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7《跳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7《跳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跳水第一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跳水第一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板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17.跳水》【教学目标】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14个生字会写航行、风平浪静”等12个词语。2.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3.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4.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教学重点】1.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2.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教学难点】1.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2..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14个生字会写航行、风平浪静”等12个词语。2.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教学过程】板块设计评价设计学教设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比赛吗?在奥运会的赛场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非常棒的成绩,作为中国人,我们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和跳水有关,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2.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1873年~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889)、《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3.板书课题,理解课题。(板书:跳水。)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写的是谁跳水?他为什么要跳水?结果怎么样?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检测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sōu   hánɡ      sì  mào     wéi    sī  dòu    一艘帆船   航行   放肆   帽子   桅杆     hǔ   zī liě     ɡōu   niǔ      cānɡ    ōu  miáo   吓唬   龇牙咧嘴   钩住   扭着   船舱   海鸥   瞄准◆识字方法:“艘、航、帽、桅、钩、舱、鸥”等字可结合图片来识记;“撕、扭、咧、瞄”等字可以结合其形近字来识记;“逗、唬”等字可以进行表演或联系生活实际来识记。◆需注意的字音:“艘”“肆”“撕”“舱”是平舌音;“桅”读“wéi”,不要读作“wěi”。◆需注意的字形:“艘”的右上部是“”,不要写成“申”;“帽”的右上部是“”,不要写成“日”。(2)理解重点词语。[风平浪静] 意思是指没有风浪,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比喻平静无事。[模仿]  是指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照着某种样子学习着做。[眼巴巴]  ①形容急切地盼望②形容急切地看着不如意的事情发生而无可奈何。[吓唬]  意思是威胁人,使害怕;吓唬。[龇牙咧嘴]  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心惊胆战]  形容非常害怕。出自元·无名氏《萨真人夜断碧桃花》。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评价内容及标准:合学:(1)人人发表见解,能划分正确文章段落(2)认真倾听,对填入的内容进行讨论,有概括性展学:(1)代表小组发言★(2)点评补充概括得不够准确或过于啰嗦的内容★学习活动:1.自学: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弄清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成课后第一题2.合学:交流填写内容,汇总意见,并根据内容划分课文段落。3.展学:小组派代表交流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走上横木)→(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2)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段落大意◆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在一艘帆船上,一只放肆的猴子惹得大家哈哈大笑。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最后被引到桅杆顶端,孩子陷入绝境。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在万分危急的关头,船长沉着镇静,非常果断地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最终得救。四、学习起因,体会孩子的愉悦与猴子的放肆 1.首先阅读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猴子为什么放肆起来了呢得知作者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地点:帆船的甲板上。人物:水手们和猴子。起因:大家拿猴子取乐,猴子逐渐放肆起来。继续思考:2.人们拿猴子取乐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这样的环境描写对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怎么样的作用呢?得知因为在平静的环境中,海上情况良好,水手们比较放松愉快,大家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才拿猴子取乐,也为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了铺垫作用。3.哪里还表现出了猴子的放肆?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出句子。(1)读读第2自然段,标出描写猴子动作的词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得知猴子的动作:跳、摘、戴、爬、坐、摘、咬、撕这些动作都能反映出猴子动作很迅速,很敏捷,这样突然的情况让孩子不知道怎么办了。(2)写猴子的放肆行为对文章有什么作用?得知通过写猴子的行为放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为孩子爬上桅杆,想拿回帽子做了铺垫。 、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也了解了问文章的主要内容,对文章的层次进行了划分,还了解了猴子放肆的状态。2.交流收获,拓展学习。(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板书设计】效果分析: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再读 感知,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跳水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