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4课:大学之道 讲义(教师版+学生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4课 大学之道 讲义(教师版).docx
    • 学生
      【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4课 大学之道 讲义(学生版).docx
    【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4课:大学之道 讲义(教师版+学生版)01
    【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4课:大学之道 讲义(教师版+学生版)02
    【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4课:大学之道 讲义(教师版+学生版)03
    【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4课:大学之道 讲义(教师版+学生版)01
    【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4课:大学之道 讲义(教师版+学生版)02
    【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4课:大学之道 讲义(教师版+学生版)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5.2* 大学之道优秀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5.2* 大学之道优秀达标测试,文件包含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4课大学之道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4课大学之道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4  大学之道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曾子及其思想主张,了解《大学》的主要内容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3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概括说理的艺术技巧

    4准确把握和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概括说理的艺术技巧,准确把握和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

     

    【作者简介】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 ,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礼记常识】

    《礼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大学之道》出自《礼记》。宋代以前,《大学》一直从属于《礼记》。《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并被确立“四书之首”的地位。

    【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本末(    壹(

     

    2.重点字词

    指事字,从木,“一”标明树根。

    《说文解字》:“本,木下曰本”。

    草木的根——根本、根源——本来、本意——本钱——自己方面的。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根本、根源)

    本厂、本国(自己方面的)

    指事字,从木,从一。木指一棵树,上面一横表示树梢所在的位置。

    《说文解字》:“末,木上曰末。”

    ——微小的、不重要的(树梢细微)——粉末——末端(树梢在顶端)——末尾(时间上在后的)

    本末倒置(树梢)

    细枝末节(微小的、不重要的)

    强弩之末(末尾)

    重点梳理

    【重点01解读“三纲”“八目” 

    1何为“三纲”

    提出了大学的“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大学》对儒学作了一个高度概括,提出“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项,即宋代儒家们所说的大学“三纲领”。

    “明明德”是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

    “亲民”,就是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使自己的修养作用于民众,在儒家看来这是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奠定精神基础。

    “止于至善”就是要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绝不停止,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 

    2“三纲”之间的关系

    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第二、三句承接上文对如何达到大学之道,阐明其中的逻辑关系,为下文引出八条目做准备。 

    【重点02解读“八目”

    1何为“八目”

    第二段提出“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八目”之间的关系

    “格物、致知”为第一步,对应的是“知”;“诚意、正心、修身”为第二步,对应的是“修”;“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第三步,对应的是“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己,“齐有、治国、平天下”是安人。

    【重点03“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三纲”是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重点04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 

    1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浑然一体,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2运用排比、顶真手法,论证力强。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重点05你如何看待本文提到的“大学之道”的?

    明确: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极的影响:

    大学》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还强调了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大学》所提出的“修、齐、治、平”思想,几乎成为读书人的唯一标准理想。这种思想主张积极人世,注重自身修养,关心人民疾苦,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拥护统一,对社会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极的影响:

    《大学》把人的思想束缚在儒家的思维范围之中,给古代文人带来思想僵化的缺点。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如不按照“修、齐、治、平”这条线路来走,轻则斥之为不成才,重则认为离经叛道,大家群起而攻之,使文人轻易不敢背离。同时,“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的最终目标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带有浓厚的政治倾向性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解析]

    孟子说:“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它,但谈不上仁爱;对于百姓,仁爱,但谈不上亲爱。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

    孟子说出了爱的层次。

    对于物,主要是爱惜。爱惜的具体表现,就是要“取之有时,用之有节。”这种思想与今天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一致。(物指禽兽草木)

    对于民,也就是老百姓,需要仁爱。仁爱的具体表现,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推己及人的仁爱。

    对于亲,也就是自己的亲人,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爱,是爱之中最自然的一个层次。

    只有能够亲爱亲人,才有可能推己及人地去仁爱百姓;只有能够仁爱百姓时,才有可能爱惜万物。

    爱虽然有亲疏,有差等,但这些亲疏差等之间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从亲爱自己的亲人出发,推向仁爱百姓,再推向爱惜万物,这就形成了儒学的“爱的系列”,这个系列和《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阶梯相统一的。

    “让世界充满爱”,应该充满各种各样的爱。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学            不以其道得

    B在止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天下者

    C壹是皆修身为本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

    D欲治国者            皆出于此乎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在复习和整理文言词语时,没必要将常用虚词的每个义项都列出,弄得眼花缭乱。在复习时重点注意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掌握了这些不同,其他的义项基本就可以应付自如了。另外,还要归纳掌握一点基本的文言语法。在文言文综合阅读中,常常会碰到个别字、词、句一时无法理解,就需要根据上文、词义的惯性来顺推,或根据下文的语脉、文义来逆推。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篇),只有将字、词、句置于段乃至篇的整体语境框架内,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

    A项,助词,的;代词,它们。

    C项,介词,把;连词,表修饰或承接。

    D项,代词,他的;副词,表推测,大概。

    B项,均为介词,在。

    故选B

    2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之,在明     ①道:道理   ②明:美好的

    B民,在于至善     ①亲:亲近爱抚  ②止:停止

    C定而后能,静而后能 ①静:心不妄动  ②安:平安

    D而后           ①格:推究  ②知:知道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B项,②“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意思是(大学之道)在于亲近民众,在于让自己和他人都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其中“止”,译为“达到”。

    C项,②“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的意思是懂得停下来然后才稳定,稳定然后才能冷静,冷静然后才能性情安和。其中“安”,译为“性情安和”。

    D项,②“物格而后知至”的意思是通过对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其中“知”,译为“认识”。

    故选A。

    3下列对《大学之道》这篇课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

    B课文提出的人生观要求注重个人修养,怀抱积极的奋斗目标,这一修养和要求与儒家的关于“入世与出世”的观点是相悖的。

    C朱熹把“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称为“大学之纲领”,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之条目”,简称“三纲八目”。

    D本文虽然充满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却有重要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论述,如提出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就认知到事物发展的先和后。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和理解课文相关内容的能力。首先要阅读文章,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

    B项,“相悖的”错,课文中提出的人生观与儒家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观的进一步扩展,且这一修养和要求是以儒家的道德观为主要内涵的。

    故选B。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学之道,在明德 ②在止于至 ③欲治其国者,先其家

    ④先其心   ⑤先其意 ⑥必先其心 

    A①④/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④⑤⑥/②/③/⑦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①明:形容词作动词,彰明。②善:形容词作名词,完善的境界。③④⑤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分别译为:齐,使……整齐有序;正,使……端正;诚,使……真诚、无私;苦,使……受苦。⑦南,名词作状语,向南,向北。

    故选C。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在明德            明:彰明

    B止而后有定                知:知道

    C定而后能                    静:心不妄动

    D安而后能                    虑:忧虑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理解能力。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D项,句意: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可见,“虑”,意思是“思虑周详”。

    故选D

    【点睛】

    文言实词包含哪几个方面。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五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具体的知识点有常用实词、多音字、通假字、一词多义字、古今异义字词、词类活用等。

    6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致知在格物    格物而后知至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明、止、庶、壹、致知、格物。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2021·北京高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祝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节选自《礼记·大学之道》)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明明德:________(2)格物:________(3)壹是:________

    8文中提出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一观点。请根据文意,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答案】

    7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探究事物的原理    都是   

    8强调上至一国之君,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需要以修养自身的品德心性为根本。即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

    【分析】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明明德,意思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格物:格的意思是探究、研究,物就是事物的道理或原理,所谓“格物”就是指探究事物的原理。

    壹是:壹,全部、都的意思,壹是,指都是,全部是。

    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翻译文句,准确把握文段内涵,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

    文段意思是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前文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八条目”是实现“三纲领”的途径。在“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其他的方面都要以修养德行为根本。强调上至一国之君,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需要以修养自身的品德心性为根本。

    参考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探究事物原理。通过探究事物原理才能获得智慧。获得智慧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 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节选自《大学》)

    9对上面文字论述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诚意,即人们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

    B语段论证严谨,主要采用举例和对比、比喻论证的方法。

    C语段语言平实浅近,明白晓畅,干净利落,给人以朴素自然的美感。

    D“诚于中,形于外”就是告诉人们做人做事要“表里如一”。

    10《大学》论述“微言大义”,尤其是“慎独”说,对后世影响深远,结合文本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9B

    10①“慎独”含义。一个人自己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遵守道德规范。②联系生活举例。日常生活中,自觉遵规守纪;遵守社会公德(公序良俗)等方面,加以举例即可。

    【分析】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段意思,把握作者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上面文字论述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语段,把握语段的内容、手法,再与选项进行比对。题中,B项,“比喻论证的方法”错误,从语段来看,主要使用“举例”和“对比”两种论证方法,没有比喻,如“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就是举例论证,如“君子……小人……”则是对比论证。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内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结合文本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慎独”的理解,然后就要结合语段理解“慎独”的意思,再联系现实生活举出例子。语段中先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这段话意思是“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不要欺骗自己),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不要欺骗自己),这就是自己感到心安理得。所以君子一定要在独处的时候保持谨慎的态度”,这是从君子的角度来说要“慎独”,接着从小人角度分析,“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意思是“那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在闲居独处的时候,无论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当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却又躲躲藏藏企图掩盖他们所做的坏事,而装出一副似乎做过好事的模样,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由此可知,小人在独处的时候往往原形毕露,而君子则不然,即使在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之下,依然能够遵守道德规范,考生可以根据这些来概括“慎独”的含义。从对后世的影响来看,考生要抓住无人监督、独处时依然能遵守规则这一特点来举出例子,如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等等。

    【参考译文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不要欺骗自己),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不要欺骗自己),这就是自己感到心安理得。所以君子一定要在独处的时候保持谨慎的态度。 那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在闲居独处的时候,无论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当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却又躲躲藏藏企图掩盖他们所做的坏事。而装出一副似乎做过好事的模样,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每个人来看自己的时候,都像能看到肝肺一样(直视内心),(自欺的结果只能是底气不足),那么(自欺)还有什么用吗?这就叫做内心的真诚会直达外表,所以君子一定会真诚面对自己。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库,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辩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礼记·学记》)

    (1)从上述材料可看出,要想让远人“服”且“来之”,应该推行__________,即_________。

    (2)你如何评价第二则材料中的“大学之道”?

    【答案】(1)文德(或文教),文治教化

    (2)①学习需要循序渐进,由此设立一整套的教育制度和措施,比如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等,是十分必要的,这值得肯定。②“大学之道”比较注重德行,如“志向”“敬爱师长”等,与现在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相吻合。③“大学之道”可以教化人民、改变风俗,使人归服,这对当今社会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大纲规定的名著名篇有熟悉程度,特别注意情节、人物、主题的把握,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做题时要仔细,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1)读懂材料内容,从相应的句子中找出关键词“文德”,再根据内容进行解释。

    (2)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文本内容。首先要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第二则材料可概括为三点:是学习需要循序渐进,二是“大学教育”注重德行,三是“大学之道”的意义。据此联系实际进行评价即可。

    【点睛】

    平时要对课内文章和中外名著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注意加强积累。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参考译文: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待他们。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古时教学,闾中有塾,党中有庠,遂中有序,京城有大学。每年有新生入学,隔一年有一次考试。入学第一年考查断句的能力,辨别志向所趋;第三年考查是否专心于学业,是否乐于合群切磋;第五年考查是否敬爱师长;第七年考查对学问的见解,和对朋友的选择。如果考查合格,就叫作“小成”。第九年考查知识畅达,触类旁通,能遇事不惑,不违背师训,这就叫作“大成”。像这样,就能够教化民众,改变风俗,使近处的人心悦诚服,使远处的人都来归附,这就是大学教育的道理。

    (《礼记·学记》)

    12学校计划举办以“《论语》修身思想与现代社会青年成长”为主题的论坛,请你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要求:引用《论语》中的原文,200字左右。

    1示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里面有很多关于“修身”的哲理,在指导我们青少年为人处世方面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比如孔子主张“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强调待人处事要有“同情”心。人人都想表达自己,人人都有压力和负面情绪,但要将心比心:不想被人抑制,就不能拘执己利而抑制别人;不想受别人戾气,就不能将别人当你负面情绪的垃圾桶。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是宽容、尊重、友善。有时“己所欲,亦勿施于人”,因为你想要的别人未必想要,否则也是强人所难。

    愿我们多读读《论语》,从中汲取精神的养分,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才是真正的精神成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以及微写作的能力。“微作文”需要关注审题立意、语言运用、结构创意等方面的特点。任何一篇习作,不论篇幅多少,都有主题,微作文更是如此,考生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将自己对于主题的理解阐释清楚,并结合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择其精要来表达。从语言运用方面来说,受篇幅限制,学生不能自由、细致地表达,而要凝练自己的语言,简单来说要做到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旁征博引、情景交融。开篇即要扣题,抓住立意点,表达自己对主题的认知,可以借鉴名人佳句引起共鸣,可以事理结合提炼认知,即便是选择“瞬间镜头”的细节描写,也要体现“紧扣心弦”的一点,丝丝入扣,撩动人心,“于无声处听惊雷”,一语惊醒赏文人。

    写作时,要抓住题干要求,即“《论语》修身思想与现代社会青年成长”“演讲稿”“引用《论语》中的原文”等来写,注意字数限制。《论语》中讲修身的内容很多,比如“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背后说人长短,一般不过以己之长量人之短,由此生出些许优越感,徒显浅薄。再如“放于利而行,则多怨”,凡事据个人利益而行,会招致很多怨恨;一旦己利得不到满足,自己又生怨戾,形成恶性循环。如何在纷纭复杂、矛盾交错的人世安然而行,《论语》中节欲观能给我们很多启发。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9 复活(节选)优秀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9 复活(节选)优秀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8课复活节选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8课复活节选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8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优秀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语文8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优秀一课一练,文件包含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7课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7课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7 兼爱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7 兼爱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6课兼爱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6课兼爱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同步讲义】统编版语文高二选修上册-第4课:大学之道 讲义(教师版+学生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