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跳水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跳水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再读感知,理清结构,细读课文,了解联系,课堂总结,布置背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17跳水教材位置人教版五语下册第六单元课时2——1授课日期 总时数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的层次。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教学难点结合课文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了解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原因。教学准备课件预习要求1.自主学习字词,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的层次。教学过程个人备课栏旁注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跳水运动员跳水比赛的视频或图片。2.鼓励学生说一说:图片(视频)中的人物在干什么?(跳水)你喜欢跳水这项比赛吗?(学生自由发言。)3.谈话激趣:同学们,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板书:跳水。)学生齐读课题。4.质疑课题: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和大家交流吗?(学生自由发言)问题预设:(1)《跳水》这篇课文是谁写的? (2)课文中写的是谁跳水?(3)这个人为什么跳水?(4)他在什么情况下跳水的?(5)跳水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2. 简介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后半期俄 个人备课栏旁注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列宁称他的作品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这件事情是怎样引起的?其发展、高潮和结局又是怎样的?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3.互相交流,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层次,教师小结:(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帆船上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一只猴子十分放肆。(板书:起因——水手戏猴、猴子放肆)(2)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板书:发展——猴戏孩子、孩子追猴)(3)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板书:高潮——孩子追猴、走上横木)(4)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板书:结局——船长举枪、孩子得救)四、细读课文,了解联系1.检查朗读课文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师生进行评议。2.学生读书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3.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用几个字说明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水手们拿猴子取乐 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 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层次。2.熟读课文。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跳水第2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检查,导入新课,自由读文,了解起因,继续读文,了解经过,自读自悟,了解结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第1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再读感知,理清结构,细读课文,了解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检查,导入新课,细读课文,深入探究,品读课文,理解人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