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4/145764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4/145764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4/1457642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共20页。
文言文阅读
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下之人,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而已。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惟民是虐,以饶上之欲,又可从乎?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于是言利之人各斗智巧,以变更祖宗旧法,以自为功名耳,此其为害已甚矣。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四十余人,使行新法于四方。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佻狂躁、骚扰百姓者。于是士大夫不服农商丧业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夫侵官;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术而先施之;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而介甫独以为可,非介甫之智不及常人也,直欲求非常之功,而忽常人之所知耳。介甫之智与贤皆过人,及其失也,乃与不及之患均,此光所谓用心太过者也。
(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材料二: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节选自《答司马谏议书》)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介甫固大贤”中的“固”与材料二“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中的“固”意思相同。
B. 所以,指用来……的,与《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意思相同。
C. 鄙,指鄙陋,与《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中的“鄙”意思不同。
D. 非常,指非同寻常,与《鸿门宴》“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非常”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写信之初,司马光先表明自己的态度﹐虽然很多人对王安石的诋毁无所不至,但他是了解王安石的贤能的。
B. 王安石认为谈论古代圣贤治国养民之策都是老生常谈,于是不仅将财利之事托付给三司,还设立了三司条例司。
C. 王安石破格任用一些官员,这些人突然得到很好的官职,于是讲利的人想方设法改变旧制度并以此求取功名。
D. 司马光认为虽然王安石才能与智慧都高于常人,但他犯的错误竟然跟愚者、不贤者的“不及”行为相当。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惟民是虐。
(2)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14. 材料二中司马光认为新政“侵官”“生事”“征利”,这三点在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河北省保定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项羽果率诸侯A兵B西C欲入关D关门E闭F闻沛公G已定关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即交付之意,与《鸿门宴》中“若属皆且为所虏”的“属”含义不同。
B.族,即族灭的意思,与《阿房宫赋》中“族秦者秦也”的“族”含义相同。
C.案堵,即安居,安定有序,“案”与《促织》中“成妻纳钱案上”的“案”含义不同。
D.“因以文谕项羽”中的“因”与现代汉语“因地制宜”的“因”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元年十月,刘邦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了霸上。秦王子婴只能乘坐白马拉着的车子,用绳子系着脖子,封存皇帝的玺符,在轵道路旁向刘邦投降。
B.刘邦的将士中有人建议杀掉秦王子婴,刘邦没有采纳。进人咸阳后,刘邦被咸阳宫的豪华吸引,打算住在咸阳宫,被樊哙、张良劝阻。
C.刘邦先入关后,与关中的父老约法三章,并告诉他们,他到这里来,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他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后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D.项羽犒劳将士,准备和沛公会战,刘邦通过项伯劝止项羽对自己的进攻,然后带了百余名随从,驱马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竟意料之外得知内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4分)
(2)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4分)
14.请结合课文《鸿门宴》,谈谈文中“以文谕项羽”中“文”的含义及具体所指。(3分)
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苟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街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说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推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选自李白《与韩荆州书》,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B.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C.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D.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至于此”与杜牧《阿房宫赋》中“六王毕,四海一”的“一”意思不同。
B.“下车”指官吏初到任,后来“下车伊始”指刚到一个新地方或新工作岗位。
C.“以清白见赏”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冀君实或见恕”的“见”意思相同。
D.“敢效微躯”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信者效其忠”的“效”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白用周公吐握、毛遂自荐的典故意在称颂韩荆州谦恭待士、众望所归,表示自己也愿意投拜门下。
B.李白说想用盛大的宴席接待韩荆州,在席间纵情畅谈,即使用一天万言来测试,李白也能应对自如。
C.李白看到韩荆州荐举过的严协律等人感恩戴德,抚躬自问,以忠义奋发自勉,表示更愿委身韩荆州。
D.李白请韩荆州品评其作品,用“尘秽视听”“雕虫小技”等词,这是作者的谦逊之词,并无自卑之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4分)
(2)幸推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4分)
14.这篇文章是李白在漫游湖北安陆时,写给荆州长史韩朝宗的自荐信,如果你正准备应聘某一个工作岗位,需要给主管领导写自荐信,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伍子奢得罪于楚王,听谗邪之辞,系而囚之,待二子而死。尚孝而入,子臀勇而难歉。王知子胥不入也,杀子奢而并杀子尚。子胥闻之,即从横岭上大山。北望齐晋,谓其舍人曰:“去,此邦堂堂,被山带河,其民重移。”于是乃南奔吴。行至吴,徒跣被发,乞于吴市。三日,市正疑之,而道于阖庐。阖庐曰:“吾闻荆平王杀其臣伍子奢而非其罪,其子子胥,勇且智,彼必经诸侯之邦可以报其父仇者。”使召子胥。入,吴王下阶迎而唁,曰:“吾知子非恒人也,何素穷如此?”子胥跪而垂泣曰:“胥父无罪而平王杀之,并其子尚。子胥遁逃出走,唯大王可以归骸骨者,惟大王哀之。”吴玉曰:“诺。”上殿与语,三日三夜,语无复者。王乃号令邦中:“无贵贱长少,有不听子胥之教者,犹不听寡人也,罪至死!"子胥居吴三年,大得吴众。阖庐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臣闻诸侯不为匹夫兴师。”于是止。其后荆将伐蔡,子胥言之阖庐,即使子胥救蔡而伐荆。十五战,十五胜。荆平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操鞭捶笞平王之墓而数之。楚昭王惧,使使者报子胥于吴,曰:“昔者吾先人杀子之父寡人尚少今子大夫报寡人也特甚然不敢怨子今子大夫何不来归子故坟墓丘冢为我邦虽小与子同有之。”子胥曰:“以此为名,名即章;以此为利,利即重矣。前为父报仇,后求其利,贤者不为也。父已死,子食其禄,非父之义也。”
(节选自《越绝书·荆平王内传第二》,有删改)
【注】荆平王,即楚平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者吾先人杀子之父/寡人尚少/今子大夫报寡人也特甚/然不敢怨子/今子大夫何不来归子故坟墓丘冢为/我邦虽小/与子同有之/
B.昔者吾先人杀子之父/寡人尚少/今子大夫报寡人也/特甚/然不敢怨子/今子大夫何不来归/子故坟墓丘冢为/我邦虽小/与子同有之/
C.昔者吾先人杀子之父/寡人尚少/今子大夫报寡人也特甚/然不敢怨子/今子大夫何不来归/子故坟墓丘冢/为我邦虽小/与子同有之/
D.昔者吾先人杀子之父/寡人尚少/今子大夫报寡人也/特甚/然不敢怨子/今子大夫何不来归子故坟墓丘冢/为我邦虽小/与子同有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去”有距离、离开等意思,文中指“离开”,与《鸿门宴》“亡去不义”中的“去”字含义相同。
B.“被发”中的“被”指披散、散开,与《促织》“如被冰雪”中的“被”字含义不同。
C.“垂泣”指流下眼泪,其中的“垂”字与“永垂不朽”中“垂”字的含义不同。
D.“使使者报子胥”中第一个“使”字与《阿房宫赋》“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的“使”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伍子奢因得罪楚平王而被囚禁,楚平王计划以此引诱他的两个儿子前来并将父子三人处死。伍尚为人孝顺,中计被杀;伍子胥智勇过人,得以逃脱。
B.伍子胥审时度势,认为齐国、晋国山川壮阔,地理位置险要,百姓多次迁徙,无法帮助自己报仇,于是向南逃向吴国,最终得到吴王召见,并受到重用。
C.伍子胥在吴国三年,得到了吴国百姓的拥护。伍子胥抓住了吴王阖庐派他出兵援助蔡国的机会,与楚国共进行了十五次战争,均取得了胜利。
D.楚昭王派遣使者用丰厚的条件向子胥求和,子胥认为这样做虽可获得很大的名与利,但无论是从道义还是从故去父亲的角度看,这样做都是不对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吴王下阶迎而唁,曰:“吾知子非恒人也,何素穷如此?”
(2)荆平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操鞭捶笞平王之墓而数之。
14.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伍子胥“隐忍就功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伍子胥“隐忍”的具体表现。(3分)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二校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粟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8.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惟觉时之枕席 惟:独、只。
B.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有的人。
C.恍惊起而长嗟 而:表顺承。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安:怎么。
9.《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并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开头?(4分)
10.翻译加横线的句子。(4分)
11.这段梦境描写与全诗最后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关系?(5分)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已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之初即位,曰:“今承大乱之后,恐斯民未易化也。”魏征对曰:“不然。经乱之民卷苦,愁苦则易化。譬犹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也。”上深然之。封德彝非之曰,三代以还,人渐流讹,故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盖欲化而不能,岂能之而不欲邪?魏征书生,未识时务,若信其虚论,必败国家。”征曰:“若谓古人淳朴,渐至浇讹,则至于今日,当悉化为鬼魅矣,人主实得而治之?”上卒从征言。冬十二月,或告魏征私其亲戚,上使温彦博按之,无状。彦博言于上曰: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宜存形迹。”征入见,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上曰:“吾已悔之。”征曰:“臣幸得奉事陛下,愿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曰:“忠良有以异乎?”对曰:“稷、契、皋陶,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龙逄、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上悦。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九》)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征不存A形迹B远C避D嫌疑E心F虽无私G亦有H可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宗子:一指嫡长子,因其在族中受人尊敬、继承大宗,故称宗子;二指皇族子弟。
B.庚寅:庚是天干之一,寅是地支之一。天干、地支相配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C.亲戚:指所有与自己或家人有血缘或姻亲关系的人,这些人没有远近亲疏之分。
D.大理:本文指大理寺,唐代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其首长称大理寺卿。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高祖遍封宗子,封德彝直言这样的封赏史无前例且无法昭示公正,唐太宗就将那些宗室郡王全部降级。
B.唐太宗谈论民众教化问题时,魏征认为大乱之后正是教化的好时机,封德彝却认为魏征是空谈误国。
C.魏征以良臣和忠臣不同来谈君臣一体,认为君臣应齐心协力共治国家,并表明想做良臣的态度,这得到唐太宗的赞赏。
D.唐太宗要处死假冒资历和门荫的候选官,戴胄犯颜直谏,坚持要依法处置并阐述理由,唐太宗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
(2)龙逄、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
14.结合文章概括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有哪些。(3分)
文言文阅读
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下之人,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而已。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成功也;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惟民是虐,以饶上之欲,又可从乎?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于是言利之人各斗智巧,以变更祖宗旧法,以自为功名耳,此其为害已甚矣。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四十余人,使行新法于四方。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佻狂躁、骚扰百姓者。于是士大夫不服农商丧业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夫侵官;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术而先施之;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而介甫独以为可,非介甫之智不及常人也,直欲求非常之功,而忽常人之所知耳。介甫之智与贤皆过人,及其失也,乃与不及之患均,此光所谓用心太过者也。
(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材料二: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节选自《答司马谏议书》)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介甫固大贤”中的“固”与材料二“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中的“固”意思相同。
B. 所以,指用来……的,与《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意思相同。
C. 鄙,指鄙陋,与《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中的“鄙”意思不同。
D. 非常,指非同寻常,与《鸿门宴》“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非常”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写信之初,司马光先表明自己的态度﹐虽然很多人对王安石的诋毁无所不至,但他是了解王安石的贤能的。
B. 王安石认为谈论古代圣贤治国养民之策都是老生常谈,于是不仅将财利之事托付给三司,还设立了三司条例司。
C. 王安石破格任用一些官员,这些人突然得到很好的官职,于是讲利的人想方设法改变旧制度并以此求取功名。
D. 司马光认为虽然王安石才能与智慧都高于常人,但他犯的错误竟然跟愚者、不贤者的“不及”行为相当。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惟民是虐。
(2)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14. 材料二中司马光认为新政“侵官”“生事”“征利”,这三点在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0. BDF 11. D 12. B
13. (1)假使他们果真是君子,那么本来就不应谈及利益;他们果真是小人,那么只会虐待百姓。
(2)现在您指教我的,认为我侵夺官吏职权,生事扰民,与民争利,拒绝接受不同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非议。
14. ①侵官:剥夺三司掌管的财利之事,设置三司条例司。
②生事:提拔常平仓、广惠仓的使者,导致他们借推行新法骚扰百姓。
③征利:放贷款收利息且征收免除徭役的钱。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于是士大夫不服气,农人、商人丧失了他们的产业,谤议纷纷像沸水翻滚,怨恨、嗟叹之声充满了道路。
“士大夫不服”与“农商丧业”相对,是两类人的态度与结果,单独成句;
“谤议沸腾”与“怨嗟盈路”相对,都是主谓短语,说的是最终的结果,单独成句。
故选BDF。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都是“本来”的意思。句意:您本来就是个非常贤能的人。/那是我本来预先料到会这样的。
B.句意:古来圣贤的治国之道。/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C.鄙陋;把……当作边邑。句意:是鄙陋的事情。/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
D.“‘非常’意思相同”错误,意思不同。本文中的“非常”是“不同寻常的、非同一般”的意思,是形容词;《鸿门宴》中的“非常”是“意外的变故”,是名词。句意:而是想要建立非同寻常的功业。/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于是不仅将财利之事托付给三司”错误。由原文“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可知,原文意思是说王安石将财利之事从三司手中收回,自己来管理。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使”,假使,假如;“诚”,果真、确实;“固”,本来;“惟民是虐”,宾语前置句,只会虐待百姓。
(2)“见教”,指教我;“以为”,认为;“致”,招致,招来。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侵官:结合“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可知,剥夺三司掌管的财利之事,设置三司条例司。
生事:结合“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四十余人,使行新法于四方。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佻狂躁、骚扰百姓者。于是士大夫不服,农商丧业,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可知,提拔常平仓、广惠仓的使者,导致他们借推行新法骚扰百姓。
征利:结合“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可知,放贷款收利息且征收免除徭役的钱。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当今天下十分厌恶您的人,他们对您毁谤、污蔑,所有的坏话都用上了,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您本来就是个非常贤能的人,您的过失在于用心太过罢了。古来圣贤的治国之道,不过是使众官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委派任务而责令其取得成功;他们的养民之法,不过是减轻租税,减少赋税,赦免逃避债务的人。您认为这些都是迂腐儒生的老生常谈,于是财利方面的事不再委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经管而改由自己管理,又建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集擅长写文章的人及通晓财利的人,让他们去大讲功利。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假使他们果真是君子,那么本来就不应谈及利益;他们果真是小人,那么只会虐待百姓,来满足上官的需要,又怎么能从愿呢?因此知道三司条例司这一官署,是不应该设置而设置了,又在官署中不按正常次序用人,(有的人)往往一下子得到好的官职,于是讲利的人各自斗智斗巧,来改变祖宗旧有的法度,借此来为自己求取功名罢了,它的危害已经非常严重了。又委任常平仓、广惠仓的使者四十多人,使他们在各个地方推行新法。所委派的人虽然都是选择才能出众之士,但其中也有轻浮狂躁、扰乱百姓的人。于是士大夫不服气,农人、商人丧失了他们的产业,谤议纷纷像沸水翻滚,怨恨、嗟叹之声充满了道路。寻求其根本原因,都是由于推行新法之故。说到侵夺原有官吏的职权、搞乱政治秩序,您反而以为是治国良法而首先实施;放款收利息,是鄙陋的事情,您反而作为王道善政而尽力推行;劳役自古都由平民负担,您反而打算征收免除徭役的钱,而由官府雇人代为服役。这三项措施,普通的人都知道不适合,而您独自以为可行,并不是您的见识比不上普通的人,而是想要建立非同寻常的功业,却忽略了普通人所知道的常识。您的智慧与德行都超过了一般人,等到失误的时候,竟然跟愚者、不贤者的"不及"行为相等,这就是我所说的用心过了头。
(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材料二:
现在您指教我的,认为我侵夺官吏职权,生事扰民,与民争利,拒绝接受不同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非议。我却认为接受皇上命令,商议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这不是侵夺官吏职权;施行先王的政治主张,以此来兴利除弊,这不是生事扰民;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这不是与民争利;批驳荒谬有害的言论,排斥巧辩的佞人,这不是拒绝接受他人的规劝。至于天下对我的怨恨非议这么多,那是我本来预先料到会这样的。
(节选自《答司马谏议书》)
河北省保定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项羽果率诸侯A兵B西C欲入关D关门E闭F闻沛公G已定关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即交付之意,与《鸿门宴》中“若属皆且为所虏”的“属”含义不同。
B.族,即族灭的意思,与《阿房宫赋》中“族秦者秦也”的“族”含义相同。
C.案堵,即安居,安定有序,“案”与《促织》中“成妻纳钱案上”的“案”含义不同。
D.“因以文谕项羽”中的“因”与现代汉语“因地制宜”的“因”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元年十月,刘邦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了霸上。秦王子婴只能乘坐白马拉着的车子,用绳子系着脖子,封存皇帝的玺符,在轵道路旁向刘邦投降。
B.刘邦的将士中有人建议杀掉秦王子婴,刘邦没有采纳。进人咸阳后,刘邦被咸阳宫的豪华吸引,打算住在咸阳宫,被樊哙、张良劝阻。
C.刘邦先入关后,与关中的父老约法三章,并告诉他们,他到这里来,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他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后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D.项羽犒劳将士,准备和沛公会战,刘邦通过项伯劝止项羽对自己的进攻,然后带了百余名随从,驱马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竟意料之外得知内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4分)
(2)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4分)
14.请结合课文《鸿门宴》,谈谈文中“以文谕项羽”中“文”的含义及具体所指。(3分)
10.CDF[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
11.D|[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和文言实词、虛词的能力。“因地制宜”的“因”是依据的意思,所以两个“因”字含义不同。
12.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被咸阳宫的豪华吸引”在文中没有依据。
13.(1)当初怀王派我(攻打关中),本来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况且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得分点:“固”“以”“祥”各1分,句意1分)(2)沛公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才得以脱身返回。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得分点“……故”“解归”“诛”各1分,句意1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时,要特别注意关键点的翻译。如第(1)句中的“固”“以”“祥”,第(2)句中的“……故.”“解归”“诛”。
14.①“文”在文中指用讲道理的方式以“言辞”说服对方,与“武”相反。(2分)②"文"具体指的是“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人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1分)(意思大致对即可,用现代汉语说出大致意思也可)[解析]本题考查概括相关内容要点的能力。要联系课文《鸿]宴》中的内容加以分析。
[参考译文]
汉元年(前206年)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玉玺和符节,在轵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打关中),本来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况且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咸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在关中称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劫掠财物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之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地的富足是其他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邯向项羽投降了,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要进入函谷关,可是关门关闭着。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宫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已有。”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比不过项羽。恰巧项伯要救张良,趁夜来沛公军营见张良,因而(让项伯)用言辞向项羽解释,项羽这才作罢。(次日)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项羽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做!”沛公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才得以脱身返回。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
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苟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街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说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推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选自李白《与韩荆州书》,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B.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C.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D.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至于此”与杜牧《阿房宫赋》中“六王毕,四海一”的“一”意思不同。
B.“下车”指官吏初到任,后来“下车伊始”指刚到一个新地方或新工作岗位。
C.“以清白见赏”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冀君实或见恕”的“见”意思相同。
D.“敢效微躯”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信者效其忠”的“效”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白用周公吐握、毛遂自荐的典故意在称颂韩荆州谦恭待士、众望所归,表示自己也愿意投拜门下。
B.李白说想用盛大的宴席接待韩荆州,在席间纵情畅谈,即使用一天万言来测试,李白也能应对自如。
C.李白看到韩荆州荐举过的严协律等人感恩戴德,抚躬自问,以忠义奋发自勉,表示更愿委身韩荆州。
D.李白请韩荆州品评其作品,用“尘秽视听”“雕虫小技”等词,这是作者的谦逊之词,并无自卑之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4分)
(2)幸推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4分)
14.这篇文章是李白在漫游湖北安陆时,写给荆州长史韩朝宗的自荐信,如果你正准备应聘某一个工作岗位,需要给主管领导写自荐信,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10.A(“心雄万夫”的意思是心志超过万人,中间不能断,故排除 B、D;“皆王公大人”与“许与气义”是主谓关系,句意上比较完整,且“此”是下一句主语 ,应在“此”前面断,故排除 C)
11.C(两个“见”意思不同:“以清白见赏”中的“见”的意思是“被”,“冀君实或见恕”中的“见”的意思是“我”)
12.B(“李白说想用盛大的宴席接待韩荆州”错误,原文是李白希望韩荆州宴请自己)
13.(1)(山涛)考查选拔了三十多人,有的任侍中,有的做尚书,这都是为前代所赞美的。(采分点:补充主语;甄拔,可译为选拔举用;或,有人;美,赞美。每译对一个采分点得 1分)
(2)但愿(君侯)推恩于身处下位的人,大开奖励之门。请君侯考虑我的要求吧!(采分点:幸,期望,希冀 ,但愿;下流,地位低微,此指地位低微的人;惟,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图,考虑。每译对一个采分点得1分)
14.①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自谏者要充满自信和勇气,敢于“扬才露己”。
②极力夸赞任用者优点,如在能力品德、爱惜人才等方面极尽赞美之词。
③清晰地表达写信目的,让任用者清楚地了解你的职业诉求和求职态度。(答对一点得1分,共3分,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我李白听说天下一些谈论世事的人,聚集在一起时就会说:“人生不必封万户侯,只愿结识一下韩荆州。”为什么使人景仰爱慕竟然到了这样的程度呢!难道不是因为您有周公的风度,躬行吐哺、握发接待贤者的美德,才使得海内豪杰俊才,都奔集到您的门下,一经接待,如登龙门,立刻名声身价大增,十倍于前吗?所以那些才能超群的读书人,都希望在君侯处获得美名,得到评价。君侯不因为自己的富贵而傲视他们,也不因为他们的寒贱而轻忽他们,那么在众多的宾客中定有毛遂那样的奇才,假使我李白能有脱颖而出的机会,我就是那样的人啊。
我李白是陇西平民,流落在楚地汉水一带。十五岁爱好剑术,拜访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文有了成就,屡次拜谒朝廷高官。尽管我身高不满七尺,而心志超过万人。王公大人都赞许我有志节,讲道义。这是我从前的思想和行迹,怎敢不尽情地向您倾诉呢?
君侯的功业堪比神明,您的德行感动天地,您的文章阐明了宇宙变化规律,学问探究了天道与人事的关系。希望君侯敞开胸怀,和颜接纳,不要因为我行长揖之礼晋见而拒绝我。假如能用盛大的宴席接待我,听任我纵情畅谈,那么我请以日试万言来测试,我将手不停笔,倚马可待。当今天下人以君侯为评论文章的主宰,权衡人物的权威,士人一经您的好评就成为德才兼备的佳士。君侯为什么吝惜庭阶前一尺见方的地方,不使我李白扬眉吐气,奋发昂扬于青云之上呢?
从前王允任豫州刺史。尚未到任就征辟荀爽;到任之后又征辟孔融。山涛任冀州刺史,考查选拔了三十余人,有的任侍中,有的做尚书,这都是为前代所赞美的。君侯您也先荐举过严协律,进入朝廷担任秘书郎;还有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这班人,有的因为才干声名而得到您的了解,有的因品行清白而被您赏识。李白每每看到他们感恩戴德,抚躬自问,以忠义奋发自勉 。李白也因此而感激,知道君侯对许多贤人赤诚相待,所以不归依他人,而愿把身心命运托付给国中才德至高的人。倘使君侯在急难之际,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自当献身效命。
而且,人不是尧舜:谁能十全十美?李白我在谋略策划方面:怎么能自负呢?至于写作:已经积累成卷轴:却想呈请君侯抽暇过目:只怕雕虫小技:不能受到大人的赏识。倘蒙垂顾:愿意看看拙作:那么:请赐予纸笔:加上书写人员。然后回去打扫安静的小屋:誊抄呈上。希望青萍宝剑、结绿美玉:在薛烛、卞和的手中提高价值。但愿(君侯)推恩于身处下位的人:大开奖励之门。请君侯考虑我的要求吧!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伍子奢得罪于楚王,听谗邪之辞,系而囚之,待二子而死。尚孝而入,子臀勇而难歉。王知子胥不入也,杀子奢而并杀子尚。子胥闻之,即从横岭上大山。北望齐晋,谓其舍人曰:“去,此邦堂堂,被山带河,其民重移。”于是乃南奔吴。行至吴,徒跣被发,乞于吴市。三日,市正疑之,而道于阖庐。阖庐曰:“吾闻荆平王杀其臣伍子奢而非其罪,其子子胥,勇且智,彼必经诸侯之邦可以报其父仇者。”使召子胥。入,吴王下阶迎而唁,曰:“吾知子非恒人也,何素穷如此?”子胥跪而垂泣曰:“胥父无罪而平王杀之,并其子尚。子胥遁逃出走,唯大王可以归骸骨者,惟大王哀之。”吴玉曰:“诺。”上殿与语,三日三夜,语无复者。王乃号令邦中:“无贵贱长少,有不听子胥之教者,犹不听寡人也,罪至死!"子胥居吴三年,大得吴众。阖庐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臣闻诸侯不为匹夫兴师。”于是止。其后荆将伐蔡,子胥言之阖庐,即使子胥救蔡而伐荆。十五战,十五胜。荆平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操鞭捶笞平王之墓而数之。楚昭王惧,使使者报子胥于吴,曰:“昔者吾先人杀子之父寡人尚少今子大夫报寡人也特甚然不敢怨子今子大夫何不来归子故坟墓丘冢为我邦虽小与子同有之。”子胥曰:“以此为名,名即章;以此为利,利即重矣。前为父报仇,后求其利,贤者不为也。父已死,子食其禄,非父之义也。”
(节选自《越绝书·荆平王内传第二》,有删改)
【注】荆平王,即楚平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者吾先人杀子之父/寡人尚少/今子大夫报寡人也特甚/然不敢怨子/今子大夫何不来归子故坟墓丘冢为/我邦虽小/与子同有之/
B.昔者吾先人杀子之父/寡人尚少/今子大夫报寡人也/特甚/然不敢怨子/今子大夫何不来归/子故坟墓丘冢为/我邦虽小/与子同有之/
C.昔者吾先人杀子之父/寡人尚少/今子大夫报寡人也特甚/然不敢怨子/今子大夫何不来归/子故坟墓丘冢/为我邦虽小/与子同有之/
D.昔者吾先人杀子之父/寡人尚少/今子大夫报寡人也/特甚/然不敢怨子/今子大夫何不来归子故坟墓丘冢/为我邦虽小/与子同有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去”有距离、离开等意思,文中指“离开”,与《鸿门宴》“亡去不义”中的“去”字含义相同。
B.“被发”中的“被”指披散、散开,与《促织》“如被冰雪”中的“被”字含义不同。
C.“垂泣”指流下眼泪,其中的“垂”字与“永垂不朽”中“垂”字的含义不同。
D.“使使者报子胥”中第一个“使”字与《阿房宫赋》“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的“使”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伍子奢因得罪楚平王而被囚禁,楚平王计划以此引诱他的两个儿子前来并将父子三人处死。伍尚为人孝顺,中计被杀;伍子胥智勇过人,得以逃脱。
B.伍子胥审时度势,认为齐国、晋国山川壮阔,地理位置险要,百姓多次迁徙,无法帮助自己报仇,于是向南逃向吴国,最终得到吴王召见,并受到重用。
C.伍子胥在吴国三年,得到了吴国百姓的拥护。伍子胥抓住了吴王阖庐派他出兵援助蔡国的机会,与楚国共进行了十五次战争,均取得了胜利。
D.楚昭王派遣使者用丰厚的条件向子胥求和,子胥认为这样做虽可获得很大的名与利,但无论是从道义还是从故去父亲的角度看,这样做都是不对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吴王下阶迎而唁,曰:“吾知子非恒人也,何素穷如此?”
(2)荆平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操鞭捶笞平王之墓而数之。
14.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伍子胥“隐忍就功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伍子胥“隐忍”的具体表现。(3分)
10.A解析:选项中一共有三处不同。第一处,“今子大夫报寡人也”中“也”为句中语气词,“特甚”是句子的谓语,所以不能在“也”后断开。由此排除B、D项。第二处,“子故坟墓丘冢为”为“归”的宾语,故“归”后不能断开。由此排除B、C项。第三处,“为”是“今子大夫何不来归子故坟墓丘冢”这一句的句末语气助词,所以应在“为”之后断开。由此排除C、D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11.D解析:A项,两个“去”均为“离开”的意思,故A项正确。B项,“如被冰雪”中“被”指“覆盖”,与“被发”的“被”含义不同,故B项正确。C项,“垂泣”中“垂”指“下垂,流下,落下”;“永垂不朽”中“垂”指“流传”。二者含义不相同,故C项正确。D项,“使使者报子胥”中第一个“使”字指“命令、派遣”,“使秦复爱六国之人”中“使”指“假使”。二者含义不同。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等文言基础知识的能力。
12.B解析:“百姓多次迁徙”错误。原文中“其民重移”指的是百姓看重迁徙这件事,“重”为“看得重,不轻易”之意。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13.答案:(1)吴王就走下台阶迎接并且慰问子胥,说:我知道您不是普通人,为什么平白地让自己困窘潦倒(处于困境、不能显贵)到这种程度呢?(“唁”“恒人”“穷”各1分,句意1分)
(2)楚平王已经去世,伍子胥率领六千士兵,拿着马鞭抽打楚平王的坟墓,并列举(痛斥)他所犯的罪。(“将”“操”"数”各1分,句意1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4.答案:①目光长远,未因一时的孝名而中奸人之计,忍辱负重,活下来是为了等待日后复仇。②忍受逃难途中各种艰难,赤足披发,沿街乞讨。③在吴国隐忍三年,获得吴国百姓拥戴,为报仇积攒力量。④寻找合适时机,拒绝吴王以为自己复仇的名义出兵,坚持师出有名。(每点1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参考译文】
伍子奢得罪了楚平王,楚平王听信奸邪之人的言辞,绑缚并囚禁了伍子奢,等待着他的两个儿子来救他(而被抓起来),然后处死三人。伍尚信守孝道,于是入朝,伍子胥智勇,难以被欺骗。楚平王知道伍子胥是决不肯来了,就把伍子奢杀了,同时也将伍子尚杀了。伍子胥听到父兄被害的消息后,立即从横岭登大山。(在山上,)他北望齐、晋等国,对身旁的随从说:“离开吧(不能投奔齐、晋这些大国)。这些大国山川宏大,靠着山,环着河(地理位置险要),百姓不会轻易迁徙(只求安居乐业,不愿兴兵动武,不会助我报仇雪恨的)。”于是,伍子胥就往南投奔吴国。伍子胥到了吴国,他赤脚行走,头发披散,在吴城的街市上乞讨为生。三天后,市正对他产生了怀疑,就向吴王阖庐报告。阖庐说:“我听说楚平王杀了他的大臣伍子奢,这不是伍子奢罪所应得的。他的儿子伍子胥,刚勇而有智谋,他想游历诸侯各国,寻找能帮助他报仇雪恨的国家。”吴王马上派人将伍子胥召来。(伍子胥)一进入宫门,吴王就走下台阶迎接并且慰问他,说:“我知道您不是普通人,为什么平白地让自己困窘潦倒到这种程度呢?"伍子胥跪下来,哭泣道:“我父亲没有犯罪,楚平王却杀害了他,而且将伍子尚也杀了。我逃避祸害,出奔在外,只有大王这里才是我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请君王哀怜我。”吴王说:“好。”两人走上殿就交谈起来,谈了三日三夜,竟然没有一句是重复的话。于是,吴王向国内发布命令:“不论身份地位高贵还是低贱,年龄无论是大还是小,有不听从伍子胥的教导的,就如同不听从我的命令,就是死罪!"伍子胥在吴国住了三年,很得吴国百姓的拥戴。阖庐准备替他报仇,但伍子胥却说:“不行。我听说诸侯国君是不应该为一个平民百姓兴兵打仗的。”于是,吴王就没有兴兵。后来,楚国企图攻打蔡国,伍子胥把这件事告诉了阖庐,阖庐马上派伍子胥率领军队去救蔡伐楚。打了十五仗,吴国军队胜了十五仗。楚平王已经去世,伍子胥率领六千士兵,用马鞭抽打楚平王的坟墓,并痛斥他所犯的错。楚昭王恐惧,派遣使者去吴国告诉伍子胥,说:“从前,我的父亲杀害了你父亲,那时我年纪还小(不能辨识是非)。现在你向我报复,报复得特别厉害,但是我也不敢怨恨你。你现在为什么不回故乡来看看亲人的坟墓?楚国国家虽小,我想与你共而有之。”伍子胥回答说:“我如果以此去赢得名声,名声必定会非常彰显;如果以此去获取功利,功利也肯定十分巨大。先前为父亲报仇,之后却再去谋求功利,品德高尚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父亲在楚国已经被杀害,身为其子的我却要在楚国做官接受俸禄,这也不是儿子对待亡父的道理。”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中蕴含的情感通常有三种:怀人伤已,怀古伤今,理性反思。这首诗极力歌咏扬州春天美景是为了警示今世,吸取隋王朝灭亡的教训,劝诚“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或穷兵黩武等,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同时,该诗也能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内在的、深层次的情感跃动,儒家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社会责任感;借助命题考查学生古代诗歌阅读的能力。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二校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粟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8.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惟觉时之枕席 惟:独、只。
B.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有的人。
C.恍惊起而长嗟 而:表顺承。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安:怎么。
9.《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并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开头?(4分)
10.翻译加横线的句子。(4分)
11.这段梦境描写与全诗最后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关系?(5分)
8.B
9.不能。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诗人想寻仙,而瀛洲不可寻,这才转而寻天姥。有此两句,下面再写梦中所见仙府图景,才不会使人感到突然,通过烘托作铺垫。 10.如此的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惊动,猛然惊醒起身,长叹不已。只有醒时见到的枕席,失去了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
11.梦境的描写为诗末的抒情服务,梦境和污浊的现实形成对比,抒情则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难以实现、个性受到压抑的愤懑。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已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之初即位,曰:“今承大乱之后,恐斯民未易化也。”魏征对曰:“不然。经乱之民卷苦,愁苦则易化。譬犹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也。”上深然之。封德彝非之曰,三代以还,人渐流讹,故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盖欲化而不能,岂能之而不欲邪?魏征书生,未识时务,若信其虚论,必败国家。”征曰:“若谓古人淳朴,渐至浇讹,则至于今日,当悉化为鬼魅矣,人主实得而治之?”上卒从征言。冬十二月,或告魏征私其亲戚,上使温彦博按之,无状。彦博言于上曰:征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宜存形迹。”征入见,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上曰:“吾已悔之。”征曰:“臣幸得奉事陛下,愿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曰:“忠良有以异乎?”对曰:“稷、契、皋陶,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龙逄、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上悦。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九》)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征不存A形迹B远C避D嫌疑E心F虽无私G亦有H可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宗子:一指嫡长子,因其在族中受人尊敬、继承大宗,故称宗子;二指皇族子弟。
B.庚寅:庚是天干之一,寅是地支之一。天干、地支相配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C.亲戚:指所有与自己或家人有血缘或姻亲关系的人,这些人没有远近亲疏之分。
D.大理:本文指大理寺,唐代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其首长称大理寺卿。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高祖遍封宗子,封德彝直言这样的封赏史无前例且无法昭示公正,唐太宗就将那些宗室郡王全部降级。
B.唐太宗谈论民众教化问题时,魏征认为大乱之后正是教化的好时机,封德彝却认为魏征是空谈误国。
C.魏征以良臣和忠臣不同来谈君臣一体,认为君臣应齐心协力共治国家,并表明想做良臣的态度,这得到唐太宗的赞赏。
D.唐太宗要处死假冒资历和门荫的候选官,戴胄犯颜直谏,坚持要依法处置并阐述理由,唐太宗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
(2)龙逄、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
14.结合文章概括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有哪些。(3分)
10.BEG
11.C (C.“指所有与自己或家人有血缘或姻亲关系的人,这些人没有远近亲疏之分”错误。“亲戚”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关系的人,且“亲”指族内,“戚”言族外。此外,有远近亲疏之分。故选C。) 12.A (A.“唐太宗就将那些宗室郡王全部降级”错误,以偏概全。由原文“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可知,十一月庚寅日,把皇族郡王都降为县公,只有几位有功的没有降低爵位。由此可知,唐太宗将宗室郡王降为县公,但是有功劳的几个王并没有降级。故选A。)
13.(8分)(1)我是天子,是用来养护百姓的,怎么可以使百姓劳累来奉养自己的宗族呢!(“所以”,用来……;“所以养百姓也”,判断句,“也”表判断;“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2)龙逄、比干在朝廷上和君主当面争论,自己被杀,国家也灭亡了,这就是所说的忠臣。
(“面”“廷”,名词作状语,当面,在朝廷;“身诛”,被动句,自己被诛杀;“所谓忠臣”,判断句。
14.①以民为本(或民贵君轻)。②对百姓施行教化。③依法治国。(3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汇编:书面表达,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信的开头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英语期末试卷汇编:完成句子,共7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汇编:语法填空,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满分15分), lnger 45, as 47, The 49, yur, a 44, is surrunded, cases 4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