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新人教版全程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100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63课时交通运输布局学生用书新人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64课时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学生用书新人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五章环境与发展第66课时环境问题学生用书新人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五章环境与发展第67课时可持续发展学生用书新人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五章环境与发展第68课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学生用书新人教版 其他 0 次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65课时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生用书新人教版
展开第65课时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点一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突破技 法 点 拨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①有利于加快经济落后地区的致富速度;②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③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典 题 精 研[典例1] [2020·天津卷,18(1)]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伊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近年来,中伊两国合作领域日益广泛。交通运输业在伊朗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国计划在现有铁路网络基础上进行大规模建设和改造。说明伊朗铁路路网的建设和改造对促进该国经济发展的作用。(6分)[答案] 知能转化演练[2023·青岛模拟]由上海到成都的高铁于2014年建成通车。通车后,沿线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城市经济腹地面积发生变化。该高铁列车正常运行速度为160 km/h~300 km/h,但在宜昌至重庆路段的列车最高运行时速为157 km/h。下图示意上海至成都高铁走向。据此完成1~2题。1.宜昌至重庆路段的列车运行速度受限,主要是由于该路段( )A.车次密度大 B.大雾天气多C.轨道坡度大 D.乘车人员多2.高铁沿线城市腹地面积扩展最大的是( )A.上海 B.南京 C.武汉 D.成都[2023·湛江模拟]近年来,武汉加快高速铁路建设,多条动车高铁的相继开通,使武汉进入全国六大高铁枢纽性客运中心行列,奠定了其中部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新枢纽地位。如图示意武汉高铁线路分布。据此完成3~5题。3.武汉发展成为高速铁路枢纽的区位优势是 ( )A.连接南北、扼控东西、九省通衢B.社会经济发达,客货运输量大 C.位于两江沿岸,连接长江航线D.地处平原、地势开阔、沟通内外4.武汉高速铁路建设能够带动的产业是( )A.钢铁、水泥、建筑 B.餐饮、旅游、商贸 C.机械、化工、纺织 D.电力、服装、机车 5.高铁客运中心的建立,给武汉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武汉居民出行地域扩大 B.提高武汉行政服务等级 C.吸引高端科技人才集聚D.向外扩散优质生产要素考点二 对聚落发展的影响必备知识梳理1.交通枢纽对聚落影响2.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变化对聚落的影响【思维拓展】 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交通条件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证,它不仅能影响城市空间形态,而且交通的发展能消除城市发展的各种局限与不足,如能源不足、市场狭小等,因此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交通线(点)附近。关键能力突破技 法 点 拨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形态变化的影响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发展速度及形态的影响 典 题 精 研[典例2] [2021·湖南卷]下表为某市地铁S线和T线开通前后距地铁线不同距离的住宅平均价格及其增幅。S线横跨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T线连接城市边缘区和外围区,两条线路开通时间几乎相同,所经之地公共交通密度差异明显。据此完成(1)~(3)题。(1)地铁开通后,S线和T线距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治安环境较差B.运营期间交通较拥堵C.大气质量较差D.运营期间噪音和震动感较大(2)仅从距地铁线远近对住宅价格影响角度看,S线和 T线开通后对住宅平均价格有效影响的距离分别不超过( )A.2.5千米、1千米B.1千米、1千米C.3千米、3千米D.2.5千米、3千米(3)地铁开通后,T线附近的住宅平均价格增幅总体高于S线,主要因为T线附近( )①配套设施更完善②环境质量更好③公共交通密度较小④房价基数较小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审题解题][答案] (1) (2) (3) 知能转化演练读下图,完成1~2题。1.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变为城市的是( )A.a B.b C.c D.d2.图中E聚落布局形态及成因,正确的是( )A.团块状 形成于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B.带状 形成于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C.带状 形成于受河流、地形影响的山谷地区D.团块状 形成于受河流、地形影响的山谷地区3.[北京卷]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读图,完成下题。说明百余年来北京至张家口之间交通运输的变化,并分析此变化对聚落兴衰的影响。(4分)第65课时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点一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必备知识梳理资源 优化配置 快 大 时空 加快 经济发展 能源 就业关键能力突破[典题精研][典例1] 答案:加强对外运输联系;完善本国交通网络,提高运力(促进本国客货运输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知能转化演练1~2.解析:第1题,宜昌至重庆车速慢,根据我们对该地区的基本了解可以得知,宜昌属湖北,两地之间有巫山相隔,巫山为我国阶梯交界处,沿途落差大,轨道坡度大,影响高铁行驶速度。第2题,沪成高铁沿线各城市中,上海市等级最高,辐射带动能力最强。高铁建成前,上海与成都、重庆等沿线城市的联系受交通制约明显。随着沪成高铁的建成,上海与高铁沿线城市的联系更加高效快捷,因此城市腹地面积扩展最大。答案:1.C 2.A3~5.解析:第3题,武汉发展成为高速铁路枢纽的区位优势是武汉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南北、东西贯通。第4题,高速铁路建设需要大量的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较小。第5题,没有高铁,武汉居民也可以利用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到达我国各个地方;武汉市为湖北省省会,不可能随高铁的发展而提高行政服务等级;因高铁的通达度提高,利于武汉吸纳高端科技人才,利于聚集优质的生产要素。答案:3.A 4.A 5.C考点二 对聚落发展的影响必备知识梳理1.集散 周转 城市 旅馆 包装 零售2.方式 方向 集散地 中心城市关键能力突破[典题精研][典例2] 答案:(1)D (2)A (3)D知能转化演练1~2.解析:第1题,读图,a、b、c、d四个聚落中a位于交通枢纽,但水源缺乏,变为城市的可能性小;b、c两城市附近没有铁路,交通运输能力低,可能性小;d处有铁路、公路相通,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通达度最高,最可能发展为城市。故选D项。第2题,结合E聚落的放大图分析,聚落形态为带状,沿河流分布。E聚落位于河流上游,应为山谷地区,不会是平坦开阔的平原。故选C项。答案:1.D 2.C3.答案:运输方式变化大;出现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交通线路增多,路网密度增大。古驿站衰落;部分聚落(张家口、崇礼等)等级提升。促进作用具体表现(案例)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________、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________交通运输越便利、便捷,经济各要素的流动速度越____、耗时越短、效率越高,实现的产值也就越____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________距离,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各地,从而________经济发展速度,提升________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凭借优越的海运优势,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出口加工业、出口创汇农业等,迅速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________、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________我国自20世纪末以来,大力投资建设全国高速公路网、全国高速铁路网,以及西气东输、村村通等重大交通运输工程,不仅促使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而且有效地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角度具体表现三大产业第一产业促进沿线农产品外运,提高商品率,扩大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第二产业①有利于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促进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和地区产业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①降低运输成本:缩短运输距离,节约运营时间和运输成本;②提升运输能力: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缓解原有运输方式的压力;③带动沿线旅游业、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人口促进了人口迁移 城市①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②扩大城市经济腹地(服务范围),利于与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③改善基础设施项目距离(千米)S线T线开通前6年的平均价格(元/m2)开通后6年的平均价格(元/m2)增幅(%)开通前6年的平均价格(元/m2)开通后6年的平均价格(元/m2)增幅(%)0.28 116.013 160.062.152 868.39 085.4216.750.2~0.38 125.028 900.0255.692 893.310 325.0256.860.3~0.59 173.325 493.7177.913 827.310 289.0168.830.5~0.759 356.023 383.3149.833 160.010 162.5221.600.75~17 854.318 760.6138.363 810.09 548.6150.621~1.57 188.717 066.7137.413 768.710 000.0165.351.5~26 413.012 941.6101.803 418.09 251.6170.682~2.56 373.110 008.357.043 281.49 682.3195.072.5~36 518.112 115.085.873 957.19 389.013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