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案】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 第3课时 教案
展开课题:1.1地球和地球仪
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经线、经度及东西半球的划分。
2.知道经纬网的构成,了解经纬网的用途。
3.能够在经纬网图上确定某个地点的位置。
4.能够在经纬网图上判断两点之间的方位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东西半球的划分
难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问题导入:1912年4月,巨型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其第一次航行中就不幸的撞到了冰川,船舱进水,不断地下沉,在千钧一发之际,船长发出了求救信号(41°N,51°W),附近船只快速赶到,营救了部分落入海中的游客。茫茫大海,其他船只为什么能够快速赶到沉船地点呢?
(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出新课)
二、新课讲授:
(一)、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定义和特征
连接 。与_______垂直相交。 是一个______形状。 还可以叫做________。
学生:南北两极、纬线、半圆、子午线
特征:地球上经线有_______条。经线的长度_________,长度大约是_______千米。经线的指示方向_______。
学生:无数、等长、2万、南北
2.经线不同形态(侧视图、俯视图)
观察经线形状,可以联想成什么呢?
3.经度
为了方便区分给每根经线都标上了度数和单位。
经线的度数,以本初子午线为0度,向东向西各分180度,向东称为东经,用E表示,向西称为西经,用W表示。
东经和西经180°是重合的,通常就把它称为180°经线。
本初子午线:884年10月13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天文学家代表会议作出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作为经度的起算经线。本初的原意是起点,所以就把这条经线称为本初子午线。 图为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该标志为一条宽十几厘米、长十多米的铜线,位于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4.观察本初子午线和180附近经度的变化趋势有什么不同?
学生:本初子午线向东西两侧数字变大,180度经线向东西两侧变小
5.经线圈: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经度之和为180°),组成一个经线圈。比如0度经线与180度经线合起来就是一个经线圈。
教师:每个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
6.思考:(1)沿着赤道向东飞行,在不改变方向的情况下,请问能不能再次回到原来的位置?
学生: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因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圆圈。
(2)沿着本初子午线向北飞行,在不改变方向的情况下,能不能再次回到原来的位置?
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7.东西半球分界线
为了使东西半球分界线尽可能少的经过陆地,避免把一些国家分在东西两个半球 ,国际上通常把20°W向西到160°E的半个地球称为西半球,另一半则是东半球。
思考:为什么不以0°—180°而是以20°W—160°E来划分东西半球呢?
教师:这么划分是不让一个大陆或国家被划分到两个半球。 20°W—160°E线比0°—180°线经过的陆地少,对沿线居民造成的 工作和生活上的影响较小。
注:0°—180°线表示新一天和旧一天的分界。(国际日期变更线)需要指出的是,实际上并不是严格按照着两条线划分的,因为即便是这样 ,仍然会有一些国家会在两个半球或同时是今天又是明天。
8.东西半球的判断
小东大西原则:<20°:东半球 >160°:西半球
20°-160°:东经东半球 西经西半球
练习:根据所学知识试着判断下列经度所代表的东西半球。
(1)176°E 西
(2)13°W 东
(3)161°W 西
(4)120°E 东
(二)、利用经纬网定位
1.在教室里,我们每个人的位置都可以用第几排第几列来表示,同样的,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我们可以用经纬度坐标来表示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地理位置。
2.想一想:经纬网定位有哪些用途?
利用经纬网定位,在航海、航空、交通、军事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3.经纬度坐标
经纬度坐标的表示方法通常用纬度和经度来表示,每个经纬度坐标对应一个点,每个点也只有一个经纬度坐标与之对应。写法:(纬度,经度)
例如:(30°N,60°W),读作北纬30度,西经60度,表示北纬30度与西经60度这两条线的交界点。
练习:
A:(60°N,30°E) B:(60°N,60°E)
C:(40°N,30°E)D:(40°N,60°E)
4.如果经纬网中没有标注方向,应该如何判断呢?
在经纬网中,观察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在度数从小到大的方向标注一个箭头,本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判断箭头的指向。
A点坐标是:(40°S,50°E)
A:(50°N,110°E) B:(30°N,130°E) C:(10°S,130°W)
D:(30°S,110°W) E:(5°N,10°W) F:(5°S,10°E)
G:(5°N,170°E) H:(5°S,170°W)
5.经纬网的其他表示方法
经纬网的视图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平面网格状(图1),有地球缩略图(图2),有高纬度地区的扇形状(图3),还有极地的俯视视图(图4),虽然表示方法不同,但是经纬度坐标的识读方法不变。
在经纬网上判断方向:
A在B的什么方向:西北 B在C的什么方向:东南
丙在丁的什么方向:西南 甲在乙的什么方向:正西
教师:在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没有东西之分,只有南北之分;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没有南北之分,只有东西之分。
GPS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6.如何在不画图的情况下判断两点的方位关系?
同为北纬,数值越大越靠北, 同为南纬,数值越大越靠南,一南一北,北纬在北,南纬在南。
同为东经,度数越大越在东。同为西经,度数越大越在西。
一东一西:
度数之和小于180°,东经在东,西经在西。
度数之和大于180°,西经在东,东经在西。
度数之和等于180°,不分东西。
三、课堂练习:
1.下列经线只有一条的是( )
A. 10°经线 B. 160°经线 C. 180°经线 D. 90°经线
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 0°和180° B. 20°E和160°W
C. 20°W和160°E D. 10°W和170°E
3.有关我国首都北京(40°N,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半球,东半球 B. 北半球,西半球
C. 南半球,东半球 D. 南半球,西半球
答案:1、C 2、C 3、A
四、板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总结经度和经线的特点、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利用经纬网判断方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