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讲义】高中化学(沪科版2020)必修第一册--第2章能力提升测评
展开第2章能力提升测评卷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粗盐溶液中含有SO42-、Mg2+、Ca2+,若不精制,电解时会出现的浑浊,该浑浊物可能是
A.BaSO4 B.Mg(OH)2 C.CaCO3 D.MgSO4
2.可以证明次氯酸是弱酸的事实是
A.可以与碱反应 B.Ca(ClO)2能与碳酸反应
C.HClO见光易分解 D.HClO具有漂白性
3.某同学在pH试纸上滴几滴新制氯水,现象如图,下列有关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Cl2分子具有漂白性
B.该实验说明H+扩散速度比HClO分子快
C.将实验后的pH试纸在酒精灯上微热,试纸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D.若用久置的氯水进行实验,现象相同
4.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H2→H2O B.NaOH→NaCl C.H2SO4(浓) → SO2 D.CO2→CaCO3
5.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Cl2+2KI==I2+2KCl ②2FeCl3+2HI==I2+2FeCl2+2HCl ③2FeCl2+Cl2==2FeCl3
A.Cl2>I2>Fe3+ B.Fe3+>Cl2>I2 C.Cl2>Fe3+>I2 D.I2>Fe3+>Cl2
6.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强电解质 | Fe | NaCl | CaCO3 | HNO3 |
弱电解质 | CH3COOH | NH3 | H3PO4 | Fe(OH)3 |
非电解质 | C12H22O11(蔗糖) | BaSO4 | C2H5OH(乙醇) | H2O |
7.今有一种固体化合物X,X本身不导电,但熔化状态或溶于水中能够电离,下列关于该化合物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X一定是电解质 B.X可能为非电解质
C.X只能是盐类 D.X可以是任意化合物
8.实验过程中,下列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A.Ba(OH)2溶液中滴入H2SO4溶液 B.向NaOH溶液中通入HCl
C.向纯水中通入足量的NH3 D.NH4Cl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将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MgO+2H+= Mg2++H2O
B.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溶液混合:Ba2++2OH-+2H++SO42-= BaSO4↓+2H2O
C.将稀硫酸滴在铁片上:2Fe+6H+ = 2Fe3++3H2↑
D.将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HCO3-+H+ = H2O+CO2↑
10.向溴水中加入或通入足量下列物质,最终不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二氧化硫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钾溶液 D.热空气
11.下列关于卤素单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具有颜色
B.从Cl2到I2其熔点逐渐降低
C.它们都易溶于有机溶剂
D.相同状况下从Cl2到I2其密度逐渐增大
12.海水提溴时,下列操作步骤与目的均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步骤 | 海水提盐后母液 | 通Cl2 | 鼓入热空气 | CCl4 萃取 |
目的 | 提高 n(Br﹣) | 还原Br﹣ | 使Br2挥发 | 使Br2溶解 |
13.氯、溴、碘单质的化学性质相似,主要原因是( )
A.单质均有颜色 B.均为双原子分子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 D.均为非金属元素
14.下列不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是( )
A.氯化钾 B.溴水 C.碘酒 D.氯气
15.根据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推测卤素——砹(At)及其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砹单质为有色固体,易溶于有机溶剂
B.HAt十分稳定
C.AgAt为有色的、难溶于水的盐
D.NaAt易溶于水
16.鉴别某溶液中含有Br- 还是I- ,可以选用的试剂最合适的是( )
A.碘水和淀粉溶液 B.氢氧化钠
C.氯水和淀粉溶液 D.四氯化碳
17.下列关于卤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上层液体呈紫色
B.液溴有强挥发性,保存时应加少量水液封
C.Cl2可以从NaBr水溶液中置换出溴单质,可类推F2可以从NaCl水溶液中置换出氯单质
D.HX的还原性顺序为:HF>HCl>HBr>HI
18.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Na+ K+ OH- Cl- B.Na+ Cu2+ SO42- NO3-
C.Mg2+ Na+ SO42- Cl- D.Ca2+ HCO3- NO3- K+
19.一溴化碘(IBr)是一种易溶于液溴的黑褐色晶体,常用于有机合成等研究。工业上制备IBr的方法如图:碘单质(I2)黑褐色固体(IBr)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①加入过量Br2的目的是提高I2的转化率
B.过程②在高温下进行对制得IBr的量无影响
C.过程③通入CO2,可吹出过量的Br2
D.过程③可采用水浴加热
20.“海水提碘”的实验中,提取后;可用“反萃取法”萃取、富集碘单质,试剂常用CCl4,实验步骤,已知:3I2+6NaOH(浓)=5NaI+NaIO3+3H2O;酸性条件下I-和IO发生归中反应。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①不可以用酒精作萃取剂( )
B.分液时水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I-+IO3-+6H+=3I2+3H2O
D.步骤③操作中需要的玻璃仪器为漏斗、烧杯和玻璃棒
二、综合题(60分)
21.(本题16分)为了讲授“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某老师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为主要原料,设计一套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教学。试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丙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丁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戊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充分反应后戊中液体分两层,上层 色,下层 色,分离戊中液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利用甲装置也可以制HCl气体,吸收多余的HCl气体合适的装置是 ;
(5)标准状况下,制得11.2L的 Cl2,将其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完全吸收,则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
22.(本题12分)在如图所示的串联装置中,发现灯泡不亮,但若向其中一个烧杯小心地加水,则灯泡会亮起来,请回答问题:
(1)加水的烧杯为________。
(2)写出B、D烧杯中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A烧杯中加入少量Ba(OH)2溶液后,溶液的导电性________,继续滴加Ba(OH)2溶液,可观察到灯泡的亮度______________至______________后又逐渐______________。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题8分)我国政府为了消除碘缺乏病,规定在食盐中必须加入适量的碘酸钾,检验食盐中是否加碘,可利用如下反应: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
(1)用双线桥标出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2)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3)如果反应中转移0.5mol电子,则生成I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4)若要检查是否有碘生成,所用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水 ②酒精 ③淀粉溶液 ④氯化钠溶液。
24.(本题8分)溴的氧化性介于氯和碘之间,利用这一性质解决下面的问题。
(1)你认为:将含有下列分子或离子的试剂加入到含有Br-的溶液中,可以将Br-氧化为Br2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I2 B.I- C.Cl2 D.Cl-
(2)如果把氯气缓慢地通入含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Br-、I-的混合溶液中,________先被氧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滤纸用淀粉和碘化钾的混合溶液浸泡,晾干后就是实验室常用的淀粉KI试纸。这种试纸润湿后遇到少量氯气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本题16分)海带、紫菜等藻类植物含有丰富的碘元素。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从海带中提取碘并计算海带中的碘元素含量,进行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⑥是用反萃取法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提取碘。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步骤①之前,他们称取m g干海带,甲同学提出将海带先剪碎,然后用水浸泡、洗净、晾干放入___________中灼烧至海带完全成灰烬。乙同学认为甲的操作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
(2)海带提碘的一系列操作中需要过滤的步骤是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甲同学向溶液A中先滴加几滴淀粉溶液,发现未明显变化,再加入氯水后溶液颜色变蓝,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乙同学认为使用稀硫酸和H2O2溶液能更有利于提取碘,其理由___________。
(4)步骤⑤中用分液漏斗得到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其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填写字母)。
a. b. c.d.
请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法,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还含有单质碘:___________。
(5)将得到的单质碘,干燥、称量,其质量为n g:则海带中碘元素的含量为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