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1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课后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2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课后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1节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课后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2节中国的能源安全课后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3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后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当堂检测题
展开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些城市已采取措施,控制污染,保护环境。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几种观点中,正确的是( )
A.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
B.先投入大量资金治理环境,再发展经济
C.在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治理环境
D.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2.解决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主要依靠( )
A.增加粮食产量
B.增加能源消费
C.控制资源使用量
D.努力发展生产力
答案1.D 2.D
解析第1题,经济的发展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只有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的快速优质发展。第2题,各种环境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必将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因而解决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
2019年11月,澳大利亚东部森林大火肆虐,熊熊烈火燃烧了数月。此次山火分布广且持续时间长,使得澳大利亚损失惨重。澳大利亚东部的森林树种主要是桉树,这种树体内含有较多的油脂。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澳大利亚的平均气温比1961—1990年高出了1.52℃。据此完成3~4题。
3.此次澳大利亚山火分布广且持续时间长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①太阳高度角大,气温高 ②受拉尼娜等极端天气影响,气温异常偏高,降水量偏少 ③多大风天气 ④火灾预案不足,灭火反应被动 ⑤植被单一,树木种类易燃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⑤
4.此次火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
①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损坏 ②短期内部分地区的土壤肥力可能会增加 ③生物多样性严重受损 ④严重加剧全球变暖 ⑤水土流失、沙尘暴威胁加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2019年11月,澳大利亚东部森林大火肆虐,熊熊烈火燃烧了数月,这期间正是澳大利亚的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容易形成火灾,这是此次澳大利亚山火分布广且持续时间长的主要自然原因,①正确;拉尼娜现象出现时,往往太平洋西岸上升气流增强,降水量增多,②错误;大风天气多,导致此次澳大利亚山火分布广且持续时间长,③正确;火灾预案不足,灭火反应被动,不是自然原因,④错误;澳大利亚东部的森林树种主要是桉树,这种树体内含有较多的油脂,因此植被单一,树木种类易燃,⑤正确。第4题,此次澳大利亚森林火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损坏,但这不是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①错误;森林火灾留下的灰烬是很好的肥料,因此短期内部分地区土壤的肥力可能增加,②正确;森林火灾烧毁了大量植物,破坏了许多生物的生存环境,直接伤害了许多动物,生物多样性严重受损,③正确;此次森林火灾破坏的森林、排放的二氧化碳在全球范围内数量有限,不会严重加剧全球变暖,④错误;森林火灾破坏了当地植被,短期内植被覆盖率下降,因此在湿润区会加剧水土流失,在较干旱区会加大沙尘暴威胁,⑤正确。
船舶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是港口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2015年起,交通运输部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地,设立了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控制污染物排放。读上海港排放控制区设立后各污染物排放情况示意图,完成5~6题。
5.关于上海港大气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是主要污染物 ②SO2主要来自船用燃油
③主要污染物数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④海湾闭塞不利于污染扩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6.港口城市治理船舶大气污染的对策,可行的是( )
A.大气污染排放控制区管辖的范围限于沿海港口
B.船舶靠岸时用岸上电力供电取代燃油发电
C.压缩港口用地规模,实现节能减排
D.政府部门统一规定船用燃油的含硫量
答案5.A 6.D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上海港大气污染物占比最大的是PM10、细颗粒物和NO2,所以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是主要污染物;SO2主要来自船用燃油燃烧产生的尾气排放;主要污染物数量在图示时期呈现下降趋势;大气污染与海湾形态关系不大,海湾闭塞不利于水污染的扩散,大气污染扩散程度主要考虑地形是否封闭。故选A项。第6题,船舶途经的地区都会有大气污染,所以沿线都需要管辖;船舶靠岸时改用电力,其可行性较低;压缩港口规模不符合发展的要求,我们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故选D项。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1示意中国欠发达地区分布,图2为某地区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图1
图2
(1)若图2中的关联性发生在图1中的A处,则①表示 ,②表示 。若图2中的关联性发生在图1中的C处,则①表示 ,②表示 。
(2)分析图1中B处生态破坏后很难恢复的原因。
答案(1)水土流失 毁林开荒 土地退化(荒漠化) 过度垦荒和过度放牧
(2)气温低,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
解析第(1)题,A处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该地区气候湿润,地势起伏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C处位于我国畜牧业区和农耕区的分界处,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第(2)题,B处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该地区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原貌。
能力提升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区域发展中要特别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据此完成1~2题。
1.青海湖的水位近年来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湖岸相连而成为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较多
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C.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
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2.为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减少资源的开采 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 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措施 ④合理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青海湖是咸水湖,不能用于灌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会造成入湖泥沙增多,不会造成水位下降;短时期内气温升高,对湖水水位影响较小;该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即入湖河流水被大量截留用于灌溉,导致湖水水位下降。第2题,西部生态环境脆弱,为了保护和恢复其生态环境,应采取②③④措施,开采资源时要注意环境保护。
研究发现,人均GDP、工业化、能源消耗和技术进步4个要素与城市空气质量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指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反映技术研发投入的多少。下图为中国不同区域部分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注:正值表示空气质量的正向效应,负值表示负向效应
3.下列关于4个要素与城市空气质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化程度越高,城市空气质量越差
B.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空气质量呈负相关
C.人均GDP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
D.能源消耗与空气质量呈正相关
4.珠江三角洲城市空气质量优于其他区域说明( )
A.珠江三角洲技术水平较高
B.工业化速度最快
C.人均GDP最低
D.能源以清洁能源为主
5.不同区域城市空气质量与R&D经费占GDP比重的相关性不同,说明( )
A.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因区域范围大小而变化
B.不同区域技术进步程度不同
C.珠江三角洲区域出现异常影响因素
D.各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
答案3.C 4.A 5.B
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人均GDP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C项正确,B项错误;工业化程度高并不一定空气质量差,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程度高,但城市空气质量较好,A项错误;图中显示能源消耗与空气质量呈负相关,D项错误。故选C项。第4题,据图可知,珠江三角洲R&D经费占GDP比重与城市空气质量呈正相关,且影响较大,说明珠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中技术研发投入较大,技术水平较高,工业发展水平高,且污染较少,A项正确。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速度快,人均GDP位于我国前列,单从空气质量优于其他地区,无法得出工业化速度最快和人均GDP最低的结论,B、C两项错误;珠江三角洲能源消耗与城市空气质量呈负相关说明其能源结构不是以清洁能源为主,D项错误。第5题,根据材料无法得出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因区域范围大小而变化的结论,A项错误;珠江三角洲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工业结构、技术进步程度等,无异常影响因素,C项错误;各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小和两者相关性无联系,D项错误;据图可知,R&D经费占GDP比重与城市空气质量在不同区域的相关性不同主要是因为不同区域的技术进步程度不同,因而对资源利用的能力与效率不同,故选B项。
6.读我国荒漠化主要省级行政区分布图(图1)和荒漠化类型动态变化情况图(图2),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图2
(1)影响荒漠化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 、 等,荒漠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是 。
(2)我国荒漠化分布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其人为原因有 。
(3)我国荒漠化类型动态变化情况如图2,其中引起荒漠化面积增加的因素是 。简析其原因。
答案(1)风蚀 水蚀 盐碱化 风力
(2)新疆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3)盐碱化 自然原因:处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较高,盐分向地表积聚。人为原因: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碱地面积扩大。
解析荒漠化形成的影响因素及主要动力因素可结合所学知识与图2来回答。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及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形成盐碱化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二是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870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同步练习题</a>,共8页。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a href="/dl/tb_c400870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后作业题</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几种观点中,正确的是,解决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主要依靠,该城市可能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同步测试题,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