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导学案】浙教版科学九年级全册:20、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学案(含解析)
展开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回顾】
1.排泄的途径
(1)由呼吸器官排出,主要是二氧化碳和一定量的水,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随呼出气体排出。
(2)从皮肤排出,主要是以汗液的形式由汗腺分泌排出体外,其中除水外,还含有氯化钠和尿素等。
(3)以尿的形式从肾脏排出。
2.水分增加与流失的通道
(1)水分增加的通道:①饮水;②进食;③细胞的呼吸作用。
(2)水分流失的通道:①呼吸;②流汗;③排尿;④排便。
3.线粒体
(1)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是细胞中制造能量的结构,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线粒体是真核生物进行氧化代谢的部位,是糖类、脂肪和氨基酸最终氧化释放能量的场所。
4.蛋白质代谢
图20-1
例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形成尿液,如图20-2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表中的液体A、B、C分别取自于图示结构的不同部位,经过化验得到表中数据,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 液体A (g/100 mL) | 液体B (g/100 mL) | 液体C (g/100 mL) |
蛋白质 | 7.20 | 0.00 | 0.00 |
葡萄糖 | 0.10 | 0.10 | 0.00 |
无机盐 | 0.72 | 0.72 | 1.40 |
尿素 | 0.03 | 0.03 | 1.80 |
图20-2
(1)图中结构③中流动的是________血,与结构②中流动的血液成分比较,含量增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各成分的含量变化,液体B应是________,取自于图中的[ ]________部分,是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形成的。
(3)液体A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通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________作用进入液体A中,运送到组织细胞后主要在细胞的________中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人体排尿是间断的。排尿反射的中枢位于________,成年人产生尿意时能够有意识地排尿,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动脉 血细胞和蛋白质(或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2)原尿 ④ 肾小囊 肾小球的滤过
(3)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产生的代谢废物 吸收 线粒体
(4)脊髓 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受大脑的控制(或脊髓将刺激传导到大脑皮层,使排尿受到大脑的控制)
(1)图中的③是出球小动脉,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图中②是入球小动脉,里面流的也是动脉血,但是两种血液是不同的,因为肾小球有滤过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少量小分子蛋白质、尿素等被过滤到肾小囊腔中,所以③中动脉血中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的浓度比②中高。(2)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此外还有蛋白质、葡萄糖、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可见A是血浆,B是原尿,C是尿液。原尿是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的。(3)液体A是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可见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葡萄糖易溶于水,在小肠处被吸收进入血浆,随着血液循环进入人体的组织细胞,进行生理活动被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出能量,这一过程是在线粒体中完成的。(4)排尿反射是简单反射,简单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成年人产生尿意时能够有意识地排尿,是脊髓将刺激传导到大脑皮层,说明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即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也受大脑的控制。
1.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肝细胞产生的一个尿素分子,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在此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尿素分子随尿液排出体外的过程中,一定会经过肾静脉
B.带有此尿素分子的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此尿素分子随血液到达肾脏,必须经过心脏两次
D.此尿素分子随血液流经肾小管时,被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如图20-3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②③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图20-3
A.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
B.③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
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
D.从成分上看,甲②内液体比④内液体多了葡萄糖
3.如图20-4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模拟图,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20-4
A.若B为肺,则C中流着静脉血
B.若B为小肠,则C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含量增加
C.若A为肺静脉,C为主动脉,则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若A、C都流着动脉血,则B代表的一定是肾小球
4.如图20-5为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分析某健康人①②③结构中液体的物质浓度,正确的是( )
图20-5
A.蛋白质①=②
B.无机盐①<②
C.葡萄糖②=③
D.尿素②<③
5.人喝进体内的水,有一部分会随尿液排出。这部分水一定不会经过( )
A.肾静脉 B.肺泡外毛细血管
C.肺静脉 D.下腔静脉
6.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出球小动脉内的血液依次是( )
A.动脉血、静脉血、静脉血
B.动脉血、动脉血、静脉血
C.静脉血、静脉血、动脉血
D.动脉血、动脉血、动脉血
7.如图20-6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⑤代表不同的结构,表格为取自图中不同结构液体的成分含量(单位:g/100 mL),请分析回答:
图20-6
液体 | 水 | 蛋白质 | 葡萄糖 | 尿素 | 尿酸 | 无机盐 |
甲 | 97 | 微量 | 0.1 | 0.03 | 0.004 | 0.9 |
乙 | 95 | 0 | 0 | 1.8 | 0.05 | 1.1 |
丙 | 92 | 7.5 | 0.1 | 0.03 | 0.004 | 0.9 |
(1)肾单位是由图中的______________构成的(填序号)。
(2)分析表中成分的含量变化,你认为液体甲取自于图中的[ ]________。
(3)液体乙和液体甲相比较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这是由________________作用导致的。
(4)肾小囊包着由毛细血管构成的肾小球,肾小球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它们的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使每个肾单位都像一个精密的过滤器,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学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夏天到了,我们分泌的汗液会增多,同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相关结构对水分的重吸收也会增多,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
8.图20-7表示人体细胞新陈代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A~F表示具体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图20-7
(1)经过B过程,食物中的淀粉最终被分解成________,能被人体吸收进入循环系统。
(2)过程D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该过程后,血液就变成了________血。
(3)经过E过程后,若尿液中含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最可能是肾脏的________发生病变。
(4)上述各种生理活动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主要是在____________调节下,依靠各系统的分工协作。
9.镇海保送生图20-8为人体新陈代谢示意图,其中A、B、C、D、E、F表示相关的细胞、器官或系统,a、b、c、d、e表示相关物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图20-8
(1)过程①的生理意义是实现了物质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的交换,其交换场所是________。
(2)若E为泌尿系统,则d的形成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生理过程。
(3)物质a浓度最高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致使B中液体呈红色。为了预防体内缺乏该种蛋白质,在设计菜谱时要搭配一定量的含蛋白质和________丰富的食物。
10.玉环中考如图20-9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0-9
(1)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B系统后最终在小肠内被消化成________。
(2)图示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____________。①②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3)如果发现C中含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可能是肾脏中的____________发生了病变。
(4)人体排泄有三个途径,除图中所示外还能通过________(填器官)完成。
答案
1.C 肝细胞产生的尿素分子随尿液排出体外的过程中,没有经过的结构是肾静脉;带有此尿素分子的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后,不会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肝细胞产生的尿素分子进入血液后,随血液流动的途径是:肝脏内的毛细血管→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囊腔→肾小管→膀胱→尿道→体外。因此尿素分子随血液到达肾脏,必须经过心脏两次;血液流入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尿素分子随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被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D 3.C 4.D
5.A 人喝进体内的水在消化道处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液循环流动的路线是:小肠毛细血管→小肠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肾动脉→肾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腔(流出血液循环)→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即在肾小球处,一部分水滤过到肾小囊腔成为原尿的一部分,原尿中的一部分水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随尿液排出体外,这部分水就不经过肾静脉而排出了体外。
6.D 肾动脉参与体循环,里面流的是含氧多的动脉血,通过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因为没有发生气体交换,故仍然是动脉血,在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小分子的如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被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而剩下的物质通过出球小动脉流出,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即红细胞运输的氧并没有减少,血液仍然是动脉血。因此,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中的血液均是动脉血。
7.(1)②④⑤
(2)⑤ 肾小囊
(3)肾小管的重吸收
(4)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5)激素调节
8.(1)葡萄糖
(2)肺泡里的气体交换 动脉
(3)肾小球
(4)神经系统
(1)淀粉在消化道内消化的终产物是葡萄糖,故经过B过程后,食物中的淀粉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进入循环系统。(2)人体呼吸有四个环节,肺通气通过呼吸运动来完成;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指肺泡与血液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通过气体扩散来完成的,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指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也是通过气体扩散来完成,交换的结果是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通过以上分析,图中的D过程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3)如果尿液中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主要是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引起的,如果尿液中有葡萄糖,则是肾小管出现病变。(4)人体之所以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由于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9.(1)a、b 肺(肺泡)
(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组织细胞(或F)
(4)含铁
(1)过程①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其交换的场所是肺。(2)若E为泌尿系统,则d是尿液,尿的形成经过了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物质a是二氧化碳,它产生于人体组织细胞F处,因此在F处二氧化碳浓度最高。(4)B 循环系统中的液体是血液,血液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即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当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时,人会患贫血。贫血患者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含铁丰富的食物。
10.(1)氨基酸 (2)组织细胞 呼吸运动
(3)肾小球 (4)皮肤
【培优导学案】浙教版科学九年级全册:9、有机物 学案(含解析): 这是一份【培优导学案】浙教版科学九年级全册:9、有机物 学案(含解析),共8页。
【培优导学案】浙教版科学九年级全册:7、酸、碱、盐 学案(含解析): 这是一份【培优导学案】浙教版科学九年级全册:7、酸、碱、盐 学案(含解析),共12页。
【培优导学案】浙教版科学九年级全册:23、人体健康 学案(含解析): 这是一份【培优导学案】浙教版科学九年级全册:23、人体健康 学案(含解析),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