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 位置与方向(二)优质第2课时导学案
展开第2课时 根据方向和距离标出物体位置
课题 | 根据方向和距离标出物体的位置 | 课型 | 新授课 | ||
设计说明 | 在学生通过平面图介绍方向和位置的另一种描述方式,如“东偏南30°”,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的基础上学习例2,本节课让学生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的描述,在平面图中正确地标出物体的位置。 | ||||
学习目标 | 1.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2.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 ||||
学习重点 | 能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 ||||
学习难点 | 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平面示意图。 | ||||
学习准备 |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刻度尺、量角器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教学环节 | 导案 | 学案 | 达标检测 | ||
一、复习旧识,引入新课。(6分钟) | 1.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那么描述物体位置,必须具有哪两个条件呢? 2.观察下图后,说一说: 以灯塔为观测点:A岛在 偏 的方向上,距离是 km;B岛在 偏 的方向上,距离是 km。 | 1.学生回顾描述物体位置必需的两个条件是方向和距离。 2.独立思考,全班交流,订正。 | 1.选一选。 (1)北偏西30°,还可以说成(C)。 A.南偏西30° B.西偏北30° C.西偏北60° (2) 小强看小林在( A )方向上,小林看小强在( C )方向上。 A.北偏东50° B.东偏北50° C.西偏南40° | ||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20分钟) | 1.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及文字,在例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位置。 2.组织学生讨论:你们准备怎么完成任务?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 1.观察主题图并读题,明确任务要求。 2.组内讨论怎样标出城市的位置及遇到的问题:北偏西30°如何测量?200km、300km各需要画几个格? | 2.张老师家在学校西偏北50°方向800m处,李老师家在学校南偏东30°方向1200m处,如果他们同时从家以每分钟80m的速度去学校,谁会先到?先到多长时间?(画图并计算) 800÷80=10(分钟) 1200÷80=15(分钟) 15-10=5(分钟) 答:张老师先到学校5分钟。 | ||
三、巩固练习,应用反馈。(10分钟) | 1.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促进学生动手操作及描述能力) 2.教师可讲解例题,巩固学生课堂所学。 例题 李想和王丽是同班同学,李想家在学校西偏南40°方向2500m处,王丽家在学校东偏北40°方向3000m处。 (1)在平面图上标出李想家和王丽家的位置。李想家在王丽家的什么方向?王丽家在李想家的什么方向? (2)李想家和王丽家相距多少米? | 1.学生动手画出十字坐标后测量角度和距离,解答后全班订正。 2.思路提示 这道题的参照点是学校,根据方向、距离就可以在平面图上确定李想家和王丽家的具体位置。再根据所画平面图,就可以确定李想家和王丽家的相对位置和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 规范解答 (1)两家的位置如图所示。李想家在王丽家的西偏南40°方向,王丽家在李想家东偏北40°方向。 (2)图中李想家、学校、王丽家正好在一条线上,故两家的距离为2500+3000=5500(m)。 |
| ||
四、课堂总结。(4分钟) |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 ||
五、教学板书 | |||||
六、教学反思 | 在教学中,我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出明确要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并体会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 ||||
教师点评和总结: | |||||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 位置与方向(二)精品第3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 位置与方向(二)精品第3课时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创设情境,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实践应用,课堂总结,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 位置与方向(二)优秀第1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 位置与方向(二)优秀第1课时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交流解决问题,巩固练习,应用反馈,课堂总结,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六年级上册2 位置与方向(二)学案: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上册2 位置与方向(二)学案,共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