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精品习题
展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程标准 | 课标解读 |
1.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 1.观看视频、图片,理解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综合思维】 2.结合野外调查,分析资料,解释常见地貌的成因。【地理实践力】 3.绘制示意图,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影响。【综合思维】 |
知识点01 内力作用
一.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二.分类:迅速激烈的内力作用和极其缓慢的内力作用。
三.表现形式及影响
表现形式 | 概念 |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
|
地壳运动 | 是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 | 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都是地壳运动的反映 |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 高低不平 |
岩浆活动 | 是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表的过程 |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 |
变质作用 | 是岩石受温度、 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
【注意】地壳运动又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二者是紧密相关的,这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运动结果也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
【即学即练1】
2020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 848.86 m。珠峰,是反映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运动状态的“敏感指示器”。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一片海洋,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带和青藏高原南缘,是世界著名的大陆地震活动带。据此回答1~2题。
1.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 ( )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
C.变质作用 D.流水作用
2.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发展演变说明了 ( )
A.内力作用均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
B.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则相反
C.内力作用先形成高山,然后外力作用再把高山削低
D.外力作用起的作用比较小,对山脉的形成不起主要作用
知识点02 外力作用
一.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二.表现形式及作用
表现 | 因素 | 作用 |
风化作用 | 温度、水、 大气、等 | 使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
侵蚀作用 | 流水、波浪、风、冰川等、 | 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
搬运作用 | 风化或侵蚀的产物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 |
堆积作用 | 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 | 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
【注意】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知识拓展】冰川作用在高山和高纬地区尤为显著,冰川不断侵蚀、搬运和堆积形成各种地貌,山地冰川形成的侵蚀地貌具有陡峭、险峻的特点,常形成刀刃状山脊、多面锥体山峰、U形谷。
3.作用特点
(1)不同地区主要外力及其作用的方式、强度等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地表形态。
例如:降水充沛的热带和温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流水地貌发育;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强劲,风沙地貌广布。
(2)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例如:庐山上城镇所在平台就是地质历史时期外力作用的结果,后来随着山体隆升而达到现在的高度。
【即学即练2】
蓝窗曾经是地中海岛国马耳他的著名景点,位于一个悬崖的尽头,是一个由石灰岩形成的天然拱门,透过大门,游人可以看到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色(如图),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据此完成3~4题。
3.蓝窗景观属于 ( )
A.海蚀地貌 B.海积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冰川地貌
4.造成蓝窗景观坍塌的主要动力是 ( )
A.潮汐 B.波浪 C.冰川 D.流水
知识点0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一.体现
1.三大类岩石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使得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中。
2.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
二.三大类岩石
1.岩浆岩:
(1)概念: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形成。
(2)分类:侵入岩和喷出岩。
(3)典型岩石:花岗岩和玄武岩。
2.沉积岩:
(1)概念: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形成。
(2)典型岩石:按照沉积物颗粒的大小,沉积岩可分为砾岩砂岩页岩,有些沉积岩是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如石灰岩。
3.变质岩:
(1)概念: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成。
(2)典型岩石:页岩变质成为板岩,石灰岩变质成为大理岩。
三.物质循环过程
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物质:A岩浆、 B喷出型岩浆岩、C沉积岩。
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循环环节:a外力作用、b变质作用、c重熔再生、d冷却凝固。
【即学即练3】
普陀山位于钱塘江口、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古人称之为“海天佛国”。普陀山是燕山运动晚期的侵入花岗岩,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经风化侵蚀,形成众多孤峰突兀的风景地貌。据此完成5-6题。
5、普陀山主要由图乙中的哪类岩石组成( )
A.A类岩石 B.B类岩石 C.C类岩石 D.D类岩石
6、图甲地貌形成的原因是( )
A.海浪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风化作用
考法01 内力作用及其地貌
一、地壳运动又叫构造运动,按照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具体表现如下:
类型 | 水平运动 | 垂直运动 | |
概念 |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 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 |
运动方向 | 水平挤压 | 水平张裂 | 地壳下沉 地壳抬升、 |
对地表的影响 |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 形成裂谷或海洋 | 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
运动形态 | |||
举例 | 喜马拉雅山、 阿尔卑斯山等 |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等 | 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 |
相互关系 | 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
二、岩浆活动与地貌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 举例 | |
岩浆活动 |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 岩浆沿管道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 | 火山地貌,如长白山、五大连池火山群、乞力马扎罗山、富士山 |
岩浆沿裂流出,形成熔岩高原,地形起伏小,地势较高 | 印度德干高原,冰岛 |
【典例1】(2022·河南·高一期末)晚白垩世(6500万年前)以来,苏北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壳运动异常活跃,地层出现大量断裂带或断裂处,地幔中高温热融物质侵入或涌出地表,慢慢冷却形成岩浆岩岩层。如今该地区地壳运动虽不如以前活跃,但中新生代以来形成的沉积层地层非常厚,该时期的地层热导率比较低,大量“余热”被封存在3-10km深的高温岩层中(相当于加了一层“被子”保暖,向地表传递热量变慢),这类高温岩层也称“干热岩”。下图为苏北盆地地热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苏北盆地地热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有( )
①岩浆活动②变质作用③断裂作用④重融再生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中新生代以来,苏北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地壳运动的特征主要是( )
A.水平向北运动 B.水平向南运动 C.垂直上升运动 D.垂直下降运动
3.合理开发利用苏北地热资源的主要方式是( )
A.开挖地下深处的干热岩 B.抽取并利用深层的地下热水
C.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 D.收集到达地面的热传导能量
考法02 外力作用及其地貌
一.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波浪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具体如下表所示:
1.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作用 | 对地貌的影响 | 分布地区 | |
风力侵蚀 |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地表形态 | 干旱地区 | |
流水 侵蚀 | 侵蚀 |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 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
溶蚀 | 形成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等 | 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 | |
冰川侵蚀 |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 |
海浪侵蚀 | 形成海蚀地貌 | 滨海地带 |
2.搬运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作用 | 对地貌的影响 | 分布地区 |
风力搬运 | “飞沙走石” |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用强烈 |
流水搬运 | “泥沙俱下” | 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 |
冰川搬运 | 物质迁移 | 冰川活动地区 |
海浪搬运 | 物质迁移 | 滨海地带 |
3.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作用 | 对地貌的影响 | 分布地区 | |
冰川堆积 | 堆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 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地区 | |
流水堆积 | 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 | 堆积物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具有分选性 | 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
风力 |
| ||
堆积 |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黄土堆积 | 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 | |
海浪堆积 |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 滨海地带 |
二.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1.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多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2.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3.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或风力强大的地方)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知识拓展】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
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搬运物随风速的减弱而沉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
三.不同的外力作用在不同的区域形成的地貌
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
区域 | 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 |
干旱、半干旱地区 | 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
湿润、半湿润地区 | 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
高山地区 | 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
沿海地区 | 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
2.小尺度区域地貌形态的外力作用
地貌形态 | 外力作用 |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 | 风化作用 |
山谷中的碎石 | 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 |
坡面的沟壑纵横 | 流水的侵蚀作用 |
峰林和溶洞 | 流水的溶蚀作用 |
沙丘 | 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 |
海边的嶙峋沿岸 | 主要为海浪的侵蚀作用 |
【典例2】(2022·福建莆田·高二期末)风是塑造沙丘形态的主要动力因素。敦煌附近多沙丘链(新月形沙丘翼角相连而成的链状沙丘群)和金字塔沙丘。金字塔沙丘是在风的相互作用干扰下形成的有多个棱面的高大沙丘(下左图)。莫高窟气象站因靠近南部山地,风向与敦煌有明显差异,且存在显著的日变化。下右图示意敦煌气象站与莫高窟气象站的风向玫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若只考虑风向,敦煌附近沙丘链的延伸方向是(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方向 D.西北—东南方向
5.莫高窟气象站附近的金字塔沙丘明显的棱面数量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推测莫高窟气象站偏南风出现的时间及形成原因是( )
A.凌晨 山风 B.午后 山风 C.凌晨 谷风 D.午后 谷风
考法0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一、三大类岩石的概念及其特点
类型 | 概念 | 特点 | |
岩 浆岩 | 侵入岩 | 地下岩浆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 | 结晶颗粒较大;密度大,坚硬 |
喷出岩 | 地下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 矿物结晶颗粒较小;有流纹或气孔 | |
沉积岩 |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变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成岩石 | 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非金属矿物 | |
变质岩 | 岩石受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 | 片理构造;富含金属矿物 |
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
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1)岩浆:三进一出。
(2)岩浆岩: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2.判断箭头含义
(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
(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
【典例3】(2022·黑龙江哈尔滨·高一期末)福建省的东山岛风动石被称为“天下第一奇石”,风动石是由于第四世纪海侵时期,海浪沿着花岗岩的纹理裂隙,剧烈冲刷,渐渐扩大两块岩石的距离,最后只剩很小的接触点支撑着,其余悬空而形成的,石危势险,摇摇欲坠。下面左图为风动石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与风动石一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风动石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海浪侵蚀—风力侵蚀—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固结成岩
C.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题组A 过基础-基础考点练
岩石中保留了地质活动的各种线索,能帮助我们追溯地球的历史,下图示意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标志性景点“蘑菇石”,其岩层一层一层叠在一起。科学家对“蘑菇石”进行考察,发现其岩性为浅变质岩。读图完成下题。
1.推测梵净山“蘑菇石”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可能是( )
A.固结成岩-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B.岩浆侵入-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C.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变质作用 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变质作用-固结成岩
2.有专家认为梵净山“蘑菇石”在未来会坍塌,造成其坍塌的外力因素可能有( )
①地震②水③风④冰川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下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题。
3.该地区曾经发生的内力作用,依次为( )
A.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D.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4.甲地沉积物的形成,主要为( )
A.流水沉积 B.风力沉积 C.海浪沉积 D.冰川沉积
5.该地区能够作为良好建筑材料而开发利用的岩石是( )
A.页岩、砾岩 B.岩浆岩、页岩 C.花岗岩、大理岩 D.石灰岩、玄武岩
在罗马尼亚中南部有一种叫做Trovants(肢结砂岩)的神奇活石(见下图)。它们的尺寸大小不一,小的只有6到8毫米,大的有10米,吸水就能生长,还能自己动。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6.该石头属于( )
A.变质岩 B.喷出岩 C.侵入岩 D.沉积岩
7.促使该石头“生长”的必备自然条件是( )
A.地形 B.气温 C.雨水 D.河流
8.有关该岩石“生长”的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岩石一直受到外力作用 B.该岩石一直受到内力作用
C.先受外力作用后受内力作用 D.先受内力作用后受外力作用
题组B 抓重点-核心要点巩固
(2022·湖南·岳阳期中)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乌尔禾矿区,西南距克拉玛依市100公里。远眺该城,就像中世纪欧洲的一座大城堡。大大小小的城堡林立,高高低低参差错落,这些城堡似的小丘均按一定方向排列。据有关考察,大约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湖岸生长着茂盛的植物,水中栖息繁衍着乌尔禾剑龙、蛇颈龙、恐龙、准噶尔翼龙和其它远古动物,这里是一片水族欢聚的“天堂”,读乌尔禾魔鬼城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魔鬼城这种特殊地貌的形成最正确的是( )
A.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力侵蚀 B.外力沉积-地壳上升-风力侵蚀
C.外力沉积-地壳上升-流水侵蚀 D.岩浆喷涌-风化作用-风力侵蚀
2.城堡似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
A.东西向 B.南北向 C.西北-东南向 D.东北-西南向
3.各种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与气候条件是( )
A.古生代、气候温暖、降水丰富 B.古生代、气候温暖、降水偏少
C.中生代、气候温暖、降水偏少 D.中生代、气候寒冷、降水偏少
(2022·陕西·高一期末)罗布泊地区雅丹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受风力剥蚀及其作用时间的控制,同时受到地层岩性和流水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罗布泊地区雅丹经历了表面风化破坏、雏形雅丹形成、雅丹地貌形成和地貌消失4个阶段(图示箭头为盛行风向)。与其他雅丹相比,罗布泊地区始终难以形成高大雅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判断图示雅丹地貌的发育演化阶段依次是( )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②④①③
5.在④阶段雅丹地貌的发育演化中( )
A.风蚀风化持续进行 B.风蚀洼地缓慢发育
C.雅丹形态不断拉长 D.平坦地面出现裂隙
6.罗布泊地区难以形成高大雅丹的原因是( )
A.软硬地层交替分布 B.流水作用较弱 C.风力剥蚀时间较短 D.洪水较为频发
题组C 抓提升-真题实战
1.(2022·浙江)以下地貌景观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2·浙江)近年来,全球冰川消融日益严重。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跟随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某地利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并拍摄了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2.下列四幅照片,属于此次拍摄的是( )
A. B.
C. D.
(2022·江苏)布兰德山位于非洲纳米比亚北部,是典型的花岗岩山体。下图为“布兰德山及周边区域地质地貌遥感影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的成因是( )
A.火山喷发 B.沉积作用 C.变质作用 D.岩浆侵入
4.布兰德山山体高耸的主要原因是( )
A.差异侵蚀 B.化学溶蚀 C.河流侵蚀 D.风力侵蚀
5.与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年龄最接近的是( )
A.花岗岩区 B.变质岩区 C.沉积岩区 D.接触变质岩区
7.(2022·山东)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左图)。乔治湖水位波动大,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右图)。
指出与古河道形成有关的主要内、外力作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堂检测,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精品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精品一课一练,文件包含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生版2023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docx、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师版2023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根据材料分析贝加尔湖形成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