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3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2同步测试(27份)
新教材2023高中生物综合质量评估新人教版必修2
展开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高中生物综合质量评估新人教版必修2,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综合质量评估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广东卷)下列关于遗传学史上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遗传规律
B.摩尔根等基于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赫尔希和蔡斯用对比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碱基配对方式
解析: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运用了数学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推理,从而对分离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A项正确;摩尔根让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杂交,发现白眼的遗传是与性别相联系的,从而得出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来又通过测交的方法进一步验证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项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与35S标记的两组实验相互对照,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项正确;沃森和克里克以DNA衍射图谱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D项错误。
答案:D
2.(2022·浙江6月选考)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
A.让该紫茎番茄自交
B.与绿茎番茄杂交
C.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
D.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
解析:让该紫茎番茄自交,如果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该紫茎番茄为杂合子;如果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该紫茎番茄很可能为纯合子,A项正确;让该紫茎番茄与绿茎番茄杂交,如果后代出现绿茎番茄,则该紫茎番茄为杂合子;如果后代都是紫茎番茄,则该紫茎番茄很可能为纯合子,B项正确;让该紫茎番茄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不论紫茎番茄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后代都是紫茎番茄,C项错误;让该紫茎番茄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如果后代出现绿茎番茄,则该紫茎番茄为杂合子;如果后代都是紫茎番茄,则该紫茎番茄很可能为纯合子,D项正确。
答案:C
3.狗的毛色中褐色(B)对黑色(b)显性;I和i是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I是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含有B、b基因的狗均表现为白色,i不影响B、b的表达。现有黑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理论上杂合褐色和黑色个体之比为( )
A.8∶1 B.2∶1
C.15∶1 D.3∶1
解析:基因型为bbii的黑色狗和基因型为BBII的白色狗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为BbIi,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_I_∶bbI_∶B_ii∶bbii=9∶3∶3∶1,其中B_ii表现为褐色,bbii表现为黑色,杂合褐色和黑色个体之比为Bbii∶bbii=2∶1。
答案:B
4.在一个双链DNA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数为n,则下列有关结构数目正确的是( )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m 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3m-2n)/2 ③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 ④DNA中G的数量为m-n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含有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碱基,所以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①正确;A和T之间有2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则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②正确;双链DNA中,A=T=n,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③正确;双链DNA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数为n,则A=T=n,则C=G=,④错误。
答案:D
5.下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甲 乙
A.这对同源染色体上共存在4对等位基因
B.图示所有等位基因在遗传时均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图中茎高和花色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甲染色体上所示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该生物体内可全部观察到
解析:图中染色体上只画出了部分基因,还有没画出来的基因,A项错误;同源染色体上的每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均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项正确;控制茎高和花色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自由组合,C项错误;因为基因存在显隐性,有显性基因存在时,隐性基因是不表现的,D项错误。
答案:B
6.某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男性患者不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病发病率男女相当
B.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父亲
C.男性患者的双亲均表现为正常
D.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传给女儿
解析:该病发病率男性大于女性,A项错误;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B项错误;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男性患者不育,患病男子的父亲不可能是患者且女性中只有携带者,没有患者,所以男性患者的双亲均表现为正常,C项正确;男性患者不育,不可能将致病基因传给下一代,D项错误。
答案:C
7.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脱落破碎,其DNA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fDNA。近几年,结合DNA测序技术,cfDNA和 cffDNA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可通过检测cfDNA中的相关基因进行癌症的筛查
B.提取cfDNA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可用于治疗遗传病
C.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能来自脱落后破碎的胎盘细胞
D.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以用于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
答案:B
8.下列与染色体变异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B.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只含有本物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数
C.人的5号染色体缺失会引起猫叫综合征
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解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A项正确;单倍体是由本物种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体细胞内含有本物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数,B项正确;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造成的,C项错误;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及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项正确。
答案:C
9.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异
C.原癌基因的功能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
D.经常食用烟熏制品容易导致细胞的癌变
解析: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失去分裂次数的限制,能够无限增殖,A项正确;癌变前细胞一般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癌变后细胞一般变为球形,B项正确;抑癌基因的功能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C项错误;经常食用腌制、熏制食品容易导致细胞的癌变,D项正确。
答案:C
10.在进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活动时,最好选择的疾病是( )
A.唐氏综合征
B.艾滋病
C.原发性高血压
D.红绿色盲
解析:唐氏综合征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艾滋病为传染病,原发性高血压为多基因遗传病,这三种疾病不符合题意;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于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符合题意。
答案:D
11.果蝇体色的黄色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显性基因控制野生颜色。在一个果蝇群体的样本中包括 1 021 只野生颜色雄蝇、997只野生颜色雌蝇和3只黄色雄蝇。该群体的基因库中黄色基因的频率约为( )
A.0.099% B.0.148%
C.0.586% D.无法计算
解析:由题意可知,果蝇体色的黄色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由于野生颜色由显性基因控制,所以并不能确定997只野生颜色的雌蝇是纯合还是杂合,所以无法计算该群体的基因库中隐性基因(黄色基因)的频率。
答案:D
12.下列关于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受精卵细胞核中的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B.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由卵细胞提供
C.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解析:受精卵细胞核中的DNA,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A项正确;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主要含细胞核)进入卵细胞,尾部(主要含细胞质)留在外面,B项正确;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因此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C项错误;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D项正确。
答案:C
13.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从下面的杂交实验中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
后代性状
一
红花A×白花B
全为红花
二
红花C×红花D
红花与白花之比约为3∶1
A.两杂交组合后代中红花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B.红花A、C的基因型不相同
C.两组实验均可判断出红花为显性性状
D.白花B的基因型为rr
解析:杂交组合一中后代的基因型均为Rr,杂交组合二后代中红花的基因型为RR、Rr,故两杂交组合后代中红花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A项错误;红花A的基因型为RR,红花C、D的基因型为Rr,B项正确;杂交组合一的亲本为红花和白花,而杂交后代只有红花,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因此白花B的基因型为rr,C、D两项正确。
答案:A
14.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右上图所示。若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关于该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
B.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
C.其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上连接了非同源染色体片段
D.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a,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
答案:C
15.某种苍蝇体内的酶(PM)能够分解杀虫剂T。为探究使用杀虫剂T后PM活性与该苍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科学家进行了几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苍蝇的抗性与PM的高活性等因素有关
B.在杀虫剂的诱导下,无抗性苍蝇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
C.长期在有杀虫剂的环境中,该苍蝇种群会逐渐形成适应
D.杀虫剂通过作用于个体而使苍蝇种群的抗性基因频率增加
解析:某种苍蝇体内的酶(PM)能够分解杀虫剂T,苍蝇抗性的产生与PM的高活性等因素有关,A项正确;杀虫剂T起选择作用,不起诱导作用,B项错误;长期在有杀虫剂的环境中,杀虫剂杀死不具有抗性的苍蝇,而留下的是具有抗杀虫剂能力的苍蝇,该苍蝇种群会逐渐形成适应,C项正确;通过C项可知,抗杀虫剂的个体逐渐留下来,故杀虫剂通过作用于个体而使苍蝇种群的抗性基因频率增加,D项正确。
答案:B
16.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化过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解析:图示是物种形成的常见模式,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a通过地理隔离形成两个种群a1和a2,又分别演化出b、c、d三个种群,b、d两个种群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形成了生殖隔离,A项错误;由于d是由a1演变而来,c是由a2演变而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项正确;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由于a1留居群体进化形成了b,所以b、d可能形成了生殖隔离,故二者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C项错误;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c和d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仍是同一物种,D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1分)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内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
(1)图中a过程叫 ,需要 、 、模板和酶等基本条件,该过程最可能发生的变异是 ,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c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该过程以②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⑤转运来的氨基酸的名称是 。
(3)c过程中,②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图中a过程叫DNA的复制,需要原料、能量、模板和酶等基本条件,该过程中有双链打开然后碱基发生互补配对的过程,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差错,所以最可能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其意义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图中c过程是翻译,进行的场所是核糖体,该过程以②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根据⑤对应的密码子为UUC可知,转运来的氨基酸是苯丙氨酸。(3)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答案:(1)DNA的复制 原料 能量 基因突变 产生新基因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核糖体 mRNA 苯丙氨酸
(3)可以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18.(12分)已知某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长翅与短翅、灰色翅与白色翅、正常翅与裂翅性状分别由基因A(a)、B(b)、D(d)控制。为研究它们的遗传方式,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选取一只灰色裂翅雌性昆虫和一只灰色裂翅雄性昆虫交配,F1雌雄昆虫均出现灰色裂翅∶灰色正常翅∶白色裂翅∶白色正常翅=6∶3∶2∶1。
实验二:选取一只雌性长翅昆虫与一只雄性短翅昆虫杂交,F1中雌雄个体均表现为长翅∶短翅=1∶1。
回答下列问题。
(1)昆虫的短翅与裂翅 (填“是”或“不是”)相对性状。灰色翅对白色翅是 性状,判断依据是 。
(2)实验一中雄性亲本昆虫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是 。 若让F1中的灰色裂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其子代中白色裂翅占 。
(3)依据实验二无法确定长翅与短翅的遗传方式。要判断该对性状的遗传方式,可取F1中的 性状雌雄个体相互交配。
①若 ,则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长翅为隐性性状;
②若 ,则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长翅为显性性状;
③若 ,则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长翅为显性性状。
解析:(1) 相对性状是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故昆虫的短翅与裂翅不是相对性状。(2) 6∶3∶2∶1为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相对性状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灰色对白色为显性,裂翅对正常翅为显性,灰色∶白色=3∶1,裂翅∶正常翅=2∶1,推测裂翅纯合致死(DD)。雄性亲本昆虫的基因型为BbDd,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是BD和bd或Bd和bD。若让F1中的灰色裂翅(B Dd)自由交配,子代中bb出现的概率为××=,Dd出现的概率为,故子代中白色裂翅(bbDd)出现的概率为×=。(3)依据实验二无法确定长翅与短翅的遗传方式。要判断该对性状的遗传方式,可取F1中的长翅性状雌雄个体相互交配。①若子代雌雄均为长翅性状,无性别差异,则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长翅为隐性性状;②若子代长翅∶短翅=3∶1,且短翅的均为雄性,则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长翅为显性性状;③若子代雌雄表现均为长翅∶短翅=3∶1,则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长翅为显性性状。
答案:(1) 不是 显性 灰色翅与灰色翅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色翅 (2) BD和bd或Bd和bD (3)长翅 ①子代雌雄均为长翅性状 ②子代长翅∶短翅=3∶1,且短翅的均为雄性 ③子代雌雄表型均为长翅∶短翅=3∶1
19.(10分)在调查某地区中的某单基因遗传病时发现,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该遗传病的儿子和一个正常女儿,女儿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并已怀孕。不考虑基因突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以上信息判断,该遗传病是 病,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表示尚未出生的孩子,请画出该家族的遗传系谱图。
(3)怀孕的女儿生出一个表型正常但携带该遗传病致病基因孩子的概率是 。若女儿体内的胎儿是男性,则 (填“需要”或“不需要”)产前对胎儿进行是否患病的检测。
解析:(1)由题干信息分析判断,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理由是正常的夫妇生有一个患该遗传病的儿子,说明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并且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确定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根据题意该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见答案。(3)假设该病致病基因用h表示,结合(2)遗传系谱图,则3号基因型为XhY,故怀孕的女儿的基因型及概率为XHXh、XHXH,其丈夫的基因型为XHY,则他们生出表型正常但携带该遗传病致病基因孩子(XHXh)的概率是×=。若女儿体内的胎儿是男性,则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因为男性胎儿的母亲有可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可能导致男性胎儿患该病。
答案:(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根据双亲正常,其所生儿子患病,可判断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可确定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2)如图
(3) 需要
20.(11分)下图为地雀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其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存在生殖隔离的地雀类型是 。
(2)图Ⅱ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所示。
甲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总数
个体数
20
22
4
20
12
3
9
8
2
100
乙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个体数
196
168
36
400
①据表分析,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判断依据是 。种群甲中基因a的频率为 。
②已知上述生物物种每个个体有2×104对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概率都是10-5,则种群甲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 个。
(3)简述若干年后,小岛上由地雀B进化为地雀C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这表明地雀A与地雀B属于同一个物种,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表明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它们并非同一物种。
(2)①据表分析,甲种群的基因型种类比乙种群多,则甲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种群甲中基因a的频率=(22+4×2+12+2×3+8+2×2)÷200×100%=30%。
②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100×2×2×104×10-5=40(个)。
(3)若干年后,小岛上由地雀B进化为地雀C,原因是环境的变化及选择使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
答案:(1)A与C或B与C
(2)①甲 甲种群的基因型种类比乙种群多 30% ②40
(3)岛上环境的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C
21.(16分)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
实验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1∶1
(1)实验一中作为母本的是 ,实验二的F1中非抗螟植株的性别表现为 (填“雌雄同株”“雌株”或“雌雄同株和雌株”)。
(2)选取实验一的F1抗螟植株自交,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约为2∶1∶1。由此可知,甲中转入的A基因与ts基因 (填“是”或“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F2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是 。若将F2中抗螟雌雄同株与抗螟雌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取实验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1∶3∶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A基因 (填“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说明A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对F1的繁殖造成影响,结合实验二的结果推断这一影响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F2抗螟矮株中ts基因的频率为 ,为了保存抗螟矮株雌株用于研究,种植F2抗螟矮株使其随机受粉,并仅在雌株上收获籽粒,籽粒种植后发育形成的植株中抗螟矮株雌株所占的比例为 。
答案:(1)甲 雌雄同株
(2)是 AAtsts 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1∶1
(3)不位于 抗螟性状与性别性状间是自由组合的,因此A基因不位于Ts、ts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上 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高中生物综合质量评估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章末质量评估卷5含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章末质量评估卷3含答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