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01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02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03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共27页。

    第五单元 围绕中心意思来写


    一粒粒种子之所以能在春雨的召唤下,用尽全力,冲破层层阻碍破土而出,是因为它们的心中有一个长成参天大树的梦想;一只只雏鸟之所以能在高高的悬崖上,无所畏惧,克服重重困难一飞冲天,是因为它们的心中有一个振翅翱翔蓝天的志向。生命因为成长而变得精彩,让我们珍惜成长的美好时光,用心感受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
    成长的过程是美妙的,成长路上的故事是精彩的。到大自然中去看看,你会发现炎炎的夏日里万物都在攥着劲儿地生长,连小朋友们也知道要赶时候尽量地用力地长;到铁凝的成长路上去看看,你会从她盼着穿上新雨衣的有趣故事中体验到成长路上的快乐。成长的快乐让人期待,成长路上的精彩故事更让我们向往。趁着好时光,努力地向上成长吧!
    本单元只有两篇课文,但习作板块与其他单元不一样,有两篇习作例文。从写作方法来看,这些文章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选材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的。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的重点也在于让学生交流、明确一篇文章都有其中心思想。从表达的情感来看,本单元的课文以优美的文字讲述了成长带来的变化和希望,以细腻、充满童真的叙述讲述了成长中的小心思、小快乐。

    分类
    具体内容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课时安排


    夏天里的成长

    本文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描写夏天里的动植物、山河大地、铁轨柏油路的生长,最后写到人的成长。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体会文章是怎么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2课时


    文章围绕“盼”字记叙了主人公蕾蕾期盼穿上新雨衣的有趣经历,展现了儿童细腻、有趣的内心世界,赞美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怀念之情。

    关注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使用材料的。
    2课时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写文章时如何确立中心,如何围绕中心意思选材。

    懂得在围绕中心意思表达时,要从不同的方面选取不同的材料来写,要将重要部分写详细。

    1课时




    爸爸的计划
    本篇习作例文通过记叙生活中爸爸制订计划、执行计划的几件小事,反映了爸爸爱订计划的特点。

    弄清例文的中心意思,明白文章是怎样围绕这个中心意思来写的;写作文时要弄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选择不同的材料来写。
    美好。
    2课时
    小站
    本文具体描写了作者在地处山坳的一个小站上看到的充满生机的秀美景象,反映了小站的工作人员通过精心布置给旅客带来了温暖,赞扬了他们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精神。
    习作
    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作文。


    16 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目标
    1.会写“棚、苔”等9个字,会写“活生生、苔藓”等11个词语。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
    3.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1.会写“棚、苔、藓”等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苔藓、甘蔗、软绵绵”等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思考文章是怎么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3.理清课文脉络,大致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的。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音乐《四季歌》(林夕填词,黄耀明演唱),引发学生畅谈对四季的感受。
    导语: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美,因为四季轮回,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不同面貌。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能说说原因吗?(学生畅谈)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过渡:刚才大家说了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老师发现有许多同学喜欢夏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有关的课文——《夏天里的成长》。(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预设: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先圈起来,再把词语放进句子中多读几次。遇到读不懂的句子先画出来,再和同学议一议。
    2.教师出示词语,指名读,正音,小组内交流词语的意思,教师巡视中予以指导。
    豆棚 苞蕾 苔藓 草坪 甘蔗 瀑布
    增加 缝隙 谚语 割谷 活生生 软绵绵
    3.小组合作,再次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相互检测生字、生词的认读情况,努力将句子读得正确、流利。
    预设:这篇课文篇幅较短,但涉及的描写对象非常多,比较适合学生反复朗读,进而熟知课文内容并读中有悟。多读几遍,学生对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都能很好地理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学习提示。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
    ②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写了哪些事物?请在文中标示出来。
    ③读文章的时候,一边读一边画,把那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问题一和问题二。
    (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明确: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全文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方法拓展:寻找文章中心句的方法。(课件出示)
    ①从题目去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如《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题目实际上就是文章的中心句,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②从总起句去找。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揭示了全文内容。③从结尾去找。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④从反复句中去找。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将某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这句反复出现的话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句。⑤从议论句中去找。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⑥从富有哲理性的句子中去找。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2)明确作者写了哪些事物。教师出示表格示例,学生绘制完整表格,并填写。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自然段
    事物
    变化
    第2 自然段
    瓜藤
    一天可以长出几寸
    竹子、高粱
    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
    ……
    第3自然段






    第4自然段




    (3)学生填完表格后,引导学生观察所填内容,分类概括。
    明确: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体会文章是怎么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2.学习本文运用浅显而生动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3.理解文中的谚语,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从文中明白的道理。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回忆旧知,进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是围绕着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生答)围绕着这个中心意思,作者写了许多迅速生长的事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品一品。
    二、研读课文,感受“成长”
    1.感受植物、动物的迅速成长。
    (1)学生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提到的各种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植物。
    (3)思考与交流:这些生物在夏天里的成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文中哪句话能说明这个特点?就此进行交流。
    ①学生交流后明确: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话,这句话概括了万物在夏天里的成长的共同特点:“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②这句话中,你觉得哪几个词用得好?写出了夏天里成长的什么特点?
    生:“飞快”“跳跃”“活生生”,这些描写很有画面感和动态感。其实,生物的成长在你观察的时候是看不出来的,仿佛没有什么变化,但放到整个夏季的、延续的过程中来看时,就是飞快的了。
    ③指导朗读:“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读出节奏感,语速稍快。
    (4)引导学生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夏天里动植物成长迅速的特点。
    ①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几天;个把月。)
    ②“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对这句话有疑问吗?
    预设: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字面意思。“昨天”“今天”“明天”三个词语连用,让我们进一步体会了夏天里动植物生长迅速的特点。可能确实有些植物从开花到结果就是如此迅速,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植物不会生长得这么快,这里有种虚指的意味,是为了强调生长之快。学生读到此句时就自己的阅历提出质疑是非常正常的,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昨天……今天……明天……”造个句,大多数学生通过造句能够体会到很多时候“昨天……今天……明天……”并不是实指。
    (5)合作朗读。
    ①师生共读。教师读第一句中心句,后面描述不同生物生长的句子由不同的学生来读,要读出生长迅速的感觉。
    ②分组朗读。每组朗读一句话,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2.感受生活中其他事物的“成长”。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其他学生仔细听,做标记。
    (2)教师板书“因为……所以……”,引导学生用此句式描述该段中五种事物成长的特点。
    (3)小组交流、汇报;质疑探讨。
    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因为稻秧长,甘蔗长,所以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
    因为水长,瀑布长,所以河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因为铁路的铁轨也长,所以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了。
    因为柏油路长,所以路面高起来。
    (4)指导学生理解俗语“不热不长,不热不大”。(课件出示)
    (5)指名朗读本段。
    朗读指导:火热的夏季到处是一片热闹的景象,朗读时语调要欢快,读出万物飞快变化的感觉
    3.体悟人也在成长,要用力地成长。
    (1)出示思考题,学生结对或分组讨论
    A.学生们在夏天里是怎样成长的?
    预设:学生们的身体、年龄都在成长。不管升级或跳班,无论快慢,总是要长。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
    B.读读文中的两句谚语,作者引用它们是为了说明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明确:“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C.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质疑:①这里的“热天”仅仅指的是夏天吗?
    ②这里的“长”只是指身体的长、在学校年级的变化吗?
    明确:“热天”不仅仅指季节,而是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和环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时期。
    (2)学生自由发言,谈一谈对“成长”二字的理解,说一说从这一自然段中得到的启迪。(课件出示)
    三、体会写法,拓展延伸
    1.体会文章的主要写法。
    (1)学生结合课后习题,想想本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再和同学交流。
    生: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中心句,全文围绕着这句话描述了植物、动物、非生物和人在夏天里的成长,脉络非常清晰。作者选取的事物非常有代表性,写出了它们成长的特点。
    (2)学生结合自己多次的朗读体验,说说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生:文中的语言都是我们熟悉的语言,浅显易懂,这种表达虽然没有华丽的词汇,却用得恰到好处,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朴实。
    2.快乐小练笔。
    (1)夏天,你周围的事物还有哪些也在生长?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句式,也可以自由创作。
    示例:夏天,苹果树也在快速地生长着,几日不见,豌豆大的小苹果就长得像拳头了;鸟窝里嫩黄的小鸟扑腾扑腾翅膀,一夜之间便可以飞出鸟窝去觅食了!
    (2)想一想夏天里的事物,写一首《在夏天里成长》的小诗。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积累关于农作物生长的农谚,了解相关知识。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篇幅不长,且文字朴实易读,虽然文中并未对“人也要用力地长”这一哲理做过深的阐释,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本文要传达的观点并非难事。通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朗读,学生基本都能体悟到我们也要像自然界中的事物一样努力成长。令我意外的倒是学生们与农村、庄稼、田野的隔膜。他们可能小麦、稻子不分,高粱、玉米不分,对农家谚语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好在我在本次教学中准备了相关农作物的图片,也对三则谚语的含义做了解释。孩子们的成长除了身体上的成长、学业上的进步,更需要增加与大自然的接触,明白我们来自哪里——我们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土地,自然也离不开土地上生长的万物。希望孩子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受到精神上的启迪,学会努力学习、珍惜时间,也能更加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贴近土地和庄稼。


    17 盼
    教学目标
    1.会写“袖、篷”等13个字,会写“斗篷、情况”等12个词语。
    2.体会课文是如何选取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3.感受课文是如何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1.会写“袖、篷、缩”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斗篷、袖子、遮盖”等词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特点。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感悟课题。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盼》。一个“盼”字带给大家怎样的联想呢?老师看到“盼”字,脑海里就浮现出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他盼望的是春天的来临,经过了一个寒冬的人们,对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是多么盼望啊!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盼”的经历呢?
    2.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盼”的经历。
    预设:学生通过谈论自己“盼”的经历,能回忆起当时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为全文的学习奠定感情基调。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介绍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
    2.学生自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新词,自学生字新词。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区别形近字并组词。教师提示易读错音、易写错字,整理特殊结构的词语。
    袖筒 斗篷 缩着 疯了 瓦蓝 衣柜 喧闹
    甩打 叫嚷 酱油 嘴唇 蹦出来 楼梯
    (2)整理文中特殊结构的词语。
    ①AABB式:
    (窸窸窣窣 满满当当 瓶瓶罐罐)
    ②ABB式:
    (凉冰冰厚 墩墩 静悄悄 甜丝丝)
    ③ABAB式
    (瓦蓝瓦蓝 滴答滴答)
    预设:课文中ABB式词语特别多,读来十分亲切、生动,就像课文中的小女孩在向我们描述她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种种事物,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这些词语来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3)学生提出自己在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与小组成员交流,全班汇报。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交流后进行汇报:课题中的“盼”指的是什么?
    明确:盼着变天、下雨,盼着穿上新雨衣。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学生交流,整理答案。(课件出示)
    3.学习第1—3自然段,感受“盼”的缘由及心情。
    (1)学生快速默读这几个自然段,圈出觉得写得好的词语、句子。
    (2)组织学生交流,出示语句及问题。
    ①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
    思考:加点的词语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明确:“立刻”写出了“我”迫不及待地想打开雨衣的心情;“竟然”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了“我”看到雨衣后惊奇、高兴的心情。
    ②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思考:结合句中的动作描写,想象画面,体会此时“我”的心情。
    明确:尽管现在没有下雨,但“我”已经等不及要试试新雨衣了。这里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了“我”试穿雨衣时开心的心情和神气的样子。
    过渡:读到这句话,老师仿佛想起了小时候过年时试穿新衣服的情景。大家有过这样类似的心情吗?(可引导学生谈一谈,侧重点在描述当时的心情。)
    ③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思考:读到这两个“安安静静”,你有什么感觉?你能体会到蕾蕾当时的心情吗?
    生:有种无奈、失望的感觉。雨衣只有下雨天才能穿,可是天气一直这么好,雨衣只能躺在盒子里睡大觉,真可惜啊!
    (3)找出文中一处关于“盼”的心理描写,体会“我”此时的心情。
    生:“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这句话中有一些担心,担心天一直晴而不下雨,就没有机会穿雨衣了;还有些生气,觉得老天似乎故意在和自己作对,故意不让自己穿雨衣,所以才一直不下雨。这里写出了“我”的天真和急切盼望下雨的心情。
    (4)请学生稍详细地概括第1—3自然段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把缘由、心情描述清楚。
    生:妈妈送给“我”一件既漂亮又实用的雨衣,“我”特别喜欢,尽管天气炎热,“我”还是迫不及待地试穿了它,在家里神气地走来走去,直到被妈妈训说才脱下来。于是,“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天天都是晴天,“我”盼下雨盼得太焦急了。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结合上下文,透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品味“我”的情感。
    2.重点关注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童真的可爱,学会热爱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回顾上节课内容,过渡到新课。
    蕾蕾的新雨衣有什么特点,让她这么喜欢这件新雨衣?
    蕾蕾太喜欢这件新雨衣了,她干了件什么“傻”事?
    因为想穿上这件新雨衣,蕾蕾开始“盼”什么呢?
    过渡:是啊,蕾蕾天天盼着下雨,因为只有下雨了她的雨衣才可以派上用场。可是她盼啊盼啊,一连好多天都是晴天,她真失望。不过天怎么可能老不下雨呢?这不,这一天,终于下雨了。她有机会穿上新雨衣吗?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4—17自然段,感受蕾蕾盼得雨来、希望却落空的复杂心理。
    (1)学生快速默读第4—17自然段,教师课件出示三大阅读任务。
    (2)学生大声读出与心理活动有关的句子,交流读后的体会,描述蕾蕾不同的心情。
    预设:在第四单元,学生已经重点学习、交流了心理描写的写法、作用,懂得了心理描写常常会与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结合起来,从而更生动地展现人物的性格、内心世界。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中,心理描写随处可见,如果学生仔细读一读,会发现这些心理描写也伴随着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文中有些句子虽然没有“想,心想”这些心理描写的提示词,也没有进行内心独白的描写,但通过其他细腻、生动的描写,学生也能体会到女孩子蕾蕾的内心活动,如:①“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②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教师可引导学生留意类似的句子,去体会蕾蕾的心理活动。
    ①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放慢”和“加快”形成了对比,表现了雨来时“我”兴奋的心情。)
    ②“可是……还差半小时啊。”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蕾蕾的语言不连贯,“嘟囔”是指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多表示不满,可见其神态;心理描写显出了对妈妈有些生气,对妈妈不明白自己的心思感到失望。)
    ③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担心的情绪。虽然今天穿上雨衣的愿望落空了,但如果明天还下雨的话,自己还有机会,所以祈盼着雨别在今天下完,这种天真的想法让人读来既觉得有趣又心疼——如果此时她能够穿着雨衣在外面玩一会儿就好了!)
    ④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想象穿着雨衣时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情形,此时她对雨的期盼更强烈了。)
    小结:这四处心理描写若分别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可以用:兴奋——失望——担心——期盼。(教师出示课件)
    (3)学生读一读描写环境的句子,交流它们的写法特点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①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嘻嘻地笑”“变了脸色”,这些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读来非常生动。“嘻嘻地笑”虽然是用来描写小杨树,其实是暗示着蕾蕾的心情——开心。“天一下子变了脸色”形象地写出了变天时的样子,蕾蕾盼望的雨终于要来了。这里运用环境描写烘托出了人物的心情。)
    ②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雨后清新、亮丽的风景。因为“我”盼着雨停,而雨果然停了,这里的环境描写烘托出了“我”高兴的心情。)
    (4)先请三名学生读一读第5—14自然段中的对话,两人分别扮演妈妈和蕾蕾,另一人读旁白。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来谈谈对这段对话描写的体会。
    过渡:同学们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读出蕾蕾的着急、期盼的小心思了吗?读出妈妈的表面一本正经而心中在笑的情态了吗?有谁觉得可以读得比他们更好?可以举手示意。
    预设:文中的这一大段对话描写非常生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我”想方设法要妈妈同意“我”穿上雨衣出去玩耍,而妈妈偏偏不解风情,始终不答应“我”的请求。母女的这场“暗战”,以“我”的失败告终。在学生的家庭生活中,他们和父母之间肯定也经历过类似的场景。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情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来谈谈对这段对话的体会。
    ①“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可见妈妈平时对蕾蕾要求比较严格。)
    “可是……还差半小时啊。”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不太乐意、有些失望。)
    ②“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故作乖巧,想出出门的方法。)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妈妈看穿了“我”的小心思,因此巧妙地回绝了“我”。)
    ③“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真的吗?”(妈妈虽然没有直接揭穿“我”的谎言,却用两个有力的问句暗示“我”,她已经看穿了“我”的小心思。所以“我”才会不敢再去看妈妈了。)
    2.学习第18—20自然段,体会所“盼”成真的快乐。
    (1)学生自由朗读,画出觉得写得好的词语和句子
    (2)分组讨论、交流、发言。
    预设:引导学生从字词、句子、修辞等方面去思考。
    交流示例:
    生1:我觉得这句话写得特别生动:“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我觉得雨不可能是“甜丝丝”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蕾蕾一直盼着下雨,这下她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她可以穿上雨衣上学了,心里特别开心,所以才觉得连雨都是甜的。即使一个人高兴到了极点,他的心也不可能从嗓子里蹦出来,这里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蕾蕾激动、兴奋的心情。
    生2:我觉得第18自然段中的“理直气壮”这个词用得特别好,读到这个词时我都笑出来了,仿佛看到了蕾蕾得意的神情。她此时肯定在想:这下妈妈再也没有理由拒绝(我)了,(我)心心念念的雨衣终于可以穿上了。
    生3:我喜欢课文的最后一段。因为蕾蕾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她的心情特别好,所以她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她的雨衣上落。这种感觉非常真实,我有时也会有类似的感觉。
    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1.本文写法特点归纳。
    过渡:在学习课文时,我们重点从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对话描写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肯定也发现了这三种描写方法都不是单独使用的,常常要结合多种描写方法。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先来总结一下本文的写法特点,然后再来进行几个小练笔的训练吧!
    (1)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我”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了“我”在下雨前、下雨时不同的心情。
    (3)语言精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写出了儿童的纯真、可爱。
    2.小练笔
    小练笔一:不同的心情下,我们看到同一个景物的感觉就会不一样。所以唐代大诗人杜甫才会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慨。请你用一小段文字描写一处自然景物,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即“寓情于景”。
    小练笔二:文中蕾蕾与妈妈“斗智斗勇”的对话读来很有意思,在有趣的对话中还描写了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心理。你和爸爸妈妈之间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你也来写一组对话,注意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相结合。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问题引导、放手探究”的方法,抓住课题“盼”,以此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学会运用各种方法(如: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句子、联系上下文或联系实际来深入思考)来鼓励学生阅读后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在理解文本时也掌握得不错,同时能提出质疑,在班内进行探讨。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阅读经验了,因此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做了精彩的批注,并及时表扬,对其他学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盼》这篇课文在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对话描写上都十分精彩,而且很有特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这几方面入手,既复习了已有知识,进行巩固,同时结合主题“盼”去探讨这些描写在文中的作用,还进行了小练笔训练,也就是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和感悟新篇章。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堂课上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仿写,体会到了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学习了本课突出的写法特点,“导、学、议、练”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体现。但是,我感觉在某些细节的处理上还做得不够细致。不过,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前行,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少一些遗憾!
    习作例文与习作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习作例文,借助旁批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2.能围绕一个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或从不同的方面写,能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3.与同伴交换习作,针对是否写清中心意思相互评价、修改习作。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教师以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次习作内容。
    导语:在上课之前,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古代有个读书人走了三百里路去向一位大师请教作文的诀窍。这位大师看了他的文章,把他带到树林边,指着一个蜘蛛网说:“你不要拜我为师,你拜它为师吧。”那个读书人对着蜘蛛网呆看了整整三天,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从此作文大有长进,并且考场得意,中举成名。事后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大师在告诉我:天下找不到一个没有中心的蜘蛛网;蜘蛛织网是先有网的中心,再一圈一圈地围绕中心编织。”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写文章一定要围绕一定的中心意思来写。今天,我们就把理论付诸实践,本次习作训练的主题就是“围绕中心意思写”。(板书:围绕中心意思写。)
    二、反馈练习,交流互评
    1.复习交流《夏天里的成长》和《盼》。
    明确:围绕中心意思,可以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把重要的部分写具体。

    2.反馈“初试身手”的选材练习,展示学生的选材,学生互评。
    预设:在“初试身手”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展示过相关选材,但因时间有限,展示的材料也有限。而且通过学习,学生或许会对自己的选材做出调整。此时可再请几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的选材,注意每个题目都要涉及,在黑板上做好板书、标注。在后面的学习中可再运用这些题目和材料。
    三、例文引路,学习写法
    1.学习写法:重要的部分写具体。
    (1)阅读、交流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说说作者围绕爸爸爱订计划这个中心意思写了哪些事例,其中哪一个事例写得最具体。(课件出示)
    (2)学生自由读“订暑假计划”段落,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部分写具体?
    (3)学生汇报,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生:一是这与“我”息息相关,爸爸特别关心“我”;二是暑假生活很长,爸爸认为这值得做计划;三是这样的计划容易产生戏剧效果。
    (4)学生拿出自己在“初试身手”中完成的选材练习,选择需要详写的部分做上标示,并交流汇报。
    2.学习写法:其他部分简单写。
    (1)学生思考:有了一个具体描写的事例,其他的事例怎么写呢?
    (2)学生默读《爸爸的计划》前两个自然段,特别要留意例文旁边的批注。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机引导。
    教师小结:一篇文章中,若事事具体,则会显得没有重点,所以一定要注意详略得当。简单写也是有技巧的,可以罗列式,也可以用一两句简单交代。比如第1自然段就用了罗列式,罗列了家人的各种计划;第2自然段则用几句话写了两个比较典型的小事例,让人印象深刻。
    3.学习写法:从不同方面去写。
    (1)学生阅读习作例文《小站》,留意旁批,思考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课件出示)
    (2)同桌交流: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小站的“小”的?
    (3)学生汇报,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生:文章写了小站的规模小:“只有慢车才停靠两三分钟”“一间红瓦灰墙的小屋”“几根木栅栏”“三五个人影”。还写了小站上的布置精而小:“小小的喷水池”“小小的假山”“小树”“小宝塔”。
    (4)学生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最后两个自然段没有写小站的“小”,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最后两个自然段中两次提到喷泉和杏花,与前文相呼应。这些都是为了衬托小站的工作人员对工作的尽职尽责,他们想给旅客们带来温馨、美好的感觉。
    教师小结:与围绕中心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的写法相比,从不同方面去写难度稍大点,这需要大家有更强的全局把控能力,而且选择的几个方面都要适宜。其实我们以前学过的许多文章都采用了这样的写法,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述,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第2自然段是分述,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方面描述,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则从春、夏、秋、冬四个方面围绕“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这个中心意思来写。这种写法比较适合写散文体裁的作文。
    四、动笔写作,交流分享
    1.读清习作要求,巧妙联结,开阔思路。
    (1)要求学生把“初试身手”中的一些题目浓缩成一个字,这个字既是题目,也是中心。
    示例:好斗的公鸡(勇、傲)
    都是淘气惹的祸(悔)
    闲不住的奶奶(忙)
    忙碌的早晨(忙)
    欢声笑语满校园(乐)
    那些温暖的时光(暖)
    (2)玩词语游戏:默契大比拼。
    教师准备:纸盒,上面写有字的纸团。(字不要过难,参考课本上给出的汉字。)
    游戏规则:两名学生一组。一名学生从盒子中抽出一个字,根据这个字想出一个成语,另一名学生则根据成语说出那个字是什么,与该字意思相近也算对。在规定时间内猜对字数最多的那组获胜。
    示例:生1抽中“乐”,说成语:笑逐颜开。
    生2猜字:乐。
    生1抽中“忙”,说成语:焦头烂额。
    生2猜字:忙。
    (3)游戏结束,结合课本中给出的汉字,思考:看到这些字,你想到了什么?任选一个汉字拟一个提纲,安排材料。
    预设:如果学生想使用自己在“初试身手”中所写的材料也行,可以将其概括为一个汉字,再仔细读一读,完善材料。不过教师要鼓励学生选择另外一个汉字来进行选材的训练。
    (4)以某个汉字为例,分别展示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和选择不同的事例该如何写,让学生了解到同一个题目有两种不同的写法。
    预设:①围绕“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可这样安排材料:选择生活中令你感到温暖的几件事(可体现亲情或友情)来写,做到详略得当,把重要的部分写具体,其他部分略写。
    ②围绕“暖”从不同的方面来写。可先思考:“暖”是什么?它可能是冬日里的火炉,可能是一句关怀的话,可能是一个鼓励的微笑,可能是一种善良的品质,可能是无私的亲情,可能是融洽的友情……
    安排材料:选择你认为比较重要且有话可说的几个方面,也可以先列出提纲,再确定最终的方面。
    2.明确要求,完成初稿。
    请你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字作为题目,围绕中心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或从不同的方面写一篇习作。可以是课本上给出的字,也可以是其他字,还可以自拟题目。可以用“初试身手”中的材料,也可以写其他内容。
    3.教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五、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1.投影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评改。(教师课件出示评改要点)
    预设:教师在展示习作时可先不出示题目,让学生猜一猜这篇习作是围绕哪个字写的。通过这个小设计可以看出习作是否有突出的中心。
    2.学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
    修改重点:(1)改正错别字和错用的标点;(2)改正读不通顺的语句;(3)看看是否体现了中心意思,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具体一些,哪些地方可以删去。
    3.小组交流自己的习作,互相修改评分。
    4.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5.引导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誊写习作。

    如何使学生会写作文一直是我反思的一个问题。假如我们的作文指导也像动画片一样吸引学生,假如学生写作文也像玩游戏一样投入、一样有激情,那么学生将会感受到作文课的快乐。这也是作为一名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师的追求。那么,如何在习作指导中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为学生习作开辟自由想象的空间呢?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作文教学:
    一、多总结,以课本为据。课本是范本,课文是范文,每次作文指导,要结合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写法,结合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来学习。本次教学中,我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会总结、效仿。
    二、多做游戏,在玩中写,培养写作兴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们写作十分有效,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启发创造性思维。所以在习作教学中,我会融入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教学生玩中写作,写中再现玩趣,使写作文成为一件有趣的事。
    三、多修改,重指导。重视对修改习作的指导,让学生利用自改、互改等形式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四、多鼓励,重评价。教师在作文批语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情绪和兴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用赞赏的眼光去批改。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只要平时勤于培养学生积累、搜集写作材料的好习惯,并在作文指导和讲评上下一番功夫,就能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教师要不断实践、探索、反思,根据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理念和目标,改进作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努力突破作文教学这个“难区”,让学生不再害怕作文,最终爱上作文,并写出好的作文。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领悟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并将重要部分写具体的方法。
    2.能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选择适合的材料。

    一、交流平台
    1.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文字,教师出示课件,导入交流内容。
    导语:同学们,一篇文章确定了中心意思,就像射箭有了靶子,登山有了目标,夜航有了航灯一样。如果一篇文章我们读来读去都不知道它在讲些什么,那么这篇文章一定不是一篇好文章,因为它没有根。这个单元中的两篇文章的根是什么,枝干是什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2.学生结合课文,交流文章的中心意思以及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预设: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就《夏天里的成长》与《盼》展开讨论,再汇报交流。
    交流示例:
    生1:《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的第一句话就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后面的文字都是围绕着这句话展开的。课文中提到的事物特别多,有各种植物、动物,有山、水、地、铁轨、马路,还有人。因为涉及的方面很多,所以给我的感觉是好像所有事物在夏天里都在成长,这也很好地体现了中心思想。
    生2:我觉得讨论《夏天里的成长》这篇文章时,不能用选材是否详略得当来考虑,因为文章中涉及的方面很多,是从不同方面来体现中心意思的。
    生3:《盼》这篇文章生动地写了“盼”的心情、过程,其中有些细节写得非常生动,如大热天里试雨衣;想借买酱油的机会穿上新雨衣却未能如愿。前一件事写得简略,后一件事写得详细。它们都体现了“盼”,但我觉得后一件事写得更有趣、更曲折一些,也更能让人体会到蕾蕾盼穿雨衣的心情。
    生4:《盼》最后对穿上雨衣在街上走的经过写得很简略,却很活泼。我觉得这也算是详略得当吧,穿上了雨衣是“盼”的结果,她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文章之所以没有花太多篇幅去写,是因为“盼”是一种心理状态,重点应该是盼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教师小结:《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带有说理性的散文,《盼》是一篇小说,也可以说是记叙文。两篇文章的不同体裁决定了它们表现中心意思的方式不一样。所以《夏天里的成长》是从不同方面去展现中心思想,而《盼》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中心意思。
    (板书:不同方面 不同事例 围绕中心意思)
    3.结合其他已学课文,讨论如何围绕中心来写。
    过渡:同学们,我们学过的每篇课文都有一个中心,只是有的中心很容易看出来,如有的课文标题就是中心意思,有的课文有明确的点明中心意思的段落。但是有的课文的中心思想却没有那么明显,需要我们去概括。现在我们就来挑选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穷人》,大家再重新审视一下,找找课文的中心意思,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着中心意思去写的
    (1)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笔记,快速默读《穷人》一课。
    (2)说说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明确:《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顾自己家境贫困,毅然收养了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这件事。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从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助的高尚品质。
    (3)思考:文章是怎么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明确:文章是通过描写渔夫和桑娜在家庭生活困苦的情况下经过思想斗争后,决定抚养邻居的两个孩子这件事来体现出穷人的善良、无私的。对于反映渔民的悲惨生活,一方面作者通过对桑娜家的环境描写及桑娜的心理描写,写出了他们家境的贫困;另一方面就是西蒙的惨死,虽然笔墨不多,却也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穷人命运的悲惨。
    二、初试身手
    1.学习如何围绕中心选材。
    过渡:人们常说,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选材如何直接决定了作文的高低、成败。那么,选材的一般标准是什么呢?
    如何围绕中心选材呢?
    秘诀一:材料和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能够充分表达中心思想的,要多选。
    秘诀二:材料和中心思想有关系,但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的,也要选,但
    要少选。
    秘诀三:材料和中心思想没有关系,应该坚决舍弃,不选。
    其他材料的选择
    看他对中心时间有何作用

    2.看课本“初试身手”板块第1小题,选择能表达中心意思的材料。
    (1)探讨题目“戏迷爷爷”。
    预设:引导学生先观察题目,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戏迷”。既然是对“戏”感兴趣,那就重点选与“戏”有关的材料;既然是“迷”,说明喜欢“戏”的程度很深,是入迷了,而不是一般的喜爱。围绕这个词,再来选择材料。(课件出示)
    (2)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材料,选择认为可以表达中心意思的材料,画“√”。
    (3)与同桌核对答案,看观点是否一致。如果有不一致的地方,互相探讨一下,说说自己的理由。
    (4)全班交流答案,对观点不统一的问题展开讨论。
    交流合适的材料:
    ①跑了几十里地去看戏。(这确实不寻常,几十里的路是相当远的一段路程,如果不是一个真正的戏迷,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②在爷爷的倡导下,街道组织了业余戏班子。(正是对戏的着迷与热爱,爷爷才会倡导组织业余戏班子,这件事要做成也不容易,可以看出爷爷的“迷”。)
    ③边炒菜边做戏曲里的动作,把菜炒煳了。(趣事一件,很有画面感;趣中可见爷爷对戏曲的痴迷。)
    ④到文化馆拜师学戏。(爷爷年纪这么大了,还要去拜师学戏,这里面会有怎样的故事?材料很能吸引人,也能让人感受到爷爷对戏曲的喜爱。)
    ⑤一看到戏曲表演就占着电视。(爷爷像小孩一样,遇到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就霸占电视,很有意思,也说明爷爷是个戏迷。)
    交流不合适的材料:
    ①常给我们讲故事。(单从“讲故事”看不出爷爷喜欢戏曲,因为不爱戏的人也会给孩子讲故事。)
    ②干活时会哼上两句流行歌曲。(首先,流行歌曲不是戏曲;其次,这件事太平淡,这是一般人都会做的事,没有典型意义。)
    ③每天看书看到很晚。(看什么书?是关于戏曲的书吗?没有说清楚,也就不能体现“戏迷”二字。)
    3.看课本第2小题,从所给题目中选一两个,思考可以选择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
    (1)抓住关键词分析题目。
    预设:要求学生注意变色的词语。
    好斗的公鸡 弟弟变了 闲不住的奶奶
    忙碌的早晨 欢声笑语满校园 那些温暖的时光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参考“初试身手” 第1题的样式,试着在稿纸上写出简略的事例。
    (3)请几位学生读一读自己的选材,其他学生仔细听,有异议的话可以提出并讨论,重点关注:这样的选材有没有围绕中心意思。
    示例:忙碌的早晨
    ◇公交车司机早早上班,八点钟不到就跑了一个来回了。此时,公交车上的乘客越来越多,司机提醒大家站稳扶好,看好自己的手机和钱包。(从交通出行的情况表明“忙碌”。)
    ◇邻居王爷爷在晨光熹微中牵着狗散步,十分惬意。(这个与主题不符,不是忙碌,而是悠闲。)
    ◇菜市场上,叔叔阿姨们早就把菜码得整整齐齐,来早市买菜的人越来越多,新鲜的蔬菜准备好进入千家万户了。(菜市场的早晨是非常忙碌的,很有典型性。)
    (4)教师点拨围绕中心选材的技巧。
    师:一下子就想到的材料,往往是别人也容易想到的,不要轻易选用;稍加思考就能想到的材料,也别急着使用;再三思考之后才想到的材料,往往才是独特的。


    “交流平台”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如果在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结束后再去归纳,学习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所以我在课文的教学中已经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教授,“交流平台”中的讨论是再次强化,并且稍稍深入,结合其他单元的文章来探讨。“交流平台”的另一个功能是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方法,比如本单元的习作便是围绕中心从不同的方面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对本单元文章写法的交流,也就是为本单元的习作打下理论基础。“初试身手”则从理论转向实践,为学生提供范本,为确定了题目的习作选取恰当的材料。我主要采取了同桌互查、全班互评的方式,学生先自己思考,再与其他人交流。因为习作是比较个人的行为,对选材的确立应有独到的见解,所以我认为以学生个体为主,辅以全班交流的方式更合理。“初试身手”定位在“初试”,所以我只是让学生初步尝试围绕中心意思选择事例,或从几个方面去写,并没有要求学生写得非常具体,只要能概括出事例或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可,我们把重点放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比如在“初试身手”的第2小题中,全班点评了几位学生罗列的事例,会发现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的选材虽然围绕着中心,却少一点新鲜感、典型性。如果按照所列的事例来写,那么文章会相当平淡,而少出彩之处。所以我在课堂上提醒学生,用雷同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人云亦云,缺少新意,因此选材时一定要尽量避免人们容易想到的材料。只有材料新颖独特,文章才能引人入胜。我认为本次“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的教学一定能为学生顺利完成单元习作打好基础。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