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综合检测--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综合检测--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 第5课 工厂革命与工厂制度 综合检测--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综合检测--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综合检测--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习题
展开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综合检测
一、单选题
1.“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虽破浪于川湄,善行无迹;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陈廷章《水轮赋》描述的是( )
A.筒车 B.曲辕犁 C.翻车 D.水排
2.如图为江苏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藏的《纺织图》,该图描绘了妇女调丝、纺线的情景。这可用于研究,汉代( )
A.手工工场的生产流程 B.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C.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 D.纺织技艺的发展状况
3.南宋人毛珝的《吴门田家十咏》之一:“竹罾两两夹河泥,近郭沟渠此最肥。载得满船归插种,胜如贾贩岭南归。”描写了苏州一带农民打河泥做肥料的情景。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南方水运的便捷 B.农民的生活艰辛
C.商品经济的繁荣 D.农业的精耕细作
4.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嫁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
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
C.小农户家庭式劳作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5.下图是山东泰安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农人除草图》(摹本)画像石中所刻画的禾稼,像是在茁壮成长的高粱苗。锄头上肩稍窄有登,下部呈板镬状。这种器身较窄的板状锄,在耘锄稠密的株垅时,不易碰伤禾苗。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A.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 B.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C.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政府重视粮食的生产
6.古代中国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制品代表该时期的水平。下面各组对应正确的是( )
A.商周—石器唐末—陶器明清—瓷器
B.商周—漆器唐末—青铜器明清—瓷器
C.商周—青铜器唐末—瓷器明清—丝织品
D.商周—玉器唐末—漆器明清—玻璃
7.下图所示为宋元时期的扇式风箱介绍。该史料可用于说明宋元时期( )
北宋《武经总要》单扇式风箱图:扇门与炼炉直接相连,没有克服间歇鼓风的不足
元代《铸铁样图》:两扇扇门上分别设有两根拉杆,使单次鼓入炉内的气流量增大,以产生连续的气流鼓风
A.冶金行业动力的革新 B.家庭式劳作方式的完善
C.农业灌溉条件的改善 D.生产经验的传承与革新
8.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记载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欲得谷,马耳(谷叶初出如马耳时)锄”,说明了早锄的时机和好处;“顷不比亩善”简洁地道出了种少种好胜过广种薄收;“耕田磨耢”强调锄、犁、耢配合作业。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铁犁牛耕成为重要耕作方式 B.小农经济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C.传统农业注重强调精耕细作 D.鲜卑族转向以农耕经济为主
9.汉代画像石题材丰富,多为表现人们生前活动的画面。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都是东汉时期的,共有十三幅,其中包括两幅壁画。据此可知( )
出土省份
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
滕县宏道院、滕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
平陆枣园
内蒙古
和林格尔(2幅壁画)
江苏
泗洪重岗、雎宁双沟镇
A.陕西的农业生产领先全国 B.东汉开始出现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C.北方的牛耕较南方更普遍 D.内蒙古的游牧生产方式被农耕取代
10.《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河南、江苏、浙江、广西、内蒙古、吉林等地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 )
A.考古发现可以代替历史记述 B.商周时期铁犁牛耕已经发展
C.我国使用牛耕技术历史悠久 D.文献资料史料价值极其有限
11.唐德宗时,宰相杜佑这样描述贞观年间的历史:“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治)。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值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这段话( )
A.反映了唐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B.说明贞观年间农民的生活安稳富足
C.表明当时社会阶级矛盾已基本消除 D.真实再现了唐初社会盛世繁荣景象
12.中国古代农业具有强大生命力,这是中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最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火炬长明不灭的主要奥秘之一。如图所示耕作工具最早可能出现于( )
A.秦汉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隋唐时期 D.魏晋时期
13.中古西欧初期,农奴普遍要自带农具和牲畜每周为领主自营地无偿劳作三至四天,即所谓“周工”、“献工”。到了中古西欧社会晚期即14世纪以后,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自己的劳役地租即缴纳货币地租。这种变化反映了( )
A.西欧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B.西欧封建社会开始瓦解
C.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 D.农奴们已经获得了自由
14.春秋时,管仲回答齐桓公称霸举措时说:“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则)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佻,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这表明( )
A.冶铁技术推动生产工具的进步 B.统治阶层努力适应时代大变革
C.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D.一夫一妻的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15.下表是战国时期部分诸侯国兵器铸造业中的三级监造制度。据此可知当时( )
造者
造者(主办者)
省(监)者(监造者)
三晋
韩
冶
工师、冶尹
令、司题
赵
冶
工师、冶尹、左右校
相邦、守相、大攻尹(中央)、令
魏
冶
工师
邦司寇(中央)、令
秦
工
工师、丞;士上造、工大人
相邦(中央及内史)、守(地方)
A.工商食官尚未被打破 B.产品的市场口碑较佳
C.管理机制渐趋体系化 D.工匠的技术水平提高
16.下图出自敦煌莫高窟壁画,清晰表现了唐朝曲辕犁的使用。据此可知唐朝时曲辕犁( )
A.改变了敦煌地区的生产模式 B.是当时最为先进的耕犁
C.在全国得到大规模推广使用 D.促进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17.据王祯《农书》记载,楮树(其皮为造纸原料)“种三十亩者,岁砍十亩,三年以遍,岁收绢百匹”;柞树“岁种三十亩,三年种九十亩,岁卖三十亩,终岁无穷”;经营漆树的民户,有的“资至巨万”。这些现象( )
A.表明当时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B.巩固了江南地区经济重心的地位
C.有利于解决当时严重的资源危机 D.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18.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再度掀起殷墟热。自1933年至今,这里相继发现13座大墓、2000多座陪葬墓和祭祀坑,出土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和陶器。随着殷墟考古与研究的深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①是商汤灭夏并定都殷的历史见证
②陶器生产开始采用坯车控制坯件的薄厚
③青铜器比较多的用于农业生产
④史书中有关商朝的记载,得到了考古发掘的验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下表是中世纪农业革命的技术发明(部分)。这些发明( )
时间
技术发明
约公元800年
带衬垫的马轭引入欧洲
约公元900年
欧洲出现铁马掌用来保护马蹄
约公元1050年
双马拉纤的挽具在欧洲使用
约公元1050年以后
欧洲发明轮车和耙
A.导致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强化了各国的专制主权
C.提升了贵族生活的品质 D.助推科学革命迅速到来
20.下图是在山东泰安县出土的农人除草图的汉代画像石(摹本)。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A.农业生产环境改善 B.政府重视粮食生产
C.农民生活水平提升 D.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21.唐朝政府鼓励养牛,规定牛繁殖超过三头,奖励绢一匹,同时还制订了养牛的饲料标准,通过学校教育方式传授治疗牛病的技术,建立牛市促进牛的市场交易。这些举措有利于( )
A.提升养牛业商业化水平 B.加速经济重心向南转移
C.促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D.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22.下图为东汉牛耕图画像石拓片,反映的是东汉时期合家辛勤耕作的场景。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①使用二牛一人的犁耕 ②农民需承担“泰半之赋”
③强迫奴隶劳动进行集体劳作 ④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明清时期,地主将土地永远长期租给佃户的永佃制兴起,地主保留田底权,佃户拥有田面权,田面权可以世代继承,及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让渡、买卖、转佃,形成多层次的复杂的租佃关系。材料反映了( )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社会成员身份平等
C.门第观念日益淡化 D.人身依附关系松解
24.下列两幅图展示的是中国古代的两种农业工具。这些工具的出现( )
A.促进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B.解决了高地灌溉问题
C.有利于封建社会的稳定 D.为国家提供了新税源
二、材料分析题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是有(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的一种什么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我国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极力推行井田制,形成耒葬、沟池、耦耕相结合的农业形态。随着铁犁与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的樊篱被突破,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建立。农业生产主要由个体农户经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较高,他们对农具进行改进,并发明了新的农具。新的农业生产工具也是在人口分布比较集中的地方发明、创制出来,并在那里推行开来。北方更适合直辕犁等形制犁的使用,而南方水田更适合曲辕犁的使用。随着金属铸造技术的成熟,工程技术和制造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人们对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认识的 提高和相关知识的不断积累,人们也会将其应用到农具的发明和创制过程中。
——摘编自胡泽学《试论中国犁耕技术进步的推动力》
材料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配备水平有很大进步,农业机械总动力从以前的 不足1亿千瓦提高到现在10多亿千瓦;联合收获机数量从9万台提高到190多万台,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能力显著提高。在智能农机装备上,中国建立了农机北斗导航与智能测控信息应用平台,创制了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药技术与装备,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农业机械化促进了现代工程技术与农业融合,应用前沿技术对农业的生产、农产品加工、储运、流通等整个农业产业链与产业群进行改造和重构,更加合理地配置农业资源,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
——摘编自何璇《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中国犁耕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所以富之也。
量地而立国,计利而蓄民,度人力而授事……利足以生民。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摘编整理自《荀子》
材料二 《国语》记载:“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音zi,古代供祭祀的谷物)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人口)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财物增长)于是乎始,敦庬纯固(强大国力,庬,音mang)于是乎成”。农家学派强调抓住农业生产的一些基本要素,即人力、气候、土壤和地形。为此他们经常劝告统治者:“得时之稼兴,失时之稼约”。“得时之稼,其臭(音xiu)香,其味甘,其气章,百日食之,耳目聪明,心意睿智,四位变强,凶气不入,身无苛殃”。
——摘编自唐任伍、孟娜《先秦农家学派的民生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重农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地位和民生角度分析先秦时期重视农业的理由。
28.农业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体现为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会促进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农业大致经历以下阶段:夏、商、西周,休闲制代替了撂荒制,出现了畎亩结合的土地利用方式;春秋战国至秦汉,农业进一步发展;隋唐宋元伴随着南方大规模开发,一年两熟的复种初步发展,南方水田技术逐步臻于成熟;明清,南方还出现了塘埔圩田和桑基鱼塘等综合利用水土、生物资源的生态农业的雏形。古代农学用“三才”理论解释农业,农业生产被视为天、地、稼、人诸因素组成的整体。把提“天时”、“地利”,掌握“物性”,开掘“人力”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做法。
——摘编自李根蟠《精耕细作三题》
材料二 北京市从和平解放之日起就开始着手农业生产的恢复工作,建立了生产救灾办公室。
1950年11月,北京市委提出畜力、农具互助合作之外,应“试办土地入股合作社”的设想,年底发动爱国增产运动。1952年,北京市召开第一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在推广农业信贷重点试办棉花保险的方针。
——摘编自范明《新中国初期北京市农业政策述评》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战国至秦汉农业发展的原因,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北京市农业政策的内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原因。
参考答案
1.A
2.D
3.D
4.C
5.B
6.C
7.D
8.C
9.C
10.C
11.A
12.C
13.A
14.A
15.C
16.D
17.A
18.A
19.C
20.D
21.C
22.B
23.D
24.A
25.(1)模式:小农经济。特点: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关系:将农业与商业对立。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社会进步。
(3)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商品经济发达。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
(4)农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商业与农业发展并不矛盾,可以齐头并进地发展。
26.(1)主要因素: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制度的更迭;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人口的增长与迁移;农业生产环境的差异;相关行业技术的进步。
(2)原因: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科技的进步;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意义: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的粮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降低了农产品生产成本,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7.(1)重农思想:勿夺农时;从实际出发,保证农民的物质利益;主张节约,反对统治者增加百姓负担;顺应天时使之为农业发展服务。
(2)农业地位:农业是祭祀物质的保证;人口繁衍的依托;国事给养的来源;社会安定的条件;财用增长的源泉;国力巩固的支撑。
民生角度:影响到民生的物质生活质量、精神需求质量(或答影响身心健康)。
28.(1)原因:铁犁牛耕;小农经济的形成;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政策;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龙首渠;(任答4点)
特点:家庭为单位;存在南北区域差异;精耕细作;不断发展完善(工具和种植技术);种植业为主,多种经营;重视客观规律、天人合一等(任答3点即可)
(2)内容:救灾与生产相结合;推进土地改革,实行农业互助;以爱国政治运动促进农业生产(爱国增产);借助现代金融手段保障农业。(任答三点)
(3)成就: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实现了粮食完全自给;粮食安全能力提升。
原因:《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确立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政策支持(改革开放);制度创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科技进步。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练,能力素养提升练,六月中冀种,七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暑假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这是一份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暑假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一课一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耒耜经》记载,《汉书·食货志》中记载,《管子·小匡》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