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单元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单元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共64页。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明
设计理念:
识字、写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在第一学段(1~2年级)的两年时间里要求:学生能掌握常用的识字方法,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汉字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方法,多方拓展,把学生识字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喜欢上汉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本单元是第二个识字单元,延续了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编排特色,编排了《画》《大小多少》《小书包》《日月明》《升国旗》5篇课文,将识字寓于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情境之中,内容浅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渗透了对比识字、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
从人文的角度看,编者意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热爱汉字,感受汉字之美,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那么,学生现有的识字能力如何呢?学生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对汉字抱有很大的好奇心,虽然了解了汉字的基本特点,但是对于汉字背后所隐藏的文化还不了解,还需要具体落实。
从语文要素的角度看,学生已经学过一个识字单元,但是大多以象形扩充单元格的宽度,让“《大小多少》”排成一行
“练习”换颜色同右边
请将这一行单元格背景颜色换成同其他的灰色背景颜色
改为“语文园地五”
字为主,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需要认识的汉字越来越多,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学习本单元设计的5篇课文,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识字方法,通过不断识字,实现识字方法的“学习—练习—运用“的过程。整个表格,每个单元格内的文字,在单元格内垂直水平居中
内容简介: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不但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还通过远、近、来、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展现了画中山、水、花、鸟等景物。课文中的插图与这首诗相配,可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另外,这首诗运用了“远、近”“来、去”两组反义词,是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反义词识字的好素材。
《大小多少》由4小节组成,每小节之间有鲜明的规律,节奏感较强:每小节的第一行都是从“大小”或“多少”的内容出发,然后在第二行出现具体的事物,从而让学生具体感受到“大小”或“多少”的变化。另外,课文中的四幅插图,形象地表现了每小节中“大小”“多少”的关系。这篇课文是学生学习生字、量词的好范例。
《小书包》由6个词语和一首轻快、活泼的儿歌组成。学生们经常使用的文具被编进了这首儿歌中。这首儿歌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通俗易懂,另外,里面大量的生字为学生的识字学习提供了素材。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还将懂得要养成学习整理、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日月明》是根据会意字构字规律编排的识字课文。“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尘……”,简单的断句就表现了会意字的特点,学生在朗读这些朗朗上口的短句中能够感受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学习会意字的识字方法,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激发识字的热情。这篇课文最后四句在表现构字规律的基础上配上了插图,暗示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升国旗》由3个词语和一首儿歌组成,其中,可以通过改变3个词语的排列顺序,组成意思相同的两句话:“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或“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这首儿歌描写了少先队员立正、敬礼进行升国旗仪式的情景,使学生了解了基本的升旗礼仪。这篇课文配有一幅少先队员升旗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升国旗的注意事项,感受升国旗的庄重,传递爱国的情感。
《语文园地五》安排了6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安排了四组表示时间的词语,学生可以在读中学习其中的5个生字;“我的发现”编排了带有草字头和木字旁的两组词语,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可以感受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字词句运用”可以通过对“n-l”“sh-s”“zh-z”这三组音节的认读,帮助学生强化相似音节、易混音节的拼读;“书写提示”中“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是第一单元“先横后竖”“从上到下”笔顺规则的延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笔顺规则,为规范书写汉字做好铺垫;“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悯农(其二)》,不但要求学生学会结合插图理解课文的意思,还要让学生懂得珍惜粮食的道理;“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拔萝ト》是一则趣味性强、结构反复的小故事,是学生练习想象,进行创编的好素材。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认识会意字,并进一步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在认识汉字的同时,可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体会到汉字不仅有用,还很有意思。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具体形象的直观手段,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
本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1.能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认识本单元的“远、有”等60个生字,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识“辶”等10个偏旁,会写“水”等23个字和“竖折折钩、卧钩”这2个笔画。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了解会意字和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了解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喜欢学习汉字。
4.辨析易混淆的音节,读准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舌尖音。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反义词和数量词短语,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悯农》。
6.感受古诗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爱护文具的好习惯;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受到初步的爱国主义教育;懂得珍惜粮食。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作为识字单元之一,教学重点是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法、归类识法字、反义词识字法等多种方法识字。在第一个识字单元,学生认识了象形字;在第二个识字单元中,将渗透多种识字方法,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才能进行自主识字,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本单元在教学时,教师应逐课渗透不同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在学完识字方法后就在下一个识字课中运用,使识字教学实现“教—扶—放”,实现从“教师教—自己学”的过程。
本单元的识字课能与“语文园地五”相联系,教学中也可以把“语文园地五”前移到识字教学之中,与识字教学一起学习,总结写字规律。
1.《语文园地五》中“书写提示”可与《日月明》一课整合,其中的“儿、林、本、天”四个字已经全部学完,这时立即整合可以巩固学生对写字的笔顺规则“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认识,也可以在教学《升国旗》一课时再次认识这种笔顺规则。
2.《语文园地五》中“识字加油站”可与《小书包》一课整合。学习《大小多少》一课时,注意与学生一起把词语进行归类——水果类、量词类、动物类,这样,在学习《小书包》一课时,就可以再次巩固词语分类——文具类,并趁热打铁总结“上午”“下午”“晚上”时间类的分类。通过“昨”“晚”这两个字初步总结“日”偏旁的意思,为《日月明》一课中“明”的学习做铺垫。
3.《语文园地五》中“我的发现”可与《升国旗》一课整合。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和本课中的“囗”“纟”偏旁的认识和学习,初步感知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强化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本单元在识字写字部分进行了横向(课文与语文活动)与纵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先学后练)的整合,体现了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总体构想:
第一单元
人文主题
感受古诗描绘的景色;爱护文具;懂得团结;尊重国旗,热爱国旗;知道珍惜粮食。
语文要素
1.认识会意字,进一步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2.学习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字音、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课题
人文主题分布
语文要素分解
6.《画》
结合诗句的描绘,对照图文,体会谜语诗的趣味和山水画的意境。
1.主要学习偏旁归类识字和反义词识字,初步渗透生活中识字和“换一换”的识字方法。
2.准确认读“远、有”等10个生字;认识“辶”(走之)和“⺈”(斜刀头)2个偏旁;会写“水、来”等4个生字。
3.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7.《大小多少》
提示学生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事物要用恰当的量词来表示。
1.准确认读“多、少、黄、牛”等12个生字;认识“犭”(反犬旁)和“鸟”(鸟字边)2个偏旁;正确书写“小、少”等5个生字以及“竖折折钩”这个新笔画。
2.朗读、背通课文。
3.知道“大小”“多少”的关系,积累并学会恰当使用部分量词。
8.《小书包》
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1.准确认读“书、包”等11个生字;认识“勹”(包字头)、“亻”(单人旁)和“⺮”(竹字头)3个偏旁;会写“早、书”等5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
3.知道文具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9.《日月明》
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1.准确认读“明、心”等11个生字;认识“日”(日字旁)这个偏旁;会写“木、心”等5个生字以及“卧钩”这个新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等词语。
3.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10.《升国旗》
认识国旗,学习升旗礼仪,激发爱国旗、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1.准确认读“升、国”等11个生字;认识“囗”(国字框)和“纟”(绞丝旁)2个新偏旁;会写“中、立”等4个生字。
2.读准轻声,正确、连贯地朗读,并背诵儿歌。
语文园地五
培养热爱汉字的情感,
珍惜粮食。
1.能正确朗读4组有关时间的词语,认识其中5个和时间相关的生字。
2.发现“艹”(早字头)、“木”(木字旁)这两个偏旁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巩固“儿、林”和“本、天”的书写,掌握“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并迁移运用至其他汉字的书写中。
3.积累古诗《悯农(其二)》,能理解古诗意思。
4.和家长一起朗读《拔萝ト》,感受亲子阅读的快乐,并能根据插图试着续编故事。
分课设计
《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远、有”等10个生字;认识“辶”和“⺈”2个偏旁;会写“水、来”等4个生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谜语诗的趣味和山水画的意境。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诗导入,引发期待
教师:同学们,古诗我们并不陌生,就在前两天我们学了一首写江南美丽景色的古诗,你们还记得吗?(提示:①指名背诵《江南》;②全班一起背诵《江南》)
(二)揭示课题,引出本课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古诗,可是这首诗和《江南》可不一样,这是一首有趣的谜语诗,你们想来看看吗?
(三)字词正音,读通读顺
1.借助拼音,自由阅读。
2.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3.字词正音,指名朗读。
4.教师引读,读准节奏。
5.学生试读,读出韵律。
(四)分类识字,激发兴趣
1.归类识字(学习“远、近、还”)。
(1)在古诗中标红“远、近、还”这三个字。
教师:请你们仔细观察被标红的这三个字,你有什么发现?(提示:指名回答,并帮助学生找出相同点——有着一样的“辶”偏旁)
(2)认识“辶”偏旁。
教师:看一看,比一比“辶”偏旁的演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提示:“辶”偏旁下面的“捺”像是奔走中的人的腿,含有“辶”偏旁的字多数和走路有关)
(3)记住“远、近、还”这三个字。
教师:那我们怎样记住“远、近、还”这三个字呢?(提示:因为这三个字都有“辶”偏旁,所以可以用熟字加一加的办法记住这三个字)
辶+元=远 辶+斤=近 辶+不=还
(4)引出反义词,认识反义词。
教师(引出反义词):这里的远和近,还是一组反义词呢,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反义词吗?
教师补充:看这幅图,小猪离狐狸比较近,小鹿离狐狸比较远,这里的“远、近”就是一组反义词。
教师(认识反义词):小小观察家们,一起来找一找身边反义词吧!
(师生配合找。)
教师:黑板是黑色的。——学生:粉笔是白色的。
教师:我要开门。——学生:我想关门。
教师:我有红色水笔。——学生:我无红色水笔。
(生生合作找。)
学生1:我在最前边。——学生2:我在最后边。
学生1:我是男生。——学生2:我是女生。
2.反义词识字(学习“有、无”“来、去”)。
(1)找一找。
教师:请你自己读一读这首诗,你还能找到其他反义词吗?请你在课本上圈出来。(提示:“有、无”“来、去”)
(2)动一动。
教师引导:看,现在我的桌面上只有一盒粉笔,就是“有”,现在我把粉笔拿走了,桌面上就是空空的,就是“无”。接下来就请你们尝试表演一下“来、去”。
(学生进行表演,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3.对比识字(学习“听、色”)。
(1)仔细观察“听、色”这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姐姐”和他们特别像,你们知道他们的“姐姐”是谁吗?(提示:听—近;色—爸)
(2)认识“色”的偏旁——“⺈”。
(3)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提示:熟字换一换——“近”的“辶”偏旁换成“口”偏旁;“爸”的“父”偏旁换成“⺈”偏旁)
4.语境中识字(学习“声”)。
(1)认读“声”字。
(2)听声音说话。
教师:请你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请用“我听到了__________(声音)”来告诉我你们听到的声音。
(学生纷纷表达。)
(四)图文结合,感知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
2.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你知道谜底是什么吗?你是怎么猜到的?(提示: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景物,让学生想一想这些景物和他们平时看到的景物有什么不同)
3.学生根据图片,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搭建平台,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课文,回忆内容。
2.根据提示,尝试背诵。
(1)教师只给出古诗的前三个字,让学生试着背诵古诗。
(2)教师每句给出一个字“山、水、花、鸟”,让学生试着背诵古诗。
3.脱离提示,边背边演。
(二)拓展阅读,深入思考
教师出示古诗《风》的内容,但不出示题目。
1.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诗。
3.小组讨论:这首诗的题目可能是什么?为什么?
4.小组汇报:用“我认为题目可能是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答案。
(三)仔细观察,书写生字,背通古诗
1.教师出示本课的四个生字,让学生找出共同点。(提示:都是独体字;都有竖或者竖钩,且竖是关键笔,写在了竖中线上)
2.指导书写“水”。
(1)教师边范写,边提示:①先写中间的竖钩,再写两边;②关键一笔是竖钩要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③左边一笔写完,是横撇,右边分两笔写,分别是撇、捺;④学生书写,教师提示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3.让学生自己观察“来”和“不”这两个字的书写顺序,并指出书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指导书写“去”字,教师让学生注意“去”字两个横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5.学生展示,教师评价。
拓展阅读
谜语诗
1.半边有毛半边光,半边有味半边香,半边吃的山上草,半边还在水里藏。(答案:鲜)
2.头戴小红帽,身穿大白袍。走路摇摇摆,游泳稳又快。(答案:白鹅)
3.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答案:雨)
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画》学习单
一、我能发现。
1.“远、近、还”这三个字有同样的偏旁________。
2.“近”和“听”有相同的部分________。“爸”和“色”有相同的部分________。
二、我会填。
远看( )有色,近听( )无声。
春( )花还在,人来( )不惊。
三、我会写。(评价标准:☆级为仿照提示写的正确,☆☆级为仿照提示写的整洁,☆☆☆级为仿照提示写的规范、美观)
组词抄写。
评价: ☆级 ☆☆级 ☆☆☆级
《大小多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多、少、黄、牛”等12个生字;认识“犭”和“鸟”2个偏旁;正确书写“小、少”等5个生字以及“竖折折钩”这个新笔画。
2.朗读、背通课文。
3.知道“大小”“多少”的关系,积累并学会恰当使用部分量词。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质疑探究,激发兴趣
教师:在语文世界里,有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大象的个头很大,我们会说“一头大象”,马的个头也不小,我们却说成“一匹马”,小狗也是动物,我们会说“一只小狗”,还有小鱼儿,我们会说成“一条鱼”。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这节课就会告诉你们答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字词正音。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
(三)多元识字,感受乐趣
1.反义词识字(学习“小“”少”)。
(1)学习“小”。
①教师出示课文中“黄牛和猫”、“苹果和枣”的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两幅图中分别谁大谁小。
②教师根据填空指名读,让学生读正确。
③教师带着拍手读,让学生读出节奏。
④教师引导:这里的“大”和“小”就是一组反义词,“大”字我们都认识了,那怎么认识这个“小”字呢?书写的时候又该注意什么呢?试着给“小”字组个词吧!(提示:“小”字先写中间,后写两边,而且注意左右两点要匀称,左点要比右点略低一些)
⑤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学生书上描红并书写。
(2)学习“少”。
①教师出示课文中“鸭子和鸟”“杏子和桃”的插图,请学生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两幅图中分别谁多谁少。
②教师根据填空指名读,让学生读正确。
③男生、女生合作读,其中男生读谁多,女生读谁少。
④全班拍手读,读出节奏。
⑤教师:我们可以怎么记住这里的“少”字?(提示:反义词识字,“多”的反义词就是“少”)
⑥教师:写“少”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提示:“少”和“小”字一样,都是先写中间,后写两边,并且注意“少”字的第一笔是竖,不带钩;第四笔稍长,要托住整个字)
⑦学生尝试描红、书写,同桌互相评价。
2.归类识记(学习“猫、鸭、苹果、杏、桃”)。
(1)教师: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动物和植物,你们还记得都有什么吗?(指名回答)
(2)教师出示图片,看图,让学生结合生字自由地读一读这些词语。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词语分类:请你们把这些词语分成两类,该怎么分呢?(提示:可以分成动物类和植物类这两大类)
(4) 教师出示动物类词语“猫、鸭”,指名读,并学习“鸭”的偏旁“鸟”,“猫”的偏旁“犭”。
①教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带有“鸟”偏旁和“犭”偏旁的字呢?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
教师拓展:补充“鸟”偏旁和“犭”偏旁的字,并出示相应图片协助识记,如“狼、狗、鸡、鹅”。
②教师:看看这些带有“鸟”偏旁和“犭”偏旁的字,你们有什么发现?
教师总结:带有“鸟”偏旁和“犭”偏旁的字多数与动物有关。
(5) 教师出示植物类词语“苹果、杏、桃”,自由读,并让学生学习新偏旁“木”。
教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带有“木”偏旁的字呢?(提示:树、林、杨。让学生读一读这些字,并表明带有“木”偏旁的字多与树木有关)
3.字源识字(学习“牛、果、鸟”和“黄”)。
(1)学习“牛”。
①教师出示“牛”的图片和相关象形字:说一说这和现在的“牛”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②教师:课文中说的“黄牛”的“黄”字,也是我们这节课认识的生字,应该怎么记住这个“黄”字?(提示:把“共”字的中间加入“由”字就组成了“黄”字)
③让学生先自主观察书写“牛”和“黄”,在全班展评后再次书写。
(2)学习“果”。
①教师出示“果”的图片和相关象形字:感受一下“果”的象形字的特点,下边的“木”代表树,上边的三个菱形符号代表果子,慢慢就演化成我们今天学的“果”字。
②让学生给“果”字组词,教师观察学生的书写。
(3)学习“鸟”。
教师出示“鸟”的图片和相关象形字:我们也可以用字源识字的方法去认识“鸟”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教师总结:“牛、果、鸟”和我们学过的“日、月、水、火”一样,都是象形字。
(四)拓展阅读,积累量词
读一读
一头牛 一只猫 一群鸭子
一颗枣 一个桃 一堆杏子
量词歌
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鲤鱼四只鸭,
五本书,六支笔,七棵果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量词千万莫用差。
小朋友,试一试,换换就要闹笑话。
《大小多少》学习单
一、看图猜字。
1.( )
2.( )
3.( )
二、看图,写出两个反义词。
( )——( )
( )——( )
三、你还知道哪些偏旁部首相同的字?找一找,写一写,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会写。
《小书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书、包”等11个生字;认识“勹”“亻”“⺮”3个偏旁;会写“早、书”等5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
3.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
教师:四四方方肩上背,书本文字肚里装。它是我的好朋友,天天陪我上学去。(提示:书包)
2.出示谜底,引出本课。
(二)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教师提示:“橡”发后鼻音;“转笔刀”的“转”字不要读成三声;“起得早”的“得”读轻声。
(三)多元识字,学用结合
1.图文对照识字(学习“书、尺、作业本、刀”)。
教师出示“书包、尺子、作业本、铅笔、橡皮”的图片。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学生先看图,再跟读。
(3)教师指名读。
(4)学生去掉拼音读。
(5)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平时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字。(提示:书店、文具店、书吧、学校等)
2.偏旁识字(学习“包、作、笔”)。
教师:老师把这三个字放到一起来学习,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提示:都可以用偏旁识字)
(1)学习“包”。
教师出示图片,图字对照,相机教学“勹”偏旁。(提示:“包”字外面的“勹”,指的是包裹胎儿的东西,里面的是“巳”,指的是未成形的胎儿。注意区分“句”和“包”两个字)
(2)学习“作”。
教师将“亻”与“人”进行对比,认识“亻”这个偏旁。(提示:注意区分“作”和“昨”)
(3)认识“笔”。
教师出示“竹”字的演变过程,与“⺮”进行对比;出示“毛笔”的图片,感受“笔”字的由来。
3.自主识字(学习“尺、早、校、课、业”)。
教师:观察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想想我们已经学过的识字方法,谁来说一说怎么可以记住这些字?(提示:有合体字,都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些字,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认识这些字)
(1)课:“讠”加“果”就是“课”。
(2)早:“日”加“十”就是“早”。
(3)校:“木”加“交”就是“校”。
(4)可以结合图片识记独体字“尺”和“业”。
(5)指导书写“早”字。(提示:“日”要写得略小、略扁;下面的“十”的横要写得长一些,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四)再读文本,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指名读。
3.学生齐读。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写一写,回顾词语
1.教师出示图片与生字,请学生连一连,检查上一节课的学习效果。
2.教师出示上节课的词语:书包、尺子、作业本、笔、刀、课、早、校。
(1)学生开火车领读,读对了进行跟读。
(2)教师去掉拼音,指名学生读。
(3)教师去掉拼音,学生齐读。
(二)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书写“书、本”。
(1)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指名回答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提示:“书”的第一笔横折略小,第二笔横折弯钩略宽,竖要直,点不碰到横折;“本”的竖与竖中线重合,要写端正,撇捺要舒展,最后一笔短横不碰到撇和捺)
(2)教师范写,学生跟写。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并评价。
2.书写“刀、尺”。
(1)教师让学生自己观察“刀、尺”这两个字的字形,指名回答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边写边说笔画名称。
(3)学生自由书写。
(4)集体讲评。
(三)读说想做,学用结合
1.读一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流畅。
(2)指名读课文,有节奏。
(3)齐读课文,读整齐。
2.说一说。
教师:说一说你的书包里还有哪些文具?
(1)学生自由说。
(2)学生读教师出示的“勺子”“文件袋”“笨狼的故事”这3个词语,结合图片认识“勺”“件”“笨”这三个字,巩固“勹”“亻”“⺮”这3个偏旁的认知。
3.想一想。
教师:你的小书包有什么用?应该怎样使用小书包?(提示:小书包能装文具,每天陪我们在学校里学习,所以我们要爱护自己的小书包)
4.做一做。
(1)教师:哪位同学想来讲台上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收拾自己的小书包的?
(学生纷纷上台展示。)
(2)教师:你有哪些收拾书包的小方法?(提示:一放书,二放本,三放笔,四放杯,小在上,大在下,语文、数学分袋放)
拓展阅读
我有一个小书包
我有一个小书包,
里面的宝贝真不少。
橡皮方方,帮我改错。
尺子长长,帮我测量。
铅笔尖尖,帮我书写。
笔袋宽宽,装得鼓鼓。
我爱我的小书包,
它是我学习的好伙伴。
《小书包》学习单
一、连一连。
二、我会填。
包:______+______
作:______+______
笔:______+______
早:______+______
校:______+_____
课:______+_____
四、我会写,请在田字格中工工整整地写出“书、刀、尺、本”。
《日月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借助会意字的特点,准确认读“明、力”等11个生字,认识“日”这个偏旁。
2.会写“木、林”等5个生字,会写1新个笔画——“卧钩”。
3.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学习汉字的趣味,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日”。
教师:回忆一下,“日”字为什么这么写?“日”表示什么?(提示:“日”的轮廓像太阳,中间的一横表示太阳的光。当太阳出来的时候,会照亮一切,驱逐黑暗)
2.出示“月”。
教师:想一想,月亮通常在什么时候出现?月亮是什么样的?(提示:月亮在晚上出现,月亮在天上发光)
3.出示“明”。
教师:你们认识“明”这个字吗?猜一猜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提示:“日”字与“月”字合在一起,肯定会更加亮,所以“明”的意思就是光明、明亮)
4.引出本课。
教师:“日”字与“月”字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新字“明”。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赶紧和老师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模仿跟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同桌合作读课文。
(三)感受会意字,识记生字
1.教师出示前四句课文,请学生们将与“明”字有相同特点的字圈出来。
2.让学生圈出“明,男、尖、尘、从、众、林、森”这些字,并说一说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提示:这些字都是由每句话的前两个字组成的)
3.图文结合,感受会意字的特点。
(1)认识“力”。
①教师出示一个男人在田间劳动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在图片中都看见了什么。(提示:一个男人在田里出力劳动)
②让学生看一看“男”字,并说一说“男”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提示:“田”和“力”)
③让学生读一读“田力男”。
(2)认识“尖”。
①教师出示尖尖的帽子,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帽子有什么特点。(提示:这个帽子上小下大,是尖尖的)
②教师出示“尖”字,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发现。(提示:上小下大就是“尖”)
③让学生读一读“小大尖”。
(3)认识“尘”。
①教师出示尘土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尘土是什么样的。(提示:尘土就是细小的灰尘)
②让学生看一看“尘”字,并说一说“尘”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提示:“小”和“土”)
③读一读“小土尘”。
(4)认识“木、林、森”。
①教师出示“双木林,三木森”这句话,让学生说一说从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②教师出示“木“的象形字,让学生感受“木”的写法。
③教师出示两个木,让学生猜一猜这个字的意思。
④教师出示三个木,让学生再猜一猜这个字的意思。
(4)认识“从、众”。
教师:“双木林,三木森”,记住了这句儿歌,我们就能轻松地记住“木、林、森”这3个生字。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儿歌“二人从,三人众”快速地记住“从、众”。
(四)游戏识字,巩固所学
教师出示两排生字,让学生尝试连线组成新字,组成新字后再多读几遍。
日 小 人 田 小 木 木
土 月 大 人 力 林 木
(五)书写指导(学习“木、林、土、力”)
1.教师出示“木”字,学生观察对比,教师总结书写时的注意事项:“木”字的横要水平,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撇和捺要写舒展。
2.教师出示“林”字,指名回答书写“林”字时要注意的地方。先让学生观察结构:左右结构;教师再总结书写时的注意事项:“林”字左低右高,左窄右宽,注意“木”偏旁最后一笔的捺要变成点。
3.教师出示“土”和“力”字,学生观察对比,教师总结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土”注意第一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竖要写在竖中线上,并注意第二个横要比第一个横长;“力”的撇要注意从竖中线上起笔,并写舒展。
4.再次练写,展示评价。
(六)读出节奏,美读成诵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
2.师生合作读。
3.学生拍手读出节奏。
4.学生边填边背。
日月( ),田( )男。小大( ),小土( )。二人( ),三人( )。双木( ),三木( )。一人不成( ),独木不成( )。众人ー( )心,黄( )变成金。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读出节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出节奏。
2.教师指名读课文,进行评价。
3.教师去掉拼音,学生读课文。
(二)参照插图,理解课文
1.教师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可以从“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哪儿,他们在干什么”这些角度去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示:春天,小朋友到郊外植树,有的扶树,有的培土,有的浇水,大家齐心协力把小树栽好了)
2.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你和小伙伴们一起合作做过什么事情?
(三)亲身实践,感受道理
1.试一试。
(1)教师:拿出来1支笔,试着把它折断,再拿出来10支笔,试着把它们折断。你有什么感受?
(2)教师:一个人鼓掌,一个班的同学一起鼓掌,哪个声音大?
(3)让学生说一说实践之后的感受。
2.教师出示《众人划桨开大船》这首歌的歌词:……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ー个巴掌拍也拍不响,万人鼓掌声呀声震天……)
(1)让学生读一读,分小组讨论:从课文、我们的实践以及老师补充的资料中,你们知道了什么道理?(提示: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
(2)教师总结:团结就是力量,也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四)书写指导
1.教师出示“心”字和心脏的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并说一说书写“心”字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提示:书写“心”字时,由轻到重,卧如小船。写好“心”字的3个点:尖头圆尾,左右呼应,中间居中)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4.学生展示,教师评价。
(五)边填边背,完成习题
1.学生填空后读一读,并尝试背诵。
( )人不成( ),独木不成( )。众人ー( )心,黄( )变成金。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教师出示课后练习题三,小组讨论:猜猜这些字是什么意思?(提示:可以先找到这个字的形旁,猜一猜代表的含义,再看另外的部件,把两个部件的意思合起来再猜出整个字的意思)
拓展阅读
青字歌
青遇日字天气晴,
青遇心字好心情,
青遇言字双手请,
青遇水字河水清,
青遇目字睁眼睛。
《日月明》学习单
一、我会看。
二、边填边背。
日月( ),田( )男。小大( ),小土( )。二人( ),三人( )。双木( ),三木( )。一人不成( ),独木不成( )。众人ー( )心,黄( )变成金。
三、我会写。
书写本课的生字“木、林、土、力、心”。
《升国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升、国”等11个生字;认识“囗”“纟”2个新偏旁;会写“中、立”等4个生字。
2.读准轻声,正确、连贯地朗读,并背通儿歌。
3.认识国旗,学习升旗礼仪,激发爱国旗、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观察插图,句子练习
1师出示课文插图。
(1)教师:说一说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教师:试着用“_____(谁)在_____(干什么)”这样的句式说一说你看到的内容。
(二)看图识记,学习生字
1.学习“国”。
(1)教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和“国”的字源,让学生感受“囗”这个偏旁表示疆域范围,进而识记“国”字。
(2)给“国”组词。(提示:中国、国家、祖国)
(3)学生自由拼读,交流其他识字方法。(提示用加一加的方法:囗+玉=国)
2.学习“红”。
(1)教师出示“五星红旗”的图片和“纟”偏旁的字源,让学生感受“纟”这个偏旁表示纺织、丝织品,进而识记“红”字。
(2)猜一猜,说一说,“纟”偏旁与“五星红旗”的联系。
(3)识记“红”:形声字,左边的“纟”作为形旁,表示字的意思;右边的“工”作为声旁,表示字的读音。
(4)学生自由拼读,交流其他识字方法。(提示用加一加的方法:纟+工=红)
(三)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1.学写“中”。
(1)学生观察课本上田字格上方生字的笔顺,试着书空练习。
(2)教师指名回答书写注意事项:“中”字包含的“口”字要写得又扁又长,竖是悬针竖。
(3)学生自行练写,展示评价。
2.学写“五”。
(1)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2)教师指名回答书写注意事项:“五”字的3笔横向笔画,间距要均等,上横短,下横长。
(3)学生描红,展示评价。
(四)情感朗读,句子训练
1.出示“中国、国旗、五星红旗”。
(1)学生指着课本上带拼音的词语认读。
(2)教师带读,学生眼读。
(3)学生读去掉拼音的词语。
2.试着把这几个词语连成一句话。
(1)同桌互相说。
(2)教师指名说。
(3)教师出示这两句话:①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②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
(4)师生合作读句子: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
(5)男生、女生合作读句子: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
(五)出示本文儿歌,情感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字音。
2.教师指名读课文,进行评价。
3.男生、女生合作读课文。
(六)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跟着动作识记“立”“起”。
(1)跟着教师做动作。
学生跟着教师依次做动作:起立、向左迈一步、立正、向右迈一步、坐下,并感受“起立”和“立正”时身体的状态。
(2)跟着图片做动作。
当出现“起立”的图片时,学生做“起立”的动作;当出现“立正”的图片时,学生做“立正”的动作。
(3)跟着词语做动作。
当出现“起立”的词语时,学生做“起立”的动作;当出现“立正”的词语时,学生做“立正”的动作。
2.部件加一加,识记“歌”。(提示:哥+欠=歌,歌曲的歌)
3.部件换一换,识记“升”。(提示:把“开”字的第一笔“横”换成“撇”,就是“升”,升起的升)
4.顺口溜识字,识记“起”。
教师:走自己的路——起。
5.字源识字,识记“美、丽”。
教师出示“美、丽”的字源,让学生感受“美、丽”的写法。
(七)观察字形,再次书写
1.让学生观察“立”字,并说一说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2.教师出示“正”字,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字有什么特点,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八)回读课文,说说启发
1.教师:同学们带着动作读一读课文,注意要读出节奏和感情。
2.教师让学生再次看图:结合今天的学习,说一说我们升国旗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九)结合表演,轻松背诵
1.教师背诵,学生表演动作。
2.男生表演动作,女生背诵。
3.学生自己边表演边背诵。
4.小组内比赛背诵,评选出本课“背诵小明星”若干名。
内容注解
五星红旗
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旗杆套为白色。
(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拓展阅读
(一)
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
我愿变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你。
(二)
五星红旗多美丽,迎接太阳高高升起,
排好队敬个礼,国旗国旗我爱你,敬礼!
《升国旗》学习单
一、看图识字。
中国 国旗 五星红旗 升旗
二、我会看。
三、我会说。
升国旗时,我要______________。
四、我会写“中、无、立、正”。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4组有关时间的词语,认识其中5个和时间相关的生字。
2.发现“艹”“木”这两个偏旁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巩固“儿、林”和“本、天”的书写,掌握“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并迁移运用至其他汉字的书写中。
3.积累古诗《悯农(其二)》,能理解古诗意思,并懂得珍惜粮食。
4.和家长一起朗读《拔萝ト》,感受亲子阅读的快乐,并能根据插图试着续编故事。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读词语,把词语读准确。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指名读词语。
(3)同桌互读词语。
(4)教师去掉拼音,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2.给词语进行归类。
(1)教师把这12个词语做成词语卡片,随机贴在黑板上。
(2)教师选四位学生上台把词语卡片进行归类,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归类,有什么发现。(提示:是按照“时—天一月一年”的顺序进行排序的,并且这些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
(3)教师启发思考: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提示:分、秒、星期、周、旬等)
3.练习。
(1)试着填一填。(填字母)
1)________,太阳下山了,晴朗的时候能看见星星。
①明年 ②晚上 ③上午 ④这个月
2)_______是星期一,______是星期二,______是星期三。
①昨天 ②今天 ③明天
3)今年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_______就是二年级啦!
①明年 ②去年 ③下个月 ④后天
(2)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给下列词语排上序号。
1)下午(②) 上午( ) 晚上( )
2)明天( ) 今天( ) 昨天(①)
3)下个月( ) 上个月( ) 这个月( )
4)明年( ) 去年( ) 今年( )
4.识字生字。
(1)教师拿出准备的“午、晩、昨、今、年”这几张生字卡片。
(2)学生手拿卡片,分组依次组词,说识记方法。(提示:①猜字谜识记“午”:不是不出头,一出头就牛。②加一加识记“晚”:日+免=晚,晚上的晚。③加一加识记“昨”:日+乍=昨,昨天的昨。④减一减识记“今”:令去掉一点就是今,今天的今。⑤读词语中识记“年”,去年、今年、明年)
(二)我的发现
1.读词语,读准确。
(1)教师出示这8个字:花、草、莲、苹、树、林、桃、桥。
(2)教师指名读。
(3)学生开火车读,并把每个字组词。
2.分分类,找特点。
(1)教师:说一说,这两组生字有什么特点。(提示:按偏旁分类,一类都是“艹”偏旁的字,一类都是“木”偏旁的字。)
(2)教师:读一读“艹”偏旁的字,想一想还见过哪些带有“艹”的字。(提示:芳、莓、芝等)
(3)教师:试着说一说“草字头”的字有什么特点?(提示:“艹”与植物有关)
(4)教师:读一读“木”偏旁的字,试着说一说“木”偏旁的字有什么特点。你还见过哪些带有“木”偏旁的字。(提示:“木”与树木有关,如枝、杨。)
(三)字词句运用
1.感受第一组词语。
(1)教师范读“你们、家里”“男生、蓝色”。学生仔细听,注意发音。
(2)学生试着读一读,并说一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提示:声母不同、韵母相同)
(3)教师出示“你、里、男、蓝”,把声母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让学生试着读一读,注意区别。
2.感受第二组词语。
(1)教师出示:“上山、三年”“写字、报纸”。学生自己读一读,说一说有什么发现。(提示:声母分别为平舌音与翘舌音)
2.师生共同回忆发音方法一一发翘舌音时,舌头翘起来。
3.同桌互相读,再次感受发音的不同。
(四)书写提示
(1)仔细观察,发现特点。
①教师动画出示“儿”和“林”的笔画,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有什么发现。(提示:是按照“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进行书写的)
②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再次感受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
③学生练写,点评指导。
④教师动画出示“本”和“田”的笔画,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有什么发现。(提示:是按照“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进行书写的)
⑤学生练写,感受笔顺规则。
(2)教师:你们还知道哪些笔顺规则?(提示:《语文园地一》中我们学习了从“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多样朗读,读出节奏。
(1)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指名读,并指导、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感受节奏,画出节奏。
(4)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结合插图,感受内容。
(1)教师出示插图:猜一猜图中的人是谁?他在干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提示:
农民、农夫 种田 满头大汗 辛苦
3.再读古诗,感受意思。
(1)结合插图,感受意思: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并结合插图说一说古诗表达了什么意思。
(2)表演读诗,感受意思:让学生进行想象,如果他们就是这画面上的农夫,他们会做什么动作?让学生尝试边做动作,边读古诗。
4.完成练习,巩固所学,尝试背诵。
(1)让学生试着把古诗与意思相连。
(2)让学生根据意思,想象画面,尝试背诵。
5.回读古诗,感受道理。
(1)让学生齐读古诗,边读边想古诗的意思。
(2)教师:学完这首古诗,你有什么收获?(提示:知道了要珍惜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
(二)和大人一起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教师指名读课文,正音。(提示:注意读好轻声,如萝卜、老公公、老婆婆、拉着、拔呀拔、叶子)
3.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都有谁帮助老公公拔萝卜了?(提示: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猫)
4.教师:后来怎么样了?你能试着说说吗?(提示:要合理想象,可以根据课文插图中萝卜的变化以及小猫后边的小老鼠进行合理的想象)
5.教师出示插图,让学生试着根据插图讲一讲这个故事。
拓展阅读
绕口令
山里有个寺,山外有个市,柿子三十三,师父四十四。
单元学习单
一、反义词。
远——( ) 有——( ) 来——( )
大——( ) 多——( ) 上——( )
东——( ) ( )——( ) ( )——( )
二、给下面的词语找到家。
远 有 无 近 来 森 去 桃 尺 还 明 林 杏 书 包 众 尘 作 本
偏旁归类识字 反义词识字 图文对照识字 会意字识字
三、猜一猜下面的词语是什么意思。
狼 荷 猪 花 芹 猩 猴 迈 进 草 鸽 草 鸥 鹦 道 鹉
动物 草本植物 走路或者路
单元整合作业
一、看图猜一猜他们的名字跟哪个偏旁有关,连一连。
二、我的发现。
例:艹:花、莲、草、苹。
1.鸟:_______________。
2.纟:_______________。
3.辶:_______________。
4.亻:_______________。
三、在生活中我还发现了下面的字。
林、森、众_______________。
明、男、尘_______________。
(本教学设计由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实验小学学校刘一博老师提供)
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明
设计理念:
识字、写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在第一学段(1~2年级)的两年时间里要求:学生能掌握常用的识字方法,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汉字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方法,多方拓展,把学生识字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喜欢上汉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本单元是第二个识字单元,延续了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编排特色,编排了《画》《大小多少》《小书包》《日月明》《升国旗》5篇课文,将识字寓于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情境之中,内容浅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渗透了对比识字、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
从人文的角度看,编者意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热爱汉字,感受汉字之美,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那么,学生现有的识字能力如何呢?学生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对汉字抱有很大的好奇心,虽然了解了汉字的基本特点,但是对于汉字背后所隐藏的文化还不了解,还需要具体落实。
从语文要素的角度看,学生已经学过一个识字单元,但是大多以象形扩充单元格的宽度,让“《大小多少》”排成一行
“练习”换颜色同右边
请将这一行单元格背景颜色换成同其他的灰色背景颜色
改为“语文园地五”
字为主,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需要认识的汉字越来越多,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学习本单元设计的5篇课文,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识字方法,通过不断识字,实现识字方法的“学习—练习—运用“的过程。整个表格,每个单元格内的文字,在单元格内垂直水平居中
内容简介: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不但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还通过远、近、来、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展现了画中山、水、花、鸟等景物。课文中的插图与这首诗相配,可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另外,这首诗运用了“远、近”“来、去”两组反义词,是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反义词识字的好素材。
《大小多少》由4小节组成,每小节之间有鲜明的规律,节奏感较强:每小节的第一行都是从“大小”或“多少”的内容出发,然后在第二行出现具体的事物,从而让学生具体感受到“大小”或“多少”的变化。另外,课文中的四幅插图,形象地表现了每小节中“大小”“多少”的关系。这篇课文是学生学习生字、量词的好范例。
《小书包》由6个词语和一首轻快、活泼的儿歌组成。学生们经常使用的文具被编进了这首儿歌中。这首儿歌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通俗易懂,另外,里面大量的生字为学生的识字学习提供了素材。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还将懂得要养成学习整理、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日月明》是根据会意字构字规律编排的识字课文。“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尘……”,简单的断句就表现了会意字的特点,学生在朗读这些朗朗上口的短句中能够感受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学习会意字的识字方法,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激发识字的热情。这篇课文最后四句在表现构字规律的基础上配上了插图,暗示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升国旗》由3个词语和一首儿歌组成,其中,可以通过改变3个词语的排列顺序,组成意思相同的两句话:“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或“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这首儿歌描写了少先队员立正、敬礼进行升国旗仪式的情景,使学生了解了基本的升旗礼仪。这篇课文配有一幅少先队员升旗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升国旗的注意事项,感受升国旗的庄重,传递爱国的情感。
《语文园地五》安排了6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安排了四组表示时间的词语,学生可以在读中学习其中的5个生字;“我的发现”编排了带有草字头和木字旁的两组词语,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可以感受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字词句运用”可以通过对“n-l”“sh-s”“zh-z”这三组音节的认读,帮助学生强化相似音节、易混音节的拼读;“书写提示”中“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是第一单元“先横后竖”“从上到下”笔顺规则的延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笔顺规则,为规范书写汉字做好铺垫;“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悯农(其二)》,不但要求学生学会结合插图理解课文的意思,还要让学生懂得珍惜粮食的道理;“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拔萝ト》是一则趣味性强、结构反复的小故事,是学生练习想象,进行创编的好素材。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认识会意字,并进一步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在认识汉字的同时,可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体会到汉字不仅有用,还很有意思。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具体形象的直观手段,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
本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1.能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认识本单元的“远、有”等60个生字,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识“辶”等10个偏旁,会写“水”等23个字和“竖折折钩、卧钩”这2个笔画。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了解会意字和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了解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喜欢学习汉字。
4.辨析易混淆的音节,读准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舌尖音。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反义词和数量词短语,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悯农》。
6.感受古诗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爱护文具的好习惯;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受到初步的爱国主义教育;懂得珍惜粮食。
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作为识字单元之一,教学重点是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法、归类识法字、反义词识字法等多种方法识字。在第一个识字单元,学生认识了象形字;在第二个识字单元中,将渗透多种识字方法,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才能进行自主识字,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本单元在教学时,教师应逐课渗透不同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在学完识字方法后就在下一个识字课中运用,使识字教学实现“教—扶—放”,实现从“教师教—自己学”的过程。
本单元的识字课能与“语文园地五”相联系,教学中也可以把“语文园地五”前移到识字教学之中,与识字教学一起学习,总结写字规律。
1.《语文园地五》中“书写提示”可与《日月明》一课整合,其中的“儿、林、本、天”四个字已经全部学完,这时立即整合可以巩固学生对写字的笔顺规则“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认识,也可以在教学《升国旗》一课时再次认识这种笔顺规则。
2.《语文园地五》中“识字加油站”可与《小书包》一课整合。学习《大小多少》一课时,注意与学生一起把词语进行归类——水果类、量词类、动物类,这样,在学习《小书包》一课时,就可以再次巩固词语分类——文具类,并趁热打铁总结“上午”“下午”“晚上”时间类的分类。通过“昨”“晚”这两个字初步总结“日”偏旁的意思,为《日月明》一课中“明”的学习做铺垫。
3.《语文园地五》中“我的发现”可与《升国旗》一课整合。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和本课中的“囗”“纟”偏旁的认识和学习,初步感知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强化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本单元在识字写字部分进行了横向(课文与语文活动)与纵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先学后练)的整合,体现了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总体构想:
第一单元
人文主题
感受古诗描绘的景色;爱护文具;懂得团结;尊重国旗,热爱国旗;知道珍惜粮食。
语文要素
1.认识会意字,进一步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2.学习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字音、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课题
人文主题分布
语文要素分解
6.《画》
结合诗句的描绘,对照图文,体会谜语诗的趣味和山水画的意境。
1.主要学习偏旁归类识字和反义词识字,初步渗透生活中识字和“换一换”的识字方法。
2.准确认读“远、有”等10个生字;认识“辶”(走之)和“⺈”(斜刀头)2个偏旁;会写“水、来”等4个生字。
3.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7.《大小多少》
提示学生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事物要用恰当的量词来表示。
1.准确认读“多、少、黄、牛”等12个生字;认识“犭”(反犬旁)和“鸟”(鸟字边)2个偏旁;正确书写“小、少”等5个生字以及“竖折折钩”这个新笔画。
2.朗读、背通课文。
3.知道“大小”“多少”的关系,积累并学会恰当使用部分量词。
8.《小书包》
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1.准确认读“书、包”等11个生字;认识“勹”(包字头)、“亻”(单人旁)和“⺮”(竹字头)3个偏旁;会写“早、书”等5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
3.知道文具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9.《日月明》
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1.准确认读“明、心”等11个生字;认识“日”(日字旁)这个偏旁;会写“木、心”等5个生字以及“卧钩”这个新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等词语。
3.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10.《升国旗》
认识国旗,学习升旗礼仪,激发爱国旗、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1.准确认读“升、国”等11个生字;认识“囗”(国字框)和“纟”(绞丝旁)2个新偏旁;会写“中、立”等4个生字。
2.读准轻声,正确、连贯地朗读,并背诵儿歌。
语文园地五
培养热爱汉字的情感,
珍惜粮食。
1.能正确朗读4组有关时间的词语,认识其中5个和时间相关的生字。
2.发现“艹”(早字头)、“木”(木字旁)这两个偏旁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巩固“儿、林”和“本、天”的书写,掌握“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并迁移运用至其他汉字的书写中。
3.积累古诗《悯农(其二)》,能理解古诗意思。
4.和家长一起朗读《拔萝ト》,感受亲子阅读的快乐,并能根据插图试着续编故事。
分课设计
《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远、有”等10个生字;认识“辶”和“⺈”2个偏旁;会写“水、来”等4个生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谜语诗的趣味和山水画的意境。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诗导入,引发期待
教师:同学们,古诗我们并不陌生,就在前两天我们学了一首写江南美丽景色的古诗,你们还记得吗?(提示:①指名背诵《江南》;②全班一起背诵《江南》)
(二)揭示课题,引出本课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古诗,可是这首诗和《江南》可不一样,这是一首有趣的谜语诗,你们想来看看吗?
(三)字词正音,读通读顺
1.借助拼音,自由阅读。
2.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3.字词正音,指名朗读。
4.教师引读,读准节奏。
5.学生试读,读出韵律。
(四)分类识字,激发兴趣
1.归类识字(学习“远、近、还”)。
(1)在古诗中标红“远、近、还”这三个字。
教师:请你们仔细观察被标红的这三个字,你有什么发现?(提示:指名回答,并帮助学生找出相同点——有着一样的“辶”偏旁)
(2)认识“辶”偏旁。
教师:看一看,比一比“辶”偏旁的演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提示:“辶”偏旁下面的“捺”像是奔走中的人的腿,含有“辶”偏旁的字多数和走路有关)
(3)记住“远、近、还”这三个字。
教师:那我们怎样记住“远、近、还”这三个字呢?(提示:因为这三个字都有“辶”偏旁,所以可以用熟字加一加的办法记住这三个字)
辶+元=远 辶+斤=近 辶+不=还
(4)引出反义词,认识反义词。
教师(引出反义词):这里的远和近,还是一组反义词呢,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反义词吗?
教师补充:看这幅图,小猪离狐狸比较近,小鹿离狐狸比较远,这里的“远、近”就是一组反义词。
教师(认识反义词):小小观察家们,一起来找一找身边反义词吧!
(师生配合找。)
教师:黑板是黑色的。——学生:粉笔是白色的。
教师:我要开门。——学生:我想关门。
教师:我有红色水笔。——学生:我无红色水笔。
(生生合作找。)
学生1:我在最前边。——学生2:我在最后边。
学生1:我是男生。——学生2:我是女生。
2.反义词识字(学习“有、无”“来、去”)。
(1)找一找。
教师:请你自己读一读这首诗,你还能找到其他反义词吗?请你在课本上圈出来。(提示:“有、无”“来、去”)
(2)动一动。
教师引导:看,现在我的桌面上只有一盒粉笔,就是“有”,现在我把粉笔拿走了,桌面上就是空空的,就是“无”。接下来就请你们尝试表演一下“来、去”。
(学生进行表演,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3.对比识字(学习“听、色”)。
(1)仔细观察“听、色”这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姐姐”和他们特别像,你们知道他们的“姐姐”是谁吗?(提示:听—近;色—爸)
(2)认识“色”的偏旁——“⺈”。
(3)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提示:熟字换一换——“近”的“辶”偏旁换成“口”偏旁;“爸”的“父”偏旁换成“⺈”偏旁)
4.语境中识字(学习“声”)。
(1)认读“声”字。
(2)听声音说话。
教师:请你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请用“我听到了__________(声音)”来告诉我你们听到的声音。
(学生纷纷表达。)
(四)图文结合,感知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
2.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你知道谜底是什么吗?你是怎么猜到的?(提示: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景物,让学生想一想这些景物和他们平时看到的景物有什么不同)
3.学生根据图片,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搭建平台,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课文,回忆内容。
2.根据提示,尝试背诵。
(1)教师只给出古诗的前三个字,让学生试着背诵古诗。
(2)教师每句给出一个字“山、水、花、鸟”,让学生试着背诵古诗。
3.脱离提示,边背边演。
(二)拓展阅读,深入思考
教师出示古诗《风》的内容,但不出示题目。
1.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诗。
3.小组讨论:这首诗的题目可能是什么?为什么?
4.小组汇报:用“我认为题目可能是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答案。
(三)仔细观察,书写生字,背通古诗
1.教师出示本课的四个生字,让学生找出共同点。(提示:都是独体字;都有竖或者竖钩,且竖是关键笔,写在了竖中线上)
2.指导书写“水”。
(1)教师边范写,边提示:①先写中间的竖钩,再写两边;②关键一笔是竖钩要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③左边一笔写完,是横撇,右边分两笔写,分别是撇、捺;④学生书写,教师提示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3.让学生自己观察“来”和“不”这两个字的书写顺序,并指出书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指导书写“去”字,教师让学生注意“去”字两个横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5.学生展示,教师评价。
拓展阅读
谜语诗
1.半边有毛半边光,半边有味半边香,半边吃的山上草,半边还在水里藏。(答案:鲜)
2.头戴小红帽,身穿大白袍。走路摇摇摆,游泳稳又快。(答案:白鹅)
3.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答案:雨)
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画》学习单
一、我能发现。
1.“远、近、还”这三个字有同样的偏旁________。
2.“近”和“听”有相同的部分________。“爸”和“色”有相同的部分________。
二、我会填。
远看( )有色,近听( )无声。
春( )花还在,人来( )不惊。
三、我会写。(评价标准:☆级为仿照提示写的正确,☆☆级为仿照提示写的整洁,☆☆☆级为仿照提示写的规范、美观)
组词抄写。
评价: ☆级 ☆☆级 ☆☆☆级
《大小多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多、少、黄、牛”等12个生字;认识“犭”和“鸟”2个偏旁;正确书写“小、少”等5个生字以及“竖折折钩”这个新笔画。
2.朗读、背通课文。
3.知道“大小”“多少”的关系,积累并学会恰当使用部分量词。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质疑探究,激发兴趣
教师:在语文世界里,有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大象的个头很大,我们会说“一头大象”,马的个头也不小,我们却说成“一匹马”,小狗也是动物,我们会说“一只小狗”,还有小鱼儿,我们会说成“一条鱼”。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这节课就会告诉你们答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字词正音。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
(三)多元识字,感受乐趣
1.反义词识字(学习“小“”少”)。
(1)学习“小”。
①教师出示课文中“黄牛和猫”、“苹果和枣”的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两幅图中分别谁大谁小。
②教师根据填空指名读,让学生读正确。
③教师带着拍手读,让学生读出节奏。
④教师引导:这里的“大”和“小”就是一组反义词,“大”字我们都认识了,那怎么认识这个“小”字呢?书写的时候又该注意什么呢?试着给“小”字组个词吧!(提示:“小”字先写中间,后写两边,而且注意左右两点要匀称,左点要比右点略低一些)
⑤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学生书上描红并书写。
(2)学习“少”。
①教师出示课文中“鸭子和鸟”“杏子和桃”的插图,请学生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两幅图中分别谁多谁少。
②教师根据填空指名读,让学生读正确。
③男生、女生合作读,其中男生读谁多,女生读谁少。
④全班拍手读,读出节奏。
⑤教师:我们可以怎么记住这里的“少”字?(提示:反义词识字,“多”的反义词就是“少”)
⑥教师:写“少”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提示:“少”和“小”字一样,都是先写中间,后写两边,并且注意“少”字的第一笔是竖,不带钩;第四笔稍长,要托住整个字)
⑦学生尝试描红、书写,同桌互相评价。
2.归类识记(学习“猫、鸭、苹果、杏、桃”)。
(1)教师: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动物和植物,你们还记得都有什么吗?(指名回答)
(2)教师出示图片,看图,让学生结合生字自由地读一读这些词语。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词语分类:请你们把这些词语分成两类,该怎么分呢?(提示:可以分成动物类和植物类这两大类)
(4) 教师出示动物类词语“猫、鸭”,指名读,并学习“鸭”的偏旁“鸟”,“猫”的偏旁“犭”。
①教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带有“鸟”偏旁和“犭”偏旁的字呢?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
教师拓展:补充“鸟”偏旁和“犭”偏旁的字,并出示相应图片协助识记,如“狼、狗、鸡、鹅”。
②教师:看看这些带有“鸟”偏旁和“犭”偏旁的字,你们有什么发现?
教师总结:带有“鸟”偏旁和“犭”偏旁的字多数与动物有关。
(5) 教师出示植物类词语“苹果、杏、桃”,自由读,并让学生学习新偏旁“木”。
教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带有“木”偏旁的字呢?(提示:树、林、杨。让学生读一读这些字,并表明带有“木”偏旁的字多与树木有关)
3.字源识字(学习“牛、果、鸟”和“黄”)。
(1)学习“牛”。
①教师出示“牛”的图片和相关象形字:说一说这和现在的“牛”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②教师:课文中说的“黄牛”的“黄”字,也是我们这节课认识的生字,应该怎么记住这个“黄”字?(提示:把“共”字的中间加入“由”字就组成了“黄”字)
③让学生先自主观察书写“牛”和“黄”,在全班展评后再次书写。
(2)学习“果”。
①教师出示“果”的图片和相关象形字:感受一下“果”的象形字的特点,下边的“木”代表树,上边的三个菱形符号代表果子,慢慢就演化成我们今天学的“果”字。
②让学生给“果”字组词,教师观察学生的书写。
(3)学习“鸟”。
教师出示“鸟”的图片和相关象形字:我们也可以用字源识字的方法去认识“鸟”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教师总结:“牛、果、鸟”和我们学过的“日、月、水、火”一样,都是象形字。
(四)拓展阅读,积累量词
读一读
一头牛 一只猫 一群鸭子
一颗枣 一个桃 一堆杏子
量词歌
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鲤鱼四只鸭,
五本书,六支笔,七棵果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量词千万莫用差。
小朋友,试一试,换换就要闹笑话。
《大小多少》学习单
一、看图猜字。
1.( )
2.( )
3.( )
二、看图,写出两个反义词。
( )——( )
( )——( )
三、你还知道哪些偏旁部首相同的字?找一找,写一写,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会写。
《小书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书、包”等11个生字;认识“勹”“亻”“⺮”3个偏旁;会写“早、书”等5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
3.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
教师:四四方方肩上背,书本文字肚里装。它是我的好朋友,天天陪我上学去。(提示:书包)
2.出示谜底,引出本课。
(二)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教师提示:“橡”发后鼻音;“转笔刀”的“转”字不要读成三声;“起得早”的“得”读轻声。
(三)多元识字,学用结合
1.图文对照识字(学习“书、尺、作业本、刀”)。
教师出示“书包、尺子、作业本、铅笔、橡皮”的图片。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学生先看图,再跟读。
(3)教师指名读。
(4)学生去掉拼音读。
(5)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平时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字。(提示:书店、文具店、书吧、学校等)
2.偏旁识字(学习“包、作、笔”)。
教师:老师把这三个字放到一起来学习,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提示:都可以用偏旁识字)
(1)学习“包”。
教师出示图片,图字对照,相机教学“勹”偏旁。(提示:“包”字外面的“勹”,指的是包裹胎儿的东西,里面的是“巳”,指的是未成形的胎儿。注意区分“句”和“包”两个字)
(2)学习“作”。
教师将“亻”与“人”进行对比,认识“亻”这个偏旁。(提示:注意区分“作”和“昨”)
(3)认识“笔”。
教师出示“竹”字的演变过程,与“⺮”进行对比;出示“毛笔”的图片,感受“笔”字的由来。
3.自主识字(学习“尺、早、校、课、业”)。
教师:观察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想想我们已经学过的识字方法,谁来说一说怎么可以记住这些字?(提示:有合体字,都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些字,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认识这些字)
(1)课:“讠”加“果”就是“课”。
(2)早:“日”加“十”就是“早”。
(3)校:“木”加“交”就是“校”。
(4)可以结合图片识记独体字“尺”和“业”。
(5)指导书写“早”字。(提示:“日”要写得略小、略扁;下面的“十”的横要写得长一些,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四)再读文本,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指名读。
3.学生齐读。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写一写,回顾词语
1.教师出示图片与生字,请学生连一连,检查上一节课的学习效果。
2.教师出示上节课的词语:书包、尺子、作业本、笔、刀、课、早、校。
(1)学生开火车领读,读对了进行跟读。
(2)教师去掉拼音,指名学生读。
(3)教师去掉拼音,学生齐读。
(二)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书写“书、本”。
(1)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指名回答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提示:“书”的第一笔横折略小,第二笔横折弯钩略宽,竖要直,点不碰到横折;“本”的竖与竖中线重合,要写端正,撇捺要舒展,最后一笔短横不碰到撇和捺)
(2)教师范写,学生跟写。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并评价。
2.书写“刀、尺”。
(1)教师让学生自己观察“刀、尺”这两个字的字形,指名回答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边写边说笔画名称。
(3)学生自由书写。
(4)集体讲评。
(三)读说想做,学用结合
1.读一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流畅。
(2)指名读课文,有节奏。
(3)齐读课文,读整齐。
2.说一说。
教师:说一说你的书包里还有哪些文具?
(1)学生自由说。
(2)学生读教师出示的“勺子”“文件袋”“笨狼的故事”这3个词语,结合图片认识“勺”“件”“笨”这三个字,巩固“勹”“亻”“⺮”这3个偏旁的认知。
3.想一想。
教师:你的小书包有什么用?应该怎样使用小书包?(提示:小书包能装文具,每天陪我们在学校里学习,所以我们要爱护自己的小书包)
4.做一做。
(1)教师:哪位同学想来讲台上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收拾自己的小书包的?
(学生纷纷上台展示。)
(2)教师:你有哪些收拾书包的小方法?(提示:一放书,二放本,三放笔,四放杯,小在上,大在下,语文、数学分袋放)
拓展阅读
我有一个小书包
我有一个小书包,
里面的宝贝真不少。
橡皮方方,帮我改错。
尺子长长,帮我测量。
铅笔尖尖,帮我书写。
笔袋宽宽,装得鼓鼓。
我爱我的小书包,
它是我学习的好伙伴。
《小书包》学习单
一、连一连。
二、我会填。
包:______+______
作:______+______
笔:______+______
早:______+______
校:______+_____
课:______+_____
四、我会写,请在田字格中工工整整地写出“书、刀、尺、本”。
《日月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借助会意字的特点,准确认读“明、力”等11个生字,认识“日”这个偏旁。
2.会写“木、林”等5个生字,会写1新个笔画——“卧钩”。
3.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学习汉字的趣味,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日”。
教师:回忆一下,“日”字为什么这么写?“日”表示什么?(提示:“日”的轮廓像太阳,中间的一横表示太阳的光。当太阳出来的时候,会照亮一切,驱逐黑暗)
2.出示“月”。
教师:想一想,月亮通常在什么时候出现?月亮是什么样的?(提示:月亮在晚上出现,月亮在天上发光)
3.出示“明”。
教师:你们认识“明”这个字吗?猜一猜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提示:“日”字与“月”字合在一起,肯定会更加亮,所以“明”的意思就是光明、明亮)
4.引出本课。
教师:“日”字与“月”字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新字“明”。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赶紧和老师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模仿跟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同桌合作读课文。
(三)感受会意字,识记生字
1.教师出示前四句课文,请学生们将与“明”字有相同特点的字圈出来。
2.让学生圈出“明,男、尖、尘、从、众、林、森”这些字,并说一说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提示:这些字都是由每句话的前两个字组成的)
3.图文结合,感受会意字的特点。
(1)认识“力”。
①教师出示一个男人在田间劳动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在图片中都看见了什么。(提示:一个男人在田里出力劳动)
②让学生看一看“男”字,并说一说“男”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提示:“田”和“力”)
③让学生读一读“田力男”。
(2)认识“尖”。
①教师出示尖尖的帽子,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帽子有什么特点。(提示:这个帽子上小下大,是尖尖的)
②教师出示“尖”字,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发现。(提示:上小下大就是“尖”)
③让学生读一读“小大尖”。
(3)认识“尘”。
①教师出示尘土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尘土是什么样的。(提示:尘土就是细小的灰尘)
②让学生看一看“尘”字,并说一说“尘”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提示:“小”和“土”)
③读一读“小土尘”。
(4)认识“木、林、森”。
①教师出示“双木林,三木森”这句话,让学生说一说从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②教师出示“木“的象形字,让学生感受“木”的写法。
③教师出示两个木,让学生猜一猜这个字的意思。
④教师出示三个木,让学生再猜一猜这个字的意思。
(4)认识“从、众”。
教师:“双木林,三木森”,记住了这句儿歌,我们就能轻松地记住“木、林、森”这3个生字。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儿歌“二人从,三人众”快速地记住“从、众”。
(四)游戏识字,巩固所学
教师出示两排生字,让学生尝试连线组成新字,组成新字后再多读几遍。
日 小 人 田 小 木 木
土 月 大 人 力 林 木
(五)书写指导(学习“木、林、土、力”)
1.教师出示“木”字,学生观察对比,教师总结书写时的注意事项:“木”字的横要水平,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撇和捺要写舒展。
2.教师出示“林”字,指名回答书写“林”字时要注意的地方。先让学生观察结构:左右结构;教师再总结书写时的注意事项:“林”字左低右高,左窄右宽,注意“木”偏旁最后一笔的捺要变成点。
3.教师出示“土”和“力”字,学生观察对比,教师总结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土”注意第一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竖要写在竖中线上,并注意第二个横要比第一个横长;“力”的撇要注意从竖中线上起笔,并写舒展。
4.再次练写,展示评价。
(六)读出节奏,美读成诵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
2.师生合作读。
3.学生拍手读出节奏。
4.学生边填边背。
日月( ),田( )男。小大( ),小土( )。二人( ),三人( )。双木( ),三木( )。一人不成( ),独木不成( )。众人ー( )心,黄( )变成金。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读出节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出节奏。
2.教师指名读课文,进行评价。
3.教师去掉拼音,学生读课文。
(二)参照插图,理解课文
1.教师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可以从“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哪儿,他们在干什么”这些角度去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示:春天,小朋友到郊外植树,有的扶树,有的培土,有的浇水,大家齐心协力把小树栽好了)
2.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你和小伙伴们一起合作做过什么事情?
(三)亲身实践,感受道理
1.试一试。
(1)教师:拿出来1支笔,试着把它折断,再拿出来10支笔,试着把它们折断。你有什么感受?
(2)教师:一个人鼓掌,一个班的同学一起鼓掌,哪个声音大?
(3)让学生说一说实践之后的感受。
2.教师出示《众人划桨开大船》这首歌的歌词:……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ー个巴掌拍也拍不响,万人鼓掌声呀声震天……)
(1)让学生读一读,分小组讨论:从课文、我们的实践以及老师补充的资料中,你们知道了什么道理?(提示: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
(2)教师总结:团结就是力量,也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四)书写指导
1.教师出示“心”字和心脏的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并说一说书写“心”字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提示:书写“心”字时,由轻到重,卧如小船。写好“心”字的3个点:尖头圆尾,左右呼应,中间居中)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4.学生展示,教师评价。
(五)边填边背,完成习题
1.学生填空后读一读,并尝试背诵。
( )人不成( ),独木不成( )。众人ー( )心,黄( )变成金。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教师出示课后练习题三,小组讨论:猜猜这些字是什么意思?(提示:可以先找到这个字的形旁,猜一猜代表的含义,再看另外的部件,把两个部件的意思合起来再猜出整个字的意思)
拓展阅读
青字歌
青遇日字天气晴,
青遇心字好心情,
青遇言字双手请,
青遇水字河水清,
青遇目字睁眼睛。
《日月明》学习单
一、我会看。
二、边填边背。
日月( ),田( )男。小大( ),小土( )。二人( ),三人( )。双木( ),三木( )。一人不成( ),独木不成( )。众人ー( )心,黄( )变成金。
三、我会写。
书写本课的生字“木、林、土、力、心”。
《升国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升、国”等11个生字;认识“囗”“纟”2个新偏旁;会写“中、立”等4个生字。
2.读准轻声,正确、连贯地朗读,并背通儿歌。
3.认识国旗,学习升旗礼仪,激发爱国旗、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观察插图,句子练习
1师出示课文插图。
(1)教师:说一说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教师:试着用“_____(谁)在_____(干什么)”这样的句式说一说你看到的内容。
(二)看图识记,学习生字
1.学习“国”。
(1)教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和“国”的字源,让学生感受“囗”这个偏旁表示疆域范围,进而识记“国”字。
(2)给“国”组词。(提示:中国、国家、祖国)
(3)学生自由拼读,交流其他识字方法。(提示用加一加的方法:囗+玉=国)
2.学习“红”。
(1)教师出示“五星红旗”的图片和“纟”偏旁的字源,让学生感受“纟”这个偏旁表示纺织、丝织品,进而识记“红”字。
(2)猜一猜,说一说,“纟”偏旁与“五星红旗”的联系。
(3)识记“红”:形声字,左边的“纟”作为形旁,表示字的意思;右边的“工”作为声旁,表示字的读音。
(4)学生自由拼读,交流其他识字方法。(提示用加一加的方法:纟+工=红)
(三)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1.学写“中”。
(1)学生观察课本上田字格上方生字的笔顺,试着书空练习。
(2)教师指名回答书写注意事项:“中”字包含的“口”字要写得又扁又长,竖是悬针竖。
(3)学生自行练写,展示评价。
2.学写“五”。
(1)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2)教师指名回答书写注意事项:“五”字的3笔横向笔画,间距要均等,上横短,下横长。
(3)学生描红,展示评价。
(四)情感朗读,句子训练
1.出示“中国、国旗、五星红旗”。
(1)学生指着课本上带拼音的词语认读。
(2)教师带读,学生眼读。
(3)学生读去掉拼音的词语。
2.试着把这几个词语连成一句话。
(1)同桌互相说。
(2)教师指名说。
(3)教师出示这两句话:①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②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
(4)师生合作读句子: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
(5)男生、女生合作读句子: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
(五)出示本文儿歌,情感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字音。
2.教师指名读课文,进行评价。
3.男生、女生合作读课文。
(六)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跟着动作识记“立”“起”。
(1)跟着教师做动作。
学生跟着教师依次做动作:起立、向左迈一步、立正、向右迈一步、坐下,并感受“起立”和“立正”时身体的状态。
(2)跟着图片做动作。
当出现“起立”的图片时,学生做“起立”的动作;当出现“立正”的图片时,学生做“立正”的动作。
(3)跟着词语做动作。
当出现“起立”的词语时,学生做“起立”的动作;当出现“立正”的词语时,学生做“立正”的动作。
2.部件加一加,识记“歌”。(提示:哥+欠=歌,歌曲的歌)
3.部件换一换,识记“升”。(提示:把“开”字的第一笔“横”换成“撇”,就是“升”,升起的升)
4.顺口溜识字,识记“起”。
教师:走自己的路——起。
5.字源识字,识记“美、丽”。
教师出示“美、丽”的字源,让学生感受“美、丽”的写法。
(七)观察字形,再次书写
1.让学生观察“立”字,并说一说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2.教师出示“正”字,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字有什么特点,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八)回读课文,说说启发
1.教师:同学们带着动作读一读课文,注意要读出节奏和感情。
2.教师让学生再次看图:结合今天的学习,说一说我们升国旗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九)结合表演,轻松背诵
1.教师背诵,学生表演动作。
2.男生表演动作,女生背诵。
3.学生自己边表演边背诵。
4.小组内比赛背诵,评选出本课“背诵小明星”若干名。
内容注解
五星红旗
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旗杆套为白色。
(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拓展阅读
(一)
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
我愿变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你。
(二)
五星红旗多美丽,迎接太阳高高升起,
排好队敬个礼,国旗国旗我爱你,敬礼!
《升国旗》学习单
一、看图识字。
中国 国旗 五星红旗 升旗
二、我会看。
三、我会说。
升国旗时,我要______________。
四、我会写“中、无、立、正”。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4组有关时间的词语,认识其中5个和时间相关的生字。
2.发现“艹”“木”这两个偏旁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巩固“儿、林”和“本、天”的书写,掌握“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并迁移运用至其他汉字的书写中。
3.积累古诗《悯农(其二)》,能理解古诗意思,并懂得珍惜粮食。
4.和家长一起朗读《拔萝ト》,感受亲子阅读的快乐,并能根据插图试着续编故事。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读词语,把词语读准确。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指名读词语。
(3)同桌互读词语。
(4)教师去掉拼音,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2.给词语进行归类。
(1)教师把这12个词语做成词语卡片,随机贴在黑板上。
(2)教师选四位学生上台把词语卡片进行归类,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归类,有什么发现。(提示:是按照“时—天一月一年”的顺序进行排序的,并且这些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
(3)教师启发思考: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提示:分、秒、星期、周、旬等)
3.练习。
(1)试着填一填。(填字母)
1)________,太阳下山了,晴朗的时候能看见星星。
①明年 ②晚上 ③上午 ④这个月
2)_______是星期一,______是星期二,______是星期三。
①昨天 ②今天 ③明天
3)今年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_______就是二年级啦!
①明年 ②去年 ③下个月 ④后天
(2)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给下列词语排上序号。
1)下午(②) 上午( ) 晚上( )
2)明天( ) 今天( ) 昨天(①)
3)下个月( ) 上个月( ) 这个月( )
4)明年( ) 去年( ) 今年( )
4.识字生字。
(1)教师拿出准备的“午、晩、昨、今、年”这几张生字卡片。
(2)学生手拿卡片,分组依次组词,说识记方法。(提示:①猜字谜识记“午”:不是不出头,一出头就牛。②加一加识记“晚”:日+免=晚,晚上的晚。③加一加识记“昨”:日+乍=昨,昨天的昨。④减一减识记“今”:令去掉一点就是今,今天的今。⑤读词语中识记“年”,去年、今年、明年)
(二)我的发现
1.读词语,读准确。
(1)教师出示这8个字:花、草、莲、苹、树、林、桃、桥。
(2)教师指名读。
(3)学生开火车读,并把每个字组词。
2.分分类,找特点。
(1)教师:说一说,这两组生字有什么特点。(提示:按偏旁分类,一类都是“艹”偏旁的字,一类都是“木”偏旁的字。)
(2)教师:读一读“艹”偏旁的字,想一想还见过哪些带有“艹”的字。(提示:芳、莓、芝等)
(3)教师:试着说一说“草字头”的字有什么特点?(提示:“艹”与植物有关)
(4)教师:读一读“木”偏旁的字,试着说一说“木”偏旁的字有什么特点。你还见过哪些带有“木”偏旁的字。(提示:“木”与树木有关,如枝、杨。)
(三)字词句运用
1.感受第一组词语。
(1)教师范读“你们、家里”“男生、蓝色”。学生仔细听,注意发音。
(2)学生试着读一读,并说一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提示:声母不同、韵母相同)
(3)教师出示“你、里、男、蓝”,把声母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让学生试着读一读,注意区别。
2.感受第二组词语。
(1)教师出示:“上山、三年”“写字、报纸”。学生自己读一读,说一说有什么发现。(提示:声母分别为平舌音与翘舌音)
2.师生共同回忆发音方法一一发翘舌音时,舌头翘起来。
3.同桌互相读,再次感受发音的不同。
(四)书写提示
(1)仔细观察,发现特点。
①教师动画出示“儿”和“林”的笔画,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有什么发现。(提示:是按照“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进行书写的)
②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再次感受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
③学生练写,点评指导。
④教师动画出示“本”和“田”的笔画,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有什么发现。(提示:是按照“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进行书写的)
⑤学生练写,感受笔顺规则。
(2)教师:你们还知道哪些笔顺规则?(提示:《语文园地一》中我们学习了从“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多样朗读,读出节奏。
(1)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指名读,并指导、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感受节奏,画出节奏。
(4)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结合插图,感受内容。
(1)教师出示插图:猜一猜图中的人是谁?他在干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提示:
农民、农夫 种田 满头大汗 辛苦
3.再读古诗,感受意思。
(1)结合插图,感受意思: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并结合插图说一说古诗表达了什么意思。
(2)表演读诗,感受意思:让学生进行想象,如果他们就是这画面上的农夫,他们会做什么动作?让学生尝试边做动作,边读古诗。
4.完成练习,巩固所学,尝试背诵。
(1)让学生试着把古诗与意思相连。
(2)让学生根据意思,想象画面,尝试背诵。
5.回读古诗,感受道理。
(1)让学生齐读古诗,边读边想古诗的意思。
(2)教师:学完这首古诗,你有什么收获?(提示:知道了要珍惜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
(二)和大人一起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教师指名读课文,正音。(提示:注意读好轻声,如萝卜、老公公、老婆婆、拉着、拔呀拔、叶子)
3.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都有谁帮助老公公拔萝卜了?(提示: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猫)
4.教师:后来怎么样了?你能试着说说吗?(提示:要合理想象,可以根据课文插图中萝卜的变化以及小猫后边的小老鼠进行合理的想象)
5.教师出示插图,让学生试着根据插图讲一讲这个故事。
拓展阅读
绕口令
山里有个寺,山外有个市,柿子三十三,师父四十四。
单元学习单
一、反义词。
远——( ) 有——( ) 来——( )
大——( ) 多——( ) 上——( )
东——( ) ( )——( ) ( )——( )
二、给下面的词语找到家。
远 有 无 近 来 森 去 桃 尺 还 明 林 杏 书 包 众 尘 作 本
偏旁归类识字 反义词识字 图文对照识字 会意字识字
三、猜一猜下面的词语是什么意思。
狼 荷 猪 花 芹 猩 猴 迈 进 草 鸽 草 鸥 鹦 道 鹉
动物 草本植物 走路或者路
单元整合作业
一、看图猜一猜他们的名字跟哪个偏旁有关,连一连。
二、我的发现。
例:艹:花、莲、草、苹。
1.鸟:_______________。
2.纟:_______________。
3.辶:_______________。
4.亻:_______________。
三、在生活中我还发现了下面的字。
林、森、众_______________。
明、男、尘_______________。
(本教学设计由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实验小学学校刘一博老师提供)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