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物理八上 5.5显微镜和望远镜 导学案 原卷+解析卷
展开人教版 八年级 第二章 声现象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知道显微镜、望远镜成像原理。
3.了解我们看到的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4.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体会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
【学习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自主预习】
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相似: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 ,每一组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 物镜 。
2.物体经过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像又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因此通过显微镜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倒立的被 放大 的 虚 像。
3.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 缩小 的 实 像(填“虚”或“实”),这个道理就像照相机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4.物体的两端到人眼处所夹的角叫 视角 ,物体越 大 ,物体与人眼的距离越小 ,其视角就越大。
5.我们的宇宙有上千亿个星系,太阳是 银河 系中的一员,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 三 条轨道上。
【合作探究】
探究一:显微镜
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如图是一架生物实验室常用的显微镜,图中:
①所指示的部件叫做目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②所指示的部件叫做物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③所指示的部件叫做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在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在光线弱时用,会聚光线。)
2.显微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1)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载物台上物体放在物镜前1倍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物镜所成的实像当成物体,正好放在目镜的1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物体通过显微镜后,得到倒立、放大的虚像。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4. 显微镜的应用:
先用一个接近物体的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接近眼睛的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可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的结构,如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等。
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 普通显微镜的细菌
显微镜能帮我们看到微小的结构,那么对于宇宙这样的巨大空间来说,我们则需要另外一种仪器——望远镜。
探究二:望远镜
1.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如图是一架开普勒望远镜,图中:
①所指示的部件叫做目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焦距比较长。
②所指示的部件叫做物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焦距比较短。
2.开普勒望远镜的原理:
(1)物镜:相当于 照相机 的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物镜所成的像再放大一次,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问题:物体离物镜很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这样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放大了?
分析:一个物体能不能被看清楚,跟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的大小有关。视网膜上的像越大,人眼对物体的细微部分分辨得就越清楚。视网膜上像的大小决定于视角的大小。视角越大,视网膜上的像就越大。
3.视角
(1)定义:从眼睛的中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
(2)影响视角大小的因素:物体本身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
①视角与物体大小有关:物体到眼镜的距离一定时,大物体的视角大,小物体的视角小。
②视角与物体远近有关:物体大小一定时,看近处的物体,视角大,远处的物体视角小。
4.望远镜使我们观察远处物体的视角变大:远处的物体通过物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但我们使用望远镜时感到物体被放大了,这是因为:一方面,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离我们的眼睛很近,使我们眼睛观察物体所成的视角增大。另一方面,目镜的放大作用, 可以使视角变得更大。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理解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我们来动手制作望远镜吧。
【想想做做】取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调整两个透镜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物体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对调以后,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1)先用一个凸透镜(焦距大)观察窗外远处的物体,注意成像情况.
(2)再用另一个凸透镜(焦距小)观察上面得到的物体的像,注意成像情况.
(3)将两凸透镜的位置对调,再观察远处的物体,对比两次成像的大小.
现象:(1)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远处的物体看上去放大了。
(3)两凸透镜的位置对调后,远处的物体看上去缩小了。
探究三:探索宇宙
来1.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伽利略望远镜——用凸透镜作物镜,用凹透镜作目镜。
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
源
2.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可以排除大气层的干扰,
使人类观测宇宙的能力空前提高。
3.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大约130亿光年外的宇宙空间情况,但仍没有找到宇宙的边缘。。
4. 天文望远镜多用反射式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5. 我们的宇宙中拥有上千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一个,太阳不过是银河系中一员,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
【精讲点拨】
1.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被观察的物体经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实像,被目镜再次放大。经两次放大后,我们就可以看清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所以物体经过显微镜最终成的像相对于原物体而言,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2.望远镜的作用是看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在物镜的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但是像离我们的眼睛更近了,该像又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再次经过目镜的放大,我们观察像的视角变大,这样就能观察的清楚了。为了尽可能使第二次成像成得较大,可使望远镜物镜的后焦点与目镜的前焦点重合。
3.人眼看清物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亮度足够强;(2)视角足够大.远处的物体经过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后,所成的像还是比物体本身小,但是视角变得很大;另外,望远镜的物镜直径大,可以会聚足够多的光,使成的像更加明亮.因此,人眼就能很清楚的看清远处的物体了。
【归纳整理】
项目 对比 | 显微镜 | 望远镜 | |
结构 | 目镜 | 一组透镜,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 一组透镜,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
物镜 | 一组透镜,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 一组透镜,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 |
工作原理 | 物镜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目镜 | 以物镜所成实像为物体再次成像;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以物镜所成实像为物体再次成像;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
增大视角的方法 | 放大再放大 | 拉近再放大 | |
共同点 |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以直接用眼睛看到 |
【当堂练习】
1.(2020 湖南常德市)如图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 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 显做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C
【解析】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故A错误;
B.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故B错误;
C.显做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
D.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C。
2. 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显微镜物镜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B. 开普勒望远镜物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目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 伽利略望远镜物镜为凸透镜,目镜为凹透镜
D. 利用望远镜和显微镜看物体,主要是增大视角
【答案】D
【解析】A、显微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开普勒望远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都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B错误;C、伽利略望远镜物镜为凹透镜,目镜为凸透镜,故C错误;D、利用望远镜和显微镜看物体,都起到了增大视角的作用,望远镜通过将物体拉近来增大视角,显微镜则通过将物体放大来增大视角,故D正确.故选D.
3. 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关于像的倒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正立的
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倒立的
【答案】D
【解析】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的物镜都是成倒立的实像,这个实像再通过它们各自的目镜后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它们分别都经过一次倒立的像,再经过一次正立的像,两次成像的结果,使人们最终观察到的都是倒立的像。但是通过显微镜得到的是物体倒立放大的像,通过天文望远镜得到的是物体倒立缩小的像,故D正确。故选D。
4. 显微镜可以观察微小生物,是因为显微镜放大倍数较大,被观察的物体经过了
A. 一次放大作用 B. 二次放大作用
C. 三次放大作用 D. 四次放大作用
【答案】B
【解析】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的镜头,物体经过物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是经过了两次放大.故选B.
5.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观察者所成的像是
A. 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目镜和物镜都成实像
C.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D
【解析】由显微镜成像原理知:物体经物镜折射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像正好处在目镜的焦点之内,又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故选D。
6. 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其中物镜和目镜的作用分别是( )
(1)成倒立、缩小、实像;
(2)成倒立、等大、实像;
(3)成倒立、放大、实像;
(4)成正立、放大、虚像
A. (1)(3) B. (2)(3)
C. (1)(4) D. (4)(2)
【答案】C
【解析】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故选C。
7. 物体经过显微镜的物镜,成_____的实像;物体经过望远镜的物镜成_____的实像,它们的目镜所成的像都是_____的。(选填“放大”或“缩小”)
【答案】 (1). 放大 (2). 缩小 (3). 放大
【解析】[1][2][3]显微镜有物镜和目镜组成,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8. 如图所示,小明取两个焦距不同凸透镜,以焦距较短的凸透镜作为目镜,以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作为物镜,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美景,调节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此时这种透镜组合工作原理与_____(选填“望远镜”或者“显微镜”)相同.
【答案】望远镜
【解析】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两者间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你看到得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这种透镜组合工作原理与望远镜相同.
9. 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这时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镜,再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个镜子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
【答案】 (1). 凸透 (2). 显微镜
【解析】小水滴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个镜子与水滴之间的距离,可以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因此它们的作用相当于显微镜.“水滴”是显微镜的物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像在“水滴”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放大镜相当于目镜,通过目镜再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足,有什么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