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与国家安全第1节碳排放与碳减排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89483/0-169210533155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与国家安全第1节碳排放与碳减排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89483/0-169210533158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环境与国家安全第1节碳排放与碳减排课后限时训练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689483/0-169210533161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中图版 (2019)第三章 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碳减排综合训练题
展开第三章 第一节
【A基础培优练】
时间:20分钟 总分:44分
[知识点1:碳循环与温室效应。知识点2: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知识点3:碳减排与国际合作]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知识点1]第21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抑制全球变暖仍是会议的主题。读地表碳循环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人类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对地表碳循环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减轻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 B.导致海平面上升
C.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人类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主要环节是燃烧化石燃料,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对应图中的②环节,B项正确。①环节是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A项错误。③环节是火山活动产生的,与人类无关,C项错误。④环节是植物体中碳转化成化石燃料形式存在,与人类无关,D项错误。第2题,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项正确。减轻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的是臭氧层,A项错误。导致海平面上升是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的,不是地表碳循环的作用,B项错误。增强大气保温作用,不能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项错误。
[知识点2]碳强度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般情况下,碳强度指标是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而下降的。下图为2010—2019年北京与全国碳强度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全国和北京的碳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
B.北京的碳强度明显优于全国,呈现更好的低碳发展状态
C.北京碳强度与全国碳强度的比值从2010年的0.36下降到2019年的0.25
D.2010年后,全国的碳排放量比北京下降更快
4.下列对北京降低碳排放总量采取的合理举措有( )
①调整能源结构 ②产业转型和升级 ③分散非首都职能 ④推广新能源汽车 ⑤降低能源消耗总量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北京与全国的比值呈下降趋势,说明北京碳排放量比全国下降更快。第4题,调整能源结构、产业转型和升级、分散非首都职能、推广新能源汽车,都能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①②③④正确;降低能源消耗总量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⑤不合理。
[知识点2]北半球平均气温高于南半球。下图是近千年全球气温变化(以公元900年为基准)模拟结果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公元1800年以来,北极海冰变化特点及成因分别是( )
A.海冰面积变大,气候变暖 B.海冰面积变小,气候变暖
C.海冰面积变大,气候变冷 D.海冰面积变小,气候变冷
6.近50年来,南北半球气温变化情况是( )
A.北半球变暖,南半球变冷 B.南北半球温差在逐年缩小
C.北半球变暖比南半球剧烈 D.南半球变暖比北半球剧烈
【答案】5.B 6.C
[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1800年以来北极海冰面积变小,其成因是全球变暖导致海冰融化,故选B项。第6题,据材料“北半球平均温度高于南半球”可知,如果南、北半球温差变化的百分比为正,则说明北半球气温上升幅度大于南半球,反之则小于南半球。近50年来,南、北半球温差变化百分比为正值,说明北半球变暖比南半球剧烈,故选C项。
[知识点2]下图为受到不同程度的海平面升高影响的孟加拉国土地示意图。读图,完成第7~8题。
7.导致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有( )
①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 ②臭氧层被破坏 ③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 ④海水受热膨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海平面上升使孟加拉国沿海地带( )
A.更适于港口的建设 B.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
C.气候趋于温和湿润 D.土壤中水分增多,肥力增强
【答案】7.D 8.B
[解析]第7题,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导致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水受热膨胀会导致海平面上升。酸性气体的排放增加会加剧酸雨的形成,臭氧层破坏导致紫外线增强,与全球变暖无关,故选D项。第8题,海平面上升导致孟加拉国大部分国土淹没,海水对土壤影响增加,土壤中的盐分增加,肥力下降,加剧当地土地盐渍化,B项正确,D项错误。该国被淹没的土地河流堆积作用明显,水深不够,不适合建港口,A项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使异常气候增加,不一定是使气候温和湿润,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知识点3]9.(2022年湖北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碳交易是指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统称,即把二氧化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买方通过向卖方支付一定金额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其是实现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2021年4月26日,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7月16日,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覆盖行业的选择是确保碳排放多少的重要保障,也是全国碳市场平稳顺利运行的前提。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主要分布在发电、铁、建材(水泥)、有色金属、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8个行业,其中发电行业首先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
(1)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解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机制。(6分)
(2)说明企业要在碳排放交易市场上获得优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8分)
(3)推测发电行业首先进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1)二氧化碳能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气温升高,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
(2)提高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减少碳排放;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的比重,通过出售配额,提高企业效益;加强管理,提高节能意识;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争取获得更高配额。
(3)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火电为主,矿物能源消耗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发电行业的管理制度相对健全,碳排放数据完整,便于计算统计;发电行业产品单一,配额分配简便易行等。
【B拓展提升练】
时间:15分钟 总分:47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区域认知]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产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变暖对粮食安全有利的世界大国为( )
A.巴西 B.澳大利亚
C.印度 D.俄罗斯
2.根据图示内容可以判读出气候变暖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关系为( )
①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增加 ②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减少 ③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低纬度的国家粮食产量减少 ④气候变暖会使南半球的国家粮食产量增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内容和四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判断出全球气候变暖会使俄罗斯的粮食增产,故选D项。第2题,结合图例可以判断出,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增加,使北半球低纬度和南半球的国家粮食产量减少,故选A项。
[区域认知](2022年内蒙古阿拉善盟期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气候变化:自然科学基础》报告指出:将人为引起的全球变暖限制在特定水平,需要限制二 氧化碳的累计排放量,还要控制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据此完成第3~4题。
3.二氧化碳是导致近现代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温室气体,主要原因是其能够( )
A.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B.反射地面长波辐射
C.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D.反射太阳短波辐射
4.气候变暖引起全球( )
A.农作物减产 B.海平面上升
C.洪涝加剧 D.干旱减轻
【答案】3.C 4.B
[解析]第3题,地面辐射的波长其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部分,因此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释放的能量较多,从而使大气升温,C项正确。第4题,全球气候变暖使两极的冰川大量融化,进入海洋,再加上海水的热膨胀,使海平面上升,B项正确。
[综合思维]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圈层分别是( )
A.水圈 岩石圈 大气圈 生物圈
B.水圈 大气圈 岩石圈 生物圈
C.岩石圈 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
D.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
6.①过程可能导致( )
A.臭氧层破坏 B.生物种群增多
C.全球气候变暖 D.海平面下降
【答案】5.B 6.C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a圈溶解二氧化碳,可判断a圈属于水圈;b圈含有二氧化碳,且矿物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到b圈,所以b圈属于大气圈;c圈产生火山喷发,可判断c圈属于岩石圈;d圈包含绿色植物和动物,可判断d圈属于生物圈。第6题,由图可以看出,①过程在矿物燃料之后,可推测为排放二氧化碳,可能导致全球变暖。
[综合思维]《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该协定要求各方把“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 ℃以内”作为目标,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 ℃以内而努力。2020年后,各国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2017年6月1日,美国总统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引发轩然大波。据此完成第7~9题。
7.下列现象与全球气候变暖关联性较大的是( )
A.近20年来,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增幅达26%
B.近年来中国西南地区地震频发
C.武汉市惊现多个“马尔代夫”美景
D.黄河水由“黄”变“清”
8.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应该( )
①节能和提高能效,开发清洁能源 ②改良作物品种,培育和选用抗旱品种,调整粮食产业结构和布局,发展节水农业等 ③植树造林,合理使用土地(如退耕还林、还草)等 ④加强石油资源的开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全球变暖会导致( )
A.大气中温室气体排放增多,浓度增加
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限上升
C.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地球淡水资源增加
D.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多,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答案】7.A 8.A 9.B
[解析]第7题,近年来中国西南地区地震频发是板块运动的结果,与全球气候变暖无关,B项错误;武汉市惊现多个“马尔代夫”美景,是城市雨涝形成的,与全球气候变暖无关,故C项错误,黄河水由“黄”变“清”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结果,与全球气候变暖无关,D项错误;近20年来,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增幅达26%,是因为气温升高,高山冰川融化增加,A项正确。第8题,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应从全球变暖的原因入手,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增多,所以应对全球变暖我们应该节能和提高能效,开发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①正确,④错误;植树造林,合理使用土地,退耕还林、还草等,可以增加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收,③正确;同时还要适应全球变暖,可以改良作物品种,培育和选用抗旱品种,调整粮食产业结构和布局,发展节水农业等。第9题,大气中温室气体排放增多、浓度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A项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两极地区的冰川融化,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上限上升,B项正确;全球气候变暖,有些地区降水增多,有些地区降水减少,冰川融化,地球淡水资源减少,C项错误;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多,大陆冰川面积减少,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0.[地理实践力]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蚂蚁森林是某支付平台为首期“碳账户”举办的一款公益行动,蚂蚁森林产品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产品。用户在该支付平台上完成相应操作,即可获得“绿色能量”,收集“绿色能量”到一定数额以后可以种下一棵虚拟的“树”,用户每种下一棵虚拟的“树”,民间环境保护组织(NGO)将会在我国一些地区的沙漠里种下一棵真实的树。目前蚂蚁森林和慈善基金阿拉善SEE合作,已经在西北地区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沙漠地带种下了超100万株梭梭树(如下图)。
材料二 碳交易是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采用的市场机制。若控排企业碳排放量超出配额,则需要在碳排放交易市场购买碳配额。自2011年起,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湖北、福建等7个省级行政区域建立碳交易试点,总共纳入企业2 000余家。2017年年底,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建设。下图示意2013—2017年我国碳配额现货交易情况统计。
(1)结合材料列举两条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措施。(4分)
(2)说明阿拉善左旗蚂蚁森林的主要环境效益。(6分)
(3)据图描述我国碳配额现货交易总量的变化特点。(4分)
(4)为碳排放较多的企业应对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提出合理化措施。(6分)
【答案】(1)民间环境保护组织: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环境生态的教育与研究;协助政府执行环境政策;监督企业的行为。(任答一点)
个人:积极参与;绿色消费。(任答一点)
(2)①涵养水源,促进水循环;②提高空气湿度,减少昼夜温差;③增加地表粗糙度,防风固沙;④缓解沙尘暴等气象灾害,降低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任答两点)
(3)2013—2016年碳配额现货交易总量呈上升趋势,增速明显;2017年增速有所减缓。
(4)①降低能耗,使用新能源,改善产业结构;②减少碳排放,将节余的碳配额出售;③为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必要时可适度购买一定数量的碳配额。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碳减排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909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碳排放与碳减排当堂检测题</a>,共10页。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448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堂检测</a>,共7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后测评,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