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高新重点中学中考化学八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高新重点中学中考化学八模试卷
1.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 单质:冰 B. 氧化物:干冰 C. 有机物:甲烷 D. 混合物:钢
2.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物质的创造,下列物质生产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液态空气制得氧气 B. 用石灰石得生石灰
C. 用井水熬制得到食盐 D. 用石油分馏制得汽油
3. 五育并举,劳动先行。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加识关联错误的是 (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布擦干淋湿的自行车
铁部件潮湿易生锈
B
将天然气报警器安装在炉具墙壁上方
天然气易燃且密度大于空气
C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空气中氧气可供呼吸
D
用铅笔芯制作简易电池的电极材料
石墨具有导电性
A. A B. B C. C D. D
4. 正确理解和使用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要求,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Fe+3O2=点燃2Fe2O3
B. 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化学式一定是H2O
C. “2C”中“2”只能表示两个碳原子
D. 一个氯离子可表示为Cl1−
5.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从化学视角对下列俗语、诗词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美酒来自粮食缓慢氧化
C. “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D. “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纯金属大
6.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发射火箭长证二号F所用推进剂为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C2H8N2)与四氧化二氮(N2O4)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都不变
B. 偏二甲肼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四氧化二氮与二氧化氮中氮元素化合价相同
D. 反应生成氮气和水的质量比为3:4
7. NaCl是一种重要资源,其应用与生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粗盐初步提纯实验中玻璃棒用了4次,作用都相同
B. 应用②实验的主要步骤为:称量、溶解、装瓶
C. 应用③工业制烧碱还可通过纯碱和熟石灰反应制取
D. 应用④为侯氏联合制碱法的一个步骤,该反应只有小苏打一种生成物
8. 如图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探究溶剂种类对固体溶解性的影响
B. 区分硬水和软水
C. 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D. 探究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9. 将铁粉和稀硫酸先后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搅拌使之充分反应,过程中加入物质的质量与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m=3.2
B. a、c点对应的溶液中FeSO4的质量比为1:2
C. bc段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D. d点溶液为无色,溶液的pH<7
10. “露营山谷中,与自然相拥”,露营已成为时尚。
(1)露营用的天幕帐篷常用尼龙制成,尼龙属于 ______ (填“天然”或“合成”)纤维。
(2)火锅也是露营必选美食,其中蔬菜提供的主要有机营养素是 ______ ;小锅用不锈钢制成,主要利用了金属的 ______ 性。
(3)煮火锅所用燃料为液化气,其中含有异丁烷(化学式为C4H10),有关异丁烷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①由C、H两个元素组成
②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5
③完全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
11. 水是生命之源,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1)我国淡水资源并不丰富,节约用水是爱护水资源的一种途径,请写出一种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措施: ______ 。
(2)饮用硬水对健康有害,生活中通过 ______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自来水厂常用次氯酸(HClO)作消毒剂,标出该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
(4)如图是电解水装置,A、B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 ______ 。
12.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锶属于 ______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锶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______ 。
(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硫原子在反应中易得电子
B.图乙中A和C属于同种元素
C.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g
(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对应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硒(Se)和S元素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图丙中m= ______ 。
13. 如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4
85.5
(1)由表中数据可如,硝酸钾属于 ______ (填“微溶”、“可溶”或“易溶”)物。
(2)40℃时,将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溶液质量与蒸发水的质量关系如图1,则a点时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为 ______ g。
(3)50℃时进行如图2所示实验,A中溶液一定是 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A、B、C中溶液的溶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______ 。
14. 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某班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实验,请回答:
(1)写出能证明A中反应发生的现象: ______ 。
(2)写出上述实验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要全面验证酸的化学通性,D试管中能与酸反应的固体物质为 ______ (填化学式)。
(4)实验完成后,将全部废液倒入废液缸内,测得pH=2,则废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有 ______ (写离子符号)。
15. 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硫酸钠、硝酸镁、氯化铜、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
(1)操作Ⅰ的名称是 ______ 。
(2)写出步骤②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由以上实验可知,这包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______ (填化学式)。
(4)根据步骤⑤中的实验现象,小东认为原固体中一定还含有NaOH,小亮不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 ______ 。
16.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______ 。
(2)写出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若用更节能的方法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______ (填序号)。
(3)若用C装置制二氧化碳,当关闭弹簧夹,反应停止后,试管中的液面应位于 ______ (填“1”、“2”或“3”)处。
(4)H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中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______ 。
(5)实验室中,如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检验氧气是否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①端,现察现象
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瓶内盛放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①端通入
C.用排空法收集氢气—气体从②端通入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②端通入
17. 自然界并不缺少镁,缺少的是发现镁的眼睛。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启寻镁之旅,现邀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内容。
【探究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金属镁在O2、N2、CO2中均能燃烧,金属Mg在CO2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Mg+CO2=点燃2MgO+C,根据镁条在CO2中燃烧的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①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②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都发了改变,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③不是所有的火灾都能用CO2来灭火,镁着火不用CO2灭火
④向反应后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固体完全溶解并冒气泡
【探究2】钠的活动性比镁强,那么金属钠在CO2中能否燃烧呢?
【进行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2中能继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
【提出问题】金属钠在CO2中燃烧的生成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也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
【提出猜想】
猜想一:Na2O、C
猜想二:NaOH、C
猜想三:Na2CO3、C
猜想四:Na2O、Na2CO3、C
同学们通过理论分析认为猜想二肯定是错误的,其依据是 ______ 。
【实验验证】为验证其余猜想,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取反应后的生成物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
固体部分溶解,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
②
取少量步骤①所得上层溶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③
取少量步骤②所得上层清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
测得pH=10
【得出结论】猜想 ______ 是正确的。
【表达交流】(1)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对步骤③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所得结论,你的评价是 ______ (填字母)。
A.方法正确,结果正确,结论正确
B.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
C.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大,结论不正确
D.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但结论不正确
【拓展迁移】(3)在步骤②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 。
(4)步骤③中的pH试纸用下列 ______ (填字母)代替,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
A.二氧化碳
B.氯化铵溶液
C.硫酸镁溶液
D.氯化铜溶液
18. 根据图示的实验过程和所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
(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 反应。
(2)计算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冰是固态的水,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A不正确;
B.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CO2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甲烷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
D.钢是铁和碳等物质组成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A。
A、根据冰是固态的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
B、根据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二氧化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
C、根据甲烷是含碳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D、根据钢是铁和碳等物质组成的合金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答案】B
【解析】解: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用石灰石得生石灰过程中,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用井水熬制得到食盐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将石油分馏后得到汽油、柴油等产品,此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B、根据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C、根据用井水熬制得到食盐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D、根据将石油分馏后得到汽油、柴油等产品,此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3.【答案】B
【解析】解:A.铁生锈是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部件潮湿易生锈,所以为了防止铁生锈,自行车淋湿后先用布擦干,故A正确;
B.天然气易燃且密度小于空气,所以将天然气报警器安装在炉具墙壁上方,故B不正确;
C.氧气能供给呼吸,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向鱼缸中通入空气,故C正确;
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用作电极材料,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铁生锈是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进行分析。
B、根据天然气易燃且密度小于空气,进行分析。
C、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氧气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D、根据石墨具有导电性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4.【答案】C
【解析】解:A、铁与氧气点燃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点燃Fe3O4,故A错误;
B、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水,也可能是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或H2O2,故B错误;
C、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2C”中“2”只能表示两个碳原子,故C正确;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所以一个氯离子可表示为Cl−,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5.【答案】C
【解析】解:A、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因为蔷薇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蔷薇花香,故正确,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粮食经过发酵得到酒的过程属于缓慢氧化,故正确,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错误,该选项符合题意;
D、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说明硬度变大了,说明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故正确,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A、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酿酒就是采用富含淀粉的粮食经发酵后生成乙醇的过程,是被氧气缓慢氧化的过程;据此分析;
C、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合金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的应用,为高考常见题型,熟悉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等即可解答,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6.【答案】D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一定条件3N2+4H2O+2CO2。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都不变,说法正确;
B、偏二甲肼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1×8):(14×2)=6:2:7,可见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说法正确;
C、四氧化二氮(N2O4)中O是−2价,设化合物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x,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有x×2+(−2)×4=0,解得x=+4;二氧化氮(NO2)中O是−2价,设化合物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y,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有y+(−2)×2=0,解得y=+4;氮元素均显+4价,说法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氮气和水的质量比为(3×28):(4×18)=7:6,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图示微观模型图结合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化学反应微观模型图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得到精盐的过程,溶解、过滤、蒸发、转移操作中都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玻璃棒,在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转移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转移固体,粗盐初步提纯实验中玻璃棒用了4次,作用各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应用②是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故应用②实验操作的主要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故选项说法错误。
C、应用③是工业上电解氯化钠溶液制烧碱,纯碱(碳酸钠的俗称)和熟石灰(氢氧化钙的俗称)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工业制烧碱还可通过纯碱和熟石灰反应制取,故选项说法正确。
D、应用④是氯化钠和水、二氧化碳、氨气反应,为侯氏联合制碱法的一个步骤,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判断该反应不止小苏打(碳酸氢钠)一种生成物,还会生成氯化铵,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粗盐初步提纯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应用②是工业制烧碱,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应用③是氯化钠和水、二氧化碳、氨气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应用④为侯氏联合制碱法的一个步骤,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了解氯化钠的用途、粗盐提纯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A、探究溶剂种类对固体溶解性的影响,应控制变量,保持其它因素一致,但两个实验的温度不一致,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B、区分硬水和软水,可分别取等量硬水和软水,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观察现象,故选项实验能达到目的。
C、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铁表面会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将银放入硫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银的金属活动性弱于铜,故选项实验能达到目的。
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若将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故选项实验能达到目的。
故选:A。
A、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B、根据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9.【答案】D
【解析】解:A、据图可知,铁与硫酸铜反应,消耗2.8g铁生成mg铜,根据化学方程式:
Fe+CuSO4=Cu+FeSO4
56 64
2.8gm
可得m=3.2g。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据图可知,铁与硫酸铜反应,消耗2.8g铁生成FeSO4的质量为x,根据化学方程式
Fe+CuSO4=Cu+FeSO4
56 152
2.8g x
可得x=7.6g;
所以,a点对应的溶液中FeSO4的质量=7.6g;
据图可知,bc段是铁与稀硫酸反应,消耗(6g−m)=(6g−3.2g)=2.8g铁生成FeSO4的质量为y。根据化学方程式
Fe+CuSO4=Cu+FeSO4
56 152
2.8g y
可得y=7.6g。
所以c点对应的溶液中FeSO4的质量=7.6g+7.6g=15.2g。即a、c点对应的溶液中FeSO4的质量比=7.6g:15.2g=1:2。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据图可知,bc段是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bc段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据图可知,d点溶液为生成的硫酸亚铁(浅绿色)和剩余的稀硫酸。所以d点溶液为浅绿色,溶液的pH<7。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将铁粉和稀硫酸先后加入到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铜,由题意可知,再加入稀硫酸时,固体的质量能减小,说明了铁有剩余,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与稀硫酸不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0.【答案】合成 维生素 导热 ③
【解析】解:(1)合成纤维是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露营用的天幕帐篷常用尼龙制成,尼龙属于合成纤维;
(2)锅也是露营必选美食,其中蔬菜提供的主要有机营养素是维生素;小锅用不锈钢制成,主要利用了金属的优良导热性;
(3)①异丁烷由C、H两种元素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错误;
②根据异丁烷化学式可知,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4):(1×10)=24:5,错误;
③异丁烷由C、H两种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完全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正确。
故选③。
故答案为:(1)合成;
(2)维生素;导热;
(3)③。
(1)根据合成纤维是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进行分析。
(2)根据金属的优良导热性进行分析。
(3)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元素的质量比,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1.【答案】洗菜水浇花(合理即可) 煮沸 HCl+1O 1:8
【解析】解:(1)节约用水的做法很多,例如洗菜水浇花、洗衣水冲厕所等;
(2)天然水加热煮沸时,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水的硬度降低。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次氯酸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氧元素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氯元素化合价为+1,表示为HCl+1O;
(4)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则A 管中是氢气,B管中是氧气,2H2O=通电2H2↑+O2↑,由化学方程式知,产生氢气、氧气的质量比为(2×1×2):(16×2)=1:8。
故答案为:(1)洗菜水浇花(合理即可);
(2)煮沸;
(3)HCl+1O;
(4)1:8。
(1)根据节约用水的做法很多进行分析。
(2)根据天然水加热煮沸时,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进行分析。
(3)根据化合物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4)根据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实验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2.【答案】金属 50 C 34
【解析】解:(1)锶元素名称带“钅”,属于金属元素。由图知,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8,相对原子质量约为88,质子数=原子序数,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8,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锶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88−38=50。
(2)A、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反应中易得电子,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乙中A和C微粒核内质子数相同,都是16,都属于硫元素,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甲知,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单位是“1”,不是“克”,通常省略不写,故C符合题意。
(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对应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硒(Se)和S元素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硒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n=6,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m=2+8+18+6=34。
故答案为:(1)金属;50;
(2)C;
(3)34。
(1)根据元素的分类、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来分析;
(2)根据原子的结构、元素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3)根据原子的结构以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了解元素周期表和微粒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等知识,即可顺利解答。
13.【答案】易溶 50 不饱和 A 【解析】解:(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
(2)40℃时,将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a点溶液恰好饱和,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4g,所以a点溶液溶质质量分数=64g100g+64g×100%。即a点溶液中溶质质量=(100g−18g)×64g100g+64g×100%=32g,所以a点时溶液中溶剂的质量=(100g−18g)−32g=50g。
(3)如图2可知,B是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B中溶质质量=10g+10g−4.2g=15.8g。由于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所以B中溶剂的质量是50g,即A中溶剂质量是50g,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85.5g,则50g水溶解硝酸钾42.75g才能饱和,因此,50℃时A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A中溶液的溶质量分数=10g10g+50g×100%≈16.7%;B、C中溶液的溶质量分数=15.8g15.8g+50g×100%≈24%。所以A、B、C中溶液的溶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 故答案为:(1)易溶;
(2)50;
(3)不饱和;A (1)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进行分析。
(2)根据40℃时,将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a点溶液恰好饱和,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4g,进行分析。
(3)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B是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4.【答案】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Zn+H2SO4=ZnSO4+H2↑ Fe2O3 Na+、Zn2+、Fe3+
【解析】解:(1)滴有酚酞氢氧化钠溶液呈红色,如果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氢氧化钠消失,则溶液会由红色变为无色,则能证明A中反应发生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红色消失或红色褪去。
(2)由图可知,C试管中发生的反应是金属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3)酸的化学通性有:酸和碱反应、酸和某些盐反应、酸和活泼金属反应、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酸和酸碱指示剂作用,由图可知,还少一个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实验,则D试管中能与酸反应的固体物质为金属氧化物,而且还是红棕色固体,即为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2O3。
(4)实验完成后,将全部废液倒入废液缸内,测得pH=2,则溶液呈酸性,溶液中不可能存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则溶液存在的溶质主要有氢氧化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铁,金属单质锌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锌,还有剩余的盐酸共四种,所以废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有:Na+、Zn2+、Fe3+。
故答案为:
(1)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Zn+H2SO4=ZnSO4+H2↑;
(3)Fe2O3;
(4)Na+、Zn2+、Fe3+。
(1)根据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溶液呈中性,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C试管中发生的反应是金属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酸的化学性质的有关规律分析解答即可;
(4)根据测得pH=2,溶液显酸性,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过滤 CaCO3+2HCl=CaCl2+H2O+CO2↑; CuCl2 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解析】解:(1)由图中流程可知,操作Ⅰ能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
(2)由分析可知,步骤②中一定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由分析可知,该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CuCl2;
(4)由于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原固体中不一定还含有NaOH。
故答案为:(1)过滤;
(2)CaCO3+2HCl=CaCl2+H2O+CO2↑;
(3)CuCl2;
(4)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根据题意可知,将白色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得到白色固体甲和无色溶液A,氯化铜溶液是蓝色的,且形成蓝色溶液,故白色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氯化铜,白色固体甲可能是碳酸钙,也可能是硝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也可能是它们的混合物,向白色固体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产生气泡,说明白色固体甲中一定含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即白色固体中一定含碳酸钙;向无色溶液A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得到白色固体乙,向白色固体乙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固体部分溶解,说明白色固体乙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硫酸钡和稀硝酸不反应,氢氧化镁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镁和水,则白色固体中一定含硝酸镁和硫酸钠,硝酸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氢氧化镁,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硫酸钡;向无色溶液B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由于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故白色固体中不一定含氢氧化钠。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长颈漏斗 2KMnO4=△K2MnO4+MnO2+O2↑ BGD 3 使氧气充分反应 AB
【解析】解:(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
(2)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装置,试管口有棉花,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若用更节能的方法制取,选择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不用加热,选择B为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先用浓硫酸干燥,再用D收集,连接顺序是BGD;
(3)若用C装置制二氧化碳,当关闭弹簧夹,试管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内,液体与多孔塑料板上的固体分离,反应停止,此时试管中的液面应位于3处;
(4)实验中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使装置内的氧气充分反应;
(5)A、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氧气时,气体从①端进入,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②端,现察是否复燃,故A错误;
B、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石灰水,故B错误;
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时,气体从②端通入,故C正确;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瓶内先装满水,氧气的密度小于水,气体从②端通入,水从①端排出,故D正确。
故选AB。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2KMnO4=△K2MnO4+MnO2+O2↑;BGD;
(3)3;
(4)使氧气充分反应;
(5)AB。
(1)根据仪器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装置,试管口有棉花,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当关闭弹簧夹,试管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内,液体与多孔塑料板上的固体分离进行分析。
(4)根据实验中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进行分析。
(5)根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石灰水,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瓶内先装满水,氧气的密度小于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7.【答案】①③ 反应物中无氢元素 四 BaCl2+Na2CO3=BaCO3↓+2NaCl B 除尽碳酸钠,防止对步骤③鉴别的干扰 BCD
【解析】解:【探究1】①金属镁在O2、N2、CO2中均能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此选项正确;
②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此选项错误;
③不是所有的火灾都能用CO2来灭火,镁着火不能用CO2灭火,此选项正确;
④因为碳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而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所以向反应后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无气泡产生,此选项错误;
故选①③。
【提出猜想】同学们通过理论分析认为猜想二肯定是错误的,其依据是反应物中无氢元素,不可能生成氢氧化钠。
①取反应后的生成物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固体部分溶解,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说明固体中含有C;
②取少量步骤①所得上层溶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含有Na2CO3;
③取少量步骤②所得上层清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10,显碱性,因为Na2O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则说明固体中含有Na2O。
【得出结论】由上述分析可知,猜想四是正确的。
【表达交流】(1)步骤②中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钡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2)测定溶液的pH,不能用水润湿pH试纸,步骤③中将步骤②所得上层清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10,则步骤②所得上层清液的pH>10,故选B。
(3)在步骤②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除尽碳酸钠,防止对步骤③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
(4)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说明NaOH存在,进而说明是Na2O与H2O反应生成了NaOH,此选项符合题意;
C.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可说明NaOH存在,进而说明是Na2O与H2O反应生成了NaOH,此选项符合题意;
D.氯化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可说明NaOH存在,进而说明是Na2O与H2O反应生成了NaOH,是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CD。
故答案为:【探究1】①③;
【提出猜想】反应物中无氢元素;
【得出结论】四;
【表达交流】(1)BaCl2+Na2CO3=BaCO3↓+2NaCl;
(2)B;
(3)除尽碳酸钠,防止对步骤③鉴别的干扰;
(4)BCD。
【探究1】根据金属镁在O2、N2、CO2中均能燃烧,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不是所有的火灾都能用CO2来灭火,进行分析。
【提出猜想】根据反应物中无氢元素,不可能生成氢氧化钠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根据取反应后的生成物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固体部分溶解,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说明固体中含有C;取少量步骤①所得上层溶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含有Na2CO3;
取少量步骤②所得上层清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10,显碱性,因为Na2O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则说明固体中含有Na2O。进行分析。
【表达交流】(1)根据氯化钡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
(2)根据测定溶液的pH,不能用水润湿pH试纸进行分析。
(3)根据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除尽碳酸钠,进行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成分的探究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18.【答案】复分解
【解析】解:(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为:160g+80g−230.2g=9.8g
解:设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CuSO4+2NaOH=Na2SO4+Cu(OH)2↓
80 98
80gx 9.8g
8098=80gx9.8gx=10%
答: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故答案为:
(1)复分解;
(2)10%。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溶液质量差值为生成的氢氧化铜的质量,根据氢氧化铜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九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重点中学中考化学九模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18页。