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司马光》课件+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0095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4《司马光》课件+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0095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4《司马光》课件+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0095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4《司马光》课件+教案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0095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4《司马光》课件+教案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0095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4《司马光》课件+教案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0095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4《司马光》课件+教案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0095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4《司马光》课件+教案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0095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4《司马光》课件+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0095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4《司马光》课件+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0095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4《司马光》课件+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600957/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课件+教案 课件 0 次下载
- 《语文园地七》课件+教案 课件 0 次下载
- 25《灰雀》课件+教案 课件 4 次下载
- 26《手术台就是阵地》课件+教案 课件 1 次下载
- 27《一个粗瓷大碗》课件+教案 课件 2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司马光一等奖ppt课件
展开24《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思路说明
注重传统文化的熏陶设计思路是“旧知导入—读准节奏—感知人物——明确大意—熟读成诵”。本设计引导学生跟随教师范读,借助“藕断丝连”的生活经验,读准古文节奏;借助故事场景图,根据人物的不同表现,梳理故事情节,了解句子大意;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相通之处,降低学习文言文的难度,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2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熟读成诵。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图猜故事,激趣揭题。
(1)引导学生回顾一、二年级学习过的古诗《池上》《村居》说一说:这些古诗里儿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2)激趣揭题:我们以前学过的《池上》《村居》都是古人用古诗的形式描写儿童生活的作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人讲述司马光小时候故事的课文—《司马光》。(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2.认识“司”字,学习复姓
(1)认识生字“司”,正音,齐读。
(2)提问:对于司马光,你了解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发言后,出示司马光的简介:
司马光生于1019年,1086年逝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他写了一本了不起的书—《资治通鉴》。
(3)学习复姓
①指名说说“司马光”的姓和名。
②引导回顾一年级下册《姓氏歌》,说说学过哪些复姓。
③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复姓的人。
④教师讲解“司马”一词,引导学生了解“司马”不仅可以表示姓氏,还可以表示官职。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文言文特点
1.出示学习要求: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和我们之前读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1)学生根据要求初读课文。读准难读的字词。
(2)指名读,教师随机正音。
2、今古对比,初步感知文言文特点。
(1)提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感觉它和我们之前读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指名简单交流。
预设:字数比较少;文章简短;有些词语难理解。
(2)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小结:这样的文章就叫做文言文,文言是指古人写文章时使用的语言。
3.明确文中人物,读出停顿。
(1)提问:本文的主人公是“司马光”,文中哪个字指的就是司马光?除了司马光,文中还有哪些人?
课件出示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的人物。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①指名回答。预设:群儿、一儿、众、光、儿。板贴人物名称的词卡,学生齐读词卡。
(3)合作朗读课文(人物一事件):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师生合作读,师读人物,生读事件,再轮换;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人物,女生读事件,再轮换。
(4) 教师小结:朗读停顿也是有规律的,可以在人物后面稍作停顿。
三、理解句意,读出节奏
1.借助注释,感知课文大意
课件出示要求:借助课文注释,了解句子的意思,四人小组合作说说文中的人物都做了什么事。
提示:为了便于我们读者理解,课本的古文学习中,一般会在难理解的字词右上角标一个数字标记,根据数字标记,我们可以在课文下面找到相应的解释,这就是注释。
(1)理解“群儿戏于庭”。
①提问:这一群小孩在干什么呢?
请学生说说句子的大意。预设: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
②学习“戏、庭”。
提问:你怎么知道是在庭院里呢?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了解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可通过组词来理解。
提问:谁能给“戏”组组词?
小结:文言文真有趣,很多字词的意思和现代文差不多,组组词我们就理解啦。
(2)理解“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①过渡:他们正玩得开心,这时发生了什么?(课件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提问:你想给这句话中哪个字来组组词
预设:跌——跌倒;没——淹没
过渡:你们瞧,这样读文言文一点都不难!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刚才对字词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预设:一个小孩子爬上了水瓮,一不小心跌倒,掉进了水里。
②过渡:刚才同学们说的“爬上……”,课文里用的是“登”,其实和“登山”“攀登”里的“登”是同一个意思呢。
③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瓮吗?
出示瓮和缸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瓮是收口的,缸是敞口的,区分瓮和缸。
④指导朗读,读出节奏: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指名读,齐读。
(3)理解“众皆弃去”。
①过渡:面对这么危急的情况,其他孩子做了什么?
预设:其他孩子都丢下他,吓跑了。
②提问:你还知道其他带有“皆”字的成语吗?
预设:皆大欢喜、人尽皆知…
(4)理解“光持石击瓮破之”。
①过渡:众皆弃去,这个时候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预设:司马光拿起石头把水瓮砸破了。
②提问:司马光他是怎么砸的?
引导学生边说边做动作(高高地举起石头狠狠地砸向水瓮)。
③指导朗读,读出节奏:光/持石/击瓮/破之。
指名读,做动作读,齐读。
(5)理解“水迸,儿得活”。
①过渡:故事的最后怎么样啦?
指名说。预设:水涌了出来,那个孩子得救了。
(6)小结:我们借助注释,通过组词等方法理解了课文中的部分词语。看来,学习文言文也挺简单哦。
2.理解句意,读出节奏
(1)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的内容,还掌握了朗读文言文的小窍门—有时可以通过在人物后面稍作停顿的方式来理解句意。
(2)教师读课文,学生边跟读,边画停顿线,注意读出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指名读。
(4)练习“声断气不断
①引导:同学们,你们吃过藕吗?藕切开来的时候还有丝连着,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藕断丝连”。文言文的停顿处就要读出“藕断丝连”的感觉。
②教师再次范读课文,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3、熟读成诵
(1)齐读课文
(2)课件出示课文,只显示人物,其余留空。指名读,齐读。
(3)尝试背诵
四、指导书写
1.出示“司、庭”2个字,学生交流书写注意点。
要点:“司”和“庭”都为半包围结构,“司”是右上包围,“庭”是左上包围,要注意“先外后内”的书写规则。
2.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书写要点。
3.学生练写。
4.展示点评。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写“登、跌”等5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感受文中人物形象,体会司马光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品质。
4.通过对比,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复习导入
出示本课生字,请学生将生字填入课文的空格中,齐读
登 庭 跌 众 持 弃
二、再读课文,了解司马光救人的过程
1.出示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思考之后,同桌之间交流。可以把小孩跌落水中后,文中人物动作的相关词语圈一圈,多读几遍体会体会。
2.组织学生交流圈画的词语,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1:学生圈画“众皆弃去”。
(1)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瓮”。那课文中的“瓮”到底有多大?
预设1:看插图发现,这个瓮比司马光人还高。
预设2:小孩子一掉进瓮里,就被淹没了,甚至会被淹死。
(2)提问:此时此刻,这个孩子面临着怎样的危险?
学生自由说。预设:情况危急,需要立刻解救落水的小孩。
(3)过渡:面对这么危急的情况,其他孩子做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其他小孩当时的表情和反应,比如:有的吓哭了,有的哭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提问:故事中的其他孩子可能想到了什么办法?你有什么好办法救出这个小孩?为什么司马光的办法最好?
预设2:学生圈画“光持石击瓮破之”。
(1)过渡:是呀,其他孩子都慌了,吓跑了。这时候,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2)指名读句子。提问:这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
(相机板书:沉着、机智)
(3)提问:联系上文,想一想,司马光当时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学生自由说)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相机板书:聪明、勇敢)
(4)指导朗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3.齐读课文。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1)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吗?学生自由练说。(提示:可以借助注释来说说故事,还可以关注图中人物的表情,想象当时人物的心理和语言,把故事说得更精彩。)
(2)指名说,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补充,点评标准如下
★能把故事说清楚,语言基本通顺流畅
★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
★能够加上自己的想象(人物的表情、语言、心理等)。
5.对比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1)出示故事内容。
(2)学生默读,对比、交流两者的不同。
预设:文言文字数少,语言更简练;学生说的故事似乎内容更丰富,更容易读懂。
(3)引导学生了解、感受文言文言简意赅的特点。
三、背诵积累
1.多种形式背诵。
(1)出示课文,将文中的人物隐去,指名学生背诵。
(2)只显示人物,男女生合作背诵。
(3)全班齐背。
2.总结学习文言文的小妙招。
(1)过渡:《司马光》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我们可是了解了不少读懂文言文的好方法。
(2)指名学生说说在本课中学到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结合本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不理解的地方看看注释;把不理解的字组成词来理解;借助课文插图来理解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登、跌、众、弃、持”5个字,学生观察分析,交流书写注意点,教师相机点拨。
2.教师边范写,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些字的书写要点,教师相机点拨,如:“登”字上宽下窄,上面部分左低右高,右上角容易写错,要注意观察笔画,两撇短而平行,捺笔从竖中线开始写,注意保持整个字的重心平稳;“持”字左窄右宽,右边“寺”的横画有长有短,横画之间的距离均匀。
3.学生练写。
4.展示点评。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教学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现代文与文言文对比,儿童落水,学生自学,活动二,持石击瓮,小儿得救,生字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公开课PPT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4 司马光示范课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足+失,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第八单元24 司马光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第八单元24 司马光备课ppt课件,共32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