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导学案】浙教版科学九年级全册:19、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学案(含解析)
展开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回顾】
1.血液
(1)血浆: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水,还含有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尿素等。
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和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等。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白细胞有细胞核,另外两种无细胞核。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能运输氧(红细胞之所以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是因为在红细胞里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血小板有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
2.血型与输血
(1)ABO血型是由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决定的
血型 |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 血清中的凝集素 |
A型 | A凝集原 | 抗B凝集素 |
B型 | B凝集原 | 抗A凝集素 |
AB型 | A、B凝集原 | 无 |
O型 | 无 | 抗A和抗B凝集素 |
(2)输血
①输血原则:输同型血。
②异型血输血: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上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O型血可输给其他各种血型的人,AB型血人可以接受其他各种血型的血液。异型血之间输血时,注意要做到:血量要少,速度要慢。
3.认识三种血管
血管种类 | 概念 | 特点 | 分布 |
动脉 |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 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最快 | 多分布在较深的部位,个别也分布在体表 |
(续表)
血管种类 | 概念 | 特点 | 分布 |
静脉 |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 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四肢静脉的内表面有静脉瓣 | 有些分布较浅,有些分布较深 |
毛细血管 | 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 数量多;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 | 广泛 |
4.动脉血、动脉、静脉血以及静脉之间的区别
(1) 动脉和静脉是两种血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则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2)动脉血和静脉血是两种血液,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指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
(3)在体循环中,动脉血管中流的一定是动脉血,静脉血管中流的一定是静脉血;在肺循环中,动脉血管中流的是静脉血,静脉血管中流的是动脉血。
例1 甲、乙、丙、丁等四人的血型各不相同,若用A 型血清检查,发现丙、丁的血液有凝集反应,而且经检验,丙只能接受乙的血液。那么,推测这四人的血型依次是( )
A.O、A、B、AB型
B.A、O、B、AB型
C.O、A、AB、B型
D.A、O、AB、B型
[答案] B
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作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作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按照红细胞所含 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的ABO血型分为四型:凡红细胞只含有A凝集原的,叫作A型;只含B凝集原的,叫作B型;A、B 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作AB型; 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作O型。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即A型血只含抗B凝集素、B型血只含抗A凝集素、AB型血两种凝集素都不含有、O型血两种凝集素都含有。若用A型血清检查,发现丙、丁的血液有凝集反应,说明丙、丁的血型是B型或AB型;甲、乙可能是A型和O型,又知丙只能接受乙的血,所以丙只能是B型,乙是O型,丁是AB型,甲是A型。
[方法点拨] 有关血型的判断,分清红细胞上的凝集原、血清中的凝集素是关键。血型对应的凝集原与凝集素相反。重点识记AB型和O型。
例2 图19-1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图19-1
(1)图中的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是________。
(2)血液由②泵出,流经⑤⑥至③的循环途径叫________。血液由④泵出流经⑦⑧至①的途径叫________。
(3)由于在组织细胞处发生气体交换,M→N处的血液由________血变成了________血。
(4)下列A→H项为血液成分的特点或功能,请选择相应的选项填入下面的表格中(只需填字母)。
A.最小,形状不规则
B.较大,成熟后有细胞核
C.主要由水分、葡萄糖、无机盐和血浆蛋白组成
D.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
E.吞噬病原体,起到防御保护的作用
F.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G.运载血细胞
H.促进止血,加速凝血
血液的主要成分 | 特点 | 主要功能 |
红细胞 |
|
|
白细胞 |
|
|
血小板 |
|
|
血浆 |
|
|
[答案] (1)左心室 肺静脉
(2)肺循环 体循环 (3)动脉 静脉
(4)D F B E A H C G
(1)通过识图可知:④是左心室,⑥是肺静脉。(2)肺循环是指血液由②右心室流入⑤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⑥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体循环是指血液由④左心室进入⑦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⑧上、下腔静脉,流回①右心房的循环。(3)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泵出的动脉血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经过体循环,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因此M→N处的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4)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可见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
[方法点拨] 首先要学会识图,结合血液循环、心脏结构和气体交换的知识点来分析问题。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经过体循环(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经过肺循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1.恩施中考如图19-2所示的曲线表示人体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19-2
A.若Ⅱ为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则曲线乙可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
B.若Ⅱ为胰腺内的毛细血管网,则曲线甲可表示胰液含量的变化
C.若Ⅱ为小肠壁内的毛细血管网,则曲线甲可表示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D.若Ⅱ为骨骼肌内的毛细血管网,则曲线乙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2.杭州中考模拟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相同,已知丙、丁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又已知丁的血清能与乙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则甲的血型是( )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3.诸暨中考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具有输送氧的能力,其与氧气结合会受血液中pH与溶氧量的影响。下式为血红蛋白、氧气和氢离子间的平衡关系:HbH++O2HbO2+H+。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有关血红蛋白携氧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增加,此时血红蛋白的携氧量会比运动前低
B.若血液pH为7.4,则血红蛋白的携氧量会比pH为7.0时高
C.由上式可知,在氧分压高的情况下,血红蛋白的携氧量较高
D.在高压氧气下,血红蛋白的携氧量会下降
4.假如某成年男子的总血量5500 mL,储备血量占总量的10%,心率为72次/分,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为70 mL,从理论上算,其循环血量全部在肺部做一次气体更新,需要的时间大约是( )
A.60 s B.80 s C.100 s D.120 s
5.如图19-3是人的胃部血液循环示意图,若A、B、C为对应血管中的血流速度,则下列有关血液流速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图19-3
A.A>B=C B.A=C>B
C.B>A>C D.A>C>B
6.根据心脏结构和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19-4,回答下列问题。
图19-4
(1)图甲是心脏结构示意图,心脏结构中,心壁最厚的是________,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的结构是________。(均填字母)
(2)图乙由3到2为________循环,经过此循环后,血液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3)小李同学感冒咳嗽,服用感冒药后,药物到达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用图乙中的数字表示)。
(4)“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其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7.如图19-5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其中数字①②③④代表心脏的四个腔,字母A、B、C代表人体某器官,数字1~10代表人体内血管),请据图回答:
图19-5
(1)保证血液只能由结构[①]流向结构[②],而不能倒流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血液流经[A]后,血液成分发生的显著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血液流经肾脏后,血管8与血管7中的血液成分相比,含量明显减少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调节人体血糖浓度的物质是由结构[ ]________分泌的。
(5)写出器官[A]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6)写出器官[C]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7)某人患阑尾炎时,在其血常规化验单中,数目明显增多的项目是________,若给此人进行上肢静脉点滴药液,试写出药液从其上肢静脉到达阑尾经过的路径:上肢静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阑尾。(用图中序号、字母和箭头表示)
8.如图19-6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涂片视野中的一部分。
图19-6
(1)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输送氧和部分二氧化碳作用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患急性炎症时数目增多的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和②在结构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血液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血液中[ ]________中的________ 呈红色。
9.血红蛋白和氧能进行可逆性结合,图19-7表示血红蛋白结合氧的百分比随氧分压高低而变化的情况。已知肺泡内氧分压为100 mmHg;组织中氧分压为40 mmHg,并已测得每100 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最多能结合氧20 mL,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9-7
(1)在肺泡里,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率为________。
(2)在组织里,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率为________。
(3)每1 L血液从肺泡流经组织所释放的氧气可达________mL。
(4)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组织内氧分压下降至20 mmHg,此时每1 L血液从肺泡流经骨骼肌可释放氧气________mL。
(5)若某人乘飞机到某一高原地带,由于大气压降低,肺泡氧分压从100 mmHg降至80 mmHg,此时,人是否会感到呼吸困难?试从血液的运氧量变化加以说明。
10.温州自主招生模拟图19-8为人体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图中“”代表氧气的交换或运输方向;“”代表二氧化碳的交换或运输方向。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9-8
(1)在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与平静状态下相比__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相同”)。
(2)CO轻度中毒时,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正常情况下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相同”)。
(3)西藏拉萨市的海拔约为3600 m,浙江沿海平原地区的游客到了西藏拉萨,在平静状态下,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在浙江沿海平原地区平静状态下________(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答案
1.C 图示中横坐标表示血流方向,因此Ⅰ、Ⅱ、Ⅲ分别表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它的一端连着入球小动脉,另一端连着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中流的都是动脉血;胰腺具有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内分泌腺是胰岛,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外分泌腺是胰腺,分泌物通过导管直接进入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经过小肠绒毛毛细血管,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加;血液流经骨骼肌内的毛细血管,由于进行了物质交换,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2.D 丙、丁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说明丙、丁的血型分别为AB型、A型,丁的血清与乙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说明乙的血型为B型。
3.D
4.A 心室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为70 mL,心率指心脏每分跳动的次数,则心脏一分钟输出的血量为72×70=5040 mL,男子的总血量5500 mL,储备血量占总量的10%,循环血量为5500 mL-5500 mL×10%=4950 mL,正好与心脏一分钟输出的血量接近。所以从理论上算,其循环血量全部在肺部做一次气体更新,需要的时间大约是60秒。
5.D 动脉血管中的血流方向是从主干血管流向分支血管,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静脉血管里的血流方向是从分支血管流向主干血管,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的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根据以上特点可判定图示中的三种血管,其血液流速关系可表示为:A>C>B。
6.(1)B d
(2)肺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1→3→2→4
(4)从人体消化生理功能来说,饭后胃处于相对充盈的状态,胃需要分泌更多的消化酶与食物充分混合,进行初步消化,这时就必须保证胃肠有充足的血液供应。饭后适当休息一下,既能减少其他部位的血液流量而保证胃肠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量,从而使胃内食物得以充分消化;饭后百步走的“后”绝不是刚吃完饭就“立即”“马上”出去散步,而是在饭后大约20~ 30 min以后再开始百步走(散步)。如果饭后立即开始散步,人体内的血液就会更多地分布于躯干、四肢等活动部位,使胃肠道血液供应量相应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
7.(1)房室瓣
(2)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3)氧气、尿素、营养物质
(4)B 胰岛
(5)肺泡数量多;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6)小肠很长,约5~6 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内有多种消化腺的开口,内含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小肠绒毛内具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7)白细胞 3→④→③→1→A→2→①→②→9
8.(1)③ 血小板 ① 红细胞
(2)② 白细胞
(3)①无细胞核,②有细胞核
(4)① 红细胞 血红蛋白
(1)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示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①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还能运输部分二氧化碳;②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③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2)②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叫发炎。因此当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为消灭病菌血液内白细胞的总数会增多。(3)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②白细胞有细胞核,比①红细胞大,数量少。(4)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所以人体血液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红细胞里有血红蛋白。
9.(1)98% (2)75% (3)46 (4)124
(5)不会使人感到呼吸困难。从曲线图中可知肺泡内氧分压从100 mmHg降至80 mmHg时,肺泡内血红蛋白和氧的结合率由98%降至95%,对血液的运氧量影响不大。
由图可知:在肺泡里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率为98%;在组织里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率为75%,说明有23%的氧释放出来,又根据已知条件,每100 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最多能结合20 mL氧,可知1 L血液结合氧的总量为200 mL,由此可知1 L血液从肺泡流经组织时,释放的氧气量为200×23%=46 mL。骨骼肌组织内氧分压下降至20 mmHg,由图中可以看出,骨骼肌中血红蛋白和氧的结合率是36%,说明有62%的氧释放出来,为200 mL×62%=124 mL。若某人到某一高原地带,此时血红蛋白结合氧的百分数仅从98%降为95%,对血的运氧量影响不大。
10.(1)相同 (2)减小
(3)减小
乙处是肺静脉,流动的是动脉血。(1)氧气在剧烈运动状态和平静状态时,血液中的氧都达到饱和状态,而剧烈运动状态下,需氧量增加,通过增加血流速度来提供更多的氧,所以两者在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相同。(2)因为一氧化碳比氧气更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所以当一氧化碳轻度中毒时,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减少。(3)由于游客还没有适应高原氧气浓度低的环境,导致血液中含氧量无法达到饱和,需要通过加快血液流动来增加输氧量,以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在浙江沿海平原地区平静状态下少。
【培优导学案】浙教版科学九年级全册:9、有机物 学案(含解析): 这是一份【培优导学案】浙教版科学九年级全册:9、有机物 学案(含解析),共8页。
【培优导学案】浙教版科学九年级全册:7、酸、碱、盐 学案(含解析): 这是一份【培优导学案】浙教版科学九年级全册:7、酸、碱、盐 学案(含解析),共12页。
【培优导学案】浙教版科学九年级全册:5、离子共存问题 学案(含解析): 这是一份【培优导学案】浙教版科学九年级全册:5、离子共存问题 学案(含解析),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