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测试题
展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基础巩固】
读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
1.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
2.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解析:第1题,图甲是岩浆活动造成的,图丙是地壳运动造成的,都属于内力作用的表现。第2题,图乙为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造成的,图丁为流水的机械侵蚀作用造成的。
答案:1.D 2.C
3.下列地理事物不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是( )
A.东非大裂谷 B.富士山
C.喜马拉雅山脉 D.马里亚纳海沟
解析:东非大裂谷主要是板块张裂导致岩层断裂并分离而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主要是板块碰撞运动导致岩层褶皱隆起而形成的;马里亚纳海沟主要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在俯冲交界处形成的。以上三种地理事物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而富士山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形成的火山,是岩浆活动的结果。
答案:B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在已经发行的数套人民币中,我国一些著名的风景相继被印在了它们的背面。读图,完成4~5题。
甲(南天一柱) 乙(桂林山水)
丙(巫峡) 丁(珠穆朗玛峰)
4.图示四个景观中,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图丙中雄伟壮丽的景观是由(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而成的
B.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
C.地壳运动和风力侵蚀作用共同形成的
D.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解析:图甲是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柱。图乙为广西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由流水溶蚀作用而成。图丙是地壳抬升与流水向下侵蚀共同作用形成的峡谷,即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图丁是珠穆朗玛峰,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
答案:4.B 5.B
下图中,图甲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乙为五种外力作用相互联系示意图,其中a为风化作用。读图,完成6~7题。
甲
乙
6.下列四种地貌中,由①类岩石经a、b作用形成的是( )
A B
C D
7.黄土高原及其地表形态的形成,分别与图乙中的哪个作用有关 ( )
A.d、b B.a、b C.d、c D.b、d
解析:根据图甲可知,①为岩浆岩,②为沉积岩或变质岩,③为变质岩或沉积岩,④为岩浆。根据图乙可知,a为风化,b为侵蚀,c为搬运,d为堆积,e为压实、固结。第6题,图甲中的①为岩浆岩,图乙中的a、b分别为风化和侵蚀对岩石的破坏作用,选项C中的“花岗岩风化”地貌主要是由风化、侵蚀作用而形成的。第7题,黄土高原是由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主要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二者分别对应于图乙中的d和b。
答案:6.C 7.A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地貌主要是由 作用形成的,该地貌在我国
地区分布较广。
(2)图中C为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而形成的花岗岩,图中的D层在E处产生的断裂是C(岩浆)的侵入造成的,那么B、C、D代表的三种岩石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可能含有化石的有 。
(3)若图中F处为流动沙丘,请在F处的短线上画出风向。下面沙丘剖面结构示意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① ②
(4)该图示反映了哪些地质作用?
解析:第(1)题,A处地貌为风蚀蘑菇, 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地貌, 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较广。第(2)题,由图可知,岩层B、D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且岩层B覆盖在岩层D上, 故岩层B比岩层D新,“图中的D层在E处产生的断裂是C(岩浆)的侵入造成的”,断层两侧均有岩层B和D,而右侧没有C,说明C形成在岩层B、D之后。含有化石的岩层是具有层理结构的沉积岩, 即图中的岩层B和D。第(3)题,流动沙丘的迎风坡为缓坡。因沙丘产生移动,在其剖面结构示意图中常用斜层理表示。第(4)题,图中反映的地质作用既有岩浆活动等内力作用, 又有风力侵蚀、风力堆积、风化作用等外力作用。
答案:(1)风力侵蚀 西北
(2)D、 B、 C B、D
(3)画图略(从图的右侧指向左侧) ②
(4)岩浆活动、风力侵蚀、风力堆积、风化作用等。
【拓展提高】
抛物线形沙丘分布于半荒漠边缘地区或海岸带,主要是由移动沙丘或沙垄受不连续的植物灌丛阻挡而形成。两翼(丘臂)向上风向延伸,迎风坡平缓而凹进、背风坡陡峭而凸出,风力较大时,丘顶会继续向前移动把两个丘臂拉长。下图为我国某抛物线形沙丘(44°35′N,
83°13′E)的剖面图。据此完成9~11题。
9.该沙丘位于( )
A.柴达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东南沿海
10.该沙丘俯视图为( )
A B C D
11.该沙丘( )
A.丘顶可能向西北移动
B.落沙坡较迎风坡颗粒物体积大
C.因含水多而较为高大
D.两臂植被覆盖率高于臂间平地
解析:第 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迎风坡盛行西北风,结合选项及经纬度信息应该是准噶尔盆地,B项正确。第10题,据材料抛物线形沙丘“两翼(丘臂)向上风向延伸,迎风坡平缓而凹进、背风坡陡峭而凸出”可知,该沙丘应是东南坡(背风坡)陡而凸出,B项正确。第11题,由图及上题可知,该地风向主要为西北风,丘顶可能向东南移动,A项错误。落沙坡风速较小,颗粒物体积应较小,B项错误。从经纬度位置可以看出此地不在东南沿海,含水不多,C项错误。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此抛物线形沙丘是在两臂植被覆盖率高于臂间平地时形成,D项正确。
答案:9.B 10.B 11.D
在极干旱地区,干涸的湖底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形成典型的雅丹地貌。图甲和图乙分别为平顶山状雅丹和鲸背状雅丹。据此完12~13题。
甲 乙
12.关于上图的雅丹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地貌顶部平坦主要原因是风力堆积
B.图甲地貌顶部平坦主要原因是流水堆积
C.图乙地貌中缓坡的成因主要是迎风坡侵蚀
D.图甲地貌区域的风力大于图乙区域
13.推测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
A.流水堆积—地壳抬升—风力侵蚀
B.地壳下沉—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地壳下沉—风力侵蚀
解析:第12题,根据材料可知,雅丹地貌是一种风蚀地貌,它是在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上形成的。因此,图甲中平顶山状雅丹地貌,其顶部平坦应该是早期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B项正确,A项错误。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风速较大的地方,受大风的长期吹拂,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坡,另一侧属于背风坡,风力较小,侵蚀作用较弱,形成缓坡,C项错误。图乙中的鲸背状雅丹,迎风坡、背风坡差异明显,顶部失去平坦形状,说明风力侵蚀更严重,比图甲地貌区域风力大,D项错误。第13题,结合材料分析,雅丹地貌是在河湖相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上形成的,其形成过程为先由流水沉积形成水平岩层,再经过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再由风力沿着裂隙侵蚀形成。所以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本题选A项。
答案:12.B 13.A
【挑战创新】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玛瑙石,也称文石、观赏石、幸运石,美丽的雨花石中常呈现各种山水、人物、鸟兽、树木等景象,使人遐想联翩。雨花石主要产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及仪征市月塘镇一带。
材料二 一般认为雨花石是由岩浆的残余热液,填充在火山岩(如玄武岩、流纹岩)的空隙中,因空隙的形状不同,或成玛瑙球,或成玛瑙脉,后经过外力作用,原生玛瑙脱落而出,再经过山洪冲击,流水搬运,磨成卵石状。
(1)结合材料二可知,雨花石属于三大类岩石中 中的 。
(2)材料一中美丽的雨花石是在哪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
(3)随着历史的发展,暴露在户外的雨花石,数万年后还会保持现在的美丽外表吗?为什么?
解析:本题结合雨花石考查岩石的类型及其形成过程。据材料可知,雨花石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型岩浆岩,其形成过程与内力作用中的岩浆活动,外力作用中的风化、流水侵蚀和搬运作用有关。暴露在户外的岩石都会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雨花石也不例外。
答案:(1)岩浆岩 喷出型岩浆岩 (2)内力作用中的岩浆活动,外力作用中的风化、流水侵蚀和搬运作用。 (3)不会。 暴露在户外的雨花石会受到各种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三爿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是,太湖石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当堂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形成大理岩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图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该地岩石主要由,形成该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崖壁下部洞穴的成因最有可能是,峡谷中的主要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数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