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讲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2023-2024学年新九年级化学暑假同步课(上海沪教版)
展开第01讲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一、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1.探究物质变化的几个实验:
实验 | 变化前的物质 |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 变化后的物质 |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
①水的 沸腾 | 液态的水 | 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结成液态的水 | 液态的水 | 无 |
②大理石的研碎 | 块状的大理石 | 块状固体被粉碎成粉末状 | 粉末状的大理石 | 无 |
③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 |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出现蓝色沉淀 |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 有(氢氧化铜沉淀等) |
④石灰 石与 盐酸的 反应 | 块状石灰石 | 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溶解;烧杯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 | 二氧化碳气体等 | 有(二氧化碳气体等) |
【实验结论】:实验①、②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实验③、④的共同特征是变化中生成了新物质。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
| 化学变化 | 物理变化 | ||
概念 |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 ||
特征 | 变化中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如发光、发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 | 变化中是物质的外观、状态等发生了改变 | ||
联系 | 一定伴随发生物理变化 | 不一定伴随发生化学变化 | ||
实例 | 实验③和④、燃烧、腐烂、发酵、金属生锈、火药爆炸等 | 实验①和②、凝固、挥发、升华等 | ||
本质区别(判断依据) | 变化时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 |||
【要点】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但一定要注意现象只是帮助判断,而不是根本依据。如电灯泡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无新物质生成,所以不是化学变化。
3.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自行车胎爆炸为物理变化,而炸药爆炸为化学变化。
二、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概念 |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
性质确定 |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如眼看、温度计测等) |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
实例 |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 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等 |
【要点】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2.有时易将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混淆,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由此可知:化学变化是一个正在(或已经)发生的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化学性质则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汽油易燃烧是化学性质(可燃性);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的语言描述是在化学变化的基础上加一些表现能力的字眼,如“可以”、“容易”、“能”、“会”等。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如铝、铜等金属具有导电性,可以作导线;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对象的是
A.高铁提速的研究 B.拯救濒临灭绝的珍惜动物
C.蜡烛燃烧的产物究竟有哪些 D.夏季到来如何错开用电高峰
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汽油挥发 C.烧制陶瓷 D.花香四溢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气体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C.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化学变化中不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4.在我国古代的许多发明中不属于化学发明的是
A.造纸术 B.黑火药 C.指南针 D.烧制陶器
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在日常防疫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易挥发 B.具有可燃性
C.熔点﹣114℃、沸点78℃ D.具有特殊香味
6.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原来不存在的物质
B.与变化前的物质状态不同的物质
C.反应之前不存在的物质
D.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不同的物质
7.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数学、地理等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取一块大理石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大理石由什么成分组成
B.大理石的产地在哪里
C.大理石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D.大理石的微观结构如何
8.取一些食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食盐由什么成分组成 B.食盐的产地在哪里
C.食盐有什么性质 D.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
9.下列问题与化学关系密切的是
①为什么铁制的菜刀容易生锈
②为什么长期喝纯净水不利于健康
③顺风骑车为什么省力
④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空
⑤为什么化工厂的烟囱会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
⑥自行车上的铁锈为什么要及时除去
A.①④⑤⑥ B.①②③⑥ C.①②⑤⑥ D.②③⑤⑥
10.下列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A.合成新药
B.开发新能源
C.研究物体运动
D.研制新型材料
11.生活中人们关于化学的一些认识,合理的是
A.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
B.在植物中提取的化妆品不含化学物质
C.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对人有害,要严厉查处在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企业
D.化工生产是环境污染的主因,改善环境要关闭所有的化工厂
12.下列有关作出杰出贡献科学家的描述错误的是
A.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之父”
B.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写出元素周期表
C.张青莲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作出了贡献
D.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
1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A.颜色 B.气味 C.状态 D.可燃性
14.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生命的形成及功能
B.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和环境
C.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
D.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
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①用氢气冶炼单晶硅
②用石墨作干电池的正极
③石灰石用于高炉炼铁
④用液氮制冷冻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16.我们学化学、用化学、爱化学.下列有关化学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①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与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②“绿色化学”使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③化学在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方面的贡献是引人注目的
④“绿色化学”是指以绿色植物为原料的新工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根据化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下列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②“绿色化学”的提出
③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和元素周期表的编制
④火的发现和利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18.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科学家是
①道尔顿 ②门捷列夫 ③阿伏加德罗 ④拉瓦锡 ⑤波义尔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⑤
19.在食品、药品包装中使用干燥剂,可防潮、防霉、除湿。化学干燥剂,如氧化钙干燥剂是通过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而吸水;物理干燥剂,如硅胶干燥剂的内部为多孔结构,可以吸附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燥剂的使用可以防潮、防霉、除湿
B.氧化钙干燥剂吸水,水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C.硅胶干燥剂吸水,水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干燥剂吸水,既可以利用物理变化,也可以利用化学变化
20.东北育才学校化学活动小组四位同学分别归纳出下列结论,若物质变化:①若物质变化前后均为同一种元素,则这种变化肯定是物理变化;②物质变色了则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③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④某固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观察到放出气体,则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
二、多选题
21.下列描述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银丝能导电,海水晒盐 B.水分蒸发,木柴燃烧
C.石蜡熔化,石蜡有可燃性 D.酒精挥发,铁能生锈
22.小贝看了一篇介绍隐形飞机的材料后,提出了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与化学无关的问题是
A.隐形飞机有声音吗 B.制隐形飞机的材料有什么性质
C.隐形飞机为什么会隐形 D.怎样合成隐形飞机的材料
三、填空题
23.化学的定义
化学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______________的自然科学。
24.化学变化又叫________,其特征是________,常伴随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5.①潺潺的流水蒸发成水蒸气 ②钢铁变成铁锈 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 ④铁矿石冶炼成钢铁 ⑤水蒸气变成天空中的白云 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
26.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________及其________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化学变化是有________的变化,通常伴随发生发光、________、颜色变化、________、生成沉淀等现象。通过化学变化,人们改造物质世界并实现________与能量的相互转化。物理变化多是指物质外形或状态的改变。
27.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的科学。化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物质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的,分子中的______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也研究______和______的性质。世界上的物质都是化学物质。
28.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 物理变化 | 化学变化 |
概念 | _______ | _______ |
外在表现形式 | _____或____的改变。 | 常表现为___、___、__等。 |
根本区别 | _______ | |
联系 | 化学变化过程中_____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过程中____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
29.阅读下列短文,将符合题意的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酒精易燃烧,⑤因此,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⑥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⑦且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
(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_______。
(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有_______。
(5)文中描述酒精用途的是_______。
四、简答题
30.下列是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里完成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所做的笔记,其中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
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 ②把块状硫磺研碎 ③取少量硫磺放入燃烧匙内,用酒精灯热,硫熔化成黄色液体 ④继续加热,硫在空气中燃烧 ⑤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⑥说明硫磺有可燃性
31.在卖氮肥的商店或厕所里人们常闻到一股呛鼻的气味,这是氮肥或人尿中分解出来的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氨气无色,极易溶于水。氨气不能燃烧,但能在一定条件下被氧气氧化,是工业上制备硝酸的重要原料。氨气还能与许多酸反应生成铵盐(常用做化肥),因此它在工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
请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列出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写一点)
物理性质:______。化学性质:______。
32.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这一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气体。此金属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过一会儿小球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
请你阅读后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说明反应中是否有能量变化。
(1)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量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认真观察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可燃性,取一段镁条,用坩钳夹住,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如图①现象为___________,则镁带燃烧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填“物理”、“化学”)变化,理由是___________。
(2)如图②中除化学变化外,还发生了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化学”),由此说明化学变化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3)图③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变化,可见发光发热的变化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4)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
34.初三某班的同学对于化学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如下探讨:
Ⅰ.一方面化学给人类带来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于是他们收集到以下7种物品并进行探索。
请回答:
(1)图中用化学方法制取的物质进行生产的物品是 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
(2)图中属于燃料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3)从亲身经历中举两例说明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例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Ⅱ.另一方面化学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挑战:
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例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结论: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在发展化学科技的同时,还应顾及对环境的影响。
五、实验题
35.小明为了探究图示贮存在煤油中物质A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结论 |
观察 | A沉于试剂瓶底部 | ______ |
取出A用小刀切割 | 易切开,断面呈银白色光泽 | ______、______ |
放置片刻 | 银白色变为灰暗 | 可能与空气中的气体反应 |
写出A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__。
36.南宋诗人赵师秀有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灯花”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附着在蜡烛芯上的现象。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硬度_____________,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______。
(2)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如下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
A.蜡烛受热熔化 B.石蜡燃烧 C.未充分燃烧的蜡烛蒸气冷凝成固体
(3)如图是小李同学从点燃的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的实验装置。小李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水蒸气,小王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蜡烛蒸气。请你参与探究,确定“白烟”成分。
验证小李同学猜想所用的方法是_________;支持小王同学猜想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你对蜡烛的燃烧还能提出猜想:___________,支持你猜想的方法是__________。
37.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填“a”、“b”或“c”)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____.
结论: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是______和_______.
(4)在该实验中,蜡烛受热熔化为_______变化,蜡烛燃烧为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这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变化前后是否有________生成.
(5)小红在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请你也参与小红的探究活动,你认为小红的以下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初中沪教版第1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沪教版<a href="/hx/tb_c979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课后作业题</a>,文件包含第01讲化学使世界更美好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同步精品课堂沪教版·上海原卷版docx、第01讲化学使世界更美好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同步精品课堂沪教版·上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08讲 氧气的制取-2023-2024学年新九年级化学暑假同步课(上海沪教版): 这是一份第08讲 氧气的制取-2023-2024学年新九年级化学暑假同步课(上海沪教版),文件包含第08讲氧气的制取原卷版docx、第08讲氧气的制取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07讲 氧气的性质-2023-2024学年新九年级化学暑假同步课(上海沪教版): 这是一份第07讲 氧气的性质-2023-2024学年新九年级化学暑假同步课(上海沪教版),文件包含第07讲氧气的性质原卷版docx、第07讲氧气的性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