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公开课课件ppt
展开第三节 河流(第3课时)
2.从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说明黄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2.从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说明黄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说明黄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下载《黄河大合唱》音频。
2.查阅保护黄河行动相关资料;查阅有关黄河的古诗。
新课导入
出示我国唐代诗人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提问:“天上”指哪里?“海”指哪里?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
新知探究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黄河的概况
【教师活动】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引导学生大致描出黄河干流的形状,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流向和流入的海洋。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掌握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自西向东注入渤海等知识。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黄河流域水系”图,大致描出黄河干流的形状,掌握黄河的发源地、流向和流入的海洋。
【教师活动】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引导学生观察得出: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黄河流域水系”图,观察黄河干流形状。
【教师活动】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黄河与我国主要河流比较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黄河流域水系”图、黄河与我国主要河流比较资料,掌握黄河的长度。
【教师活动】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引导学生找出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河口、桃花峪的位置。源头至内蒙古的河口为黄河上游,内蒙古的河口至河南的桃花峪为黄河中游,河南的桃花峪至黄河入海口为黄河下游。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黄河中、上游支流众多,下游无支流、流域面积最小、宽度最窄。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黄河流域水系”图,掌握黄河上、中、下游河段的划分。
【教师活动】出示“黄河流域水系”空白图,引导学生说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支流名称,如①为洮河、②为湟水、③为汾河、④为泾河、⑤为渭河。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黄河流域水系”空白图,掌握黄河支流名称及位置。
【教师活动】出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图,引导学生说出黄河干流流经的9个省级行政区域: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引导学生结合这些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青川甘宁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鲁”掌握黄河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黄河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图,掌握黄河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
【教师活动】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黄河干流主要流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等地形区。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黄河流域水系”图,找出黄河干流主要流经的地形区。
【教师活动】出示“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黄河干流流经青藏高原区、暖温带、中温带。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温度带。
【教师活动】出示“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黄河干流流经干湿地区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干湿地区。
【教师活动】结合所学的黄河的概况内容,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一。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一。
【承转】分析一条河流的特征,要先分析这条河流的基本概况,再分析该河流的水文特征。
2.黄河的水文特征
【教师活动】出示“中国地形的分布”图、“黄河干流纵剖面及主要水文站观测数据”图,引导学生在“中国地形的分布”图中描出黄河,并标出上、中、下游河道的划分点。引导学生在“中国地形的分布”图中标出黄河下游河段;对比“黄河干流纵剖面及主要水文站观测数据”图中黄河下游河段的海拔特点,总结得出:黄河下游河流落差小,水流平缓。引导学生在“中国地形的分布”图中标出黄河上中游河段,对比“黄河干流纵剖面及主要水文站观测数据”图中黄河上中游河段的海拔特点,总结得出:黄河上、中游河流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流速快。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中国地形的分布”图、“黄河干流纵剖面及主要水文站观测数据”图,分析黄河的流速特点。
【教师活动】出示“中国地形的分布”图、“黄河流域水系”图,引导学生找出黄河上中游的大型水电站,分析水电站主要分布在上、中游河段地势落差大的区域,引导学生理解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中国地形的分布”图、“黄河流域水系”图,分析黄河水能资源的分布特点。
【教师活动】出示“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黄河流域水系”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黄河流域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水量较小,年径流量只有660多亿立方米,约为长江的1/15,年径流量小。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黄河流域水系”图,分析黄河的水量特点。
【教师活动】出示“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济南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黄河花园口水文站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济南7—8月降水多,月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冬季降水少;黄河年径流量的70%—80%集中在夏秋季节,黄河汛期较短,主要为夏汛;冬春季节黄河流量小,为枯水期,有时会断流。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济南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黄河花园口水文站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图,分析黄河的汛期、枯水期。
【教师活动】出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黄河流域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即黄河有结冰期。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分析黄河的结冰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凌汛时会出现冰坝堵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凌汛多发生在河水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出示“黄河干流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黄河上游的刘家峡至包头河段、下游的开封至入海口河段,有凌汛。黄河凌汛发生的时间为初春或初冬。出示凌汛发生条件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较低纬度地区气温高,较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因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春季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碍较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口决堤,因此黄河在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有凌汛。引导学生归纳凌汛形成的两个条件:一是河流有结冰期;二是河流有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黄河干流示意图”和凌汛发生条件示意图,分析黄河发生凌汛的河段,并总结凌汛发生的两个条件。
【教师活动】出示“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图,引导学生分析图中数据,理解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含沙量剧增,黄河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形象地反映了黄河中下游河段含沙量之大。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图,分析黄河的含沙量特点。
【承转】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黄河为什么会有如此盛誉?
【教师活动】结合所学黄河的水文特征,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二。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二。
3.黄河的“奉献”
【教师活动】出示“黄河流域示意图”,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出示宁夏平原、华北平原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到了下游,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黄河流域示意图”,分析黄河的“奉献”——塑造了平原。
【教师活动】出示“黄河流域万亩以上灌区”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黄河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之利。出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灌溉农业”景观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早在两千年前,宁夏平原的人们就揭开了引黄灌溉的历史;在宁夏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上,人们引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这里被誉为“塞外江南”;现在黄河两岸修建了许多引黄工程,提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黄河流域万亩以上灌溉区”图,“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灌溉农业”景观图,分析黄河的“奉献”——提供水源。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发展灌溉农业的条件。降水较少的地区或降水较少的季节→河流径流量有限→发展农业需要灌溉水源;农作物对水源依赖程度加大;在河流汛期拦蓄洪水,提供灌溉水源→修建灌渠等设施,发展灌溉农业。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发展灌溉农业的条件。
【教师活动】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引导学生找出黄河主要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分析得出:黄河上游的青海、甘肃河段,水电站较多,如龙羊峡水电站,这里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黄河的山西、河南河段,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引导学生了解黄河上中游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黄河的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已陆续建成了多座大型的水电站,促进了流域的经济发展。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黄河流域水系”图,分析黄河水能资源分布的特点,了解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其影响。
【教师活动】出示“黄河流域历代古都分布”图,引导学生理解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八千年前,黄河流域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相传在四五千年前,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出示“炎黄二帝雕像”“黄帝陵”景观图,引导学生理解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黄河流域历代古都分布”图,“炎黄二帝雕像”“黄帝陵”景观图,理解黄河的“奉献”——孕育文明。
【教师活动】黄河流域不仅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还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和“壶口瀑布”图,引导学生找出壶口瀑布的位置,理解黄河流域有丰富的旅游景观资源的原因。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黄河流域水系”图和“壶口瀑布”图,理解黄河的“奉献”——形成旅游景观。
【承转】黄河自古多忧患。黄河流域存在哪些忧患呢?
4.黄河的“忧患”
【教师活动】出示“黄河流域其他荒漠化土地”图、黄河源头荒漠化景观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黄河上游趋于气候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为合理垦殖、放牧,退耕还林还草。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黄河流域其他荒漠化土地”图、黄河源头荒漠化景观图,分析黄河上游的荒漠化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教师活动】出示“黄河干流示意图”和黄河凌汛景观照片,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黄河凌汛发生时,人们多采用飞机、大炮轰炸冰坝等措施来排除险情。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黄河干流示意图”和黄河凌汛景观照片,分析凌汛发生时人们排除险情的措施。
【教师活动】出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图及黄土高原景观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地区。这里降水多集中在七八月份,而且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人们多采用植树种草、打坝淤地等措施来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图及黄土高原景观图,分析得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并了解其治理措施。
【教师活动】出示“开封‘地上河’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减慢;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中下游河段河水含沙量很大,河水挟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于是,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黄河成为“地上河”,遇到暴雨,河堤决口,河水泛滥成灾。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开封‘地上河’示意”图,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及危害。
【教师活动】出示“黄河‘地上河’”景观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黄河水面比黄河大堤外面的陆地地表高,远看黄河,像悬挂在空中,“地上河”又称“悬河”,一遇洪水便容易决口。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决堤改道,形成方圆25万平方千米的泛滥区,每遇洪灾,民不聊生。出示“历史上的黄泛区”图,引导学生理解“地上河”的危害。下游地区人们多采取加高加固大堤等措施应对洪灾。由于黄河水含沙量大,下游地区形成“地上河”,在黄河入海口,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黄河三角洲不断扩大的陆地面积,也是海陆变迁(海洋变陆地)的证明。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黄河‘地上河’”景观图,“历史上的黄泛区”图,分析黄河“地上河”的危害及其治理措施。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支流较多、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等,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进入下游华北平原,地势低平、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下游无支流,流域面积小。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为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治黄关键);修筑梯田,修挡土坝,建水利枢纽(如小浪底);黄河下游地区加固加高黄河大堤,提高防洪能力;调水调沙,疏浚河道,降低河床高度。引导学生理解黄河区别于其他江河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含沙量较大。因此,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与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密切相关,因此治理下游“地上河”导致的洪灾的同时需要治理中游的水土流失。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和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教师活动】出示“黄河流域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图,引导学生宏观理解黄河各河段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在黄河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黄河流域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图,理解黄河各河段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教师活动】黄河的“忧患”很多,除了刚才分析的这些之外,还有断流、河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等。引导学生说出: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为黄河水量小,季节变化大;人为原因是上中游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过多,浪费严重。治理措施为全流域统一调控用水,合理调配上、中、下游工农业用水;修建水库;植树造林;节约用水;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等。关于黄河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这里不做过多介绍,后面学习水资源时会详细讲解,埋下伏笔即可。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黄河断流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教师活动】结合所学黄河的“忧患”内容,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三。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三。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黄河概况: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渤海
2.黄河水文特征:上中游流速最快,水能资源丰富;流量小,汛期短;有结冰期,凌汛,含沙量大
3.黄河的“奉献”:塑造平原、提供水源、蕴藏水能资源、形成旅游资源等
4.黄河的“忧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 河流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 河流优秀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以外流河为主,长江的开发与治理,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精品ppt课件,文件包含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233《中国的河流》课件pptx、233中国的河流教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节 河流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节 河流获奖ppt课件,文件包含231教学课件河流pptx、231教学设计河流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