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同步测试题
展开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一、必备知识基础练
1.(2023辽宁阜新高二期末)考古学家在四川省一处新石器时期的遗址考古时发现,男性随葬农具极其普遍,女性随葬纺轮较为常见,由此可知当地( )
A.出现贫富分化
B.农业生产发达
C.社会分工明显
D.生产技术落后
2.元代王祯《农书》中写道:“凡制此车,先视岸之高下,可用轮之大小,须要轮高于岸,筒贮于槽,乃为得法。……就系竹筒或木筒于轮之一周。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所横木槽,谓之天池,以灌田稻。”该书中记载的古代生产工具是( )
A.筒车 B.翻车 C.水排 D.坯车
3.制瓷工艺中的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唐代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这说明唐代( )
A.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制瓷体系形成
C.手工业生产技术非常先进
D.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
4.(2023浙江高三联考)下面是不同时期制作陶瓷使用的主要工具,它们反映了我国古代陶瓷业( )
A.手工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B.陶瓷产品种类繁多
C.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提高
D.规模宏大分工精细
5.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描写的经济形态最早出现于( )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6.下面所示为东汉画像砖拓片,其画面呈现了井盐生产、庄稼收获、弋射狩猎的情形。该文物可用于研究东汉时期( )
A.小农经济的全面普及
B.工场手工业发展情况
C.政府对矿冶业的重视
D.封建庄园经济的状态
二、能力素养提升练
7.据相关史料记载,古罗马时代已有铁齿耙、榨油器、铁叉、铧犁、铁铲、铁锹、锄头、割草镰以及斧头等,罗马帝国时期,出现了割谷器、打谷撬、宽铧带轮犁等先进农具。这一记载表明,古代罗马( )
A.已采用铁犁牛耕进行生产
B.农业生产技术先进
C.重视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D.铁制农具得到推广
8.据统计,发现和出土春秋时期铁器的地点并不多,而发现和出土战国铁器的地点已经涉及我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约423个地点,出土的战国铁器总数有6 167件以上。由此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 )
A.冶铁技术不断进步
B.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C.铁器使用日益普遍
D.农业生产范围拓展
9.北宋诗人沈辽赋诗曰:“山田绕山脚,江水何可作。车轮十丈围,飞湍半天落。雁翅插修筦,随流得深酌。升降岂无势,长江怒相薄。有如万夫力,欢呼倾众壑。曾不舍昼夜,美源终未涸。人间有机事,由来生巧恶。善彼汉阴老,忘怀抱纯朴。”作者意在( )
A.感叹提花织机技术精巧
B.赞美翻车灌溉高效便农
C.倡导顺应自然返璞归真
D.推崇水排冶铁动力强劲
10.(2023新疆伊犁高二阶段练习)敦煌地区的石窟壁画中有很多关于农业生产的农作图,其中非常受历史学者关注的是莫高窟壁画中出现的曲辕犁(下图)。它作为当时最先进的耕犁犹如昙花一现,只在壁画中出现了一次。此壁画( )
A.能证明曲辕犁传到敦煌地区并且得到广泛使用
B.说明曲辕犁的使用可能受当地生产条件的制约
C.不能说明唐代敦煌地区已在生产中使用曲辕犁
D.不能说明唐代敦煌地区农业生产技术上的进步
11.下面是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俑坑出土的一件长戟,兵器上刻有“三年相邦吕不韦造,寺工龙,丞义,工鸾”(龙、义、鸾皆人名,寺工、丞为官名)的标记。刻印这些标记( )
A.有利于保障手工业品的质量
B.反映秦朝工匠社会地位低下
C.说明秦朝继承工商食官制度
D.表明秦朝重视保护工匠权利
12.(2023浙江嘉兴高三测试)《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记载:“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这一经营方式( )
A.依赖农奴集中劳作
B.带有庄园经济色彩
C.面向市场组织生产
D.得到政府大力推广
13.(2023重庆高三月考)下面所示为山东嘉祥洪山村东汉画像石(局部),图中左侧男子跪地执斧砍制木料,面前有一辆即将制成的推车;其背后妇人,背负小儿,手拿一段辋(车轮外周);下侧一人呈操作状,另一人佩刀而立,呈监督状。这一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东汉( )
A.家庭手工业的进步
B.地主庄园的生产模式
C.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D.浪漫主义的绘画潮流
14.(2022湖北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农书是我国丰富农业技术经验的总结,也是了解农业历史的重要资料。现存农书大约260种,在古代科技类书籍中名列前茅。以下为部分农书一览表:
时间 | 书名 | 主要内容 |
先秦 | 《管子·地员》 《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 | 对土壤、农时及耕作、栽培等农业技术的初步总结 |
西汉 | 《氾胜之书》 | 记录了以区田法为核心的耕作技术 |
北魏 | 《齐民要术》 | 现存最早的综合性农书,其内容源自前代农书和作者的生产经验,尤其注重系统总结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林牧副渔等知识 |
宋代 | 陈旉《农书》 | 现存最早总结江南水稻栽培技术的农书,依托于作者丰富的农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记述了土壤所宜以及积肥、施肥等提高地力的技术 |
元代 | 王祯《农书》 | 综合性农书,其中《农器图谱》记述了大量农业工具 |
明代 | 《种树书》 | 专门记述果树、蔬菜、花草栽培 |
《农政全书》 | 传统农书集大成者,吸收了传教士传入的西方农业科技,并记录了新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 |
——摘编自胡道静《中国古代典籍十讲》等
材料二 《耕田》:“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悉皆五、六月中冀种,七月、八月犁奄杀之,为春谷田,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粪同。”说明豆类作物的轮作,起到了绿肥作用。《大小麦》:“冬雨雪止,以物辄蔺麦上,掩其雪,勿令从风飞去。后雪,复如此。则麦耐旱,多实。”对降雪的利用,具有防旱保墒的作用。
——据《齐民要术》
材料三 《粪田之宜篇》:“相视其土之性类,以所宜粪而粪之,斯得其理矣。”主张针对不同土壤使用不同的肥料,以达到“地力常新壮”的目的,体现了“用粪如用药”的思想。《善其根苗篇》:“今夫种谷,必先修治秧田……大抵秧田爱往来活水,怕冷浆死水……(水)浅深得宜乃善。”强调了秧田用水的重要性。
——据陈旉《农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阐述中国古代北方与南方农业生产的异同。
15.(2023华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画像石和画像砖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盛于汉代。是大多没有留下名字的民间艺人雕刻在墓室、棺椁、墓祠、墓阙上的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石刻艺术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东汉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
材料二 关于汉代社会历史发展的部分画像砖。
图1 男耕女织图
图2 农事图画像砖拓片 图3 沽酒图
图4 市井画像砖拓片 图5 男女耕种画像石
图6 扬场画像砖 图7 授经讲学图
图8 胡人牵驼画像石 图9 井盐画像砖拓片
(1)根据材料一,比较《史记》和画像石,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荆轲刺秦王”,哪个价值更高?为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提取一组相同类型的汉代画像石进行归类,概括主题并进行历史解释。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当时男女社会分工明显,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财富分配不均,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农业生产状况,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农具,不能得出生产技术落后,排除D项。
2.A 解析 据材料可知,该生产工具是灌溉工具筒车,故选A项;翻车是利用手摇、脚踏等人力驱动的灌溉工具,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水排是水力鼓动的冶铁工具,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坯车是用来制作陶器的工具,排除D项。
3.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匣钵的使用是制瓷工艺中的一项重要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由此可看出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南青北白的制瓷格局,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技术创新对手工业的推动,没有体现出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先进,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而且官窑的产品一般不进入市场,故D项错误。
4.A 解析 据材料可知,新石器时代晚期,许多地区采用坯车制坯;南朝时,为了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唐宋时期,为了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已烧制好的黏土块——支钉,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陶瓷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陶瓷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故选A项。
5.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故选B项;商周时期是奴隶集体耕作的生产模式,还未出现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排除A项;秦汉时期是小农经济得以巩固和发展时期,而不是最早出现的时期,排除C项;隋唐时期是小农经济繁荣的时期,而不是产生时期,排除D项。
6.D 解析 东汉时期,封建庄园经济有着一定的自给自足能力,虽然是以农业为主,但是兼营畜牧、园艺、手工业,相比较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所涉及生产领域更为广泛,故选D项;材料没有明确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具体情况,排除A项;材料没有明确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排除B项;材料没有明确政府的态度,排除C项。
7.B 解析 古罗马时代出现铁齿耙等铁制工具,罗马帝国时期又出现割谷器等先进农具,说明古代罗马农业生产技术先进,故选B项;材料信息不涉及“牛耕”,排除A项;榨油器不属于农业生产工具,排除C项;“推广”说法错误,排除D项。
8.C 解析 材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铁器使用的范围广,使用的数量大,可以认为比较普遍,故选C项;材料不能说明铁器的质量,不能反映其技术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无法判断当时的生产组织形式,排除B项;材料无法确定这些铁器是用于农业还是手工业,无法单独说明农业的生产范围,排除D项。
9.B 解析 材料描绘的是一种灌溉工具,此工具操作方便,便于灌溉,即赞美翻车灌溉高效便农,故选B项。
10.B 解析 材料反映了曲辕犁虽然先进,但使用率不高,这主要是由于曲辕犁比较适合雨量充沛的江南地区,而敦煌地区干旱少雨,曲辕犁不适合在当地大规模使用,B项正确。
11.A 解析 据材料可知,秦朝制作手工业品,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以便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有利于保障手工业品的质量,故选A项;材料仅体现了秦朝手工业生产中的“物勒工名”的制度,与工匠社会地位低的说法不符,排除B项;工商食官政策盛行于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私营手工业的出现逐渐瓦解,排除C项;秦朝时期工匠社会地位低下,故秦朝重视保护工匠权利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12.B 解析 据材料可知,东汉樊宏庄园中农业、渔业、畜牧业、手工业并存,自给自足,说明其庄园经济色彩浓厚,故选B项;材料信息不涉及庄园经济的劳作方式,得不出“依赖”的结论,排除A项;庄园经济主要是为了保证庄园内的使用,而非面向市场,排除C项;东汉庄园经济带有一定的割据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政府不会大力推广,排除D项。
13.B 解析 据材料可知,该画像石描绘了制作推车的场景,在制作中有一人佩刀而立,监督生产,根据所学可知,东汉庄园的手工业生产中存在强制性劳动的状况,故选B项;该画像石是庄园手工业的生产状况,排除A项;画像石仅描绘了推车的生产,未对推车的销售进行描绘,故无法推测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排除C项;该画像石展现了东汉时期手工业生产的场景,具有一定的写实性,排除D项。
14.参考答案 (1)①编撰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种类繁多;既有综合性农书,也有专门性农书;在古代科技类书籍中名列前茅;共计有260多种。
②内容丰富或范围广泛;包括农林牧副渔各方面;或包括农业工具、技术、作物等多个方面。
③内容来源多元或兼容并包;或来自前人著述,或来自作者亲身体验和观察,或吸收西方农业科技。
(2)比较:
①异:北方以旱地麦作为主,注重防旱保墒;南方以水田稻作为主,注重水资源利用。
②同:精耕细作,土地集约经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维持土壤肥力,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5.参考答案 (1)《史记》价值更高。
《史记》成书时代较画像石早,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学研究价值高。
画像石创作时间晚于《史记》,甚至可能是根据《史记》的记录所画。所以《史记》史学研究价值更高。
(2)示例一:提取图1、2、5、6。
主题:汉代农业的发展
历史解释: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西汉时期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示例二:提取图3、4、8、9。
主题:汉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历史解释:汉代始终固守重农抑商政策,但统治者在不同时期态度有所不同,个别时期商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繁荣;汉代依托丝绸之路,对外交往也不断深入;汉武帝时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实行盐铁官营。
示例三:提取图7。
主题:汉代儒学的发展和正统地位的确立。
历史解释: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董仲舒改造新儒学,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汉武帝重用儒生,开办太学。
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习题: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暑假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这是一份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暑假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一课一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耒耜经》记载,《汉书·食货志》中记载,《管子·小匡》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