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5-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54246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5-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54246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5-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54246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5-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54246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5-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542460/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5-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542460/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5-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542460/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5-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542460/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
题解及写作背景 :题解:水调歌头,是词牌名。相 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写作背景 :序言中,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北宋 苏轼
【丙辰】熙宁九年(1076) 【达旦】早晨;白天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弄:赏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做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明月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离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月色的明媚皎然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
“举杯邀明月, 对饮成三人。”(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1、 苏轼,字 ,号 ,与《水调歌头》一词的小序中提到的“子由”(即弟弟 )及父亲 同为“ ”,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 。 答案:子瞻,东坡,苏辙,苏洵,唐宋八大家,词牌名
2、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答案:C
3、 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答案:C(应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月圆之夜,给远方的朋友发条祝福短信,你可以用《水调歌头》里“ ”的句子。 答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有人就此词的上阕上了个上联,请你根据下阕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望月怀逸兴壮思,自具雅量高致。 我的下联: 答案:例:怀人写悲欢离合,颇显旷达胸襟
6、全词以问句开篇,上阕问 ,下阕问 ,归根到底是在问 。答案:全词以问句开篇,上阕问月,下阕问天,归根到底是在问自己。
7、词中最富有哲理的一句是-------------------,-------------------,-------------------。答案:词中最富有哲理的一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8、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决心的诗句:答案: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9、表达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答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李 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 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 甫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初中人教部编版水调歌头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水调歌头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一说你所了解的苏轼,讨论交流,水调歌头,中心思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图文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和月亮有关的诗词,月亮的魅力,寄托词人怎样情感,学习目标,温故知新明作者,探究--解析小序,有何作用,知人论世,句句揣摩赏月情,句句揣摩赏明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图文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朗读训练,同桌互译文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