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配套课件ppt
展开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设计说明 通过图像介绍与数据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苦而又富有意义的工作,过程可能是枯燥无味的,然而研究结果却为人类敲响了保护自然环境的警钟。培养学生图像和数据的分析能力。 本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流程中不知不觉获取新知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主动探索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总起来说就是“实验探究”为主,情境教学、启发讨论、多媒体动态展示为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 2.初步学会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3.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加工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2.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认识物质性质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目前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趋势和自然界中CO2的循环,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培养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保护家园和人身健康的情感以及全面客观认识世界的科学态度。 3.通过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初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 4.通过分组实验、讨论探究,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大自然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 3.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法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讨论、讲解二氧化碳的循环及用途。 教具、学具 多媒体教学、CAI课件 仪器:小试管、锥形瓶(配套带导管和长颈漏斗的橡胶塞)、试管架、集气瓶、玻璃片、药匙、火柴、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装有高低蜡烛的烧杯、小烧杯、镊子、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小花数朵、酒精灯等。 药品:稀醋酸、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蒸馏水、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等。 授课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循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地球北极冰层的面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的减小,这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冰层在慢慢地融化。那么什么物质使全球气候升高?二氧化碳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吗?这节课让我们来了解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其基础上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制法,应当从已有知识出发,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对比两者的不同之处,进而形成一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思路。 讲授新课 科学家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设置了高精度的气体分析仪器,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了连续测量。下图描述的是1958—2011年间的测量结果。 [探究活动]寻找图像中的信息 认真观察图中曲线的形状和走势,想一想: (1)图中红色曲线反映出的同一年度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如何变化的?是不是每一年都在重复同样的变化规律?原因是什么? (2)在不同年度,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呈现了怎样的趋势? 引导学生读图:横轴和纵轴的意义;曲线的总体走势;曲线是否有一定的周期规律;锯齿状的“峰”或“谷”的形成原因等。鼓励学生尽量多的说出自己解读出的信息。对学生的整体理解进度进行把握。 长时间的连续观测表明: (1)同一年度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冬季高于夏季,而且这种变化规律每年都在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生活取暖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的缘故。 (2)在不同的年度,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逐年上升的。 根据上图,我们知道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正在不断地增大,那么,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还能够保持平衡吗? 一、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是怎么循环的? 引导学生观看教材132页图。 提出问题: 1、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的途径有哪些? 2、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是如何循环的? 3、二氧化碳循环的过程中,大气对二氧化碳的收支平衡吗? 指出:图像数据表示通过不同途径产生或消耗二氧化碳的相对值,没有具体单位。 引导学生对图像中给出的数据、文字信息进行分析,找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途径和大气中二氧化碳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 教师总结: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产生: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消耗: 植物的光合作用;海洋吸收。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升高的原因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的开采利用不断增加造成的。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到大气中。 大气中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科学家持有三种不同观点,其中大部分的科学家认为: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 观点1:科学家普遍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引起“温室效应”,从而使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海水上涨,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危险。 观点2:一些科学家认为目前没有任何确切证据说明CO2含量的增加与天气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 观点3:也有科学家认为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另一个“冰期”即将到来,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的全球变暖对延缓“冰期”的到来具有积极作用。 温室效应就是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严重时会导致水淹没大片的陆地,生物圈受到影响,到那时,北极熊的家没了,人类的家也没了,地球将会变成一个蔚蓝色的水球。你们愿不愿意看到这一天的到来? 你们不愿意看到这一天的到来,那么就要从现在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提出问题:如何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归纳总结:①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②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 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多识一点 节能减排: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低碳生活:把生活作息时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低碳的排放量。 当堂达标 1.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 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 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 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答案:C 2.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下列说法或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纸张“双面低碳打印” B.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C.在生产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D.国家应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答案:D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循环 一、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1.CO2产生与消耗的主要途径 产生: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消耗:植物的光合作用;海洋吸收。 2.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
|
鲁教版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鲁教版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第六单元第三节第3课时课件PPTpptx、第六单元第三节第3课时教案含练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第六单元第三节第2课时课件PPTpptx、第六单元第三节第2课时教案含练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获奖ppt课件,文件包含第六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课件PPTpptx、第六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含练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