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优秀课件ppt
展开教学内容 | 第四章第一节 常见的地貌l类型 |
教学目标 | 区域认知: 知道常见地貌的典型分布地区。 综合思维: 从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认知常见地貌的成因。 地理实践力:认识常见地貌类型。 人地协调观:感悟自然之美,树立人地和谐的地理观念。 |
教学重点 | 1、能根据图文资料,识别常见的地貌类型和次级地貌类型。 |
教学难点 | 1、能说出常见地貌的形成和特点; 2、理解不同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教学准备 | 课件制作、相关资料查阅 |
课时安排 | 4课时 |
第一课时 | |
课时目标 | 认识喀斯特地貌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教学过程 | 导入:300多年前,徐霞客在游记中写道: “遥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见粤西南之面。盖此从立之峰,西南始于此,东北尽于道州,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而此又其西南之极云。”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 你知道徐霞客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地貌吗?这类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类地貌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一、喀斯特地貌 1、概念:是指可溶性岩石在地表水和地下水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和地下形态,我国一些学者习惯上称其为岩溶地貌。 可溶性岩石: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质灰岩、泥质灰岩)、硫酸盐类岩石(石膏、芒硝)、卤盐类岩石(石盐和钾盐) 水的作用:以化学溶解侵蚀为主,流水冲蚀、潜蚀、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 2、分布:广西、云南、贵州等 展示我国可溶性岩石分布图和我国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说出喀斯特地貌的分布。 过渡:展示喀斯特地貌的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形成过程 H₂O+CO₂→H₂CO₃ CaCO₃+H₂CO₃→Ca²⁺+2HCO₃ 利用图片介绍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建立自然环境整理性的观念。同时,回顾初中化学有关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 4、次级地貌 (1)地表喀斯特地貌 溶沟:是雨水或流水沿着可溶岩石表面或裂隙流动而“刻画”出来的凹槽。 石芽:溶沟间凸起的部分,称为石芽。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3米。 石林:貌似林立的石芽,相对高度约20米,有的高达40米,如路南石林。 峰丛:基部相连并成簇分布的石灰岩山峰,顶部多呈圆锥状,峰与峰之间多为马鞍形,相对高度200-300米。 峰林:是峰丛进一步溶蚀发展的结果,基部微微相连或者不相连,成群簇立,相对高度100-200米,坡度陡。 孤峰:是峰林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挺拔于喀斯特平原之上,状若石笋,相对高度数十米至百米,形态各异。 喀斯特洼地:一般是与峰丛、峰林同时期形成的负地貌,平面形态是圆形或椭圆形,与喀斯特漏斗的区别在于其规模较大(直径一般大于100米),底部较平坦。 石灰华:是由水溶解岩石沉积而成的主含碳酸钙的粉状块。 (2)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多沿岩层层面的裂隙、断层或构造裂隙带发育,其平面和纵断面形态非常曲折、多样。 在构造裂隙交会处常常形成十分高大的“大厅式”溶洞。 在单一裂隙地段则变得狭窄细小,甚至难容一人通过。 干洞:溶洞及洞穴系统可以成层分布,在近河谷处趋于水平。它可以是集中地下水流的通道,也可能因地下水面下降而成为干洞。 由洞内富含碳酸钙的水滴水作用形成的叫滴石。 悬挂在洞顶的石灰华沉积叫石钟乳。 滴水到达东低、自下而上生长的叫石笋。 石钟乳、石笋上下相连形成石柱。 洞穴内的流水作用往往形成石幔、石旗、石边等流石。 洞穴内的雾水、凝结水、毛细管水也会西横撑一些沉积,如石葡萄、石珊瑚、卷曲石。 5、不同地区的喀斯特地貌 热带型喀斯特地貌以峰林、大型的洼地为主,发育过程非常快。 亚热带型喀斯特地貌以各种洼地、漏斗、丘陵等为主,多溶洞和暗河。 温带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干谷为主,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少见。 高寒山区型喀斯特地貌多为残留的古地貌形态。这里终年气温较低,以固体降水为主,土层常年冻结或季节性冻结,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受阻。 活动: 1、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和地貌特点。 2、分析大窝凼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 3、分析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 学生分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1、气候特点:全年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雨水丰沛,夏季降水较多。地形特点:中间为洼地,周围峰丛围绕。 2、大窝凼属于喀斯特地貌中的洼地,适合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建设要求,基建工程量小。大窝凼是漏斗状洼地,底部连通暗河,符合射电望远镜底部排水的要求,可以大大节省工程费用。 3、大窝凼属于喀斯特地貌中的洼地,通过漏斗与地下暗河相连,利于排水。 二、河流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貌 1、V形河谷 分布:山区 特点:深度大,岸壁陡峭,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 分布:山区 特点:深度大,岸壁陡峭,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 加深:下蚀 延长:溯源侵蚀 2、槽形河谷 分布:平原 特点: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两岸形成冲积平原。 (二)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河流由山区进入平原,水流速度减缓,携带的泥沙大量堆积,形成冲积平原。 山前部分坡度较大,沉积物颗粒较粗。 主体部分坡度较缓,沉积物颗粒较细,湖沼较多。 接近河口部分,坡度很缓,沉积物颗粒很细。 河曲:地势平缓地区的“S”形弯曲的河道。 牛轭湖:洪水时,河水冲断河曲的颈部,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 三角洲: 分布:入海或入湖口处 尖头状三角洲:河流作用占据优势,但海洋作用也比较强,海岸线比较平直。 扇形三角洲:河流和海洋作用强度大致相同,岸线受波浪塑造成圆滑形态。 鸟足状三角洲:一般在弱潮河口,河流作用占据主导地位。 利用图片展示黄河三角洲的变化,认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活动: 展示河流图片,请学生说说不同河段河流地貌发育的特点。 三、风沙地貌 1、概念: 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称为风沙地貌。 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地表径流贫乏,植被稀疏,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强烈。 风力为主:风携带沙粒、土粒移动,具有冲击力和摩擦力,产生风力侵蚀作用;随着风力减弱,产生堆积作用。 类型:风蚀地貌、风积地貌 2、风力侵蚀地貌 雅丹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 3、风力堆积地貌 流动沙丘:新月形沙丘 凸坡是缓坡是迎风坡;凹坡是陡坡是背风坡;坡线垂直于风向。 请学生读图完成思考题: 1、如何判断图中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在图上用箭头标注风向。 2、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地区的沙丘链大多沿什么方向延伸? 固定沙丘:有植被存在,防风固沙。 阅读课后资料,认识红柳沙包。 面对风沙人们采取的办法——草方格沙障。 阅读材料,完成活动课。 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在该县丹娘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有一个高约百米的沙丘,叫丹娘沙丘(图4.14-图4.15)。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 (1)描述图示沙丘所在河谷的特征。 (2)推测沙丘的沙源地,并说明理由。 (3)推测沙丘所在河谷段的主导风向。 学生代表回答后,教师总结: (1)沙丘所在河谷较宽,河谷两侧高山耸立。 (2)沙源地是沙丘东南侧的江心沙洲。理由:①沙丘在山麓东南侧堆积,应为东南风带来泥沙受山地阻挡堆积而成;②雅鲁藏布江水位季节变化大,沙丘东南侧的两个江心洲在冬春季节露出水面提供沙源。 (3)东南风。原因:①沙丘堆积在山麓的东南侧;②沙源地在东南侧的江心洲。 四、海岸地貌 1、概念 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被称为海岸地貌。 海水的运动:海浪、潮汐、近岸流等 范围:平均海面下上10-20米;宽数千米至数十千米的海岸地带 类型:海岸侵蚀地貌、海岸堆积地貌 2、海岸侵蚀地貌 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 3、海岸堆积地貌 砾滩、沙滩、沙坝、泥滩 |
安全提示 | 上下楼梯不打闹,放学路上要慢行! |
练习设计 | 课后达标训练 |
板书设计 |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精品ppt课件,共6页。
高中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优秀ppt课件,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12《常见地貌类型》课件53615pptx、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12《常见地貌类型》教案53615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优质课件ppt,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11《常见地貌类型》课件53615pptx、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11《常见地貌类型》教案53615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