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九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案及反思
展开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年级 | 三 | 主备人 |
| 课型 | 新授 | 课时 | 2/4 | |
单元 | 第九单元 | 课题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教学时间 |
| |||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初步根据某一事物的标准,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进行描述和分析过程。 2.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3.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根据某一标准,确定统计对象。能根据相关数据填写、分析统计表。 | |||||||
资源的整合与撷取 (学情分析) |
| |||||||
技术选择 | 主要依托实物投影适时呈现各思维层阶的“大任务单” [也可截图做成ppt],根据课堂随即发生的节奏适时切入 | |||||||
课堂实施 | 集体分享 | 个性修改 | ||||||
教学基本 流程 | 一、情境引入 谈话:同学们,课前我们都测量了自己的身高,你能告诉我你的身高是多少吗? 学生汇报。 出示我国正常儿童9~10岁的身高标准表格:
师:这是我国正常儿童9~10岁的身高标准,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看懂了什么? 师:9岁的男生身高在126.5~137.8cm之间是什么意思? 揭题: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我们的身高是不是在正常范围内。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2。 (1)提问:认真对照,你的身高在正常范围吗? 学生对照表格,说出自己的年龄和标准范围判断自己的身高是否正常。 追问:男生和女生的标准相同吗?(不相同) (2)统计小组同学的身高情况。 谈话: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情况分析自己的身高是不是在正常范围内,我们班其他同学呢?怎样才能全面了解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学生活动:按男、女生分成几个小组,调查小组里每个同学的身高,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汇报交流: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把小组同学的身高排一排,写在表格里。 提问:你们小组的同学中,最高的是多少厘米?最矮的是多少厘米? 追问:把你们小组同学的身高与我国正常儿童的身高标准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依次回答以上问题,学生结合调查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3)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提问:刚才我们统计了每个小组同学的身高,现在老师想知道我们全班同学最高是多少厘米?最矮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可以把每组最高的比一比,把每组最矮的比一比,再找出全班同学中最高的和最矮的。 追问:全班男生身高在正常范围的有多少人?女生呢?(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合作分类统计。 分成四类:9岁男生,9岁女生,10岁男生,10岁女生。将记录结果进行统计。 师:说说从统计的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9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小华收集的自己班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让学生读表格。 (1)根据统计表,逐题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2)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2.完成教材第99页“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合作,测量自己一庹的长度,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1)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 (2)联系例2的身高排序,你认为一庹的长度与身高有什么关系?其他小组的发现与你们一样吗? |
| ||||||
教的设计 | 重点设计——优化算法,探究规律。 一、【教学内容重组】 1、学生课前独立思考的各种做法与想法。 2、学生自己编写的算式。 3、教材资源。 4、课堂生成性资源。 二、【基础保障】 三、【重难点突破】1.教学例2 四、【创新尝试】 学生进行前置性探索学习,课堂中合作学习。 五、【评价反馈】 六、【导引留白】 |
| ||||||
学的设计 |
|
| ||||||
作业 设计与展示 | 《补》 |
| ||||||
板书设计 |
| |||||||
数学九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九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开展,全班同学出生月份统计,感恩礼物统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三年级下册九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下册九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引入,交流共享,反馈完善,【创新尝试】,【评价反馈】,【导引留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九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九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再现,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创新尝试】,【评价反馈】,【导引留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