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东晋时,葛洪提出,《晋书·裴秀传》载,如图为唐代鎏金胡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魏晋时期,何晏的《论语集解》将曹魏之前的《论语》注、解等集结为一体,而且何晏还把尚虚贵无的道家思想引入《论语集解》中,把老子抬高到与孔子同等的地位,将孔、老均称为“圣人”。据此可知,当时( )
A.道教在民间广泛传播
B.三教合一趋势出现
C.儒学已丧失正统地位
D.儒学有了新的发展
2.(2022·大同高一阶段练习)东晋时,葛洪提出:“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名僧慧远提出:“内乖天属之重,而不违其孝。外阙奉主之恭,而不失其敬。”据此可知,当时( )
A.佛道两派的竞争激烈
B.儒学开始走向神学化
C.儒佛道思想主旨一致
D.佛道吸收儒学而发展
3.(2022·沈阳高一阶段练习)唐初,道士吉善行将老子与唐王室紧密联系起来,屡屡宣扬老子“显灵发威”。唐高祖借此将老子尊为始祖,宣称自己是“神仙苗裔”并造成较大声势,以致道教与李唐的“同宗同祖”关系基本形成。唐高祖这一做法旨在( )
A.强化李唐政权的权威性
B.渲染唐朝统治的神秘性
C.扩大道教的社会影响力
D.提升道士地位打压儒生
4.(2022·天津南开区期中)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 )
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
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
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
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
5.(2022·海口期中)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棉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
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
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
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6.(2022·全国乙卷)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 )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7.(2022·湖北黄冈中学检测)《晋书·裴秀传》载:“(裴秀)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藏于秘府。”据历史学者研究,这种地图只有文臣或者帝王贵族们才有机会阅览。这反映出当时( )
A.主流思想僵化阻碍科技进步
B.科技应用服从国家意志
C.印刷技术落后影响文化传播
D.等级制度固化社会阶层
8.《新唐书》载,“司空李勣(jì)修定《本草》并图,合五十四篇……帝曰:‘善’。其书遂大行”。该《本草》是( )
A.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B.对中国古代临床学的系统总结
C.中国古代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
D.中国古代第一部医学专著
9.如图为唐代鎏金胡瓶。胡瓶,是一种贮酒器具的名称,在波斯乃至整个中东地区都在使用。它最初的材质为金银制,传入中土后工匠们用陶瓷等工艺仿制改制,并把胡瓶的口沿、流、盖做成凤首,柄上安龙首等纹样。这说明,唐代( )
A.中国文化辐射至周边国家
B.中外文化交流较为频繁
C.中外各阶层饮酒风气浓厚
D.胡瓶多为皇室贵族使用
10.(2022·长沙高一期中)筷子是华夏饮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发明于中国,唐朝时传于蒙古草原、朝鲜半岛和东南亚等地区,“筷子文化圈”已初具规模。这反映了( )
A.中外文化双向交流频繁
B.唐王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C.唐朝文化观念兼收并蓄
D.国家实力影响文化传播
11.(2022·绵阳一模)初唐诗人郭元振《古剑篇》云:“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塞上》写道:“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这两首诗折射出当时( )
A.铸剑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B.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
C.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D.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12.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这种变化说明( )
A.艺术创作风格不同 B.北魏时期社会状况
C.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D.唐朝国家统一强大
13.中国古代科技一度走在世界前列,历朝历代都有很多优秀的科技发明成果。下列科技成果中,属于隋唐时期的是( )
①贾思勰著述《齐民要术》 ②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 ③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 ④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2·漳平第二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唐代长安城的生活融合了西域的风尚,服饰、饮食、娱乐等皆受到影响。其中,贞观年间长安城社会生活深受西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
A.唐朝政府设置了安西都护府
B.唐朝政府在六部下设鸿胪寺
C.唐太宗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
D.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
15.(2022·湖南长郡中学高一期中)(15分)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陆上交通向东可达朝鲜,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通往今天的亚欧非的许多国家。海上交通,向东可达今天的韩国、日本,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波斯湾。唐朝丝绸之路上,由各国商贾、使节带来的手工器物和动植物种类繁多、异彩纷呈。中国与萨珊波斯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者不断。相互之间除了政治声援,还有多彩的文化交流景观,不论是作为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阿拉伯文献中对中国物产、工艺传入的记录,以及大量瓷器、丝织品的考古发现,都说明了中国文化西渐的深度和广度。
——摘编自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关于汉唐丝绸之路研究的史料
图一 汉西域诸国图 图二 敦煌莫高窟第
45窟《胡商遇盗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往的特点。(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两图对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史料价值。(9分)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1.D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魏晋时期儒学注入了道家的思想,有了新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道教在民间传播的问题,排除A项;B项出现在唐朝时期,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儒学未丧失正统地位,排除。]
2.D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当时佛道的学说杂糅了儒家的思想并得到发展,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佛道之间的竞争,排除A项;“儒学开始走向神学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儒佛道思想主旨一致”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3.A [根据材料可知,唐高祖将老子尊为始祖,其主要目的是利用老子和道教的广泛社会影响,强化李唐政权的权威性,A项正确;唐高祖这一做法目的不是渲染唐朝统治的神秘性,排除B项;C项不符合唐高祖这一做法的主旨,排除;材料未体现唐高祖打压儒生,排除D项。]
4.C [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有唐代奖赏军功的说法,体现出其在流传过程中融入了新的历史内容,C项正确;《木兰诗》记载的并非“政治制度的变迁”,A项错误;《木兰诗》由北朝民歌加工发展而成,不是宋代文人的创作,B项错误;《木兰诗》作为北朝民歌,经唐代传诵,宋代加工,有一定的史料价值,D项错误。]
5.D
6.B [结合所学可知唐代楷书盛行,楷书具有字体方正、笔画工整、遒劲有力的特点,与材料描述相符,B项正确;小篆是秦朝时期的字体,且篆书比较舒朗,具有曲线美,排除A项;行书与草书都具有灵活、流动的特点,不受法度之限制,与材料信息不相符,排除C、D项。]
7.B [根据材料可知,《禹贡地域图》只有文臣或者帝王贵族们才有机会阅览,反映科技应用服从国家意志,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思想僵化阻碍科技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印刷术是否落后,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的影响是等级制度固化社会阶层,排除D项。]
8.A
9.B [唐朝工匠用陶瓷等工艺仿制、改制中东地区的金银胡瓶,反映了当时中外文化交流较为频繁,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国文化辐射至周边国家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胡瓶传入中国后的功用及其使用范围,排除C项;胡瓶多为皇室贵族使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10.D [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唐朝国家实力强盛,唐朝文化在亚洲地区广泛传播,筷子传到蒙古草原、朝鲜半岛和东南亚等地区,“筷子文化圈”已初具规模,这反映了国家实力影响文化传播,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外文化双向交流频繁,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族政策,排除B项;兼收并蓄应该为双向互动,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
11.D [根据材料可知两首诗寓意显豁、思想尖锐、态度严正,其见识、胆略、豪气是可贵可敬的,对压抑于下层的士子有激发感奋的作用,折射出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D项正确。]
12.C
13.B [根据材料可知,赵州桥是隋朝的工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北魏贾思勰的著述是《齐民要术》,西晋时期的裴秀绘制了《禹贡地域图》,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14.C
15.(1)特点:对外交往范围广泛;海陆并举;东西方双向交流;交往形式多样(政治上使节往来、经济上商贸活动、文化上的交流等)。
(2)图一(二手史料)可用于研究西汉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辖情况。图二(一手史料)可用于研究敦煌壁画艺术特色(或答可用于研究唐朝丝路贸易情况,或佛教传播情况。)
综合两则史料,可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促进了中原与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2022年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刷题练,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旧唐书·與服志》记载,书而大行于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复习特训卷课时练4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共15页。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时练习,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