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测试 试卷 9 次下载
- 5.4 眼睛和眼镜 同步测试 试卷 4 次下载
-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测试 试卷 10 次下载
- 6.1 质量 同步测试 试卷 2 次下载
- 6.2 密度 同步测试 试卷 3 次下载
八年级上册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训练题
展开一、单选题
1.关于生活中的透镜,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放映幻灯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B.着电影时,屏幕上的像相对于胶片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小于一倍焦距
D.显微镜的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
2.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
B.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
C.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
D.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得到放大的像
3.光的世界奥妙无穷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雨后的彩虹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物镜成像的性质完全相同
C.阳光通过凹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D.日食和月食现象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4.如图所示,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的小物体,再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放大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直到看清玻璃板下的小物体。关于水滴和放大镜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滴的功能与投影仪镜头功能相同
B.水滴的功能与照相机镜头功能相同
C.放大镜的功能与投影仪镜头功能相同
D.放大镜的功能与照相机镜头功能相同
5.对下列甲乙丙丁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需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需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最终成像与物体相比是倒的,因此我们看的是实像
D.丁图:望远镜可以增大观察的“视角”,所以看得更清楚
6.在下列四幅图中,每幅图都能展示出一定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反映太阳系由许多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
B.乙图是伽利略时代的望远镜
C.丙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丁图给出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用望远镜观察远景觉得比较近,原因是使用望远镜,视角变小
②光的反射可以成像,光的折射可以成像,光的直线传播也可以成像
③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控的
④太阳光照射不到影子里是因为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8.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______镜。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______像(填“实”或“虚”),然后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______像(填“实”或“虚”),这样我们就能看清楚很微小的物体。
9.图所示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的物镜相当于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机”)的镜头;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很多,主要目的是______;历史上第一位自制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______。
10.《血战无名川》讲述了志愿军狙击手英勇作战的故事。狙击手爬伏时,瞄准镜的物镜上覆盖有伪装网,目的是防止光滑的镜片发生______反射暴露目标;狙击手的瞄准镜起到了______(“望远镜”或“显微镜”)的作用;由于人体会辐射出______(“红外”或“紫外”)线,在现代战争中狙击手可以使用热感成像仪寻找目标。
11.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落在目镜___________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___________的虚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___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
12.湖面上能够映出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儿。人站在湖边能够看见水中的鱼与鸟在一起嬉戏。看见水中的鱼是光的________现象;看见水中的鸟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找到一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铅笔的形状_____(选填“不变”或“变化了”);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时,透过玻璃瓶看到铅笔尖会逐渐________(选填“变长”或“变短”),到某一位置以后,铅笔尖的方向________(选填“不变”或“改变”)。
三、作图题
13.显微镜主要由物镜和目镜两组凸透镜组成,被观察的细微物体先在物镜中成一个像,这个像就相当于目镜中的物体,然后它在目镜中再次成像。F1为物镜的焦点,F2为目镜的焦点,图中已画出细小物体AB在物镜中所成像的光路图,以及射向目镜的两条光线,请你画出在目镜中所成的像及光路图。
四、实验题
14.(1)如图, 在研究水滴透镜时,小明发现:水滴可使平行光发生图中(1)、(2)所示的变化,且水滴变凸,其焦距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把写有“爱物理”字样的纸条先后放在左右两水滴下方的桌面上,小明从水滴上方看到的分别像如图中(3)、(4)所示,这种作用类似于_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且水滴变平,其放大功能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接下来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f=30cm)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白纸(画有箭头)等。
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调整距离和平凸程度,直到看到一个与白纸上箭头方向相反的、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箭头,再把一个凸透镜放在水滴的上方,保持凸透镜是水平放置的,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调整到水滴的距离,可看到箭头被放大的虚像.如图乙所示,比图甲中通过小水滴观察到的箭头要大得多,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白纸上的箭头是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五、综合题
15.
中国天眼
从1609年,伽利略制作出第一架光学望远镜到射电望远镜诞生的三百多年里,光学望远镜一直是天文观测的重要工具.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 Telescpe简称FAST),如图所示,被誉为“中国天眼”,是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带领他的研究团队于2016年9月25门建成的.相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FAST灵敏度提高约10倍;相比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FAST将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地位.
FAST的最大特点是索网结构可随天体的移动自动变化,带动索网上的反射面板产生变化.FAST是使用一种称为“漂移扫描”的方式来进行观测的.所谓的“漂移扫描”和“守株待兔”的思路相类似,就是望远镜不动,固定的指向天顶,等着天体自己运动到望远镜的视野里面.
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FAST经过一年紧张调试,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目前已通过系统认证的脉冲星达6颗.其中两颗脉冲星的具体信息为:一颗自转周期为1.83秒,距离地球约1.6万光年;另一颗自转周期为0.59秒,距离地球约4100光年.对脉冲星的观察、研究对揭示宇宙诞生和演变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最灵敏的____________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
(2)FAST的最大特点是索网结构可随天体的移动自动变化,带动索网上的___________产生变化;
(3)光年是____________的单位;
(4)“中国天眼”能“扫描”到微弱的射电波,是因为球形反射面对射电波有_______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望远镜的发明
17世纪初,荷兰制造眼镜的技术已经很精湛了,主要的工艺是磨制凸透镜和凹透镜。人们经常与凸透镜和凹透镜打交道,用它们可以矫正远视眼和近视眼,但是人们从来都没有想到把透镜和透镜放在一起组合起来使用。 1608年的一天,在荷兰眼镜制造商汉斯的作坊里,一位学徒无事拿着两个磨制好的透镜片在眼前对着看,结果惊奇地发现远处的物体变得近在眼前而且非常清晰,便把这件怪事告诉了老板汉斯。汉斯马上试验证实了这种现象,为了更便于观察,他把这两个透镜片装在一个筒里,称之为“窥镜”,这就制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望远镜。正是有了望远镜的帮助,荷兰舰队能在敌舰发现他们之前就先行发现敌舰的动向,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打败了强大的西班牙舰队,使荷兰成为一个海上强国。
望远镜发明的消息很快在欧洲各国流传开了。1609年,伽利略得知望远镜这种新仪器,马上意识到它的价值和作用。他立即动手制作,并且不断改进,造出了一架放大20倍的望远镜。伽利略把这架望远镜指向了天空,指向了星星,由此揭开了天文学全新的一页。伽利略利用望远镜发现了木星有卫星,观察了月面,绘制了月面图,观察到太阳黑子。伽利略这一系列重大的天文发现,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宇宙学说,在知识界产生了巨大反响,人们争相传诵“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通过以上阅读,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解析:A.放映幻灯片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景物的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看电影时,电影中凸透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与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小于一倍焦距,故C正确;
D.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故D错误。
故选C。
2.D
解析: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其原理与投影仪相同,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故选D。
3.D
解析:A.雨后的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
B.望远镜的物镜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一样,显微镜的物镜和投影仪的成像原理一样,故B错误;
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C错误;
D.日食和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4.A
解析:AB.因为小水滴中间比边缘厚,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小水滴就相当于凸透镜,此时的小水滴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与投影仪镜头功能相同,故A正确,B错误;
CD.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投影仪和照相机的原理不同,故CD错误。
故选A。
5.D
解析:A.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错误;
B.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使光线提前会聚,故B错误;
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
D.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望远镜可以增大观察的“视角”,故D正确。
故选D。
6.A
解析:A.甲图反映太阳系由许多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乙图是伽利略时代的望远镜,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丙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丁图给出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B
解析:①用望远镜观察远景显得比较近,原因是与不用望远镜相比,视角变大了,故①错误;
②利用光的反射可以成像,例如平面镜成像,利用光的折射可以成像,例如看水里的鱼,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也可以成像,例如小孔成像,故②正确;
③红外线可以用来进行遥控,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遥控,故③正确;
④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路径是直的,不是任何情况,故④错误。
故选B。
8.凸 实 虚
解析:[1][2][3]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使用凸透镜,物镜和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成放大的实像,目镜和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成放大的虚像。
9.照相机 使像更明亮 伽利略
解析:[1]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物镜的口径做的较大,是为了会聚更多的光线,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3]16世纪,第一个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这位科学家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
10.镜面 望远镜 红外
解析:[1]瞄准镜的物镜上覆盖有伪装网,变得比较粗糙,防止光滑的镜片发生镜面反射。
[2]瞄准镜可以看到远处的物体,相当于望远镜。
[3]红外线热作用比较强,人体会辐射出红外线,狙击手可以使用热感成像仪寻找目标。
11.一倍焦距内 放大 远视
解析:[1][2][3]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像应该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然后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所以制作望远镜时,应该选用远视眼的镜片。
12.折射 反射 变化了变长 改变
解析:看见水中的鱼,是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射折射形成的虚像,所以光的折射现象;
看见水中的鸟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
找到一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玻璃瓶相当于一凸透镜,透过玻璃瓶,因为物体在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以看到那支铅笔的形状变化了;
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时,成的虚像更大,所以透过玻璃瓶看到铅笔尖会逐渐变长,到某一位置以后,即大于焦距后,会成倒立的实像,所以铅笔尖的方向改变。
13.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①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②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③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显微镜的原理: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析:显微镜的物镜是一个凸透镜,目的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处在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它的目镜也是一个凸透镜,目的是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据此作图如下:
14.变小 放大镜 变小 放大 倒立
解析:(1)[1]由图(1)(2)所示,水滴变凸,则聚光能力变强,其焦距变小。
[2][3]由图(3)(4)所示,通过水滴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这种作用类似于放大镜。水滴变平后,其聚光能力变弱,则其放大功能变小。
(2)[4]在操作中,调节水滴与白纸的距离及水滴的平凸程度,是为了让水滴此时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即水滴的作用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所以看到的箭头与白纸上箭头方向相反。
[5]在水滴上方再放一个凸透镜,这个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将物镜所成的像再次放大,所以此时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白纸上的箭头是倒立的。
15.射电 反射面板 长度 会聚
分析:(1)(2)认真阅读材料,即可得到答案;
(3)光年,长度单位,光年一般被用于计算恒星间的距离,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
(4)凹面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解析:(1)阅读材料可知,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
(2)阅读材料可知,FAST的最大特点是索网结构反射面板可随天体的移动自动变化,带动索网上的反射面板产生变化;
(3)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长度单位;
(4)“中国天眼”能“扫描”到微弱的射电波,是因为球形反射面是一个凹面镜,对射电波有会聚作用.
16.见解析
解析:望远镜的发明,是常见的两个透镜片的组合,看起来应该是非常简单的。但是,人们并没有有意识地运用“组合”这种方法,使得望远镜很晚才出现。如果人们学会运用组合技法的话,望远镜可能会提前很多年被发明出来,由此可以看出方法技巧在技术发明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520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练习</a>,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55显微镜和望远镜原卷版docx、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55显微镜和望远镜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一课一练,文件包含课时55显微镜和望远镜解析版docx、课时55显微镜和望远镜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