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写作专题】三问四有:议论文论证方法及针对性写作训练》教学设计
展开三问四有:议论文论证方法及针对性写作训练
【专题解释】
通过病文分析,找到问题症结;利用范文引路,明确论证的针对性,学习论证的方法;最终学以致用,为写作议论文服务
【预习任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或老陈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学习任务】
任务一 望闻问切诊病因
下列语段都出自同学们的作文,请讨论分析,为它们诊断问题。
病例一:
小陈:
你好!你为了道德和法律,大义灭亲,令人尊敬。而作为一名司机,一位父亲,老陈你开车接电话,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接电话,真是危险至极。
诊断:论述对象不明确,先针对小陈而言,后转而针对小陈的父亲而言,中途易辙。
病例二
尊敬的小陈:
君之所为,可谓君子。
眼见至亲以轻薄之举,屡置生命于险境。何等忧患!君不顾世俗阻遏,大义灭亲,此实顾道德、亲情于两全。
诊断:称呼不够恰当,“小陈”与“尊敬的”混用,不合常理。文言文形式,像是写给学者的,不符合写作对象“小陈”大学生的身份。
病例三:
小陈:
你好!我对你的做法表示很赞同。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曹植也说过“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对比众人的不作为,你的大义灭亲显得可歌可泣。
诊断:论证方式不当,引用论证“虎毒不食子”不能用于孩子对父亲,对比论证“众人不作为”也不妥当。
归纳三者共性:不注重议论的针对性,未明确写作对象,导致论证方式和语言风格失当。
提出改进方法:三问四有明针对。议论要有针对性,必须解决三个问题:
怎么了?关注现实,找出身边存在的问题——问题意识
怎么办?明确议论的目的——目的意识
提出解决的对策——对策意识。
怎么说?在行文结构、论证方式、语言风格上下功夫,让读者更容易接受——读者意识。
任务二 范文引路寻良方
同学建构学习小组,围绕表格讨论范文,并完成表格。
春风化雨,润法融情(节选)
首先,法律和规则的确是有用之物。吴兢曾言:“法,国权衡也,时之准绳也。”法律如天平,称量着国人的善恶美规则似绳墨,规约着时人正道直行。若二者缺位,整个社会便会陷入一片混沌的泥沼。当他人对违法行为视而不见,当家人对违规行为劝而不止,你选择了诉诸法规,向警方举报了父亲开车打电话的行为。我明白你的无奈和担忧,钦佩你的公正和无私,也知晓这是一条可行之路。但这么做的话,会不会太不人性化?会不会将家庭问题上升到社会层面,从而引起不必要的“围观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塑造了中国人含蓄、委婉、重整体、讲人伦的民族性格。 “证父攘羊”的故事讲的就是楚国有个自称叶公的高官对孔子说:“我们这里有个能行‘直道’的人,他的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去告发了。”孔子说:“在我们这里直道与此不同,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道才在其中。”其实,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说的是父子亲情,这种亲情始于血缘,终于人伦。一味奉行“直道”,并不能让这个社会充满温情;而我们的社会之所以温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有了情感的调剂和人伦的滋养。一个社会中有了讲求人伦的氛围,那些有意犯罪或犯了罪的人才会真正生出羞耻之心,才能真正荡涤社会风气。
当社会没有人伦之情作基础,举报之风盛行,连身边的亲人都无法信任时,法律的严明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
小陈,我不是说亲人之间一定要姑息纵容彼此的罪行,而是认为举报这种手段不应该被用于此处。我认为,你完全可以采用更温和的手段,调和法与情之间的矛盾。
交流表格:
针对性 | 怎么了 | 怎么办 | 怎么说 | ||
现实与问题 | 目的与对策 | 言说对象 | 语言风格 | 论证方式 | |
《春风化雨,润法融情》 | 老陈开车打电话,女儿向警方举报。 | 向小陈提出建议:用更温和的方式劝说,明义理,顾人情。 | 小陈 | 亲切自然 诚挚中肯 |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 因果论证 |
任务三 对症下药疗文疾
小组讨论,修改病例并交流。
(一)找准靶子定对象
病例一:明确写作对象,加强论述的针对性。
小陈:
你好!
为了道德和法律,你大义灭亲,令人尊敬。
(二)斟酌语言虑文风
病例二: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符合写作对象的年龄、学识、身份以及所处的场合。
亲爱的小陈:
你好!对于你举报父亲高速违章之事,我深表赞同。
当看到父亲屡置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于不顾时,你毅然向警方检举了父亲。乍看是大义灭亲,但我更能从中窥见你对父亲的爱。可以说你是兼顾了道德与亲情。
(三)巧论妙证重方法
1.回顾《反对党八股(节选)》,说说常见论证方式的用法作用及需要规避的失误。如下表:
论证方法 | 用法及例证 | 作用 | 需要规避的失误 |
举例论证 | 举实例论证观点。 | 具体有力地证明论点,增强说服力。 | 举例不恰当、叙例不简等。 |
引用论证 | 引用真理、原理、定律、公式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来证明论点。 | 增强说服力,使文章更有文采。 | 引用不自然、引用与论点衔接不紧密等。 |
比喻论证 | 用具体形象的比喻阐明抽象的道理。 | 使论证的道理更加浅显透彻,易于读者接受。 | 喻体生僻,比喻不贴切等。 |
对比论证 | 将两种事物对照比较,得出他们之间的差异,印证结论。 | 突出强调,使论点更鲜明。 | 对比不强烈等。 |
2.病例三:选择合适的论证方式。
小陈:
你好!我对你的做法表示赞同。对比那些“唯父母是从”的愚忠愚孝,在你身上,我看到了“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的决心。
3.找出本组组员文章中不当的论证方法,并修改。(略)
4.课堂训练:用多种论证方式来阐释老陈应“敬畏生命,律己虑人”。(略)
任务四 积微成著勤总结
我们在写作议论文时,要问自己三个问题——怎么了?怎么办?怎么说?要具备四种意识——问题意识、目的意识、对策意识、读者意识,这样才能让文章更有针对性。另外,还要综合使用举例、引用、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式,使论证更充分、更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