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学设计2.3用沉的材料造船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学设计2.3用沉的材料造船01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学设计2.3用沉的材料造船02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学设计2.3用沉的材料造船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3.用沉的材料造船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3.用沉的材料造船教学设计,共2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单元的第3课,给出学生熟悉的橡皮泥和铝箔两种沉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设计、制作、改进一艘可以承载一定重量的船,再次引导学生经历技术与工程相关的学习过程,感受科学与技术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本课内容承接上一课浮的材料可以造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提出研究问题“沉的材料可以造船吗”。第二部分——探索,主要由两个活动组成,体验“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技术与工程的典型的学习过程。探索活动1,用橡皮泥和铝箔做船,认识到沉的材料可以造船,摸索让沉的材料浮起来的方法;探索活动2,测试用橡皮泥和铝箔制作的船能否装载一定量的金属垫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经历反复修改、制作的过程,从而让自己所制作的船具有一定的载重量和稳定性。第三部分——研讨,学生通过回顾、反思,提炼出用沉的材料造船和实现船稳定漂浮的方法,体会到体积、形状对船只载重量和稳定性的影响。第四部分——资料,通过图片展示,感受渡船和双体帆船的稳定性与它们底部宽阔的构造有关,帮助学生理解船只的稳定性问题。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认识到用浮的材料可以造船,但在生活中,学生见到较多的是钢铁造的轮船,因此对于沉的材料能造船理解难度不大。学生也能够依据生活经验用橡皮泥和铝箔做成船,让船浮在水面上。但是,学生一般不会深入思考其中的原因。因此,学生再次体验“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的技术与工程的典型学习过程,并尝试结合学习体验来回顾总结,能够从技术层面初步感知增大船的浮力原理。此外,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还会遇到“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沉的材料可以造船。
    2.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3.认识到船的稳定性与其结构有关。
    4.了解其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造船技术的发展。
    科学探究目标
    1.探索用橡皮泥和铝箔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来承载一定重量。
    2.经历“设计—制作—测试—分析—改进—再设计”的工程设计的典型过程。
    3.通过操作、阅读资料等形式来改进船的稳定性。
    科学态度目标
    1.体会到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2.从船的发展历程学习中,激发创造欲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发现相同重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型后,它们受到的浮力增大,因而更容易浮在水面上。
    难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结构来增加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水槽、防水橡皮泥、铝箔、垫圈、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材料一套、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船的图片,请学生说说除了用木头、竹子这些浮的材料造船,还能用哪些材料来造船。
    2.出示橡皮泥和铝箔,教师演示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提问:除了用浮的材料造船,我们可以用沉的材料造船吗?(引出课题:用沉的材料造船)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聚焦船的材料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用沉的材料造船的兴趣。
    二、探索
    (一)用橡皮泥、铝箔造船
    1.教师先将没有经过任何造型的橡皮泥放入水中,实验是否能沉入水底。
    让学生观察结果,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办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吗?
    学生讨论,教师可以不给出最后的结论。
    教师出示铝箔纸。谈话:这种纸的材料是铝箔,同学们可能不太熟悉,铝箔和橡皮泥一样,放到水中会沉下去。我们把它做成船的形状,是否可以浮到水面上,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2.提出研究任务及要求:用橡皮泥、铝箔各造一艘简单的船。
    3.指导学生按照活动手册的方法记录,明确先画设计图,再按图纸造船。
    4.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按照图纸造船,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对设计图进行适当的修改,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5.展示各组的设计图与作品。思考:沉的材料为什么能浮起来?
    6.小结:把沉的材料做成船型就有可能浮起来。
    (二)测试用橡皮泥和铝箔制作的船能否装载一定量的金属垫圈
    1.提问: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让橡皮泥船和铝箔船浮起来的方法了。我们做的船载重情况如何呢?
    2.提出研究任务及要求:反复测试橡皮泥船和铝箔船最多装载多少个垫圈。
    3.在活动手册上记录两种船各自承载最大量的垫圈数。
    4.学生分组活动并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在测试过程中可以不断改进、完善小船,使船的载重量增加。
    5.小组汇报交流船的载重情况。
    设计意图:橡皮泥和铝箔是两种容易加工的材料。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工程设计的典型过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认识到船要实现加大载重量,需要不断改进设计,提高制作技术。
    三、研讨
    1.通过制作小船,思考:你们用了什么方法让橡皮泥和铝箔漂浮在水面上?为什么沉的材料做成船型后就能浮在水面上?
    2.播放视频:体积变大,浮力增大。
    3.教师追问:在放垫圈的过程中,为了让船型橡皮泥和铝箔稳定地浮在水面上,我们又用了什么方法?
    4.小结:橡皮泥和铝箔是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它们所占的空间体积变大了,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也增大了,也就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设计意图:探索实践之后,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归纳出让沉的材料浮起来的方法;通过量化的数据、可视的画面,明确材料做成船型后体积增大;这既是对实践过程的回顾,也是方法的提炼,更是对浮力认识的深化。
    四、资料
    出示渡船和双体帆船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他们的特点,请学生说说这样的结构特征,对船的稳定性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此环节将教材中研讨的第二个问题和资料板块相结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操作总结出结论,深入体会形状对船只稳定性的影响。
    【板书设计】
    沉的材料 → 做成船型
    用沉的材料造船
    沉的材料 → 做成船型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名称:让橡皮泥和铝箔漂浮在水面上。
    活动目的:让学生用橡皮泥和铝箔各造一艘有一定载重量的船。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第一次探索活动,学生画出制作橡皮泥船和铝箔船的设计图,教师提醒学生可以根据制作过程出现的问题适当修改设计图。第二次探索活动,学生测试两种船的载重量,将金属垫圈的个数记录下来。如有条件,可以让学生把多次设计和测试的动态过程记录下来。
    3.《用沉的材料造船》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 包伟丹 叶茜茜
    【教材简析】
    顺着“浮的材料可以造船”的思路,人类自然也在思考和探索“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吗?”。从用浮的材料造船到用沉的材料造船,其间经历了数千年,受技术的影响,直到19 世纪初铁船才在欧洲出现,这是造船技术的一次巨大变革。本课借助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以及易于加工制作的铝箔两种沉的材料,通过设计与制作一艘可以承载一定重量的船,再次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的技术与工程学习过程,感受科学与技术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学情分析】
    生活中,学生见到较多的就是钢铁造的轮船,因此对于沉的材料能造船理解难度不大。学生也能够依据生活经验把橡皮泥和铝箔做成船型,让船浮在水面上。但是学生一般不会主动思考其中的原因,因而在“研讨”环节中用“我们用了什么方法,让橡皮泥和铝箔漂浮在水面上?”提问,意在让学生尝试结合学习体验,回顾与总结,从方法层面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浮力增大的缘由。学生操作过程中会遇到沉的材料制作的船“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也会在不断改进与调试中提高船的稳定性。教科书中除了让学生研讨“为了让船型橡皮泥和铝箔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我们又用了什么方法?”外,还提供了渡船和双体帆船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沉的材料可以造船。
    2.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3.认识到船的稳定性与其结构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1.探索用橡皮泥和铝箔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来承载一定重量。
    2.经历“设计—制作—测试—分析—改进—再设计”的工程设计的典型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体会到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制作并改进橡皮泥船和铝箔船,使其装载量达到要求
    教学难点:改进小船,增强船的稳定性
    【教学准备】
    水槽、防水橡皮泥、铝箔、垫圈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设问: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吗?
    2.了解橡皮泥和铝箔在水中的沉浮
    3.聚焦问题:怎样用橡皮泥和铝箔来模拟造一艘船,让它们都能漂浮在水面
    引入课题《用沉的材料造船》
    二、探索
    1.任务要求:我们的铝箔船、橡皮泥船要造多大才能装载20个垫圈并浮在水面上?
    2. 指导画出设计图:出示各种各样船的形状,思考你的设计图可以怎么画?画出小船的侧视图,标出长、宽、高
    3.学生画出设计图,并根据设计图制作橡皮泥船和铝箔船
    4.测试橡皮泥船和铝箔船的装载量
    指导如何测试:把造好的船轻轻放入水中,逐个放垫圈,直至小船下沉。测试橡皮泥船和铝箔船,它们能否装载20个垫圈,并记录实际的装载量,实验多次。
    5.对小船进行再改进、测试,并思考总结改进的方法
    三、研讨
    1. 交流研讨:
    (1)制作的橡皮泥小船和铝箔船能否装载20个垫圈?实际装载量是多少?
    (2)你们小组用了什么办法让橡皮泥和铝箔漂浮在水面上?
    (3)为了让船型橡皮泥和铝箔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你们小组都用了什么办法?
    2.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
    3.认识船的稳定性: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所以工程师都会想办法改进设计增强船的稳定性。
    4.延伸:认识渡船和双体帆船如何增强稳定性。
    5.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增加船的稳定性?
    四、拓展
    课外查找资料,认识更多不同形状的钢铁轮船,并思考它们是怎样增强本身的稳定性的?
    【板书设计】
    3.用沉的材料造船
    加宽底部
    改变形状
    ……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课在活动手册中的表格要求学生画出橡皮泥船和铝箔船的设计图,并将两种船装载金属垫圈的测试个数记录下来。建议指导学生边活动边记录。
    【作业设计】
    1.判断题
    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沉的材料如钢铁不能造船。( )
    2.选择题
    (1)在制作橡皮泥、铝箔小船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 )。
    A 画出设计图,根据设计图制作 B 直接拿到材料就制作
    C 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D 模仿其他小组做
    (2)下列能增加渡船稳定性的是( )。
    A 加宽底部 B 改变船的材料 C 改变船的颜色 D 减小船的载重五下《船的研究》单元教学设计
    3.用沉的材料造船
    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 包伟丹
    【教材简析】
    顺着“浮的材料可以造船”的思路,人类自然也在思考和探索“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吗”。从用浮的材料造船到用沉的材料造船,经历了数千年,受技术的影响,直到19 世纪初铁船才在欧洲出现,这是造船技术的一次巨大变革。本课借助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以及易于加工制作的铝箔两种沉的材料,通过设计与制作一艘可以承载一定重量的船,再次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的技术与工程学习过程,感受科学与技术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教科书从“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吗”引入学习。借助用沉的材料造船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技术与工程学习过程。最后在“研讨”环节中用“我们用了什么方法,让橡皮泥和铝箔漂浮在水面上”提问,意在让学生尝试结合学习体验,从方法层面帮助学生思考浮力增大的缘由。同时提供渡船和双体帆船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学情分析】
    生活中,学生见到较多的就是钢铁造的轮船,因此对于沉的材料能造船理解难度不大。学生也能够依据生活经验把橡皮泥和铝箔做成船型,让船浮在水面上,但是学生一般不会主动思考其中的原因,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浮力增大的缘由。同时,学生在测试过程中会遇到制作的小船“稳定性”不足、装载量不够等问题,他们将会尝试改进与调试,从而让小船符合标准。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造船活动,知道沉的材料可以造船,并认识到船的稳定性与其结构有关。
    科学思维:用评价和比较的方法,认识到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探究实践:在造船活动中,经历“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的工程设计典型过程,并能通过改进船的形状来改进船的承载量。
    态度责任:在对船只进行测试、改进的过程中,体会到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感受到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制作并改进橡皮泥船和铝箔船,使其装载一定重量。
    难点:改进小船,增强船的稳定性。
    【教学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2.防水橡皮泥、铝箔纸、装水的玻璃水槽。
    学生:1.每组提供水槽、防水橡皮泥、铝箔纸、垫圈若干;2.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橡皮泥、铝箔纸、装水的玻璃水槽
    1.课件展示上节课制作的小船。
    提问: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沉的材料能不能造船呢?说一说你这样想的理由。
    2.出示橡皮泥、铝箔纸。
    提问:这是橡皮泥和铝箔纸,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3.演示橡皮泥和铝箔纸的沉浮状态,聚焦问题:橡皮泥和铝箔纸在水中都
    下沉了,我们能用橡皮泥、铝箔分别造一艘船,让它们都能装载货物漂浮在水面上吗?
    揭示课题《用沉的材料造船》(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上节课的造船经验,引导学生观察造船的材料有沉有浮,并思考使沉的材料上浮的原因,激发学生继续探究船的兴趣。
    二、设计并制作橡皮泥船、铝箔船(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防水橡皮泥、铝箔纸、水槽、垫圈、实验记录单。
    1.课件出示任务要求:用限定的材料制作一艘能装载20个垫圈的小船。
    2.提问:想想看橡皮泥船和铝泊船可以设计成哪些形状能浮在水面?请你用设计图体现出来。
    3.课件出示船的侧视图。教师指导学生画设计图。
    4.提问:要让自己的小船与设计图相符,制作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请你根
    据设计图制作橡皮泥船和铝箔船。
    5.指导学生测试橡皮泥和铝箔船。
    课件出示测试方法:把造好的船轻轻放入水中,逐个放垫圈,直至小船下沉。并记录实际的装载量,多次实验。
    6.提问:我们的小船完成装载任务了吗?如果完成了,想想看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如果没有完成,请你尝试修改设计图改进小船结构,使它能装载更多的垫
    圈。
    【设计意图】借助橡皮泥和铝箔两种沉的材料造船的活动,学生将再次经历“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的技术与工程学习过程。通过评价比较总结造船的经验,体会到不断改进对结果的影响。
    交流自制小船的方法(预设8分)
    1.交流研讨:
    (1)我们用了什么办法,让橡皮泥和铝箔漂浮在水面上?
    (2)为了让船型橡皮泥和铝箔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我们又用了什么办法?
    (预设:做成船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加宽船的底部可以使船更稳定。)
    2.课件出示渡船和双体帆船图片。
    提问:渡船和双体帆船是如何增强稳定性的?
    3.总结: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船的稳定性还与其结构有关。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所以工程师都会想办法改进设计增强船的稳定性。
    4.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增加船的稳定性?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观察对比改进前后的小船,对“我们用了什么方法,让橡皮泥和铝箔漂浮在水面上?”“为了让船型橡皮泥和铝箔稳定地浮在水面上,我们又用了什么方法?”两个问题的研讨,体会到形状对船只承载量和稳定性的影响。
    四、拓展:查找更多船的资料(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
    提问:钢铁轮船还有哪些形状?它们是怎样增强本身的稳定性的?请你在课后查找资料。
    【设计意图】用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索船,并尝试用查资料的方法继续学习并研究船,拓展知识广度,把探索知识的热情延伸到课后,加强生活和科学之间的链接。
    五、板书设计
    3.用沉的材料造船

    方法 改变形状
    加宽底部
    (根据学生情况板书)
    船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疑难解答】
    1.学生不会绘制设计图怎么办?在标注尺寸大小时,由于经验匮乏没有办法确定大小教师该怎么引导?
    利用课件展示简单的设计图画法,如果不会画图的学生数量较多,可以适当展示部分学生的设计图供参考。船的尺寸确定是难点,可以给学生提供尺子和垫圈对上节课做的船进行测量及测试,估计出船的大小尺寸。
    2.如何确定载物标准?
    教学前,教师一定要先下水测试防水橡皮泥的延展性和承重性,确保每组学生能制作出承载少量的货物(垫圈或钩码)漂浮在水面,在此基础上稍做提高,让每组都能经历改进的过程。铝箔纸船的问题通常是放货物后不稳定等问题,铝箔纸本身比较容易上浮,学生的困难往往是不知道怎么把一张纸变成立体的船,教师注意巡视时给予适当的帮助,教师要注意“货物”相同的情况下确定铝箔纸的大小,铝箔纸可以稍微大张一点,学生发挥的空间会更大。
    《用沉的材料造船》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单元的第3课,给出学生熟悉的橡皮泥和铝箔两种沉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设计、制作、改进一艘可以承载一定重量的船,再次引导学生经历技术与工程相关的学习过程,感受科学与技术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本课内容承接上一课浮的材料可以造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提出研究问题“沉的材料可以造船吗”。第二部分——探索,主要由两个活动组成,体验“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技术与工程的典型的学习过程。探索活动1,用橡皮泥和铝箔做船,认识到沉的材料可以造船,摸索让沉的材料浮起来的方法;探索活动2,测试用橡皮泥和铝箔制作的船能否装载一定量的金属垫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经历反复修改、制作的过程,从而让自己所制作的船具有一定的载重量和稳定性。第三部分——研讨,学生通过回顾、反思,提炼出用沉的材料造船和实现船稳定漂浮的方法,体会到体积、形状对船只载重量和稳定性的影响。第四部分——资料,通过图片展示,感受渡船和双体帆船的稳定性与它们底部宽阔的构造有关,帮助学生理解船只的稳定性问题。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认识到用浮的材料可以造船,但在生活中,学生见到较多的是钢铁造的轮船,因此对于沉的材料能造船理解难度不大。学生也能够依据生活经验用橡皮泥和铝箔做成船,让船浮在水面上。但是,学生一般不会深入思考其中的原因。因此,学生再次体验“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的技术与工程的典型学习过程,并尝试结合学习体验来回顾总结,能够从技术层面初步感知增大船的浮力原理。此外,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还会遇到“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沉的材料可以造船。
    2.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3.认识到船的稳定性与其结构有关。
    4.了解其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造船技术的发展。
    科学探究目标
    1.探索用橡皮泥和铝箔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来承载一定重量。
    2.经历“设计—制作—测试—分析—改进—再设计”的工程设计的典型过程。
    3.通过操作、阅读资料等形式来改进船的稳定性。
    科学态度目标
    1.体会到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2.从船的发展历程学习中,激发创造欲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发现相同重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型后,它们受到的浮力增大,因而更容易浮在水面上。
    难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结构来增加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水槽(自备)、油泥、铝箔纸、垫片、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材料一套、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船的图片,请学生说说除了用木头、竹子这些浮的材料造船,还能用哪些材料来造船。
    2.出示橡皮泥和铝箔,教师演示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提问:除了用浮的材料造船,我们可以用沉的材料造船吗?(引出课题:用沉的材料造船)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聚焦船的材料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用沉的材料造船的兴趣。
    二、探索
    (一)用橡皮泥、铝箔造船
    1.教师先将没有经过任何造型的橡皮泥放入水中,实验是否能沉入水底。
    让学生观察结果,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办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吗?
    学生讨论,教师可以不给出最后的结论。
    教师出示铝箔纸。谈话:这种纸的材料是铝箔,同学们可能不太熟悉,铝箔和橡皮泥一样,放到水中会沉下去。我们把它做成船的形状,是否可以浮到水面上,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2.提出研究任务及要求:用橡皮泥、铝箔各造一艘简单的船。
    3.指导学生按照活动手册的方法记录,明确先画设计图,再按图纸造船。
    4.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按照图纸造船,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对设计图进行适当的修改,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5.展示各组的设计图与作品。思考:沉的材料为什么能浮起来?
    6.小结:把沉的材料做成船型就有可能浮起来。
    (二)测试用橡皮泥和铝箔制作的船能否装载一定量的金属垫片
    1.提问: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让橡皮泥船和铝箔船浮起来的方法了。我们做的船载重情况如何呢?
    2.提出研究任务及要求:反复测试橡皮泥船和铝箔船最多装载多少个垫片。
    3.在活动手册上记录两种船各自承载最大量的垫片数。
    4.学生分组活动并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在测试过程中可以不断改进、完善小船,使船的载重量增加。
    5.小组汇报交流船的载重情况。
    设计意图:橡皮泥和铝箔是两种容易加工的材料。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工程设计的典型过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认识到船要实现加大载重量,需要不断改进设计,提高制作技术。
    三、研讨
    1.通过制作小船,思考:你们用了什么方法让橡皮泥和铝箔漂浮在水面上?为什么沉的材料做成船型后就能浮在水面上?
    2.播放视频:体积变大,浮力增大。
    3.教师追问:在放垫片的过程中,为了让船型橡皮泥和铝箔稳定地浮在水面上,我们又用了什么方法?
    4.小结:橡皮泥和铝箔是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它们所占的空间体积变大了,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也增大了,也就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设计意图:探索实践之后,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归纳出让沉的材料浮起来的方法;通过量化的数据、可视的画面,明确材料做成船型后体积增大;这既是对实践过程的回顾,也是方法的提炼,更是对浮力认识的深化。
    四、资料
    出示渡船和双体帆船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他们的特点,请学生说说这样的结构特征,对船的稳定性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此环节将教材中研讨的第二个问题和资料板块相结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操作总结出结论,深入体会形状对船只稳定性的影响。
    【板书设计】
    用沉的材料造船
    沉的材料 → 做成船型
    第3课 用沉的材料造船
    (教材P26~28)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用沉的材料造船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沉的材料可以造船。
    2.知道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3.认识到船的稳定性与其结构有关。
    4.了解其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造船技术的发展。
    科学探究目标
    1.探索用橡皮泥和铝箔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来承载一定重量。
    2.经历“设计—制作—测试—分析—改进—再设计”的工程设计的典型过程。
    3.通过操作、阅读资料等形式来改进船的稳定性。
    科学态度目标
    1.体会到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2.从船的发展历程学习中,激发创造欲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发现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型后,它们受到的浮力增大,因而更容易浮在水面上。
    难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结构来增加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水槽、防水橡皮泥、铝箔、垫圈、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学生材料一套、船的稳定性相关视频、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通过上节课的探索,我们知道竹竿和木头可以用来造船,那还能用哪些材料来造船呢?(预设:塑料、泡沫等。)这些材料有什么共同特点呢?(预设:都能浮在水面上。)
    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橡皮泥。)你们认识这种材料吗?(预设:认识,它是橡皮泥。)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怎样呢?(教学提示:演示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追问: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吗?(预设:可以。)为什么觉得用它们可以造船呢?(预设:因为现在的轮船大多是钢铁造的,钢铁也是沉的材料。)
    4.揭题:(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26船厂用钢铁造船的图片。)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今天,我们就来用沉的材料造船。(板书:用沉的材料造船)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聚焦船的材料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用沉的材料造船的兴趣。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用橡皮泥和铝箔造船
    1.提问:橡皮泥在水中会下沉,你们有办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吗?(预设:把橡皮泥做成船型、碗形、荷叶形、空心饺子形等。)
    2.讲解:(教学提示:出示铝箔。)这种材料是铝箔,生活中通常用它盛装食物。铝箔和橡皮泥一样,放到水中会下沉,是沉的材料。
    3.布置任务:请大家分组讨论分别用橡皮泥和铝箔造船的方案,并绘制设计图。要求船至少可以装载20个垫圈,并且不会沉入水中。
    4.活动:分发材料,指导各组学生根据设计图分别用相同质量的橡皮泥和相同大小的铝箔造船。
    探索二:测试橡皮泥船和铝箔船的载重量
    1.过渡:我们已经成功地用橡皮泥和铝箔造出了船,下面我们来测试它们是否达标。
    2.活动:指导各组学生测试船的载重量,并完成活动帮助卡。提醒学生在测试过程中可以不断改进、完善小船,使船的载重量增加。
    3.提问:为什么沉的材料做成船型后能浮在水面上呢?请大家再次将船放在水中,并用手按一按,有什么感觉?(预设:感觉到手被向上托起。)
    4.讲解:大家感受到的手被向上托的力就是水的浮力。橡皮泥和铝箔被做成船型后,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因而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随着技术的进步,钢铁也能造船。钢铁制造的船不但坚固,而且载重量也更大。
    【设计意图】橡皮泥和铝箔是两种容易加工的材料。让学生经历工程设计的典型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认识到要使船实现一定的载重量,需要不断改进设计,提高制作技术。探索实践之后,归纳出让沉的材料浮起来的方法,是对浮力认识的延伸。
    研讨汇报
    浮力:指流体(液体、气体、胶体等)作用于浸在流体里的物体(部分或全部)的向上托起的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浮力,与其在流体中的体积和流体的密度有关。
    拓展与小结
    1.拓展:(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28渡船和双体帆船的图片。)渡船是主要用于载运旅客、货物、车辆和列车渡过江河、湖泊、海峡的运输船。双体船是一种带有两个平行船体的小船,常用作内河或沿海的客船、渡船、工程船等。
    2.提问:渡船和双体帆船的结构分别有什么特点?(预设:渡船的底部特别宽阔,双体帆船有两个船体,驾驶舱和甲板的空间较大。)对于增加船的稳定性,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预设:增加船的底部面积和做成双体船的方法可以增加船的稳定性。)
    3.过渡:事实是否如大家猜想的那样呢?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
    4.活动:播放船的稳定性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
    5.小结:船的底部越宽阔,稳定性越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操作总结出结论,并播放相关视频,使学生深入体会形状对船只稳定性的影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认识到可以用浮的材料造船。根据生活经验,也能理解沉的材料同样可以造船,但他们一般不会深入思考其中的原因。因此,本课通过让学生再次体验“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的技术与工程学习过程,初步感知增大船的浮力的原理,并总结出实现船稳定漂浮的方法。对于本课的探索活动,教师应该在课前进行下水试验,保证提供给学生的橡皮泥和铝箔的量跟垫圈的大小匹配,并设置恰当的进阶性目标,使探索过程更富层次性和挑战性。
    课后作业
    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P20第三题。
    三、选择题。
    1.在动手做小船之前,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
    A.找做小船需要的材料
    B.思考并设计小船
    C.全班汇报交流船的设计
    2.要想使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增大它的重量 B.把它做成船型 C.减小它的重量
    4.成成制作好铝箔船后,想测试下它的载重量,当他往小船上放了25个垫圈时,小船刚好没入水中,那么该铝箔船的载重量是( )。
    A.26个垫圈 B.24个垫圈 C.25个垫圈
    参考答案
    三、1.B 2.B 4.B
    相关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3.用沉的材料造船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a href="/kx/tb_c16178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3.用沉的材料造船教案</a>,共5页。

    科学教科版 (2017)3.用沉的材料造船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教科版 (2017)3.用沉的材料造船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3.用沉的材料造船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3.用沉的材料造船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课理论讲解,实践操作,总结,展示和分享,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教学设计2.3用沉的材料造船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