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同步学案】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同步教案】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节第一课时 认识分数 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同步教案】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节第1课时 认识分数 教案,共7页。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认识分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例1~例3,第85页课堂活动第1~2题以及第86页练习二十第1~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或几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2.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分数,会认、读简单的分数。
2.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
学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 (学生回答)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现在,想请你们帮我分一分东西,请看大屏幕。
1.课件出示6个苹果和3个盘子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你是怎样分的? 如果每个盘子中的苹果要一样多,我们把这种分法称作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
2.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盘子
教师: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 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
3.课件出示1个苹果和2个盘子
教师:把1个苹果平均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 也请你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
教师:怎么不拍了? 这能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表示吗?
教师: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
(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点评: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探究之中。]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教学例1
教师:今天有两位同学在分月饼时也同样遇到了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的? (平均分)
教师:每份是它的一半,这样的一半怎样表示呢?
让学生说一说“一人一半”是什么意思。
教师:“一半”用分数怎样表示呢? 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就是这块月饼的1/2。
(教师强调: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它的1/2。)
教师: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可以怎么分?
学生折出1/2,展示折的方法,并说说表示什么意思。
[点评: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体会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由“分月饼”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入,学生运用生活中“一半”的经验,得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到一半。借助多媒体演示,把“一半”由一个具体的量抽象成一个数,初步了解分数概念,为学习其他分数做好准备。]
2.教学例2
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电脑博士分月饼,知道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就是这块月饼的1/2,还用长方形纸折出了它的1/2。
现在,请同学们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后,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
鼓励学生平均分时,折出不同形状。
学生可能出现下列3种折法: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师:涂色部分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 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教师:猜猜剩下的部分又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
[点评:本环节的设计,从分月饼到折正方形,较好地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在用纸折一折,表示出它的1/4时,利用学生折法的多样性,更能让学生明白:只要把一个物体(无论月饼、正方形,还是其他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1/4,强化了对分数的认识。]
3.及时巩固
对第85页课堂活动第1题,教师说要求,学生先动手折一折,再同桌互相说一说,最后独立填一填。
4.教学例3
(1)多媒体出示例3
让学生先观察有哪些图形,并说明1个长方形、1条线段、1个圆都可以看成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
①学生独立填出分数,全班交流,说说每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②完成例3后面的填空题,订正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小结: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写法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分数,分数的每一部分都有它们自己的名字。以3/4为例,说明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在空中写,先画一条短横线,表示平均分,它叫分数线。(教师边说边板书)平均分成4份就在分数线的下面写“4”,我们叫它“分母”;表示其中的3份,就在分数线上面写“3”,我们叫它分子。
板书:
3……分子
———……分数线 读作:四分之三
4……分母
学生在空中书写3/4,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我们在写分数的时候,要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子。
组织完成第85页课堂活动第2题:同桌一人读分数,一人写分数。
[点评:以几分之一作为学生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同时较自然地让学生感受到了几分之几与几分之一的联系。在学生认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教科书第86页练习二十第1题
(1)理解题意,明确分数表示的是图中的涂色部分。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尝试解决教科书第86页练习二十第2题
(1)理解题意,明确根据已有分数在图中涂上颜色。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教科书第86页练习二十第3题
引导学生说说哪些图形可以用分数表示其涂色部分,为什么。
4.尝试解决教科书第86页练习二十第4题
(1)说一说每幅图的分数单位。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同桌进行交流。
[点评:通过学生填写分数和涂色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几分之几的含义;在判断能否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分数的含义。]
四、全课小结,拓展运用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有了这些知识,你们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身边有关分数的一些例子吗?
[点评:让学生自我评价,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体会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认识分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例1~例3,第85页课堂活动第1~2题以及第86页练习二十第1~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或几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2.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分数,会认、读简单的分数。
2.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
学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 (学生回答)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现在,想请你们帮我分一分东西,请看大屏幕。
1.课件出示6个苹果和3个盘子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你是怎样分的? 如果每个盘子中的苹果要一样多,我们把这种分法称作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
2.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盘子
教师: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 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
3.课件出示1个苹果和2个盘子
教师:把1个苹果平均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 也请你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
教师:怎么不拍了? 这能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表示吗?
教师: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
(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点评: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探究之中。]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教学例1
教师:今天有两位同学在分月饼时也同样遇到了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的? (平均分)
教师:每份是它的一半,这样的一半怎样表示呢?
让学生说一说“一人一半”是什么意思。
教师:“一半”用分数怎样表示呢? 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就是这块月饼的1/2。
(教师强调: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它的1/2。)
教师: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可以怎么分?
学生折出1/2,展示折的方法,并说说表示什么意思。
[点评: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体会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由“分月饼”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入,学生运用生活中“一半”的经验,得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到一半。借助多媒体演示,把“一半”由一个具体的量抽象成一个数,初步了解分数概念,为学习其他分数做好准备。]
2.教学例2
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电脑博士分月饼,知道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就是这块月饼的1/2,还用长方形纸折出了它的1/2。
现在,请同学们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后,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
鼓励学生平均分时,折出不同形状。
学生可能出现下列3种折法: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师:涂色部分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 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教师:猜猜剩下的部分又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
[点评:本环节的设计,从分月饼到折正方形,较好地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在用纸折一折,表示出它的1/4时,利用学生折法的多样性,更能让学生明白:只要把一个物体(无论月饼、正方形,还是其他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1/4,强化了对分数的认识。]
3.及时巩固
对第85页课堂活动第1题,教师说要求,学生先动手折一折,再同桌互相说一说,最后独立填一填。
4.教学例3
(1)多媒体出示例3
让学生先观察有哪些图形,并说明1个长方形、1条线段、1个圆都可以看成一个物体,进行平均分。
①学生独立填出分数,全班交流,说说每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②完成例3后面的填空题,订正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小结: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写法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分数,分数的每一部分都有它们自己的名字。以3/4为例,说明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在空中写,先画一条短横线,表示平均分,它叫分数线。(教师边说边板书)平均分成4份就在分数线的下面写“4”,我们叫它“分母”;表示其中的3份,就在分数线上面写“3”,我们叫它分子。
板书:
3……分子
———……分数线 读作:四分之三
4……分母
学生在空中书写3/4,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我们在写分数的时候,要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子。
组织完成第85页课堂活动第2题:同桌一人读分数,一人写分数。
[点评:以几分之一作为学生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同时较自然地让学生感受到了几分之几与几分之一的联系。在学生认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教科书第86页练习二十第1题
(1)理解题意,明确分数表示的是图中的涂色部分。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尝试解决教科书第86页练习二十第2题
(1)理解题意,明确根据已有分数在图中涂上颜色。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教科书第86页练习二十第3题
引导学生说说哪些图形可以用分数表示其涂色部分,为什么。
4.尝试解决教科书第86页练习二十第4题
(1)说一说每幅图的分数单位。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同桌进行交流。
[点评:通过学生填写分数和涂色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几分之几的含义;在判断能否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分数的含义。]
四、全课小结,拓展运用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有了这些知识,你们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身边有关分数的一些例子吗?
[点评:让学生自我评价,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体会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