD的周长=BC+AC.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AD=BD,
∵△ABC中,AB=AC=7,BC=5,
∴△BCD的周长为:BC+CD+BD=BC+CD+AD=BC+AC=7+5=12.
故选:B.
9.(3分)如果把分式中的x,y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 )
A.扩大3倍 B.扩大2倍 C.缩小3倍 D.不变
【分析】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解决此题.
【解答】解:分式中的x,y都扩大3倍,那么得到的分式为,故分式的值不变.
故选:D.
10.(3分)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E分别是BC,AC的中点,点P是线段AD上的一个动点,当△PCE的周长最小时,P点的位置在( )
A.△ABC三条中线的交点处 B.AD的中点处
C.A点处 D.D点处
【分析】由点D是等边三角形ABC的中点得到AD所在的直线是△ABC的中垂线,在AB上作点E关于AD的对称点F,连接CF,即可得到△PCE的最小周长.
【解答】解:∵点D、E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C的边BC、AC的中点,
∴CE长度不变,AD所在的直线是△ABC的对称轴,
∴当△PCE的周长最小时,PE+PC最小,
如图,在AB上作点E关于AD的对称点F,连接CF,
∴点F是AB的中点,
∴CF⊥AB,
此时,CF即为PE+PC的最小值,点P是△ABC的三条中线交点,
∴当△PCE的周长最小时,P点是△ABC的三条中线的交点.
故选:A.
二、填空题:第11题至第18题每小题3分,第19题6分,共30分)
11.(3分)若分式的值是0,则x的值为 2 .
【分析】根据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得到x﹣2=0且x≠0,易得x=2.
【解答】解:∵分式的值是0,
∴x﹣2=0且x≠0,
∴x=2.
故答案为:2.
12.(3分)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7,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17 .
【分析】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即是确定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的长求周长;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3和7,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
【解答】解:(1)若3为腰长,7为底边长,
由于3+3<7,则三角形不存在;
(2)若7为腰长,则符合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7+7+3=17.
故答案为:17.
13.(3分)分解因式:x2y﹣4xy+4y= y(x﹣2)2 .
【分析】先提取公因式y,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
【解答】解:x2y﹣4xy+4y,
=y(x2﹣4x+4),
=y(x﹣2)2.
14.(3分)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2,﹣3) .
【分析】两点关于x轴对称,那么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解答】解: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对称点的坐标是(﹣2,﹣3).
故答案为:(﹣2,﹣3).
15.(3分)计算:﹣4(a2b3)2÷8ab2= .
【分析】先算积的乘方,后算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解答】解:原式=﹣4a4b6÷8ab2
=﹣a3b4;
故答案为:﹣a3b4.
16.(3分)计算:
①= ;
②= ﹣1 .
【分析】(1)按分式乘方法则进行运算即可;
(2)按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运算,结果化简即可.
【解答】解:(1)原式=
=;
(2)原式=﹣
=
=﹣1
故答案为:(1);(2)﹣1.
17.(3分)如图所示的“钻石”型网格(由边长都为1个单位长度的等边三角形组成),其中已经涂黑了3个小三角形(阴影部分表示),请你再只涂黑一个小三角形,使它与阴影部分合起来所构成的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轴对称图形可以做出 3 种.
【分析】对称轴的位置不同,结果不同,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进行作图即可.
【解答】解:如图所示,满足题意的涂色方式有3种,
故答案为:3.
18.(3分)若x2+2x+1+y2﹣8y+16=0,求= ﹣4 .
【分析】原方程可化为(x+1)2+(y﹣4)2=0,则(x+1)2=0,(y﹣4)2=0,求出x,y的值,再代入求代数式的值.
【解答】解:原方程可化为(x+1)2+(y﹣4)2=0,∴,解得.∴.
19.(6分)数学课上,王老师布置如下任务:
如图,△ABC中,BC>AB>AC,在BC边上取一点P,使∠APC=2∠ABC.
小路的作法如下:
①作AB边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P,交AB于点Q;
②连结AP.
要求:1、请你根据小路同学的作图方法,利用直尺和圆规完成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2、完成以下推理,注明其中蕴含的数学依据:
∵PQ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P= ,(依据: 垂直平分线上一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
∴∠ABC= ∠BAP ,(依据: 等边对等角 )
∴∠APC=2∠ABC.
【分析】(1)利用基本作图,作出AB的垂直平分线得到P点;
(2)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P=BP,则∠ABC=∠BAP,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到∠APC=2∠ABC.
【解答】解:1、如图,点P所作;
(2)∵PQ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P=BP,(垂直平分线上一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ABC=∠BAP,(等边对等角)
∴∠APC=2∠ABC.
故答案为:BP,垂直平分线上一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BAP,等边对等角.
三、解答题:(20题至22题每小题6分,23题至25题每小题6分,26题7分)
20.(6分)计算:.
【分析】先算乘方,然后再算乘除.
【解答】解:原式=•16a5b÷4a4b6
=a2+5﹣4b8+1﹣6
=9a3b3.
21.(5分)化简:(x﹣2y)(y﹣x)﹣2(2x﹣y)2+3xy.
【分析】根据整式的混合运算法则,先计算乘法、乘方,再计算加减.
【解答】解:(x﹣2y)(y﹣x)﹣2(2x﹣y)2+3xy
=xy﹣x2﹣2y2+2xy﹣2(4x2+y2﹣4xy)+3xy
=xy﹣x2﹣2y2+2xy﹣8x2﹣2y2+8xy+3xy
=﹣9x2﹣4y2+14xy.
22.(5分)如图,点C,D在线段BF上,AB∥DE,AB=DF,∠A=∠F,求证:BC=DE.
【分析】先由平行线得出∠B=∠EDF,再由ASA证明△ABC≌△FDE,得出对应边相等即可.
【解答】证明:∵AB∥DE
∴∠B=∠EDF;
在△ABC和△FDE中,
,
∴△ABC≌△FDE(ASA),
∴BC=DE.
23.(6分)先化简,再求值:÷(a+1)÷,其中a=2.
【分析】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再约分即可化简原式,继而将a的值代入计算即可.
【解答】解:原式=••
=,
当a=2时,
原式==.
24.(6分)已知:如图,△AOB的顶点O在直线l上,且AO=AB.
(1)画出△AOB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图形△COD,且使点A的对称点为点C;
(2)在(1)的条件下,AC与BD的位置关系是 平行 ;
(3)在(1)、(2)的条件下,联结AD,如果∠ABD=2∠ADB,求∠AOC的度数.
【分析】(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画出图形即可;
(2)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直接得出结论;
(3)先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AOB≌△COD,故可得出∠OBD=∠ODB.∠ABO+∠OBD=∠CDO+∠ODB,即∠ABD=∠CDB.再由∠ABD=2∠ADB可知∠CDB=2∠ADB.故∠CDA=∠ADB.根据AC∥BD,可知∠CAD=∠ADB,∠CAD=∠CDA,所以CA=CD.故可得出AO=OC=AC,即△AOC为等边三角形.
【解答】解:(1)如图1;
(2)∵AC与BD是对应点的连线,
∴AC∥BD.
故答案为:平行.
(3)如图2,∵由(1)可知,△AOB与△COD关于直线l对称,
∴,
∴△AOB≌△COD.
∴∠OBD=∠ODB.
∴∠ABO+∠OBD=∠CDO+∠ODB,即∠ABD=∠CDB.
∵∠ABD=2∠ADB,
∴∠CDB=2∠ADB.
∴∠CDA=∠ADB.
由(2)可知,AC∥BD,∴∠CAD=∠ADB.∴∠CAD=∠CDA,
∴CA=CD.
∵AO=AB,
∴AO=OC=AC,即△AOC为等边三角形.
∴∠AOC=60°.
25.(6分)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CE⊥AB于E,且∠B+∠D=180°.求证:2AE=AD+AB.
【分析】首先在AE上截取AM=AD,连接CM,再证明△AMC≌△ADC,可得∠3=∠D,再根据∠B+∠D=180°,∠3+∠4=180°,可以证出∠4=∠B,根据等角对等边可证出CM=B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与底边上的中线重合可得到ME﹣BE,再利用等量代换可证出AE=AD+BE.
【解答】证明:在AE上截取AM=AD,连接CM,
∵AC平分∠BAD,
∴∠1=∠2,
在△AMC和△ADC中,
,
∴△AMC≌△ADC(SAS),
∴∠3=∠D,
∵∠B+∠D=180°,∠3+∠4=180°,
∴∠4=∠B,
∴CM=CB,
∵CE⊥AB,
∴ME=EB(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与底边上的中线重合),
∵AE=AM+ME,
∴AE=AD+BE,
∴2AE=AD+BE+AE=AD+AB.
26.(6分)在等边△ABC中,点D在BC边上,点E在AC的延长线上,DE=DA(如图1)
(1)求证:∠BAD=∠EDC;
(2)点E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为M,连接DM,AM.
①依题意将图2补全;
②小姚通过观察,实验提出猜想:在点D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有DA=AM,小姚把这个猜想与同学们进行交流,通过讨论,形成了证明该猜想的几种想法:
想法1:要证明DA=AM,只需证△ADM是等边三角形;
想法2:连接CM,只需证明△ABD≌△ACM即可.
请你参考上面的想法,帮助小姚证明DA=AM(一种方法即可)
【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DAC,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D+∠DAC=∠E+∠EDC=60°,据此可得出∠BAD=∠EDC;
(2)①根据轴对称作图即可;②想法1:要证明DA=AM,只需根据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证△ADM是等边三角形;想法2:连接CM,只需根据ASA证明△ABD≌△ACM即可.
【解答】解:(1)如图1,∵DE=DA,
∴∠E=∠DAC,
∵△ABC是等边三角形,
∴∠BAC=∠ACD=60°,
即∠BAD+∠DAC=∠E+∠EDC=60°,
∴∠BAD=∠EDC;
(2)①补全图形如图2;
②证法1:由轴对称可得,DM=DE,∠EDC=∠MDC,
∵DE=DA,
∴DM=DA,
由(1)可得,∠BAD=∠EDC,
∴∠MDC=∠BAD,
∵△ABD中,∠BAD+∠ADB=180°﹣∠B=120°,
∴∠MDC+∠ADB=120°,
∴∠ADM=180°﹣120°=60°,
∴△ADN是等边三角形,
∴AD=AM;
证法2:连接CM,
由轴对称可得,DM=DE,∠EDC=∠MDC,
∵DE=DA,
∴DM=DA,
由(1)可得,∠BAD=∠EDC,
∴∠MDC=∠BAD,
∵△ABD中,∠BAD+∠ADB=180°﹣∠B=120°,
∴∠MDC+∠ADB=120°,
∴∠ADM=180°﹣120°=60°,
∴△ADM中,∠DAM=(180°﹣60°)÷2=60°,
又∵∠BAC=60°,
∴∠BAD=∠CAM,
由轴对称可得,∠DCE=∠DCM=120°,
又∵∠ACB=60°,
∴∠ACM=120°﹣60°=60°,
∴∠B=∠ACM,
在△ABD和△ACM中,
,
∴△ABD≌△ACM(ASA),
∴AD=AM.
四、附加题:(共20分,第1题6分,第2题6分,第3题8分)
27.(6分)我们规定:f(n)=,例如f(1)=.
(1)计算:f(2)= ;f()= ;
(2)计算:f(3)= ;f()= ;
(3)计算:f(1)+f(2)+f()+f(3)+f()+…+f(n)+f()= n﹣ .
【分析】(1)把n=2与n=代入计算即可求出f(2)和f()的值;
(2)把n=3与n=代入计算即可求出f(3)和f()的值;
(3)归纳总结得到f(n)+f()=1,原式结合后相加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1)f(2)==;
f()==;
故答案为:;.
(2)f(3)==;
f()==;
故答案为:;.
(3)根据题意得:f(n)+f()=+=1,
则原式=f(1)+[f(2)+f()]+[f(3)+f()]+⋯+[f(n)+f()]
=+1+1+⋯+1
=n﹣.
28.(6分)(1)已知△ABC中,∠A=90°,∠B=67.5°,请画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请你选用下面给出的备用图,把所有不同的分割方法都画出来.只需画图,不必说明理由,但要在图中标出相等两角的度数)
(2)已知△ABC中,∠C是其最小的内角,过顶点B的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了两个等腰三角形,请探求∠ABC与∠C之间的关系.
【分析】(1)已知角度,要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可以运用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性质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先计算出可能的角度,或者先从草图中确认可能的情况,及角度,然后画上.
(2)在(1)的基础上,由“特殊”到“一般”,需要把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各种情形列方程,可得出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解答】解:(1)如图(共有2种不同的分割法).
(2)设∠ABC=y,∠C=x,过点B的直线交边AC于D.在△DBC中,
①若∠C是顶角,如图1,则∠CBD=∠CDB=90°﹣x,∠A=180°﹣x﹣y.
而∠ADB>90°,此时只能有∠A=∠ABD,即180°﹣x﹣y=y﹣(90°﹣x)
即3x+4y=540°,即∠ABC=135°﹣∠C;
②若∠C是底角,
第一种情况:如图2,当DB=DC时,则∠DBC=x,△ABD中,∠ADB=2x,∠ABD=y﹣x.
由AB=AD,得2x=y﹣x,此时有y=3x,即∠ABC=3∠C.
由AB=BD,得180°﹣x﹣y=2x,此时3x+y=180°,即∠ABC=180°﹣3∠C.
由AD=BD,得180°﹣x﹣y=y﹣x,此时y=90°,即∠ABC=90°,∠C为小于等于45°的任意锐角.
第二种情况,如图3,当BD=BC时,∠BDC=x,∠ADB=180°﹣x>90°,此时只能有AD=BD,
从而∠A=∠ABD=∠C<∠C,这与题设∠C是最小角矛盾.
∴当∠C是底角时,BD=BC不成立.
综上,∠ABC与∠C之间的关系是:∠ABC=135°﹣∠C或∠ABC=180°﹣3∠C或∠ABC=3∠C或∠ABC=90°,∠C是小于45°的任意角
29.(8分)如图,已知△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
(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
(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
【分析】(1)①根据时间和速度分别求得两个三角形中的边的长,根据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根据全等三角形应满足的条件探求边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公式,先求得点P运动的时间,再求得点Q的运动速度;
(2)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分析发现:由于点Q的速度快,且在点P的前边,所以要想第一次相遇,则应该比点P多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长.
【解答】解:(1)①∵t=1s,
∴BP=CQ=3×1=3cm,
∵AB=10cm,点D为AB的中点,
∴BD=5cm.
又∵PC=BC﹣BP,BC=8cm,
∴PC=8﹣3=5cm,
∴PC=BD.
又∵AB=AC,
∴∠B=∠C,
在△BPD和△CQP中,
∴△BPD≌△CQP(SAS).
②∵vP≠vQ,
∴BP≠CQ,
若△BPD≌△CPQ,∠B=∠C,
则BP=PC=4cm,CQ=BD=5cm,
∴点P,点Q运动的时间s,
∴cm/s;
(2)设经过x秒后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
由题意,得x=3x+2×10,
解得.
∴点P共运动了×3=80cm.
△ABC周长为:10+10+8=28cm,
若是运动了三圈即为:28×3=84cm,
∵84﹣80=4cm<AB的长度,
∴点P、点Q在AB边上相遇,
∴经过s点P与点Q第一次在边AB上相遇
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开学考数学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开学考数学试卷,共6页。
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学2023-2024学年数学九上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学2023-2024学年数学九上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正方形网格中,如图放置,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学2023-2024学年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学2023-2024学年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分式方程+=1的解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