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峰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峰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1.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湿衣服晾干 B. 金属冶炼 C. 烧制陶器 D. 木材燃烧
2. 正确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闻气体气味
C. 加热液体 D. 点燃酒精灯
3. 以下是某同学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其中有错误的是( )
A. 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出现白烟
B.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紫红色的固体生成
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 北京冬奥会上采用了碲化镉发电玻璃,碲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碲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2 B. 碲的元素符号为Te
C. 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g D. 碲属于金属元素
5. 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叙述错误的是( )
A. 聚氯乙烯塑料用作电线外面的绝缘层 B.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 氯化钠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D. 稀有气体用于磁悬浮列车
6.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示例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学观念: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 科学思维: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
C. 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D. 科学态度与责任: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加油站要严禁烟火
7. 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高纯)是工业制硅流程中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X的化学式是SiHCl2 D. 副产品可用于生产盐酸
8.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①证明烧碱有吸水性 B. ②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 ③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④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
9.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对下列家务劳动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用无磷洗衣粉洗衣服
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B
用洗洁精清洗有油污的碗筷
洗洁精能使油污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
C
将洗净的铁锅擦干水放置
保持铁制品干燥可以防止其生锈
D
入冬前给月季花施用磷肥
磷肥能增强月季花的抗寒、抗旱能力
A. A B. B C. C D. D
1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
B. 常用来炼铁的矿石有赤铁矿、磁铁矿等
C. 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D.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100多种
11. 某溶液中大量存在着四种离子。对这四种离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K+、Cu2+、SO42−、NO3− B. H+、Ca2+、Cl−、OH−
C. Fe3+、Na+、OH−、SO42− D. H+、Ag+、CO32−、NO3−
12. 归纳和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因此所有的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B. 氮肥含氮元素,因此含氮元素的物质都可以作氮肥
C.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13.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过量的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
B. 分别向等质量的氧化锌和氢氧化锌中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C. 向盐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D. 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少量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SO2
HCl
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B
K2MnO4
KMnO4
加热
C
Ag
CuSO4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KCl溶液
K2SO4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15. 向一定质量的Na2CO3溶液中滴加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Ca(OH)2溶液,当恰好不再产生沉淀时,再滴加稀盐酸至沉淀消失。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 a点溶液中溶质只有NaOH
B. 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C. 整个过程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多含有2种
D. d−e段有气泡产生
16.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符号和化学符号与数字的组合填空:
(1)氩元素 ______ ;
(2)2个氨分子 ______ ;
(3)醋酸 ______ ;
(4)4个铝离子 ______ ;
(5)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
17. 我国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甲烷向重要化工原料甲醇(化学式CH3OH)的高效转化。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反应涉及 ______ 种单质,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 ______ 都不变。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18. 控疫情、建方舱,化学知识应用广。
(1)勤消毒:喷洒“84”消毒液后,离得很远就能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 ______ 。
(2)测体温:用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时汞柱上升,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 ______ 。
(3)测核酸:将新冠病毒核酸(RNA)逆转录为DNA[含胸腺嘧啶(C5H6O2N2)等],再进行扩增检测。下列关于胸腺嘧啶的说法错误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胸腺嘧啶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B.胸腺嘧啶中含有氮分子
C.胸腺嘧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胸腺嘧啶属于有机化合物
(4)供营养:隔离人员的营养餐中包含米饭、肉类、蔬菜等,其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______ 。
(5)清垃圾:方舱医院的垃圾可用质量分数为0.2%~0.5%的过氧乙酸溶液消毒。若将50g20%的过氧乙酸溶液稀释成0.5%的过氧乙酸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 ______ g。
19.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其中由某些元素组成的盐(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在 ______℃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2)将接近饱和的硒酸镉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______(任写一种)。
(3)t2℃时,30g硒酸镉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原温度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______(精确到0.1%)。
(4)t1℃时,将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升温至t3℃(不考虑溶剂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填选项)。
A.有晶体析出的是硒酸镉溶液
B.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硝酸钾溶液>氯化钠溶液>硒酸镉溶液
C.溶剂质量大小关系是:硝酸钾溶液=氯化钠溶液>硒酸镉溶液
20. 在一次复习课上,同学们以图形转换的形式将六种常见物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如下整合。已知A俗称生石灰,三角形中的“→”指一种物质可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一”指两种物质可发生反应。
分析1:A的物质类别是 ______。
分析2:B生成E或F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分析3:C与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
21.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火炬“飞扬”引起世人高度关注。
(1)制作“冰墩墩”的内充物聚酯塑料属于 ______材料(填“合成”或“天然”);
(2)火炬“飞扬”的燃料是液氢,其优点有 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3)火炬传递结束后,关闭阀门熄灭火炬,其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 ______。
22. 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人类越来越意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我们能做些什么?______(任写一条)
(2)水是一切生命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如何爱护水资源?______(任写一条)
(3)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是,合成材料废弃物的急剧增加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尤为严重。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
23. 从生活走入化学,再从化学走入社会,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请回答:
(1)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可制成车用乙醇汽油,请写出车用乙醇汽油的一条优点: ______ 。
(2)电木插座破裂后为什么不能热修补: ______ 。
(3)汽车轮胎是合成橡胶制成的,请写出合成橡胶的一条优点: ______ 。
24. 化学实验要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请在横线上填写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
(1)用pH试纸测某溶液的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会导致测量值比实际值 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或“无法确定”或“无影响”);
(2)用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25.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通过对比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 。
(2)实验二,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再次称量,发现天平不平衡,原因是 ______ 。
(3)实验三,所用蒸馏水需经过煮沸并迅速冷却,目的是 ______ 。
(4)实验四,加热蒸发食盐水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 ______ 时,停止加热。
26. 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块状石灰石、稀硫酸、稀盐酸、浓盐酸、棉花以及下列仪器及装置。
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______ 。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利用装置A制氧气还需改进的地方是 ______ ,在上述收集气体的装置中,不能用于收集氧气的是 ______ (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是 ______ (填药品名称),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若使用装置F作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与装置B比较,除了利用废物外,还具有的一个优点是 ______ ,该装置使用铜丝网而不使用铁丝网盛放固体的原因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若用装置G来干燥制取的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 ______ (填“a”或“b”)口进入。
27. 某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和一些实验用品,围绕着实验室中的一瓶氢氧化钠溶液,展开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1】通过所学的知识,同学们已经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的 ______ (填一种离子符号)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论?
【实验验证】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证明了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分子和 ______ (填一种离子符号)都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由此验证了问题1中的结论。
【讨论交流】氢氧化钠溶液在洁净的空气中可能会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变质的原因 ______ 。
【提出问题2】瓶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若变质是否完全变质?
【实验与结论】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步骤一:向溶液A中滴加过量的 ______ (填化学式)溶液,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步骤二:向过滤后得到的滤液B中通入CO2气体,观察到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中 ______ (填实验现象),进而得出这瓶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提出问题3】已变质的氢氧化钠占变质前纯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即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
【深入探究】两位同学分别从瓶中取等质量的溶液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氢氧化钠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并将实验步骤及相关数据记录如下:
甲同学
乙同学
实验步骤及相关数据
将所取溶液蒸干,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4.26g
向所取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1.97g
【分析与结论】通过分析发现,根据两位同学的数据,就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为 ______ %。
老师对同学们的探究意识和不断深入的钻研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
28. 我们在享受夏日阳光的同时还饱受蚊虫的侵扰。为此,不少家庭都备有杀虫剂,其中最常用的是气雾剂,这些气雾剂中往往含有二甲醚(结构式为CH3OCH3)。请计算:
(1)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______ ;
(2)二甲醚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
(3)等质量的二甲醚和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比 ______ 。
29. 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最终产生沉淀的质量为 ______ g;
(2)最终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湿衣服晾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金属冶炼,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烧制陶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木材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B
【解析】解:A.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故错误;
B.实验中有的气体是有刺激性或有毒的,所以闻气体的气味时,应扇闻,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故正确;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②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③试管与桌面呈45°角;④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⑤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液体的量过多、手放在了短柄上;故错误;
D.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否则会导致酒精泄漏发生危险,故错误。
故选:B。
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
3.【答案】A
【解析】解:A.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空气中的水形成白雾,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不是白烟,故A不正确;
B.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B正确;
C.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Fe和CuSO4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铜附着在铁钉上,铁钉上有紫红色的固体生成,故C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故D正确。
故选:A。
A、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
4.【答案】B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2,而不是碲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2,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碲的元素符号为Te,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碲,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聚氯乙烯塑料具有绝缘性,可用作电线外面的绝缘层,说法正确;
B、熟石灰是一种碱,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说法正确;
C、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因此氯化钠用于配制生理盐水,说法正确;
D、稀有气体不能用于磁悬浮列车,利用氮气制造低温环境,保持超导体低温,氮气用于磁悬浮列车,说法错误。
故选:D。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可以看到接触外焰处的火柴梗的最先炭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易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加油站要严禁烟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
C、根据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易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防止爆炸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由可知,反应后氢原子是3个,反应前应该是3个,其中1个包含在X中,反应后氯原子是3个,反应前应该是3个,包含在X中,反应后硅原子是1个,反应前应该是1个,包含在X中,因此X的化学式是SiHCl3。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A正确;
B、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B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X为SiHCl3,故C错误;
D、该反应为工业制硅流程,生成物中有氯化氢,副产品可用于生产盐酸,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B、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D、根据反应的产物来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8.【答案】B
【解析】解:A、图中实验,一段时间后,托盘天平的右端下沉,是因为吸收了食盐水中的水分,可证明烧碱有吸水性,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B、图中实验,盐酸的浓度不同,不能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C、图中实验,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D、图中实验,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故选:B。
A、根据托盘天平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B、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C、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D、根据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9.【答案】B
【解析】解:A、含磷洗衣粉进入水体,能使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赤潮或水华现象,所以用无磷洗衣粉洗衣服,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故A说法正确;
B、洗洁精洗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原理,并没有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故B说法错误;
C、铁生锈的条件:与氧气、水接触,所以潮湿的铁锅在空气中易生锈,保持铁制品干燥可以防止其生锈,故C说法正确;
D、磷肥的作用:促进根系发达,使植物耐寒、耐旱,因此磷肥能增强月季花的抗寒、抗旱能力,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磷元素对水体的污染进行分析;
B、根据洗洁精的乳化原理进行分析;
C、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
D、根据磷肥的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含磷洗衣粉能使水体富营养化,知道乳化原理,铁生锈的条件,磷肥的作用。
10.【答案】D
【解析】解:A、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18个纵列,其中8,9,10三列合并为一个族称为Ⅷ族,所以共有7个周期、16个族,故A正确。
B、常用来炼铁的矿石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氧化铁)、磁铁矿(主要成分四氧化三铁)等,故B正确;
C、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进而减少酸雨的产生,故C正确;
D、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18个纵列进行分析。
B、根据常用来炼铁的矿石进行分析。
C、根据使用脱硫煤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进行分析。
D、根据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洋中的资源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1.【答案】A
【解析】解: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H+、OH−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Fe3+、OH−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H+、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Ag+、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碳酸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
12.【答案】D
【解析】解: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并不是所有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如氢原子中只含有质子,没有中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氮肥含氮元素,但并不是含氮元素的物质都可以作氮肥,如硝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水等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常见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
C、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3.【答案】C
【解析】解:A、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每80份质量的氧化铜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故A正确;
B、2HCl+ZnO=ZnCl2+H2O,Zn(OH)2+2HCl=ZnCl2+2H2O,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锌的质量相等,所以开始的变化趋势相同;等质量的氧化锌和氢氧化锌反应生成的氯化锌的质量:氧化锌大于氢氧化锌,所以氧化锌的图像要高,故B正确;
C、向盐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产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白色沉淀,一开始就产生沉淀,故C不正确;
D、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硝酸钠固体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达到饱和时硝酸钠固体就不再溶解了,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就不变了,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2HCl+ZnO=ZnCl2+H2O,Zn(OH)2+2HCl=ZnCl2+2H2O进行分析。
C、根据向盐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产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白色沉淀进行分析。
D、根据硝酸钠固体能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达到饱和时硝酸钠固体就不再溶解了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碱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4.【答案】CD
【解析】解:A、S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加入足量的水溶解,硫酸铜溶于水,银难溶于水,银和硫酸铜不反应,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银,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K2SO4能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D。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本题有一定难度,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答案】AC
【解析】解:A、碳酸钠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a点溶液中碳酸钠有剩余,溶质有Na2CO3、NaOH、故选项说法错误。
B、c−d段,沉淀的质量不变,发生反应是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故选项说法正确。
C、d−e段,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多含有氯化钠、氯化钡、氯化钙3种,故选项说法错误。
D、d−e段,稀盐酸和碳酸钡、碳酸钙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C。
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Ca(OH)2溶液,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当恰好不再产生沉淀时,再滴加稀盐酸至沉淀消失,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反应完,再与碳酸钡、碳酸钙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明确反应发生的顺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Ar 2NH3 CH3COOH 4Al3+ KCl+5O3
【解析】解:(1)氩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r;
(2)在化学式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该分子,故2个氨分子表示为2NH3;
(3)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
(4)离子符号就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正负,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在离子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该离子,故4个铝离子表示为4Al3+;
(5)化合价标注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计算出氯酸钾中氯元素为+5价,故应表示为KCl+5O3。
故答案为:(1)Ar;
(2)2NH3;
(3)CH3COOH;
(4)4Al3+;
(5)KCl+5O3。
(1)根据元素符号进行分析。
(2)根据在化学式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该分子进行分析。
(3)根据醋酸的化学式进行分析。
(4)根据离子符号就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正负,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在离子符号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该离子进行分析。
(5)根据化合价标注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需要学生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17.【答案】2 化学性质
【解析】解:(1)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图可知,该反应涉及2种单质,即氢气和氧气;催化剂是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故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2)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氧气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1)2;化学性质;
。
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方程式的意义、物质的组成、催化剂的特点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8.【答案】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B 蔬菜 1950
【解析】解:(1)因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所以喷洒“84”消毒液后,离得很远就能闻到消毒液的气味。
(2)汞属于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用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时汞柱上升,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3)A.胸腺嘧啶(C5H6O2N2)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正确;
B.胸腺嘧啶中含有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胸腺嘧啶分子中含有氮原子,错误;
C.胸腺嘧啶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6):(16×2):(14×2)=30:3:16:14,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正确。
D.胸腺嘧啶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正确。
(4)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所以隔离人员的营养餐中蔬菜富含维生素。
(5)若将50g20%的过氧乙酸溶液稀释成0.5%的过氧乙酸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50g×20%0.5%−50g=1950g。
故答案为:(1)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2)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3)B;
(4)蔬菜;
(5)1950。
(1)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来分析;
(4)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5)根据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答案】t1 升高温度[或加溶质(或硒酸镉)或蒸发溶剂水] 33.3% AC
【解析】解:(1)由图可知,在t1℃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2)硒酸镉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接近饱和的硒酸镉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升高温度(或加溶质/硒酸镉或蒸发溶剂水);
(3)t2℃时,硒酸镉的溶解度是50g,将30g硒酸镉加入50g水中,只能够溶解25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g25g+50g×100%≈33.3%;
(4)A、只有硒酸镉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1℃时,将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升温至t3℃,有晶体析出的是硒酸镉溶液,故正确;
B、t1℃时,硒酸镉的溶解度最大,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不考虑水的蒸发),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固体,溶液中的成分不变,硒酸镉的溶解度减小,并且溶解度最小,析出固体,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硝酸钾溶液=氯化钠溶液>硒酸镉溶液;
C、t1℃时,硒酸镉的溶解度最大,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不考虑水的蒸发),溶剂质量大小与t1℃时相同,所以关系是:硝酸钾溶液=氯化钠溶液>硒酸镉溶液,故正确。
故答案为:(1)t1;
(2)升高温度[或加溶质(或硒酸镉)或蒸发溶剂水];
(3)33.3%;
(4)AC。
(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分析;
(3)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分析;
(4)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氧化物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Ca(OH)2=CaCO3↓+2NaOH 复分解反应
【解析】解:A俗称生石灰,A是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氧化钙都能与酸反应,所以C是氢氧化钙,B是酸;碳酸钠即可与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D是碳酸钠;酸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又与相互反应,所以E、F是二氧化碳和水,代入图中验证合理。
分析1:A是氧化钙,属于氧化物;故答案为:氧化物;
分析2:B生成E或F可以是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分析3:C与D反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Na2CO3+Ca(OH)2=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
根据A俗称生石灰,A是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氧化钙都能与酸反应,所以C是氢氧化钙,B是酸;碳酸钠即可与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D是碳酸钠;酸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又与相互反应,所以E、F是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1.【答案】合成 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合理即可) 移除可燃物
【解析】解:(1)聚酯塑料是一种合成材料;故答案为:合成;
(2)火炬“飞扬”的燃料是液氢,其优点有热值高,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制备氢气的原料来源广;故答案为: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合理即可);
(3)火炬传递结束后,关闭阀门熄灭火炬,其中蕴含的灭火原理是移除可燃物;故答案为:移除可燃物。
(1)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氢气的优点来分析;
(3)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材料的分类、氢能的优点以及灭火的原理等,难度不大。
22.【答案】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节约用水(合理即可) 使用可降解的新型塑料(合理即可)
【解析】解:(1)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2)爱护水资源就需要我们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如生活中可以通过一水多用的方法来节约用水,例如:淘米水浇花,洗衣服的水冲厕所等;
(3))“白色污染”是由难降解的塑料制品随意丢弃引起的,所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回收各种废气的塑料,使用可降解的新型塑料。
故答案为:
(1)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2)节约用水(合理即可);
(3)使用可降解的新型塑料(合理即可)。
(1)根据环境保护的措施进行分析;
(2)根据爱护水资源的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法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社会热点问题: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水源的污染与防治、“白色污染”防治等知识,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是熟记相应的知识。
23.【答案】节约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因为电木具有热固性 高弹性(合理即可)
【解析】解:(1)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车用乙醇汽油的优点:节约石油资源,也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2)电木具有热固性,加热之后形状不会改变,所以电木插座破裂后不能热修补。
(3)合成橡胶的优点:高弹性,绝缘性,耐油,耐高温,不易老化。
故答案为:(1)节约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2)因为电木具有热固性;
(3)高弹性(合理即可)。
(1)根据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
(2)根据电木具有热固性进行分析。
(3)根据合成橡胶的优点:高弹性,绝缘性,耐油,耐高温,不易老化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合成橡胶及其应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4.【答案】无法确定 偏大
【解析】解:(1)用 pH试纸测某溶液的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会导致溶液的酸碱性减弱。若是检验酸性溶液的pH,则酸性减弱,pH增大;若是检验碱性溶液的pH,则碱性减弱,pH减小;若是中性溶液,则对溶液的pH无影响,由于无法确定所检测溶液的酸碱性,故其导致的测量值无法确定;
(2)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偏小,溶剂减少,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偏大。
故答案为:(1)无法确定;
(2)偏大。
(1)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来分析;
(2)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pH试纸的使用方法以及量筒的读数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5.【答案】氧气 生成的气体逸出了 除去水中溶有的氧气 较多固体
【解析】解:(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没有氧气,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2)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氢气逸出,质量减少,天平不平衡;
(3)所用蒸馏水需经过煮沸并迅速冷却,目的是除去水中溶有的氧气,保证实验中铁与氧气不接触;
(4)加热蒸发食盐水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故答案为:(1)氧气;
(2)生成的气体逸出了;
(3)除去水中溶有的氧气;
(4)较多固体。
(1)根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没有氧气,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进行分析。
(2)根据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进行分析。
(3)根据所用蒸馏水需经过煮沸并迅速冷却,目的是除去水中溶有的氧气进行分析。
(4)根据加热蒸发食盐水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6.【答案】长颈漏斗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D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Fe+2HCl=FeCl2+H2↑ b
【解析】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题中给出的药品能制取氧气的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气流较大,利用装置A制氧气还需改进的地方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在上述收集气体的装置中,不能用于收集氧气的是D。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F装置中的铜丝网中装的药品是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可以通过上下移动铜丝网控制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的接触,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该装置不能使用铁丝网盛放固体,因为铁会和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4)G装置是装有浓硫酸的多功能瓶,干燥二氧化碳需要将气体通入到溶液中,则气体应该从b口进入。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D;
(3)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Fe+2HCl=FeCl2+H2↑;
(4)b。
(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来分析;
(2)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注意事项以及氧气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装置、以及酸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干燥气体的方法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和收集,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7.【答案】OH− Na+ 2NaOH+CO2=Na2CO3+H2O CaCl2(合理即可) 产生白色沉淀 20
【解析】解:【提出问题1】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故答案为:OH−;
【实验验证】氯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水和钠离子都不能使酚酞变色,故答案为:Na+;
【讨论交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答案为:2NaOH+CO2=Na2CO3+H2O;
【实验与结论】步骤一得出实验结论为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盐和可溶性钙盐或钡盐都能产生白色沉淀,故答案为:CaCl2(合理即可);
步骤二进一步得出这瓶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通入二氧化碳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过量的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实验现象是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
【分析与结论】设变质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Ba(OH)2=BaCO3↓+2NaOH
106 197
x 1.97g
106197=x1.97g
x=1.06g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则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06g×23×2106×100%)÷2340×100%=0.8g,则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为0.8g4.26g−1.06g+0.8g×100%=20%,故答案为:20%。
【提出问题1】根据碱的概念进行分析;
【实验验证】根据图1的实验进行分析;
【讨论交流】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进行分析;
【实验与结论】步骤一根据碳酸盐和可溶性钙盐或钡盐的沉淀进行分析;
步骤二根据溶液的成分及通入二氧化碳后发生的反应进行分析;
【分析与结论】根据沉淀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碳酸钠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验证变质的程度,需要先除去碳酸钠,在验证是否含有氢氧化钠,除去碳酸钠的过程中不能对氢氧化钠的验证产生干扰。
28.【答案】46 12:3:8 1:1
【解析】解:(1)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46;故答案为:46。
(2)二甲醚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2:3:8;故答案为:12:3:8。
(3)乙醇的化学式C2H5OH由化学式可知,每个乙醇分子与每个二甲醚分子所含原子种类与数目相同,所以二者相对分子质量一样,对应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也一样,所以等质量的二甲醚和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1;故答案为:1:1。
(1)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2)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3)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9.【答案】5.8
【解析】解:(1)由图可知,最终产生沉淀的质量为:9.42g+96.38g+100g−200g=5.8g。
(2)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y。
MgSO4+2NaOH=Mg(OH)2↓+Na2SO4
80 58 142
x 5.8g y
8058=x5.8g,58142=5.8gy
x=8g,y=14.2g
则最终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2g+9.42g−8g200g×100%=7.81%。
答:最终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81%。
故答案为:
(1)5.8;
(2)7.81%。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图中数据来分析;
(2)根据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峰区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三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峰区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三期中化学试题,共28页。
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